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长江的传说故事50字?(精选6条)

远古时,在须弥山外的青涧洞里,住着青黄二条孪生龙,他们嫉恶如仇,常常与那作恶人间的东海之滨的“魍魉”作战。

有一年,人间大旱,山神土地纷纷告急天界,如来佛知道青黄龙深谙人间世道,便差他们俩来到人间除恶救人。

不久,青黄二龙便查知,原来是“魍魉”二妖又在人间作怪,它让魔子魔孙分散到人间,到处放火。

又使魔力让每个人心里藏一种“疠火”,互相作恶,搅乱人间清凉世界,于是很多人都崇拜它跟随它。

青龙和黄龙决心替人类除去恶魔,重整人间正道。

他们化装成两个出家人,以治病疗邪为名去除人的恶念心疾。

由于受“魍魉”的毒害,当时的人普遍患了一种叫“魇”的病,只有暗算别人,或做一些损害别人有利自己的事才暂时缓解这种病痛带来的痛苦。

化装成和尚的青龙和黄龙,让人们服一些朱砂、珍珠、海澡之类,教人们念一种驱除“疠火”的咒诀,经过这种调治,很多人恢复了良性,解除了痛苦,一传十,十传百,人们奔走相告,三个月后,便有成千上万的人依此法而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人们也纷纷传说来了二位活神仙。

居住在东海之滨的“魍魉”,听说有人破了它们的法术,于是便派手下二员得力干将,鳄鱼精和蛤蟆精去探听虚实。

那蛤蟆精一肚子坏水,诡计多端,它说服头脑简单而又凶悍的鳄鱼精扮成二个前去疗疾的病人,混在一群人里面来到和尚居住的地方,已有成精千年的蛤蟆精远远望去,在一片树阴下,两位和尚头上放出青黄两道光,直通太虚,知道对方来头不小,于是心生一计,它告诉鳄鱼精这是俩个小毛神,不必放在心上,让鳄鱼精坐那竭息,它一个人便可以手到擒来抓回去进见主子。

鳄鱼精一听大怒,这便宜不叫你蛤蟆精一个人拣了吗?于是急忙现了原神,张开铡刀般的大嘴直扑两个和尚而来。

青龙和黄龙早知是两个妖精来了,只是也不动声色而已。

这会儿见鳄鱼精忽现原神直扑过来,其中一位手中打出一个弹子大小的龙珠,对准鳄鱼精猛的一击,只一下便把它打翻在地,鳄鱼精见识不妙正要翻身逃跑,另一个和尚手一翻,便把它抓个脑浆崩裂。

蛤蟆精却趁此机会驾一阵风急忙跑回东海之滨,告诉“魍魉”是青龙和黄龙。

“魍魉”大怒,亲点魔兵五万前来挑战。

青龙和黄龙让人吩嘱所有医好的人们,隐藏起来千万不要出来,于是驾云布阵,在空中迎战“魍魉”。

青龙和黄龙各施法力,与魔兵大战了七天七夜。

自古以来邪不胜正,“魍魉”二妖也逃不出此一天理。

只见青龙和黄龙赢了一场又一场,“魍魉”二妖接二连三败兵折将。

“魍魉”二眼看自己的魔兵越来越少,不甘失败,于是商量了一个歹毒的主意:“魍魉”二妖各施魔法招集所有中了魔毒死心踏地跟随它们的人,由自已驾驭分南北排成两条长蛇阵,远远望去妖雾缭绕,像盘踞在大地上的两条滚滚喷火的巨蛇,缓缓向中间挤来,所过之处,万物皆为焦土。

