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全国初中历史优质课如何出彩?历史公开课怎么上才有创意?

历史公开课要做到有声有色图文并茂才有创意。我们只有历史上活才有创意,也就是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体现出历史的价值,才有创意。

同时有创意的历史课堂也必须把学生调动起来,参与课堂,激发学生去思考,让学生进去深度学习阶段,这样可以历史课堂才有创意。

1、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三维目标清晰。

2、教学基本功扎实,驾驭课堂水平强。对教材熟练,脱稿讲课;语言准确精炼而有感染力,沟通协调水平突出,板书规范。

3、教学过程流畅,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特色和人文特色。

4、构建和谐、民主、自由的生态课堂,注重教学情感交流。

优质课出彩的最好办法是,最好采用生动活泼的教课形式,与同学之间的互动很关键,优质课的优质重点应该体现在,同学对于授课的反应程度上,所以在这方面要多想想办法

一要博览群书,把历史真正弄清楚,只有烂熟于心,才能为人释疑解惑;

二是要做到生动有趣,多收集一些有趣的故事,对当时的名人多多了解,这样才能绘声绘色,吸引学生的好奇;

三是要抓住重点,上课总是要为考试服务的,所以要适时抛出一些重点知识,让大家牢牢记住;

四是做到形式多样,可以用演戏、放光碟,竞猜等方法调动学生;

五是主动关心学生,做他们的朋友,让他们喜欢你,然后爱屋及乌,喜欢上你的课。

一是要会讲故事,能把历史讲得津津有味。

二是要知识渊博,旁征博引,引人入胜。

三是建议把历史年代和事件编成易记的歌谣,历史课有时候可以上成音乐课,反正我们小学的历史老师就是这么干的。

近三十过去了,我还能清楚记得歌谣其中一些内容“前七七零,到四七六,这个时期属春秋;封建设会,战国开始,时间就在前四七五;前二二一,秦统一;前二零九陈、吴起义…

三八三年淝水战,四九四年魏洛迁…

要想历史课有趣,首先你自己要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还要多读书,多了解历史,了解历史人物,有丰富的词汇量,将一个个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用幽默生动的词汇串联给大家。

有趣的人,总会给生活带来趣味,站在聆听者的角度感受一下所讲历史内容,把人物表现,历史事件讲述出来。像最近读过的《中国皇帝大传》,里面就有很多皇帝离奇荒唐的故事,窝囊的死法,这些都是可以有趣的讲给别人听的。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因其玩笑于妃子曰不再宠其,欲将其打入冷宫,而酣睡中被妃子与宫女用棉被捂头窒息而亡。

后秦武昭皇帝姚苌在对敌时,梦见敌方首领苻登带领神兵鬼卒来抓他,于是就让宫人投长矛以驱邪,谁知矛中其阴,遂病重而亡。

后梁灵帝吕纂,因其弟吕超不听其命擅自对鲜卑用兵,于是恐吓其欲杀他,本心不想杀他

谁知其弟闻言惊恐,遂趁其酒醉入宫刺之,亡。

南凉武王秃发乌孤,醉酒后骑马自马背摔下,摔着两根肋骨,后因伤情恶化一命呜呼。

观之,孝武帝与灵帝祸从口出,武昭帝则迷信殒命,可悲武王秃发乌孤醉驾意外而亡。

可悲,可惜,一代天子霸主!

我初中时的历史老师,上历史课不是只讲重点或考点,而且讲生动的历史故事,栩栩如生,仿佛身临其境,同学们都特别爱听,在听故事中不知不觉就记住历史知识了。我现在还对老师讲过的一些历史故事记忆犹新。所以,历史课可以这样来上,会更精彩。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从学生时代就对历史情有独钟,每次开学发新书,一回家就把历史书翻个遍。

但大部分时间,历史课都是枯燥无味的,老师大都陈词滥调,照本宣科,要求死记硬背。

对学生时代的历史课,有两件事情记忆犹新,

初中学习火烧圆明园,历史老师对我们说:老师有一个梦想:希望将来,我的学生可以将流失的海外的国宝抢回来,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而且特别强调是抢回来,不是买或者偷。

那一刻我看到老师身上的光,身为中国人的愤怒,为人师表的正气。

有一次,我请教老师:为什么回族同胞不吃猪肉?

