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三分钟看懂奥地利历史,求奥地利的一个简短的的历史简介,谢谢?

奥地利是日耳曼民族的一支,1807年的时候“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灭亡,东北面形成的普鲁士统一了德意志第二帝国,而神圣罗马帝国南部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继承了神圣罗马帝国,娶国名为奥地利帝国,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匈帝国灭亡,原奥匈帝国独立了奥地利共和国、匈牙利、捷克等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统治的纳粹德国吞并了奥地利,二战结束后,德国被分为了东德和西德,匈牙利跟着苏联走社会主义道路,而奥地利则跟着美国走。

奥地利被称为音乐之国,今奥地利版图形状就是一把平放着的小提琴形状,奥地利出了不少的音乐家:海顿、莫扎特、舒伯特、施特劳斯等,还有卡拉扬等著名指挥家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奥匈帝国解体后,战胜国阻止了奥地利与德国合并,于是现代奥地利的疆域在1918-1921年间出现。1934年,奥地利建立独裁政权;1938年,它被纳粹政权并入德意志帝国。

1945年起,奥地利再次成为独立的共和国,1955年起成为一个主权国家,并于1995年加入欧盟。

奥地利的历史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的第一个定居点。996年,奥地利(Österreich)的名称首次以 "Ostarrichi"作为巴伐利亚公国的一个边缘领地出现。从1156-1453年,奥地利是神圣罗马帝国里的独立公国,而在1453-1806年为大公国。

面积为83850平方公里,人口7555338人(1981),其中99%以上为奥地利人,少数民族有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和马扎尔人。居民绝大多数信奉天主教。官方语言为德语。首都维也纳。奥地利曾是欧洲大国,历史悠久。其疆域屡经变迁。

古代奥地利地区人类活动的遗迹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

已发现这一时期的工具、雕刻及岩壁绘画等,典型代表有维伦多府的女性雕像。

进入新石器时代后,线陶文化的居民曾在此地生活。

约公元前750~前450年间,此地已属早期铁器时代,伊利里亚人在这里创造出有较高水平的哈尔施塔特文化。

公元前400年,克尔特人自南北两面涌入,奥地利被迅速克尔特化,公元前2世纪建立起包括东阿尔卑斯山广泛地区的诺里孔王国,开始了同意大利和巴尔干诸国的经济联系,氏族社会开始解体,阶级关系逐渐形成。

公元前2世纪初,罗马帝国向多瑙河地区扩张,继和平渗透之后,于公元前15年武装进占,在克尔特王国的基础上设置罗马帝国的瑙里库姆行省,奥地利东部则归入罗马的潘诺尼亚省。

此后,经济、文化得到迅速发展,在罗马兵营和移民聚居点的基础上,形成了维也纳、林茨、萨尔茨堡等城市。

公元300年后,基督教开始传播。

376年,西哥特人(见西哥特王国)入侵,这一地区成为民族大迁徙的角逐场,日耳曼人、匈奴人、阿瓦尔人和马扎尔人交迭统治。

8世纪末,法兰克王国的查理大帝击败阿瓦尔人,建立起边疆伯爵领地,作为加洛林王朝的东部边区。

881年马扎尔人侵入该地。

955年,奥托一世在莱希费尔德之战中击败马扎尔人,收复该边区。

976年,巴奔堡家族的利奥波德一世被奥托一世封为边疆伯爵,将领土扩大到多瑙河两岸,并成立新边区。

海因里希二世时期(1141~1177),向北扩大领土,直到北部“林区”。

1156年升为公国,迁都维也纳,巴奔堡家族发展到了顶点。

此后,其地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世袭公爵领地。

1246年,巴奔堡家族的最后一个国王腓特烈二世(好斗者)在同马扎尔人作战中阵亡,该家族男嗣断绝,波希米亚的奥塔卡尔二世为奥地利公爵,国土为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瓜分。

巴奔堡家族对公国的统治长达270年(976~1246),先后有12个统治者。

近3个世纪里,生产力得到发展。

利奥波德五世时,文化繁荣,教堂成为神学和一般文化的中心。

这一时期被称为中世纪的“黄金时代”。

1273年,神圣罗马帝国空位时期结束。

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伯爵被选为德意志皇帝(1273~1291在位),1278年收复被瓜分的巴奔堡领土,从此开始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

鲁道夫之孙、皇帝腓特烈三世(美男子)1315年与瑞士、1322年与巴伐利亚作战失败,失去莱茵河以南领地。

此后,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成为对奥地利的统治。

1335年,阿尔布雷希特二世(跛子)获克恩滕和克赖因两地,1379~1438年王朝疆域扩展到西部的富拉尔贝格和南部的的里雅斯特。

1438年起,除1742~1745年外,直到1806年,奥地利哈布斯堡统治者始终保持德意志皇帝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