它们企图把青黄二龙和已经挣脱它控制的人一齐同归于尽。

青龙和黄龙已经和魔兵苦战几天几夜,身疲力竭,当他们看到“魍魉”二妖妄图毁掉自已救出的人时,决心保护他们。

于是青龙和黄龙不顾安危,化成青黄两条冰凉的大河,分别迎着两条火龙而去。

当大河与“火蛇”接触时,魔子魔孙纷纷被巨大的旋涡卷入河中,那些死心踏地跟随“魍魉”二妖的人也难以幸免。

经过三天三夜,两条“火蛇”赶出一千多里外。

青龙和黄龙又用巨大的身躯渐渐的把“火蛇”压在身体之下。

两条龙因付出太大,伤了元气,渐渐嵌入地下,形成了现在的长江与黄河。

直到今天,长江和黄河两岸的炎黄子孙,仍靠两条大江大河养育生生不息地繁延着。

神女峰的故事。

在夏禹治水的年代,瑶池里住着西王母的小女儿——瑶姬。

她聪慧美丽,活泼开朗,不愿意过神仙的寂寞生活,到了八月十五这一天,她和十一个姐妹,腾云驾雾,偷下凡间。

当她们来到巫山时,见十二条恶龙兴风作浪,正在治水的大禹也被洪水围困其间。

瑶姬便送给大禹一本《上清宝经》的治水天书,不料,瑶姬还没有来得及告诉大禹如何破译这部天书,就被西王母派来的天兵给捉拿回了瑶池。

十二位仙女早就厌倦了瑶池仙宫的生活,她们挣脱了神链,重返人间,帮助大禹疏通了峡道,解除了水患。

从此,瑶姬爱上了三峡,成天奔波在巫山群峰之间,为船民除水妖,为樵夫驱虎豹,为农夫布云雨......她们姐妹十二个忘记了回瑶池的事,久而久之,她们便化成了十二座奇秀绝美的峰峦耸立在巫峡两岸,称为“巫山十二峰”。

瑶姬是十二仙女的杰出代表,所以,她所立的山峰位置最高,叫神女峰,她每天第一个迎来朝霞,所以又美名曰:“望霞峰”。

江神大君,中国神话传说中统治长江的龙神,据说他要求流域的居民每年献祭两名童女,否则就要发洪水。

后来秦国的官员李冰出任蜀郡地方官的时候听说了这件事,于是亲自前往斩杀江神大君,经过一番恶战,李冰用法术把自己变成一头牛,江神大君也变成牛和他搏斗,这时李冰的家臣趁机将江神大君刺杀,从此水患解除。

长江黄河的传说

远古时,在须弥山外的青涧洞里,住着青黄二条孪生龙,它们嫉恶如仇,常常与那作恶人间的东海之滨的“魍魉”作战。

有一年,人间大旱,山神土地纷纷告急天界,如来佛知道两条龙深谙人间世道,便差青黄二龙来到人间。不久,青黄二龙便查知,原来是“魍魉”二妖又在人间作怪,它让魔子魔孙分散到人间,到处放火。又用魔力让每个人心里藏一种“疠火”,互相作恶,搅乱人间清凉世界,于是很多人都崇拜它跟随它。

青黄二龙决心替人类除去恶魔,重整人间正道。

他们化装成二个出家人,以治病疗邪为名祛除人的恶念心疾。

相传“魍魉”二妖毒害人们,使人们患了一种怪病,只有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才能暂时缓解病痛带来的痛苦。

天界的青黄二龙看到人间的疾苦,便化装成和尚来到人间为人们送去朱砂、珍珠、海藻配置的药,经过调治,很多人恢复了良心,解除了痛苦。

一传十,十传百,人们奔走相告,三个月后,成千上万的病人痊愈,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人们也纷纷传说来了二位活神仙。

魍魉”听说有人破了它们的法术,于是便派手下两员干将,鳄鱼精和蛤蟆精来探听虚实。

那蛤蟆精一肚子坏水,诡计多端,它和头脑简单而又凶悍的鳄鱼精扮成二个病人,来到和尚居住的地方。

蛤蟆精看到,坐在树阴下的两位和尚,头上放出青黄两道光,知道对方神通广大,于是心生一计,它告诉鳄鱼精这是俩个小毛神,不必放在心上,让鳄鱼精坐那歇息,它一个人便可以把俩个小毛神抓回去。

