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古文短小人物传记,求一整篇短的文言文传记!文言文,人物传记!谢谢?

五柳先生传 作者: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欲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初,光武善谶,及显宗、肃宗因祖述焉。自中兴之后,儒者争学图纬,兼复附以妖言。衡以图纬虚妄,非圣人之法,乃上疏。……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著《周官训诂》,崔瑗以为不能有异于诸儒也。又欲继孔子《易》说《彖》、《象》残缺者,竟不能就。所著诗、赋、铭、七言、《灵宪》、《应闲》、《七辩》、《巡诰》、《悬图》凡三十二篇。

比较短又比较不错的列传,最有名的是《屈原列传》、《李将军列传》、《伍子胥列传》、《管晏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再稍长一点的《孟尝君列传》、《魏公子列传》、《刺客列传》等也都很精彩。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该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是黄宪的传记。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均以纪传体编撰。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时期(约公元前2550年),下至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涵盖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内容。共计3213卷,约4000万字。

中国历史上《二十四史》中间,一个写的最传奇的传记,写的是东汉的黄宪,只写了“家世贫贱,父为牛医”。

黄宪(109~156)男,字叔度,号征君。东汉著名贤士,汝南慎阳人。

世贫贱,父为牛医,而宪以学行见重于时。延光元年(122),太守王龚以袁阆为功曹,举陈蕃、黄宪等为孝廉。宪初举孝廉,又辟公府,暂到京师而还,竟无所就。汉桓帝永寿二年岁次丙申,年四十八终,天下号曰徵君。

由于黄叔度耿介正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人品高尚,后人曾为其立碑建祠。历代文人墨客到黄叔度墓祠拜谒者甚多。1963年正阳县人民政府将黄叔度墓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小女不才,xxxx人士也.姓xx,名xx,生于xx年,于世虚度xxxx春秋是也.吾乃家中独女,性温和,娴静少言,诚以待人,虽貌不及貂蝉,才不及道韫.然好读书,为人谨慎,喜交天下才俊佳人也. 吾自幼长于城市,六岁入学堂,敏而好学,是为父母先生之喜好。

学至今日,颇有长进。

深知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恐稍有自得,不敢懈怠。

每独处一室,常静思当时之事,或懵懂不知,或有所收获。

常感天地之广阔,自然之魅力。

携好友探寻之,故时有物外之趣。

孜孜求学,常常学以致用,窃以为大有裨益。人生与世,立于世。当有远大抱负,寄希望于未来,立足于点滴。以此不枉此生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u202404251620092404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