在扩大国土方面,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皇帝的功业超过其前辈,他通过联姻,于1482年获勃艮第和尼德兰,又通过其子女的婚姻,获得西班牙及西属庞大殖民地,以及那不勒斯-西西里。

查理五世(1519~1556在位)时,奥地利领土扩张达到顶点,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1521~1522年,查理五世将部分领土封给其弟斐迪南。

从此,哈布斯堡家族分为奥地利-德意志和西班牙-尼德兰两支。

近代三十年战争结束后,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下的神圣罗马帝国成为若干独立国家的松散联盟。

17世纪至18世纪初,哈布斯堡家族不断对外用兵,扩张疆土,它和土耳其因争夺匈牙利,曾多次战争,直到1699年兼并匈牙利。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后,奥地利获大片土地,成为强国,但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中,奥地利屡战屡败,威望下降。

为保证哈布斯堡领土完整和女嗣的王位及领地的继承权,皇帝查理六世于1713年颁布《国本诏书》。

查理六世1740年逝世后,其女玛丽亚·特蕾西亚根据《国本诏书》继承王位。

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见彩图),奥取得防御性胜利,但失去西里西亚等地。

在此后的七年战争中,奥地利被普鲁士击败。

为巩固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玛丽亚·特蕾西亚及其子约瑟夫二世锐意改革,使奥地利的经济、文化获得巨大进步,影响巨大。

奥地利军队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奥地利三次参加反法联军,均遭败北,弗兰茨二世1804年宣布自己为奥地利皇帝。

1806年,法国保护下的“莱茵邦联”建立,弗兰茨二世正式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奥地利被称为奥地利帝国。

1809年起,K.W.N.L.von梅特涅出任奥地利外交大臣,变反法政策为与法进行策略性合作。

1813年,奥地利又转而参加反法联军,K.P.zu施瓦岑贝格领导莱比锡会战,次年3月攻占巴黎。

梅特涅主持维也纳会议后成立神圣同盟,奥地利恢复大国地位。

• 1848年,维也纳爆发武装起义,梅特涅体制被推翻,奥地利产生了第一部宪法。

匈牙利也发生革命,宣布成立共和国,但遭奥、俄镇压,帝国专制统治更为反动,政治倒退。

1866年普奥战争中,奥地利战败,国内矛盾激化。

1867年,奥匈妥协,成立二元制奥匈帝国。

奥匈帝国时期经济、文化有发展,但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帝国内的斯拉夫人强烈要求政治和民族的平等,德、奥、俄“三皇同盟”(1873)和德、奥、意“三国同盟(1882)”(1882)签订后,1908年奥匈帝国宣布合并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引起塞尔维亚王国的强烈反感,奥塞矛盾尖锐化。

1914年奥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8年,同盟国战败,帝国瓦解。

11月12日,举行临时国民大会,宣布成立共和国。

次日,查理皇帝被废黜,封建帝制从此结束。

现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匈牙利、捷克、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和波兰各自脱离奥匈帝国独立,以德意志人为主的奥地利共和国,即第一共和国成立后,由社会民主党和基督教社会党联合执政,社会民主党领袖K.伦纳出任总理,国内经济凋敝,社会动乱。

1920年,社会民主党成为反对党。

1922年,奥地利获得国际联盟的经济援助。

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奥地利财政银行于1931年倒闭,财政濒于破产。

1932年,E.陶尔斐斯出任总理。

他对内实行独裁,对外依靠法西斯意大利,1934年3月同B.A.A.墨索里尼签订《罗马议定书》,以对抗纳粹德国,维护国家独立。

1934年7月,纳粹党卫军举行武装暴乱,陶尔斐斯被刺身亡。

K.von舒施尼格继任总理。

1936年,德意结盟,奥地利完全孤立。

1938年2月,A.希特勒迫使舒施尼格签订《贝希特斯加登协定》,3月12日,奥地利被纳粹德国武装吞并,第一共和国灭亡(见德国吞并奥地利),奥地利成为纳粹德国的“东区”,1942年又改称“阿尔卑斯和多瑙行政区”,作为纳粹德国的一部分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与此同时,奥地利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在国内外十分活跃,并积极参加了1944年的“七·二○”反希特勒斗争。