鳄鱼精一听大怒,功劳不能让蛤蟆精一个人拣了。

于是现了原形,张开铡刀般的大嘴直扑两个和尚。

两位和尚早知是两个妖精来了,不动声色,见鳄鱼精忽现原形直扑过来,其中一位对准鳄鱼精打出一个弹子大小的龙珠,一下便把它打翻在地。鳄鱼精见势不妙翻身要逃,另一个和尚手一翻,便把它抓个脑浆崩裂。蛤蟆精却趁此机逃回,告诉“魍魉”是青黄二龙在拯救人们。

“魍魉”大怒,亲自带五万妖兵前来挑战,青黄二龙吩嘱所有医好的人们,隐藏起来千万不要出来,于是驾云布阵,在空中迎战“魍魉”。

青黄二龙各施法力,与妖兵大战了七天七夜。

“魍魉”二魔眼见自己的妖兵越来越少,不甘失败,于是商量了一个歹毒的主意,“魍魉”二魔各施妖法将自己的妖兵分南北排成两条长蛇似的火龙阵,缓缓向中间挤来,所到之处,万物化为焦土,它们妄图把青黄二龙和人们烧为灰烬。

青黄二龙已经和妖兵苦战几天几夜,身疲力竭,当他们看到“魍魉”二魔的险恶用心时, 不顾安危,化成青黄两条冰凉的大河,分别迎着两条火龙而去。

当它们与“火龙”接触时,水火相遇,激起巨大的旋涡,将妖兵纷纷卷入河中。

三天三夜后,两条“大龙”用他们巨大的身躯渐渐地把“火龙”压在身体下。

消灭了恶魔,两条大龙也耗尽了元气,渐渐嵌入地下,形成了现在的长江与黄河。

直到今天,长江和黄河两岸的炎黄子孙,仍靠江河的养育,生生不息地繁衍着。

有关长江鱼的传说故事篇一

刀鱼、鲥鱼、河豚都以为自己了不起,你不买我的账,我也不买你的账,都想在水里头称王称霸。

刀鱼说:“哪个敢吃我身上的肉,叫他乱箭穿心!”

鲥鱼说:“你那算什么本领?你看我背上这把宝锯,谁碰我一碰,我就锯断他的指头。”

河豚说:“你们这都不算本领,哪个敢吃我,叫他血麻子胀眼睛花,立刻上西天!”

老渔翁站在小渔船上听了哈哈大笑,一网把这们都打了上来。

刀鱼,鲥鱼,河豚都不服气。

刀鱼翘了翘象刀似的尾巴。

鲥鱼摇了摇如钢锯似的硬鳍。

河豚鼓起了它那有毒的大肚皮。

老渔翁说:“那我们就看谁的本领大吧!”他把刀鱼放在油锅里一炸,多刺的刀鱼,骨头全酥了;把鲥鱼放在锅里清蒸,象钢锯似的硬鳍全软了;把河豚有毒的子、血、眼睛扒干净,放在锅里一煮,味道特别鲜美,剥下来的河豚鱼皮,给小孙子蒙了只小鼓,摇得“咚咚”响哩!

有关长江鱼的传说故事篇二

长江里有座小姑山。传说,小姑山上有位小姑娘娘,是位仙人。不管什么鱼,由海里进了长江,都是来朝拜小姑娘娘的。

每年开春,刀鱼、河豚、鲥鱼,从东海里进了长江口,就往小姑山赶了。

河豚鱼又肥又胖,只有两只小鳍,划得慢,它怕争不了第一,总是超前出发;但是走到半路上,就给灵活的刀鱼赶上来了。河豚一看,这不行,就咬住刀鱼的尾巴往前划,结果还是没有刀鱼游得快。

鲥鱼一看,你们游得快,我比你们还要快,它不走直水,而是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在江里这么VVV走。这一来走的路程更多,游得更慢。渔民掌握了它的习性,所以打鲥鱼的网总不是直水挂,而是斜在江心里,鲥鱼一头撞进网眼里了。

这样,每年第一个游到小姑山的总是刀鱼。小姑娘娘在刀鱼头顶上点朵红,刀鱼就高高兴兴又往回头游了。不信,你看五月份以后的刀鱼,头上总有一点红哩!