老师告诉我:因为宗教信仰,回族同胞尊崇猪,就像印度人尊崇牛一样,所以他们不吃猪肉。

对于这个答案,我奉若神明,直到大学,看到史料,才知道:回族之所以不吃猪肉,是因为猪是最脏的动物,它的肉一旦处理不好,很容易使人染病,为了减少染病,慢慢就禁止食用猪肉。

这两件事对我影响很大,

第一件事告诉我:做人要有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件事告诉我:老师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学会自己寻找答案。

作为老师,要想让历史课变得有趣,首先要把枯燥的内容烂熟于心,总结一套记忆方法,交给同学,

其次不仅仅熟悉课本内容,要更多丰富知识储备。

比如:隋唐两代,隋炀帝杨广和唐高祖李渊是表兄弟,两个人有一个历史第三帅的外公:独孤信,如果在课堂上这样娓娓道来,相信学生会更愿意听课。

还要告诉学生真实的历史

,我的学生时代,热播电视剧《康熙王朝》,即使时隔多年,依然惋惜:为什么苏麻喇姑没有和康熙走在一起,两个人是多么般配。

但苏麻喇姑生于1612年,康熙生于1654年,两人相差42岁,也就是说:苏麻喇姑可以当康熙的奶奶了!

所以,为人师者,传道受业解惑,是作为一名优秀老师的必备技巧。

只有让学生觉得:老师像一座宝藏,有问必答,像一盏明灯,指明方向,这样学习会越来越有趣!

我喜欢老师穿插些典故,爱情故事,人物传记,幽默风趣些,最好可以来些现场直播彩排等,不要老是讲重点重点,考试的时候考更多的知识面和知识点。课其实可以灵活些,这点外国老师就非常风趣!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重理轻文”的现象更为普遍,历史学科总摆脱不了“二流学科”的尴尬境遇。

人们习惯上把“过去的故事”当成历史。

由此造成一些人所谓的“历史无用论”,即便是学习历史的学生也往往认为历史课没有意思,感到无聊。

应该承认这是中华民族的悲哀,当然更增加了史学工作者的难度。

笔者认为让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提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广大历史工作者尤其是历史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1、注意文史结合的形式

历史教育的先贤和前辈们总强调文史结合。

现存的史料有相当的部分是由文字记载的,学习历史必须有一定的文学功底。

反过来说,在中华文明浩瀚如烟的文学中间也蕴含了许许多多的历史知识。

而我们的学生在经历了从小学到初中学习过程,已经掌握了足够的史料来加以运用。

如在学习春秋五霸时,便可设计用《崤之战》来导入新课。

学生发现所讲的内容是自己所了解的并且还有一部分是自己想知道但尚不了解的,就能立刻投入到课堂中。

枯燥的讲述变成了更为有趣的讨论。

再比如学生由于时代的变迁对于历史人物缺乏应有的尊重,这是作为一个历史老师往往比较慨叹的事情。

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对于伟人必要的了解。

基于此在学习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时候,我就有意识的将鲁迅等伟人的一些精辟论述列于课堂之上。

学生由于语文课的关系对于这些论述都相当的熟悉,但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结合史实的分析,既让他们学到了历史知识又让他们觉得历史知识原来在其它学科上也是“有用”的,从而增强历史学习的兴趣。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成绩是学生非常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历史教学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总结历次考试的得失,我发现应用其语文课的有关内容来分析试题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历史考试中的某些题和语文考试的阅读题有许多的相通之处,可以彼此借鉴。

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在思考对比之后,往往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2、联系历史电影或小说的形式