1945年5月,盟军分区占领奥地利,以K.绍克尔为首的抵抗力量配合苏军解放维也纳。

同年社会党和人民党先后重建,4月成立以K.伦纳为首的临时政府,建共和国,即第二共和国。

1946年,议会及内阁职权得到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当局承认。

1955年5月15日四个占领国同奥地利在维也纳签订《重建独立和民主的奥地利国家条约》,即奥地利国家条约。

条约确认1938年的奥地利的领土完整。

同年10月占领军撤出,国家主权完全恢复,10月26日国民议会通过联邦宪法,宣布奥地利永久中立,该日被定为国庆日。

第二共和国成立后,政局稳定,1945~1952年,在联合国救济总署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下,经济得到复兴。

外交上积极参与欧洲和国际事务,致力于缓和与谅解。

50年代中期以后,奥地利先后参加联合国、欧洲理事会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奥地利注意睦邻关系,对东西方实行“均衡外交”,并努力促进缓和和裁军。

1971年5月同中国建交,两国的友好合作和文化交流不断发展。

20年代,德国处于战后恢复时期,主客观条件都不允许实现德奥合并。1933年纳粹党夺取政权后,德奥合并再次成为严重的国际问题。希特勒最初企图采用扶植奥地利纳粹党人的办法,利用他们在奥地利内部进行颠覆活动,以实现德奥合并。

1934年7月25日,一群奥地利纳粹分子突然闯入维也纳总理府,枪杀总理陶尔斐斯,另外一些纳粹分子占领了广播电台,并宣布林特伦(奥地利驻意公使)为总理。

叛乱分子遭到迅速镇压,墨索里尼派出四个师陈兵勃伦纳山口,并向奥地利政府发出急电,允诺意大利支持奥地利的独立。

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不得不否认与叛乱阴谋有任何关系,暂时收敛起来,等待时机再次实行吞并奥地利的计划。

从历史渊源上讲,奥德利和普鲁士都属于德意志联邦的成员,德皇威廉一世上台后,听从宰相俾斯麦的建议,积极推进德意志统一,合并小的联邦,发动了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尤其是在普奥战争后,德皇以同宗为由,并没有过分的削弱奥地利,只是要求奥皇放弃了德意志联邦成员国地位,从此奥地利被排除在德国统一过程外。

这也是德国在与法国的战争中,奥地利保持中立的重要原因。

一战前奥地利和匈牙利合并为奥匈帝国,一战后被迫解体,奥地利丧失全部出海口。

而在二战前,希特勒大肆鼓吹民族主义(希特勒本人是奥地利公民),强调德国和奥地利德历史亲缘关系,赢得了奥地利人的好感。

最终促成德奥合并,二战后,德国再次遭到削弱,德国和奥地利分裂。

奥地利的历史重大事件:维也纳之围。

1529年的维也纳之围,是苏丹苏莱曼一世所率领的奥斯曼帝国穆斯林,第一次尝试夺取维也纳,奥斯曼土耳其大约为10万人,由大维奇大维齐尔巴加利·易卜拉欣·巴沙带队。

奥地利一方有1.7万人,由威廉·冯·洛加多夫和 力卡拿斯·加拉夫·萨利姆两位指挥官指挥,由于土军没能在前几天强攻占领维也纳,战事拖了下来,冬天的第一场雪下来以后,土耳其人顾虑已经拉的太长的后勤线,决定撤退。

这一战是奥斯曼帝国第一次侵略中欧,此战之后的150年奥地利和奥斯曼帝国互相争夺中欧,直至维也纳之战为止。

这场战役阻止了奥斯曼帝国攻入欧洲的行动,并维持了哈布斯堡王朝在中欧的霸权。这场大规模的战争由波兰国王索别斯基率领的波兰-奥地利-德意志军队获得胜利,他们打败了大维齐尔卡拉·穆斯塔法·帕夏(黑穆斯塔法)率领的奥斯曼帝国军队。

是奥地利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48年3月,维也纳人民起义,推翻梅特涅反动政府,奥地利皇帝被迫同意立宪;4月颁布帝国宪法,但未能满足人民要求。

5月,维也纳人民再次起义,奥皇及皇室被迫逃离首都。同时,帝国境内的捷克、匈牙利也发生革命。10月,维也纳人民为抗议奥军镇压匈牙利革命,又举行起义。后因资产阶级妥协,封建势力反扑,11月革命被镇压。

1748年最著名的历史事件是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的结束,签订了《亚琛条约》。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是欧洲两大联盟为争夺奥属领地,因奥地利王位继承权问题而引起的。

奥皇查理六世1740年死后无嗣,其长女特蕾西亚承袭王位。普鲁士,法兰西,西班牙等国拒绝承认其王位合法性,奥地利大公国,英国,荷兰,俄国则全力支持特蕾西亚的继承权,由此爆发了长达八年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8年10月,各国签订《亚琛条约》,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结束。