有关长江鱼的传说故事篇三

春天。

刀鱼、河豚鱼、鲥鱼、黄鱼伙伙约约一起从东海里出发,往长江里赶,一路上只见两岸桃红柳绿,景色优美。

头一个是刀鱼,第二个是鲥鱼,第三个是河豚,最后才是黄鱼。

鲥鱼问刀鱼:“长江里怎么样?”

刀鱼说:“还好,江里的钩网太多。你看把我的尾巴也弄尖了。”说着它把又细又尖的尾巴摆了两摆。

鲥鱼刚抬头看,自己却一头撞进了网眼里,江面上打起一串水花。

河豚在后面还不晓得,接二连三地追问:“怎么样?怎么样?”

“怎么样,不谈了。”鲥鱼一边说着,一边还在甩着尾巴,拼命在网眼里挤哩:“你看,把我的头都挤扁了。”

“啊呀,不好!”河豚不注意也一头撞进网眼里。本来,它身子又圆又滑,勉勉强强可以挤过去,但是它太会生气,一气肚子就鼓大了。这时,气得肚子象小鼓,一下也挂在鱼网上不动了。

黄鱼在后头一听,乖乖!长江里钩网这么多,不能上去。黄鱼头脑里多几块石子,刁哩!头一掉,尾巴一摆,又游回东海里了。

所以,直到如今长江里一条黄鱼也没有。

*三峡花椒*

远在洪水泛滥年代,大禹率领着千军万马疏通了长江三峡,惨遭洪水浩劫的黎民百姓纷纷回归了故土,开荒播种,重过田园生活。

在治水大军中,有一位跟随大禹的老郎中,带着一个小孙女,这姑娘长得花颜月貌,聪明过人,取名花椒,她整天跟着爷爷四处奔波,为治水民工和当地百姓治病。

大禹疏通了三峡,正要转移到别的地方,这里却闹流行眼病。

一个和花椒要好的姑娘,因眼病疼痛而骨瘦如柴,她在花椒爷俩的治疗下,终于眼病好了,这姑娘百般感激。

但生眼病和各种疾病的人陆续不断,花椒见此情景,不忍心随爷爷转移而离开这里,便向爷爷提出留在三峡。

爷爷念她十三四岁,人小体弱,放心不下,坚持要她跟随远征。

花椒决心已定,就去找大禹叔叔给爷爷说情,大禹见这天真无邪的小姑娘有一颗为民之心,十分喜欢,但要当场考考她的医术,就提出几种疑难病症要她处方,她都能对答如流按症施药。

接着让她独个一人医治了一个人的眼病,她真正做到了妙手回春,药到病除,很快把患者的病给治好了。

爷爷见了点头称是,大禹满意地说服了花椒的爷爷,将她留在三峡了。

花椒送走了爷爷和治水大军,她跟以往同爷爷出诊一样,身背小药箱,走东家,串西家,哪家有病哪家治,天长日久,治好了很多病人。

当地百姓个个喜欢她,称花椒为“神医姑娘”。

后来,由于这一带森林密集,土地潮湿,湿热性眼病广泛流行,严重地区,人们挨家挨户病倒呻吟不止,有的还害瞎了眼。

见此情形,花椒心急如焚,一人又忙不过来,于是就发动大家寻找一种开白花、结小子、味麻性烈的药物来治疗,疗效十分显著,治一个好一个,从此,它就成了主治眼病的特效良药。

人们为了采摘方便,便将此种树苗移栽到自己的房前屋后,为了预防眼病,每日三餐的菜肴中,也加些清香味麻的小红籽儿,日长天久,这小红籽儿就成了调料,它和辣椒一起,成了菜的特有风味——麻辣味。

从那时起,一代一代流传至今。后人们为了纪念花椒姑娘,便把这无名的小红籽儿称为“花椒”。

*巫山香梨*

在大宁河的巫山一带,盛产一种香梨,又大又甜,深得人们喜爱。这香梨有一段来历。

从前,巫峡登龙峰前的向家湾,有个勤劳忠厚的农夫,姓向,他有三个儿子:老大十六、老二十五、老三十三。

这一年,向老头突然患了重病,眼看就要不行了。他把三个儿子喊到床前,伸出自己那双又黑又瘦、布满老茧的手,问道:“你们说说,这手生来最大的用处是什么?”

