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人来说,最为熟悉的古代历史,莫过于三国历史了。毕竟,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力深入人心的缘故,三国故事在我国可谓妇孺皆知。不过,很多人对三国,其实存在一种误判:那就是认为三国是魏蜀吴三个国家并存,而且,刘备的国家,名字就叫蜀国。
甚至电视剧《三国演义》,蜀汉朝廷的军队打的旗帜,也是一个硕大的“蜀”字。
但其实,刘备的朝廷,正式的国号叫汉。而且刘备事实上也不认为自己是新王朝的开创者,而是东汉王朝的延续者。不过,几乎没有历史学者认为刘备是汉朝皇帝,蜀汉也没有取得和东汉一样的历史地位,这其中原因何在?
1、曹操:汉献帝的恩人还是仇人?
西元220年,东汉魏王曹丕胁迫汉献帝禅位给自己。对于此情此景,汉献帝并不陌生:毕竟,打从汉献帝当皇帝的那天开始,他就是傀儡皇帝。甚至如果没有曹操的话,汉献帝的生活还真没有保障。
起初汉灵帝驾崩后,东汉朝廷册立的皇帝是汉少帝。
而且汉少帝也是诸侯承认大汉天子。
直到董卓进入洛阳以后,才废黜汉少帝,改立汉献帝为新的皇帝。
不过,天下诸侯在讨伐董卓的时候,口号之一就是要求董卓恢复汉少帝的皇位——所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
天下诸侯要求汉少帝复位,并且只承认汉少帝为正统,言外之意,便是认为汉献帝的皇位合法性并不被承认。
所以,少年时候的汉献帝,对董卓的态度是很纠结的:董卓当然只是利用自己,而天下诸侯,其实也未必容得下自己。
而董卓被杀以后,东汉朝廷又经历了一番波折和动乱。
在波折中,汉献帝和自己的群臣,一度过着食不果腹、朝不保夕的生活。
如此狼狈的天子,尤其是在位期间处于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状态的天子,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很罕见的。
直到汉献帝遇到曹操以后,情况才发生变化:遇到曹操后,曹操在物质层面上,保障了汉献帝真正过上了名副其实的皇帝生活,并且在形式上给了汉献帝皇帝的尊严。
最主要的是:曹操直接表示承认汉献帝是大汉朝的正牌皇帝。
并且用曹操集团的实力作为背书,来保障汉献帝朝廷的权威性。
在曹操的努力扶植下,天下诸侯开始默认汉献帝的皇位合法性。
所以对汉献帝来说:曹操算是他的恩人。但是曹操并没有让汉献帝真正掌握皇帝的权力,对汉献帝来说,曹操又算是自己的仇人。所以,汉献帝多次谋划铲除曹操,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而曹操为了证明自己没有篡位的想法,也没有和汉献帝计较这些事情。
2、曹丕建魏引发的纠结
曹操去世后,汉献帝认为自己苦尽甘来:毕竟曹操去世后,自己也该亲政了。
不过曹丕并不这么想:曹丕继承曹操的势力以后,开始派人逼迫汉献帝禅位给曹丕。
汉献帝有心想反抗,但此时的东汉朝廷,几乎都是曹家父子一手打造起来的,大臣们当然不能站在汉献帝立场上维护汉献帝的利益。
更何况,曹家父子还有军队。
汉献帝虽然不甘做亡国之君,但也只好在悲痛之余禅位给曹丕。
就这样,曹丕以“汉朝皇帝将皇位禅让给自己”的名义,登基做了皇帝,建立曹魏朝廷。