1156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在位期间,对帝国内部的大国进行了拆解,其中对巴伐利亚的拆解使用了小特权方案,奥地利由边区提升为公国,正式建国。

1282年起,哈布斯堡王朝开始统治奥地利,并在不久后被选举成为帝国皇帝,其后二百年,奥地利逐步吞并了斯提里亚,蒂罗尔等公国,使国土面积增加了三倍,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境内首屈一指的大邦国。

15世纪末,日益强大的法国发现自身领土被哈布斯堡的家族领土所包围,于是在1494年发动意大利战争,夺取米兰、萨伏依等地,但对那不勒斯王国的侵略却被挫败,此后两个世纪,那不勒斯王国一直受哈布斯堡统治。

1557年,哈布斯堡于圣康坦战役中击溃法国,双方签定卡托-康布雷齐和约,结束了绵延半个世纪的意大利战争,哈布斯堡将法国势力彻底逐出意大利,巩固了在南意大利的统治,获得了米兰以及法国东北部的一些土地。

在东边,奥地利则要面对更加强大的敌人——奥斯曼帝国,在苏莱曼一世的领导下,奥斯曼进入到鼎盛时期,先后击败东正教联盟、匈牙利-波希米亚、波兰立陶宛联邦,让整个基督教世界都大感威胁。

1544年,查理五世进逼巴黎,奥斯曼帝国再度围攻维也纳,但法国因无法继续作战而讲和。此后双方边境大体稳固,但奥斯曼帝国西进之路受阻,不得不将欧洲的进攻方向集中在斯拉夫人的区域,与俄罗斯和波兰立陶宛联邦矛盾激化。

打败法兰西,击退奥斯曼帝国的入侵后,哈布斯堡帝国成为无可争辩的欧洲霸主,以及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但查理五世并未在这些战争中获得太大的收益。

随着宗教改革运动的加剧,奥地利对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日益动摇,西班牙、葡萄牙庞大殖民地流入国内的财富也没有提升西班牙的生产能力,反而流入了英国、法国,使后者国力渐涨,为日后埋下隐患。

1618年,布拉格扔窗事件发生,成为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索。

西班牙、葡萄牙主导了大航海时代,以教皇子午线瓜分了整个世界,奥地利利用帝国权威大力支持文艺复兴。

引领时代是哈布斯堡王朝能够夺得霸主地位的主要原因。

兼并了葡萄牙后,帝国拥有了世界面积最为广袤的殖民地,并拒绝与其他国家分享未殖民地区。

这引起了英国、法国、瑞典等后起殖民国家的不满。

17世纪初期,奥地利、西班牙双双遭受重大挫折,其内部出现了严重叛乱。新兴国家相继加入战争。三十年战争爆发,该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全球范围的战争,从北美到乌克兰、从加勒比海到大平洋,从墨西哥到台湾,均发生了直接冲突。

三十年战争后,路易十四对荷兰和意大利诸国的战争使得欧洲国对法国越加警惕,奥斯曼帝国则将精力集中在征服北非,奥地利得以迅速恢复了国力。

1686年,奥斯曼帝国再度围攻维也纳,惨遭大败,欧根亲王率领奥地利军队攻入塞尔维亚,收复了匈牙利的全部领土,这一地区受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已有150年之久。

随后,奥地利回师西进,击败法国,解放了被法国占领的卢森堡、列日等神圣罗马帝国邦国,将法国在意大利的势力再次驱逐。

路易十四因为这一连串的失利,不再被人民称作“太阳王”。

1754年至1763年的七年战争中,奥地利联合法国、俄罗斯、瑞典等国,发动了对普鲁士的战争,但这场战争却意外的以俄罗斯的倒戈而结束,作为结果,奥地利被迫承认西里西亚受普鲁士统治。

而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中,那不勒斯和西里西岛也脱离奥地利独立。

尽管特蕾莎女王重振了奥地利,但此时的奥地利已非霸权,仅是列强之一,从此欧洲进入大陆均势时代。

19世纪,奥地利的国力被大幅削弱:1859年的意大利独立战争使它丧失了在意大利的所有非奥地利历史领土;1866年的普奥战争使它被排除德意志邦联之外;同时它境内的匈牙利对维也纳的统治也非常不满,在帝国的其它许多地区民族主义思想也不断加强、造成了空前的叛乱。