“端碗吃饭。”老大冲口而出。向老头很不满意地直摆手。

老二说:“握拳头打架!” 向老头又摇了摇头。

老三回答:“手生来是做活路的。”

听了老三的回答,向老头那愁容满面的脸上,顿时流露出满意的微笑:“对了,手是用来做活路的呀!人不做活路,这吃的、穿的、用的、住的,都从哪儿来呢?我死之后,你们就把田产平分了,剩下一点给我作坟地。然后,各人按各人的希望和理想去做吧!你们一定要在十年之后一起到我坟墓前,让我看看。”说罢老人就死去了。

三弟兄按照父亲生前的嘱咐,料理好丧事,平分了家产,就各自安排自家的生活去了。

老大向来有些好吃懒做,父亲去世没人管束了,就变卖了他的那份田产,把钱带上,出门游逛去了。不到一年光景,那点钱用完了。没办法,他只好到田野里,拔人家一棵萝卜,挖别人一窝红苕,拿来充饥。冬天来了,天寒地冻,坡上的庄稼都收进了仓,他就到人家家里去偷……

老二和老大差不多,没多久,把分得的那份田产折腾光了,就去当叫化子。讨饭吃,人们见他年青力壮不劳动,却游手好闲想吃现成饭,不但不给,还往往对他呵斥一番。可他不但不改,反而抡起拳头打人,打赢了就逼着要饭吃,后来还抢老百姓的财物。

只有老三,自从父亲死后,就在家乡勤勤恳恳地种庄稼,春播,秋收冬藏,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忙个不停,每天起早贪黑地开荒种菜,饲养家畜家禽。他还在自己田园的周围,栽满了一行行,一列列的梨树。没过几年,粮食充足、蔬菜丰盛,鸡鸭成群,牛羊满圈、梨树果实累累。

十年很快过去了。

这天正是向老头病死的日子,三弟兄都还没有忘记父亲临终遗言,便由各自不同的道路来到了老头儿的坟前。

第一个到的是小兄弟,一来因为他家就在附近,二来两个哥哥出去十年杳无音信,他早就急着想见见他们了,所以他很早就来到了这里等候着。

不多一会儿,衣衫褴楼,蓬头垢面的大哥从一条弯弯曲曲的泥泞小道上来了,他曾因偷扒被人打跛了一只脚,走得又慢又吃力。

老三见状正想前去拉他一把,忽见一个身穿紧身衣裤,背插一把单刀的汉子,自的悬岩峭壁上跳了下来。

一看原来他就是二哥,脸上隐隐约约的多了一道道厮杀打斗的伤痕。

三弟兄久别重逢,见面后自然是悲喜交集,感慨万分。彼此询问着分别后的境遇。

不一会儿,老三的妻子挑来了九大盘、八大碗的丰盛酒筵,热情地款待两个哥哥。

饭后,她又提来一大竹篮刚从自家树上摘下来的香梨,请哥哥们品尝品尝。

老大、老二嘴里嚼着那又脆嫩又香甜的梨子,眼里瞧着山下那青瓦粉墙的宅院,特别是那满坡成林的香梨树,心情非常激动。

他们看着老三生活这般美好,再看看自己,便情不自禁地抱着弟弟痛哭了一场,然后惭愧地跪到父亲坟前,泣不成声他说:“爹呀!

这手,手…

手是做啥子用的,我们这才懂得了呀!

