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年级上册历史新文化运动的过程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
1、兴起的原因:1912年4月1日是,孙中山解职,袁世凯就任大总统,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洋军阀政治上进行反动统治,镇压革命,文化上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因此,在这时一股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即――新文化运动掀起了。
2、开始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识图),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新文化运动开展起来。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和胡适等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4、口号: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5、内容:①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②后期——歌颂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8年,李大钊(第一个高举社会主义大旗)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
从此,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时期。
(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又是一次文学革命)
6、作用:①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②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③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基础。
二、八年级历史第12课新文化运动历史事件指哪些?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
《新青年》是综合性的文化月刊,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初期的《新青年》在哲学、文学、教育、法律、伦理等广阔领域向封建意识形态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10月1日,陈独秀发表《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一文。
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新青年》从第4卷第一号(1918年1月)起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带动其它刊物形成了一个提倡白话文运动。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号角,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
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八年级上册历史新文化运动的结果是什么?
这一运动的深入发展,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特别是青年学生集合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为迎接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作好了思想准备。
这次运动的主要缺点是其领导人没有把运动普及到群众中去,只是局限在知识分子圈子里,他们除了一般的政治口号外,没有提出实现民主政治的具体办法。
同时他们形式主义地看问题,不能正确地对待中国文化遗产。但这个运动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了封建主义一次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在思想界形成了一次新的思想解放潮流,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当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列主义的时候,新文化运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一个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转变为一个广泛宣传马列主义的运动,《新青年》也逐渐变成宣传马列主义的刊物。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在大陆的影响一直及于1949年左右,其主要成果有三:在文化氛围上,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以改良过的欧美新文化替代了旧文化,进一步启迪了民智,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使中国对西方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一个层次;
在思想上,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也塑造了中国现代文人自由主义思想,并使自由主义和三民主义、共产主义并列为现代中国三大思潮,其在高级知识分子中更是主导;
在政治上,为中华民族培养了一大批关心国事、图存图强的现代人才,同时也形成了以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第三条道路”政治势力,对钳制当政者专制冲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做出了重大贡献。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四、1915 1919 1921历史事件的内在关系?
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促使人们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先进的知识分子,进一步将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阶级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第一个传播马克精神的人是谁
①
李大钊是在中国举起十月革命旗帜的第一人,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精神传播者。
从1918年7月起,他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他指出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
②
李大钊。
在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后来李大钊又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地上,第一次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将革命推向一个新时期.
六、什么促进了马克恩主义的传播?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的群众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无产阶级等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所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七、初中政治马列主义哲学还有吗?
初中政治教材涉及到马列主义以及哲学内容很少,甚至极其肤浅,只是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上稍微有点表述。高中时期才能全面接触马列及哲学。
回答:没有
高中阶段学到的哲学部分是融合了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但初中的政治内容完全不属于哲学。
当然,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会为学生渗透。
③
是还有的,因为对于政治这一门学科不管你是属于初中阶段还是属于高中阶段都是需要学习马列主义的,而且考研政治也是需要学习的
八、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九课必背知识点?
第8课 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
(1)背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2)孙中山创建革民党
〈1〉兴中会:1894年,美国檀香山。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中国同盟会:1905年,日本东京。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机关刊物《民报》。
〈3〉革命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阐释为民族)建立民国(建立民主共和国,阐释为民权),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阐释为民生)
"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它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
(1)武昌起义:1911年,标志着辛亥革命开始,
武昌起义成功带来的影响:仅一个月左右,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清朝的统治名存实亡。
(2)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1月1日,地点:南京,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3、结果: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4、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各种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探索。
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九、九上历史书都有什么运动?
九年级历史上册的运动有:
1、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
2、新航路开辟
3、18世纪的法国的思想启蒙运动,
4、16世纪印度民族独立运动
5、美国独立战争
6、第一次世界大战
7、工业革命
8、1819世纪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十、庶民的胜利全文?