匈牙利对奥地利的统治不满出于多种原因,其中之一是奥地利在俄罗斯帝国的支持下对1848年匈牙利革命的镇压。

1878 年柏林会议召开, 7 月 13 日签订《柏林条约》,波斯尼亚及黑塞哥维那交由奥匈帝国管治,但名义上属于奥斯曼帝国。

柏林会议后,德奥与俄关系恶化。

俾斯麦为了防止俄、法联合,使自己两面受敌;而俄国也想联合德国在近东和两海峡与英国抗衡,因而在 1881 年 6 月 18 日俾斯麦与俄、奥两国大使在柏林又签订了三国协定。

为期 3 年。

1884 年续订, 1887 年废除。

史称第二次三皇同盟。

1908年,帝国宣布正式吞并波黑,这是导致萨拉热窝暗杀事件的根由。

萨拉热窝暗杀事件在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此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

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在从军演结束后在市区访问途中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的恐怖组织“黑手社”的波斯尼亚学生)枪杀。

这次事件使奥匈帝国于7月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1918年,德奥集团战败,奥匈帝国内部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维电纳和布达佩斯等地同时爆发革命。11月1日,皇帝查理一世被迫退位,奥匈帝国解体。根据《圣日耳曼和约》和《特里亚农和约》,在战后的帝国领土上建立起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3个国家,部分领土分别归还波兰、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和意大利。

1918年11月12日,奥地利成为共和国,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从此完结。

公元前400年,克尔特人在此建立了诺里孔王国。 公元前15年被罗马人占领。中世纪早期哥特人、巴伐利亚人、阿勒曼尼人入境居住,使这一地区日耳曼化和基督教化。

公元996年,史书中第一次提及“奥地利”。 12世纪中叶在巴本贝格王族统治时期形成公国,成为独立国家。

1278年开始了哈布斯堡王朝长达640年的统治。 18世纪初,哈布斯堡王朝领土空前扩大。

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成立了以奥为首的德意志邦联,1866年在普奥战争中失败,邦联解散。 1867年与匈牙利签约,成立奥匈帝国。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解体,成立共和国。

1938年3月被希特勒德国吞并。

二战后被苏、美、英、法四国占领。

1945年4月成立第二共和国。

1955年5月,四个占领国同奥签订《重建独立和民主的奥地利国家条约》,宣布尊重奥的主权和独立。

10月占领军撤出,奥地利重新获得独立。

10月26日,奥国民议会通过永久中立法,宣布不参加任何军事同盟,不允许在其领土上设立外国军事基地。

自1965年起,10月26日被定为奥国庆日。

现在的奥地利是永久中立国,整体实力比欧洲传统强国英国、法国和德国差很多。

历史上的奥地利是一个曾经统治大半个欧洲的世界强国,极盛时期领土包括西班牙、匈牙利、捷克、荷兰、卢森堡、比利时、北意大利,极盛时期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一战战败后,奥地利被肢解成多个小国,被剥离了所有的非德意志地区,并被禁止与德国合并,一战使奥地利成为了面积只有8.3万平方公里的小国,国土面积还不及德国的四分之一,奥地利由世界强国变成了欧洲小国。

奥地利的富裕指数就已经升为欧盟第三,国际幸福指数也超越了日德法英等,名列国际货币组织中的第13名。如果你走在奥地利的街上,你会看到成荫的绿树,热闹的人潮,和一张张满足自信的笑脸。这就是发达,真正的发达,国家富足,百姓安乐,没有外来战火的侵扰,只有欣欣向荣的发展。

奥地利被称为音乐之国,今奥地利版图形状就是一把平放着的小提琴形状,奥地利出了不少的音乐家:海顿、莫扎特、舒伯特、施特劳斯等,还有卡拉扬等著名指挥家等。

是一个地跨中欧、南欧、东欧和东南欧部分地区的庞大帝国,国土面积约65万平方公里(1804年),人口约2120万人(1804年)。领土包括今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北意大利、罗马尼亚的特兰西瓦尼亚和波兰的加利西亚等地区,首都是维也纳。

是德意志邦联的永久主席国,在1848年匈牙利革命被镇压后,1867年,奥地利帝国为防止匈牙利再次独立,签订《奥地利-匈牙利折衷方案》改组为奥匈帝国,匈牙利获得高度的自治权,但奥地利君主仍然兼任匈牙利国王,成为政合国,1918年一战后解体。

是欧洲传统的五大强国和当时世界列强之一,也是多民族国家。

而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推行自由主义以及民族平等的冲击下,各地反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活动日益活跃。

奥皇室向来担心革命浪潮危及自身的统治权,积极干预欧洲他国事务,镇压革命。

另一方面,奥历任皇帝笃信天主教,因此教廷给予神圣罗马皇帝在教宗选举中的否决权,被转授与奥皇,直到1914年才被枢机主教团废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y202304031448081bb1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