老三夫妻俩请两个哥哥到家住几天,但老大、老二都谢绝了,只是每人向老三要了一大捆梨树秧苗,分别到大宁河的王家湾、黄家坝,开荒种地,,开始用自己的双手开创新的家园。

驰名三峡的巫山香梨,为什么至今仍然盛产于向家湾、王家湾、黄家坝等地?据说就是与他们三弟兄有关系。在那翠玉似的香梨上,你可看到都有许多金黄色的小点,人们叫它“”。相传那是种梨人的汗珠子洒在梨树上形成的,“”最大的梨,就说明种梨人为它洒下的汗水最多,味道也就最香最甜。

*云台仙子*

大宁河的庙峡深谷,有一尊孤峰拔起、洁白如练的石峰,远远望去,好象一位仙女脚踏朵朵,从天空徐徐飘降;近看,遍地簇拥着灿漫的山花和一排排常青树。这石峰似少女般亭亭玉立,栩栩如生。它就是驰名宁河的“云台仙子”。

据传,从前的云台山麓,土地肥沃,林木繁茂,花果满山,牛羊成群。

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有的勤劳耕织,有的捕鱼为业,有的驾船营生,世世代代过着安稳的生活。

那时候,山下人世坝,有一户姓宁的船家,老两口年过半百,却没有一男半女。

一天清晨,老船夫驾着小舟出江捕鱼,只见天空金光一闪,把整个江面照得通亮。

忽然,老船夫见前面一个小女孩在水中挣扎,他手忙脚乱,赶急推舟救起。

老俩口象拾得宝贝似的,百般疼受这孩子,精心扶养。

不知不觉,这孩子长到十五、六岁,进入妙龄,真比花朵还要好看。

她那圆圆的脸颊上,一笑显露出一对深深的酒窝,身材纤细俊美,船夫们都叫她“宁妹”。

宁妹这姑娘人品好,很勤劳,又聪慧。

白天,跟着老爷爷狩猎捕鱼;晚上,伴着奶奶纺纱织麻,里里外外样样能干。

由于她跟爷爷风里来,雨里去,练就一身好本领,善使铁叉,能百步中的。

有一天,宁妹同几个小伙子去捕鱼,大家事先说定:谁的眼力好、最勇敢,捕来的鱼就归谁支配。

结果宁妹捕了一条大鲤鱼,一个小伙子忙问:“宁妹子,你是分给大家,还是请我们到家吃呢?”宁妹“唰”的一声,把鱼甩在沙滩上,恳切地回答:“这样吧,把它宰成八份,送给村里年纪最大的爷爷和奶奶,我们谁也不吃,行吗?”大家见宁妹一片敬老之心,没有一个不赞成,当即七手八脚,把鱼分成八等份,高高兴兴地送到八个老人家里。

巫溪庙峡一带的小伙子们,哪个不喜欢宁妹子,有事无事总要找点理由去和她接近。向宁妹子求爱的小伙子一个接一个,可她总是笑着不言不语。在她那明亮的眼睛里,谁也看不出有哪一个小伙子的影子在闪动。