不过,此时的天下,巴蜀还在刘备手里,江东还在孙权手里。刘备和孙权虽然割据一方,但此前一直表示自己是汉献帝的诸侯。因此,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和汉献帝时代的这两个诸侯,关系变得紧张起来。曹丕知道:刘备肯定是不会承认自己的皇位合法性,更知道自己和刘备早晚有一战。反倒是孙权,让曹丕摸不透心思。
果然,刘备在曹丕称帝的第二年,以“汉献帝禅位是受胁迫,自己恢复汉朝朝廷”的名义,在成都登基,宣布自己是新的大汉天子。不过,此时刘备并没有考虑“光复”汉朝本有的中原地区,而是在登基不久,就发动对孙权的讨伐。
此时孙权为了应对蜀汉的讨伐,于是派人前往魏国,表示承认曹魏朝廷的合法性,同时希望得到曹魏的册封。孙权此举是为了稳住魏国。而曹丕也颇为慷慨,宣布册封孙权为大魏的吴王。换而言之,此时曹魏的合法性,得到了孙权的承认。
蜀汉对孙权的讨伐以失败而告终。
在逃亡路上,刘备病死,刘禅继承了刘备的皇位,不过,蜀汉的大权掌握在诸葛亮手里。
此时蜀汉经过对孙权战争的惨败,同时还处于魏国、孙权集团的敌视之下,局面空前危险。
而曹魏打算直接统治东吴地区的想法,也让孙权和曹丕的矛盾激化。
因此,诸葛亮主动向孙权抛出橄榄枝,蜀汉和东吴的结盟算是正式达成。
此时的孙权,身份比较尴尬:孙权此时依旧自称吴王,但不认为自己是大魏的吴王,而是认为自己是东汉的吴王——需要注意的是:此时东汉朝廷已经不存在了,但孙权依旧表明自己是东汉的吴王,至于蜀汉,孙权并不认为蜀汉是汉朝的延续。甚至孙权直接把刘备父子,视为蜀地的君主,而非汉朝的君主。
毕竟孙权精明,他知道:如果承认蜀汉是东汉的继承者,那自己岂不是刘禅的臣子?自己可没必要给自己找个主子。
3、蜀帝还是汉帝
西元229年,蜀汉朝廷陷入了一番争论。争论的原因就是:孙权做了多年的尴尬吴王以后,宣布称帝。在此之前,曹魏的开国皇帝曹丕已经去世。孙权熬死了刘备、曹丕后,成为了一位姗姗来迟的称帝者。
孙权登基的时候表明:汉朝灭亡三百多年了,现如今天下没有正牌皇帝,而自己蒙上天拣选,决定称帝。在孙权的表态中,他称帝的原因是汉朝已经不存在了。这一表态算是再次重申:孙权不认为刘备父子的朝廷,是汉朝朝廷。
所以孙权称帝的消息传到成都以后,引起蜀汉朝廷的争论:蜀汉朝廷里,有人认为不该承认孙权的帝号,甚至该把孙权和曹睿一样,视为乱臣贼子。最终诸葛亮力排众议:认为此时蜀汉应该务实,团结吴国,共同对抗强大的曹魏。为此,诸葛亮专门派人出使吴国,对孙权称帝表示祝贺。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亲政,蜀汉朝廷继续表示承认孙权的帝号。
可见,早在三国时代,不论是曹魏还是吴国,都不认为刘备父子的朝廷是真正的汉朝朝廷。蜀汉朝廷承认吴国的皇位合法性,也意味着默认了蜀汉不等于汉朝。所以后世的历史学者,也自然不会把刘备父子当成大汉皇帝。
史册号网友观点:官渡决战,如果袁绍获胜,会废刘协为庶人,另立新君。
袁本初对汉帝如此冷淡!
就因为天子乃董卓所立!
所以极不认可!
还打算拥立幽州太守刘虞!
如果在位的是弘农怀王(少帝刘辩)!
袁绍就不会这样态度了!
理论上刘备建立的国号是汉,因为人家立国就是国号汉,可是当时汉在汉献帝刘协手上虽然他退位但是汉庭犹在人家可以以汉来留名,所以历史上不能称呼刘备的汉只能叫蜀汉活着季汉是为了区分开来,三国演义原著里蜀汉军队会不会也是打的“蜀”字旗,国号是汉,三国演义看多了,我们称蜀汉或者季汉人家自成汉,,只不过他没有完成一统,后世不承认罢了,没什么,国号是汉,三国演义看多了,我们称蜀汉或者季汉人家自成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