全文如下:
庶民的胜利是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的。
1918年11月,李大钊在《新青年》五卷五号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二文,这是中国最早的马列主义文献之一。
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也是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教育家之一。毕其一生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形成了独具时代特色的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重温其思想,对于今天的教育改革而言仍有一定的启示。
《庶民的胜利》
作品原文
我们这几天庆祝战胜,实在是热闹得很。
可是战胜的,究竟是哪一个?我们庆祝,究竟是为哪个庆祝?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
不是哪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
我们庆祝,不是为哪一国或哪一国的一部分人庆祝,是为全世界的庶民庆祝。
不是为打败德国人庆祝,是为打败世界的军国主义庆祝。
【全文】
这回大战,有两个结果:一个是政治的,一个是社会的。
政治的结果,是“大…
主义”失败,民主主义战胜。
我们记得这回战争的起因,全在“大…
主义”的冲突。
当时我们所听见的,有什么“大日尔曼主义”咧,“大斯拉夫主义”咧,“大塞尔维主义”咧,“大…
主义”咧。
我们东方,也有“大亚细亚主义”、“大日本主义”等等名词出现。
我们中国也有“大北方主义”、“大西南主义”等等名词出现。
“大北方主义”、“大西南主义”的范围以内,又都有“大…
主义”等等名词出现。
这样推演下去,人之欲大,谁不如我?于是两大的中间有了冲突,于是一大与众小的中间有了冲突,所以境内境外战争迭起,连年不休。
“大…
主义”就是专制的隐语,就是仗着自己的强力蹂躏他人欺压他人的主义。
有了这种主义,人类社会就不安宁了。
大家为抵抗这种强暴势力的横行,乃靠着互助的精神,提倡一种平等自由的道理。
这等道理,表现在政治上,叫做民主主义,恰恰与“大…
主义”相反。
欧洲的战争,是“大…
主义”与民主主义的战争。
我们国内的战争,也是“大…
结果都是民主主义战胜,“大…
主义”失败。
民主主义战胜,就是庶民的胜利。
社会的结果,是资本主义失败,劳工主义战胜。
原来这回战争的真因,乃在资本主义的发展。
国家的界限以内,不能涵容他的生产力,所以资本家的政府想靠着大战,把国家界限打破,拿自己的国家做中心,建一世界的大帝国,成一个经济组织,为自己国内资本家一阶级谋利益。
俄、德等国的劳工社会,首先看破他们的野心,不惜在大战的时候,起了社会革命,防遏这资本家政府的战争。
联合国的劳工社会,也都要求平和,渐有和他们的异国的同胞取同一行动的趋势。
这亘古未有的大战,就是这样告终。
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
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
世间资本家占最少数,从事劳工的人占最多数。
因为资本家的资产,不是靠着家族制度的继袭,就是靠着资本主义经济组织的垄断,才能据有。
这劳工的能力,是人人都有的,劳工的事情,是人人都可以作的,所以劳工主义的战胜,也是庶民的胜利。
民主主义劳工主义既然占了胜利,今后世界的人人都成了庶民,也就都成了工人。
我们对于这等世界的新潮流,应该有几个觉悟:第一,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
有了母亲诞孕的劳苦痛楚,才能有儿子的生命。
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
这等艰难,是进化途中所必须经过的,不要恐怕,不要逃避的。
第二,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
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人类的历史,是共同心理表现的记录。
一个人心的变动,是全世界人心变动的征兆。
一个事件的发生,是世界风云发生的先兆。
一七八九年的法国革命,是十九世纪中各国革命的先声。
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第三,须知此次和平会议中,断不许持“大…
主义”的阴谋政治家在那里发言,断不许有带“大…
主义”臭味,或伏“大…
主义”根蒂的条件成立。
即或有之,那种人的提议和那种条件,断归无效。
这场会议,恐怕必须有主张公道破除国界的人士占列席的多数,才开得成。
第四,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
我们应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人变成工人的机会,不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人变成强盗的机会。
凡是不做工吃干饭的人,都是强盗。
强盗和强盗夺不正的资产,也是一种的强盗,没有什么差异。
我们中国人贪惰成性,不是强盗,便是乞丐,总是希图自己不作工,抢人家的饭吃,讨人家的饭吃。
到了世界成一大工厂,有工大家作,有饭大家吃的时候,如何能有我们这样贪惰的民族立足之地呢?照此说来,我们要想在世界上当一个庶民,应该在世界上当一个工人。
诸位呀!
快去作工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