宁妹十六岁那年,富庶安乐的人世坝,遭到了百年罕见的水灾。

从六月六日起,下了三天三夜的暴雨,房屋冲塌了,庄稼淹没了,多少船只被浪涛卷走了,宁河人的日子苦起来了,乡亲们拖儿带女住岩洞,吃树皮,熬度涝灾。

水退后,村中几个有经验的老爷爷,翻山越岭,寻查四天,终于在庙峡西山头,找到了一个出水大山洞。

原来洞中住着一条白孽龙,每三年要出洞发大水苦害百姓。

宁老头决定为民除害,请铁匠打了两把大铁叉,带着宁妹天天操练,一晃三年过去了,六月六日这天又来了,宁老头带宁妹在洞口守了一天一夜,却未见孽龙出来。

刚一回家,这家伙突然兴风作浪起来,宁老头提起铁叉,直朝孽龙奔去。

宁妹因跟着爷爷守洞一天一夜未合眼,倒身上床入睡了。

待她醒来时,才知道爷爷只身前往与孽龙激战了七七四十九个回合,刺伤了左眼,后因人老体弱,力气耗尽,被吞吃了。

爷爷牺牲后,宁妹和奶奶万分悲痛,抱头痛哭了一场又一场。

宁妹决心等待时机与孽龙决一死战,替爷爷报仇,为乡亲们除害,可是怎么也寻不着孽龙的影子。

一天清晨,宁妹提着一篮鲜鱼,进巫溪城去卖,刚出山口,突然天昏地暗,眼看大雨就要来临。

她急忙朝回走,一到家中,天好象要塌下来了,霎时间,雷声隆隆,狂风呼啸,闪电划破长空,只见云台山对岸的大山岩裂开一个大洞,窜出一个庞然大物,长约数丈,眼似灯宠,口如血盆,满身鳞甲,白光闪闪,窜到哪里,那里立刻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大雨倾注。

瞬间,树被冲倒,房倾屋塌,山崩岩裂,洪水咆哮。

面对凶龙掀起的狂涛,小孩在惊嚎,老人在叹息,谁也拿不出一个应急的主意来。

正当人们惊慌失措的时候,宁妹高声呼喊:“咱们不能坐着等死呀!

常言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大家赶快上云台山啊!

宁妹将奶奶转移到云台山后,手持铁叉,邀上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直奔西山。

这时,白龙昂着头,瞪着剩下的一只右眼,张开大口,正在“呼哈呼哈”地吞云吐雾。

宁妹见状激愤满腔,即令小伙子们摆开阵势,自己紧握铁叉,直朝白龙刺去,不偏不歪,正中白龙的右眼。

只见那龙痛得把脖子向后一缩,喷出一股腥臭唾液,把宁妹冲倒在地。

宁妹一翻身纵跳起来,挥动铁叉又与白龙搏斗起来。

那孽龙张开大口,猛扑过来,宁妹敏捷地跃在一边,举起铁叉对准孽龙咽喉,纵身猛刺,白龙把头一偏,“咔嚓”一声,铁叉扎进腮里,宁妹抽叉再刺,那受伤的白龙,痛得潜入水中,卷起一个巨漩,把宁妹冲倒了。

浑身血淋淋的白龙,趁机转身仓惶躲回洞中。

宁妹哪里肯放,紧紧追赶。

白龙在洞中喘着粗气作怪,宁妹守在洞口不走。

这时,忽见狂涛急剧上涨,小伙子们见此险情,急得连声呼喊:宁妹子快回来,快回来!

密雾渐渐地遮住了人们的眼睛,浪涛吞没了呼唤。

起初大家还隐隐约约地听到宁妹子的回答:“哎哎,我在这里,盯住它。

”渐渐地声音越来越小,只听到雷鸣和山洪的交响,以及浪涛撞击岩石的哗啦声…

宁妹站立在高台上,凶龙再不敢出洞了。

洪水也渐渐退去。

可宁妹,她化作石柱,屹立台上,护佑着舟船安全行驶。

人们瞻仰着这千姿百态的人形石柱,都说是宁妹升天了,成了云台仙子。

千百年来,这云台仙子监视着白龙,使它永世不敢轻举妄动,每隔三年之夏,只能喷点叹息的唾沫,这就是人们称为“白龙过江”的奇观壮景。

*龙门石孔*

春秋时,鲁国有位能工巧匠,名叫鲁班,有一次,他外出做工,因为要带上全套的木工,石工工具,再加上随身行李,实在太重了,不便出门,就灵机一动,制作了一个木头人,让它挑行李,跟随自己。

鲁班带着木头人,走遍了千山万水。这天他离开巴东,前往巫山去。鲁班在前面走,木头人在后面跟。走呀走,木头人头上的一个木楔渐渐松了,没法跟上鲁班,等鲁班发现时,木头人已掉在后面很远了。鲁班本想反转去把木头人修理一下,但是天那么热,路又那么难走,想想不准备马上去修,就在路旁观音庙门前坐下来休息。

这时,正巧从巫山上走来一个背盐的人,鲁班对他说:“请大哥帮个忙,你往前面走,一定会碰上个挑着担子的汉子,见了他,不用说话,只是从担子里取出一把斧头,然后朝他头上狠狠敲几下就行了。”

“啥子?”背盐人一听,简直给弄糊涂了,“你哥子不是开玩笑吧?斧子朝脑壳上敲,不要敲死人吗?”