历史是过去的客观存在,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

因此上很多的历史事件单单靠一张嘴是很难让学生明白其前因后果的。

尤其是遇到时事激荡的时代,往往风云际会,在相同的时间各个国家、各位英雄相互影响,彼此交错。

而这时候往往是学生最为感到困难的时候。

由难而惑,惑而无趣,正是历史课堂难以吸引学生的原因。

借助较为符合史实的电影和电视剧就可以把困难的事情变得简单而有趣。

一部《爱国者》可以把《北美独立战争》各个相关知识点诸如奴隶制度的存在、黑人在北美独立中的作用、启蒙思想与美国独立、民兵与游击战等演绎明白,又立体感受到了英美法之间的彼此影响。

一部《茜茜公主》把分散在教材各处的德国统一、意大利统一、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融合在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中,温故而知新。

同时再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分析寻找电影中所存在的与历史教材和知识体系相矛盾的细节,更进一步的加深了历史知识,在趣味中巩固所学。

小说是学生中普及率非常高的一类书籍。

学生不但喜欢看而且有些学生还有非常的研究,比如说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

有些人喜欢把其与历史学习对立起来,我倒觉得这大可不必。

金庸先生本来就具有极高的史学造诣,其各部作品中在这些方面也表现的十分明显,借助学生的兴趣,历史课堂完全可以以此大做文章,在分析和讨论中深化所学知识。

与之类似的还有评书等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只要加以合理的运用,完全可以成为让历史课堂有趣起来的得力工具。

3、注意历史课与政治、地理等相关学科的联系

历史是时间与空间的结合。

学生感觉历史课无聊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往往觉得历史事件是很空洞的,不知道这些历史事件在何时何地发生。

当然这种情况是由于学生的常识、当前的教育体制等等多种因素所造成的,并非历史课一科在短时间内所能扭转的。

我觉得有重点的结合政治、地理等相关学科是必要的,同时这也可以让自己的课堂有趣起来。

我在课堂中发现学生往往觉得自己的各科教师互不往来。

如果历史老师在课堂上引用了另外一科的相关知识,他们马上就会兴趣倍增并且刨根问底。

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不会以“请另外咨询××老师”作为搪塞,而是就势引入相关领域并结合适合的历史事件加以分析。

比如在《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这一课的学习当中,我就把哲学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用来解释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有关问题,事实证明收到较好的成效。

利用多媒体手段结合地图来学习历史更是深受学生的欢迎。

在历史课堂中也可适当运用其他学科的有关术语,降低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难度。

如租界、租借地、势力范围的关系就可引入数学中“子集”的含义。

另外,我觉得政治中的价值规律、通货膨胀,尤其是哲学常识和政治学常识更是历史学习的必需材料。

这样既增加了学科之间的渗透,也能改变“历史无用论”、“历史与现实无联系,与其他学科无联系”的错误倾向。

4、采用各种方法来帮助学生准确记忆历史史实

历史课所以让学生感到困难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历史史实的记忆问题。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际,太多的历史史实需要记忆。有意识的采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就成为活跃课堂的必要措施。

可以采用自编口诀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准确记忆。如《天津条约》开放的十处通商口岸,学生很难记住名称和位置,教师可用“天约(《天津条约》)开放十口岸,南(京)镇(江)汉口加九江,沿海营(口)烟(台)加上汕(头),岛上还有琼(州)、台(湾)、淡(水)。”这样就达到了两全其美的效果。

联想记忆法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历史教材中有些知识点彼此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学生识记起来比较困难。比如教材中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巴黎公社革命的历史意义等,我就建议找出其中的关键词,并把这几个关键词联想成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或笑话,有效地加强了记忆。

总之,让历史课堂不再是枯燥的说教,不再是历史教材的朗读和简单重复,不再是一部死记硬背的单调工作,是我们作为史学工作者的责任。

大历史叙述和历史的细枝末节的叙述是两种不同的方式。观看历史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我们试图发现历史与我们个人之间的关系。但大历史往往掩盖了个人的选择。而在细枝末节的历史叙述中,个人才会成为历史的主角。

1、激发求知 ,要想讲好一堂历史课,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在后面的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挥其主体作用。

2、教学与心理相适,要求教师学会把握各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需要,调整自己的授课风格来适应学生心理需要。

3、历史教学的创新,要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结构的创新,课堂形式的创新都要做到教学有针对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w20230323131624be16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