一、望洋兴叹出自哪篇文章?
最早出自战国时期的《庄子·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后人根据上述文献中的“望洋向若而叹”提炼出成语“望洋兴叹”。
二、望洋兴叹出自哪里?
①
“望洋兴叹”这个成语出自《庄子·秋水》。
《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及其弟子所著,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秋水》是《庄子》中的外篇之一,其主要内容是阐述庄子的自然观、认识论和政治哲学。
“望洋兴叹”这个成语的原句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这个故事讲的是河伯(黄河之神)见到大海(太平洋)后才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不禁感叹道:“俗话说,听过很多道理,却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
这个成语现在通常用来形容在遇到远超过自己能力或理解的事物时,所产生的一种无奈和慨叹。
②
望洋兴叹这个成语出自战国庄子《庄子秋水》。
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该成语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微小,后比喻因眼界大开而惊奇赞叹或因能力不及而感到无可奈何。在句中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寓意:河伯看到海洋而兴叹,是他走出了自我生活的狭隘空间。同样,人应从世俗狭隘的人间生活小天地的局限中走向无垠的宇宙自然,才能拓宽知识视野,使个人从封闭狭隘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去认识宇宙自然的无穷奥妙。
该成语还告诫人们,做人不要狂妄自大,更不能好高骛远,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