鲁班连忙笑着解释:“不会的,你只管狠狠的敲,他不是人呀!”

“啊!不是人?”背盐人大吃一惊,吓的身体一晃,差一点站不住脚跌下崖去,幸巧鲁班眼明手快,一把把他拉住。可是那么一晃,背上的盐巴却掉掉江里去了。

见此情形,鲁班就把制作木头人的经过告诉了背盐人,但对方听了怎么也不相信。

这时,那木头人却慢吞吞的走过来了。

背盐人走进一看,果然是个木头人,当下对鲁班的神工妙艺佩服得五体投地,还向他诉述了成千上万的三峡人,年年沿着大宁河穿山越岭去巫溪盐场背盐的苦境,恳求鲁班做一个给他背盐的木头人。

鲁班沉思着说:“做一个木头人,只能解决你一人的困难,而不能解决成千上万三峡人的困难。

干脆,我给大家修条涧槽,让巫溪的盐水顺着涧槽流到巫山来吧。

”背盐人说:“好是好,只是二百二十里长的路程,不知道哪年哪月才修得成呢?”鲁班说:“这你不用着急,只需一夜就够了。

”“你说啥?”背盐人又是大吃一惊。

这时候,庙里的观音菩萨也忍不住插嘴说:“二百二十里长的涧槽,能一夜修成?我们神仙也办不到呀!”鲁班哈哈大笑:“不信,你敢和我比吗?”“比什么?”“我外出做工跋山涉水,需要草鞋,你能一夜间给我打一百双草鞋,我就能在一夜间修成一条涧槽,谁完不成就算谁输。”“行!”

鲁班和观音菩萨说完后,一等到天黑,便各自行动起来,鲁班带领着木头人,从巫溪盐场起,在大宁河沿岸陡峭的石壁上,每隔五尺凿一个架设涧槽用的方形石孔,眼看就要凿到巫山了,这时观音的草鞋还只打了一半。

观音暗想:神仙和凡人比赛,输了太丢面子了!

可现在有什么办法呢?她越想越急,越急越手忙脚乱,最后耍起赖皮了。

她摘下胸前一个大佛珠,向天空一抛,那佛珠光芒四射,象初升的太阳,冉冉上升。

座落在南陵山上南陵观中的石鸡,误以为天亮了,便“喔喔喔”地叫起来,引得周围附近的公鸡也叫个不停。

这时,鲁班正在为涧槽即将完工而高兴,忽听得远外传来公鸡的报晓声,想到有言在先,只好停工不干,其实,鲁班并不在乎个人的输赢,一夜完不成,还可接着再干嘛。可惜的是,天亮后,接到鲁国国君的来信,说有十万火急的事情,命他立即回国,不准停留片刻,鲁班只得依依不舍地与背盐人告别。

鲁班人虽走了,却与山崖上的方形石孔一样,永远刻在三峡人民的心上,后来人们把这方形石孔称为“龙门石孔”。

~~~~~~~~~~~~~~~~~~~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长江巫峡南岸翠屏峰下的青石洞里,住着十二条蛟龙。

一天,这十二条恶龙窜出了山洞,搅得巫峡上空天昏地暗,百姓们被大风卷上了天空,房屋树木被飞沙走石打得稀烂,人畜死伤无数。

这时,西王母的小女儿瑶姬正好从东海云游归来,她驾着彩云路过巫山上空时,看到十二条恶龙为非作歹,十分生气。

瑶姬用手一指,天上响起了惊天动地的炸雷,把十二条恶龙炸成了千万段碎尸,纷纷落下地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w20230626141010a3d9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