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春秋只有三霸,因为长江挡住了第四霸吗?春秋只有三霸,因为长江挡住了第四霸

按五行思维,以中央、四方的五方区位,春秋有五霸确实合理。

然而因为某些原因,其中两霸没能孕育完成,所以只有三霸获得公认,其余两霸众说纷纭。

最没争议的要数齐桓公,他开了“尊王攘夷”的先河,以此堂正获取中原霸权;第二是晋文公,城濮之战联合齐国打败楚国,将楚国势力赶出黄河流域;第三是楚庄王问鼎中原自然是名副其实的霸主。

另外还有一个有争议的,是春秋与战国的分界。与战国混战相对,春秋是“尊王攘夷”;当西周制定的上下秩序崩溃,“尊王攘夷”的遮羞布扯下,战国也就开启了;但春秋战国分界点在哪年,众说纷纭。

春秋以山为城,中原之霸注定是鱼腩

春秋时代的主要决战方式是车战,那时候说得最多的是千乘之国、万乘之尊等,以拥有多少乘战车为衡量国力强弱的标志;就如同现在比较谁有多少航母,谁有多少核弹。因此,一马平川的中原,注定是四方霸主争霸的舞台。

中原诸侯中被提名有郑庄公、宋襄公。然而郑庄公已经过世(前701)了,齐桓公都还掌权(公元前685~公元前643年在位);此外,郑庄公虽然强大到一打三、压制周边的周王室、卫国、宋国,然而只能算是得势,并没有取得明显的国土扩张。

至于宋襄公(前650~前637在位)的事迹算得上人尽皆知了;值得一提的是,他争霸的活动,刚好齐桓公(公元前685~公元前643年在位)与晋文公(公元前636—公元前628年)之间。宋襄公以为山中无老虎,哪知道他要挑战的却是未来要“问鼎中原”的楚人。

舟车并举方能进入中原,长江挡住了第四霸

历史上的各种五霸名单中,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有被提到。但吴越的核心领地,都在长江南岸,要以战车参与中原争霸,就必须先跨过长江,穿越江淮间密集的水网,这就需要额外的建造舟船乃至开凿运河在进行运输,邗沟(大运河最早的一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开凿的。

此外,因为淮南、江南都水网密布,战车几乎只能用于中原争霸;因此吴国需要晋国教他如何进行车战。

这就说明吴国其实是晋国为了牵制楚国而扶植起来的;楚国作为应对,也肯定也一定程度的扶植越国。

因此无论吴国还是越国,在车战时代,都没有堂正的实力在春秋争霸,否则,吴王阖闾(前514~前496在位),越王勾践(前496~前465在位)就不会比齐桓公(公元前685~公元前643年在位)晚了近两百年才现世掌权。

至于秦穆公(前659—前621年),只是在晋文公去世(公元前628年)后蹦跶了一下,还基本干不过晋国。其执政的前三十年,都在齐桓公与晋文公的阴影下;最突出的战绩,就是称霸西戎,基本没参与过中原争霸。

若以霸国论,春秋只有两霸

车战时代,总体不利于南方。吴越因长江与江淮水网,注定要落后于齐晋;楚国因为大别山-桐柏山的阻隔与淮河上游的水网走向,同样被后勤影响,不能发挥全部实力。

进出中原,最方便的是齐国,只可惜齐国在齐桓公之后,诸子争位,白瞎了好位置。

晋国虽然也要翻山,但晋国从河东到河内不像楚国从江汉到汝南或信阳路途那么遥远。

还有就是淮河上游北部的支流,都是东南走向:楚人向北参与中原争霸,要么跨越一道道河流;要么水路先往淮河中游中转,再利用淮河支流向北。

从楚国最后迁都寿春来看,楚人更多走水路。

齐桓公之后,齐国诸子争位,所以晋文公之后,看起来就是楚国频繁北上挑战晋国。但对齐晋(秦)楚三者的强弱,那个时候的人其实最敏感。楚人吞并吴地,并没有引发六国什么意见,甚至在《史记》中,楚国吞并越国都没记载得很明确。

但齐国吞并宋国,却引来六国伐齐(乐毅率领五国联军攻北面,楚国在南面偷鸡),齐国被攻打得只剩下两座城。由此可见,楚国或者说南方,在那个时代的人眼中,存在感并不高。因而,有种春秋五霸的名单,甚至只有齐桓公与晋文公等四个晋国统治者。

史册号网友观点:春秋只有,齐国,晋国,楚国算真正霸主,秦国宋国昙花一现,吴国和越国实际上是,晋国和楚国争霸的延续,吴国晋国扶持出来的,,问题是楚庄称霸之前,晋赵穿就弑君了,后来又有赵氏孤儿。

晋国分裂早有苗头,有一百户人家,99户一家一年挣一万,你这一户一年挣五万,你是有钱人。

有一百户人家,99户一家挣60万,你这户挣100万,你不是大户。

有人用大米换算古代银两,可是没有考虑当时人民生活水平,生产力的大小,人口与所产粮的比重,个人认为这种方法是不对的。

拿到春秋霸主这件事来说,也要看当时诸侯国的水平,对格局的影响,周围诸侯国的发展态势,差距等。

春秋五霸应该是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楚庄王、晋悼公,春秋就是晋国和楚国的争霸史,虽然晋国赢的多,但多数是楚国发动的进攻,其他国家都属于昙花一现,到了战国也是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楚庄王之后,晋国国君逐渐被架空,晋已非晋。

晋国落智伯手里葬送了,晋国经济有魏国的部分,武力有赵国的部分,预备兵器有韩国的部分,拆分以后还不团结,被秦国各个击破,春秋只有齐桓公、晋文公、郑庄公、楚庄王才能称得上霸主,其他的都是弟弟。

春秋时期,齐桓晋文作为霸主当之无愧。

晋楚争霸是春秋的主题,楚国国力雄厚,但被视为蛮子,中原很多国家不认楚为霸主。

其他两霸众说纷纷,感觉像是硬生生凑够五霸的称号,在春秋,霸即伯,诸侯之长也。

霸伯谐音,初时为伯,后人用霸置伯,山中无老虎,时无英雄。

長与長不同,伯与伯不同。

春秋时“霸”的含义和现在完全不同,你只要理解了这个字的含义,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吴、越的霸主比齐恒公霸主更具竞争力,吴、越国力顶峰时打的中原三强不敢南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x20230420084005c3e3.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