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凭栏客,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将基本按照时间顺序,将隋唐时期的历史呈现给大家,行文将以正史为根据,还原隋唐时期的历史真面貌。虽然舍弃了《隋唐演义》中很多精彩桥段,瓦岗寨的兄弟们也会被压缩出场时间,不过真正的历史同样精彩纷呈,短命而辉煌的隋,盛极一时的唐,都将带给您惊心动魄的历史观感。
隋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犹如昙花一般,极其短暂的时间,却在历史的长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一切都要从隋朝的开山鼻祖——隋文帝杨坚说起,隋朝的政权是建立在北周的基础之上,可以说是踩着北周的尸体,建立的隋王朝。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隋朝之前的北周,那时的皇帝是北周静帝,时年八岁,没错,你没有看错,就是八岁。
周静帝虽八岁,却已经当了一年的皇帝,在他七岁的时候便已即位。
很多人不禁要问,这孩子的爹呢?别想多了,周静帝家庭美满,爹娘双双健在,虽然很快就会变成单亲家庭。
他的爹爹,也就是宇文赟,时年22岁,正值壮年,却已经当上了太上皇,沉迷后宫的声色犬马之中,天天歌舞升平,好不自在。
这可苦了小小的北周静帝,手里也没什么实权,就是有实权,也没有治理一个国家的能力,却每天按时上下班,早朝一个不落,根本享受不到童年的快乐。
虽然,这样的日子也不多了。
宇文赟当太子之时,便娶了杨丽华为妻,要问杨丽华何许人也?杨坚他闺女。杨丽华从太子妃做到北周宣王的皇后,史称天元大,这名字,好不威武霸气。没想到,才做了一年,便变成了天元皇太后。究其原因,很简单,丈夫宇文赟20岁做皇帝,21岁便禅位给7岁的,做起了太上皇。
当时的朝纲虽有些荒唐,但还算稳定。直到北周大象二年的一天晚上,风云巨变,气息奄奄的北周终于走到了穷途末路。当夜,北周宣王宇文赟病重,在这紧要关头,有两个人趁着夜色溜出了皇宫,他们就是內史上大夫郑译和御正下大夫刘昉,这两个人在夜色的掩护下,出现在了杨坚的家中。
来意很明显,再简单不过,现在太上皇要死了,皇上就是个小孩,谁这个时候杀进宫去,大权就是谁的了。
如此好事,也难得这哥俩能想到杨坚,但是杨坚没有激动,伴君如伴虎,在宇文家族掌权下生活的这些年,哪一天不是提心吊胆的,虽然自己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女儿又贵为皇太后,但是功高震主,天下太平以后,杨坚一家也没少受到猜忌,就在不久前,宇文赟还想找个借口赐死杨丽华。
对于杨坚来说,这是个大好的机会,但是,郑译、刘昉都是皇帝身边的红人,他们深夜造访,是何居心不得而知,万一是受太上皇之命前来试探,一旦冲动,便堕入万劫不复的地域,灭门抄家在所难免。
这时的杨坚,犹豫了。
刘昉坐不住了,自己拼了命出来报信,成败在此一举,身家性命都押上了,岂能容忍杨坚犹豫,情急之下,大声喊到:"无为,我为之!"
干脆利落,惊天动地,今夜注定不再平凡。过去的一幕幕在杨坚的脑海里重现,灭北齐,征突厥,战场上的腥风血雨,赫赫战功,到如今皇室猜忌,女儿险些命丧黄泉。
我杨坚为你宇文家族鞍前马后,问心无愧,如今要卸磨杀驴不成,是你命不好,你既无情,便休怪我不义了。
杨坚不再犹豫,即刻起兵,吩咐五个儿子各统一千兵马,在皇宫外待命。杨坚带上元胄等保镖,随郑译、刘昉进宫,正巧遇到御正中大夫颜之仪和大将军宇文仲,当即把他们绑了起来。
在此后,一切顺利,皇城内外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宇文赟更是在杨坚进宫后不久便撒手人寰。于是,杨坚等人假托太上皇之名下诏,将参与政变的一干人马升了官。
按照刘昉、郑译的计划,本想让杨坚做丞相,刘昉、郑译分别担任第二宰相和大司马,这安排看似合理,实在暗藏玄机,表面上杨坚做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上面那一人还是个8岁的小屁孩,但是政权和军队都在刘昉和郑译的手里。谁说了算?还是谁有权力谁说了算。
杨坚作为在战场上拼杀多年的老油条,怎么会不知道兵权的重要性?他直接封了自己大丞相,让元胄掌管宫中禁军,一下子把政权军权拿捏的死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