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北朝和隋朝,国史脉络:北朝与隋以其更具活力的制度融合最终反超南朝

作为魏晋风度与华夏衣冠的直接继承人,同样是历经内部嬗代、分裂与动荡,南朝的宋齐梁陈为什么在版图、军力、世家吸引力上反而一代不如一代,到头来,看似稳定的梁朝反而被分裂为两半的“北朝”所全面压制?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继承了汉魏正统的南朝一步步走向灭亡的深渊?本文将从政治制度角度,试图解释北朝之所以能够做到弯道超车的原因。

南朝虽然号称继承汉魏正统,但其所继承的基本上是东汉中期以来的制度,其继承表现为:将源自东汉豪族、经魏晋官方化的门阀等级制度发展得登峰造极

门阀大族虽然经刘裕造宋而失却了东晋时与皇权并驾齐驱的地位,但如下两条措施仍旧维系了门阀的政治地位,与元嘉草草一同抵消了刘宋皇权的崛起努力:

1.清浊官分别:高门大族清官起家,寒门庶族浊官起家,清浊之间在南朝政治社会别如天壤。

2.谱牒专家主管吏部:谱牒之学也即贵族位阶与婚娅的情形,南朝吏部选官者多为谱牒专家,高门清官、寒门浊官的分配得到大体维持。

---------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十二讲》

这种政治保障,既是曹魏代汉、晋代魏过程的结果,也是南朝宋齐梁三朝建立的依据。质言之,晋、宋、齐、梁四朝皇室本身,不是世家大族的中上层,便是代表了世家大族整体利益的代言人

取得了坚实政治地位的南朝世家把握着南朝的政治资源与经济资源,并且趾高气昂地以玄谈、佛道的玄妙看不起儒经与军事的务实,并进一步将这种“看不起”落实到行动中,以至于南朝的军功豪族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很多军功豪族、经学世家、寒微武人在发达了之后反而投奔到玄学的怀抱,妄图粘一粘那一丝酸腐的文气。

返观南朝的对手,北朝则经过了五胡与北魏早期在各族部落制度与汉魏制度之间的尝试、融合与嫁接。

来自内亚部落式的酋长军政权力与华夏制度相融合,既为北朝皇权本身提供了强有力的“国人”支持,也为北朝鲜卑贵族制约皇权提供了可能。

所以,北朝坞堡中的世家大族所面对的并不是一个南朝式的衰弱皇权与贵族集团,而是一个更具活力的皇权与贵族集团。

再加上政权的频繁更替与战火的洗礼也使得北朝的汉人世家并没有好玄谈、好风评的清高习惯,反而家家有世传儒经之学与坞壁武力

鲜卑皇权为了统治北方、反制贵族,便不断向北朝汉人世家释放好处,试图以汉人世家的力量制约鲜卑贵族。

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博陵崔氏、赵郡李氏、闻喜裴氏、河东柳氏也便先后加入与北魏合作的行列。

所以,相比起南方占据一家独大的政治经济统治地位的世家大族,北方世家只能通过与北朝皇权的合作方能保障自身地位。

世代簪缨或者空好玄谈的高门大族并没法儿培养出能征惯战的将领,政治高位的南朝高门也便不得不依靠仓荒晚渡的淮汉流域边境豪族(青、齐、豫、雍)乃至吴地庶民出身的武将来抵抗与攻略北朝。

刘裕召集的最后一波北府兵(义熙年至元嘉年间)相继老去与损耗之后,南朝皇权的连东晋仓促凑了三回的军事基石---“北府准中央军”(郗鉴一回、谢玄一回、刘裕一回)也失去了,以至于元嘉草草之后的南朝皇室便不得不依靠某一地域的边境豪族与个别寒微武人来支撑军政大局,甚至新崛起的皇权还需要直接从边豪(兰陵萧家)与寒武(陈霸先)中出身。

高门大族、皇室家族、边豪寒武,三方的权宜式合作与常规性政斗的本质是世家大族内部的斗争,这种斗争不以政治实力为准,而以文化地位为准,很容易造成世家大族内部的过分撕裂,是不符合政治学逻辑的。

以至于高门内部、新旧皇权、不同地域的边豪频频选边站队,北朝拓跋家还没被周齐篡夺呢,南朝皇权就换了四家,政治局面真真不稳定。

在南朝政治(晋宋齐梁为主)中,世家大族一家独大,所有政治斗争都以“争取更多的世家大族支持”为斗争路线,同质相煎,只会将自身的政治团结碎片化,并进一步影响政局的稳定。在北朝政治中,皇权、鲜卑贵族、汉人世家三者构成一个互相利用与背叛的权力三角,政斗再多,也只会集团化,不会碎片化。

刘宋中前期的皇权集中与军事胜利正是被上述因素在宋末与齐末逐渐消耗殆尽,梁武帝虽然看似是一名实现南朝长治久安的君主,但梁武帝施政的实质就是不彻底解决问题的和稀泥,停留在表面礼制革新对于南北军政格局并没有什么实质性作用。

侯景之乱的冲击把南朝自元嘉草草以来的衰颓彻底激化了,冲破了梁武帝编织的遮羞布,国土沦陷、皇子内耗、江防单薄,败局已定。

而北朝经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宣武帝的巩固,汲取了散落在河西、辽东、南朝宋齐的典章制度,直接把一个在4世纪还是草原原始部落联盟的代公国,升格为5世纪的汉鲜两族门阀社会与元魏帝国,再经北镇之乱回炉洗牌与西魏北周的整文经武,实践出了一条全新的军政模式与社会风貌,打开了一条通往隋唐的乱世出口。

谷川道雄在其经典名作《隋唐帝国形成史论》中提出过一个名唤“中古社会共同体”的概念,并在其另一本代表作《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中予以详细论述。

寒某借这个理论发挥一下:北朝乡民共同体与镇民共同体,经过北镇之乱引发的东西分裂,最终融合为府兵共同体,这为北魏太和改制所确立的政治上层提供了一个政治基层的补充,使得北朝政治最终融合为一个上下都能接受的整体。

做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喻:南朝的军事与政治就像是一个陷入死循环的东晋政治升级版,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空有几个高龄开国之君的短期小治情怀与梁武帝的长期和稀泥精神就注定走不出乱世的低谷。

玄谈得再精妙也无法打破大局的沉闷。

北朝的军事与政治就像是不断回炉重造的秦汉帝制破解优化版,从五胡乱华时期的血腥胡闹,到符秦、慕容燕的汉化与统一尝试乃至河西诸国的文化存留,再到北魏一朝的不断进化,最终经由周齐两国的军政尝试走向隋唐。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韩非子·五蠹》

用韩非子的话概括本文,北朝之所以能够反超南朝,走向隋唐,是因为其根据时代发展而因时制宜地进行制度创新所致,不论这种制度创新是对时代的主动迎合或被动处置。

这种不同向度的创制,使得北朝的风貌像战国,是一个不断通过集团化凝聚共同体、再造崭新帝国的过程;而南朝的风貌则像东周,是一个不断经由碎片化撕裂共同体、走向旧制度死胡同的过程。

相关书目推荐:

谷川道雄:隋唐帝国形成史论

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十二讲

仇鹿鸣: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

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

韩树峰:南北朝时期淮汉迤北的边境豪族

李凭:北魏平城时代

吕春盛:關隴集團的權力結構演變 、陳朝的政治結構與族群問題

王怡辰:東魏北齊的統治集團

“国史脉络”为头条原创作者寒鲲围绕某一时期、某一重大史实而展开分析相应时期历史流变的系列写作,该系列往期文章还有:

国史脉络:晋朝历史流变概述

国史脉络:如何准确理解北朝隋唐时期的“关陇集团”

国史脉络:侯景之乱与南北朝后期局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x202310130820080f19.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