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关于自我管理的小故事,求关于自律的名人故事?

自律的名人故事

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城内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鲁迅原名周树人,英年早逝,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自幼聪颖勤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的一所著名的私塾,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在那里攻读诗书近五年。鲁迅的坐位,在书房的东北角,使他用的是一张硬木书桌。现在这张木桌还放在鲁迅纪念馆里。

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每当他气喘吁吁地准时跑进私塾,看到课桌上的“早”字,他都会觉得开心,心想:“我又一次战胜了困难,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后来父亲去世了,鲁迅继续在三味书屋读书,私塾里的寿镜吾老师,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老师的为人和治学精神,那个曾经为鲁迅留下深刻的记忆的三味书屋和那个刻着“早”字的课桌,一直激励着鲁迅在人生路上的继续前进。

鲁迅十七岁时从三味书屋毕业,十八岁那年考入免费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来又公费到日本留学,学习西医。

1906年鲁迅又放弃了医学,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教过课,成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

鲁迅是中国文坛的一位巨人,他的著作全部收入《鲁迅全集》,被译成五十多种文字广泛地在世界上传播。

明代大学士徐溥自幼天资聪明,读书刻苦。

少年时代的徐溥性格沉稳,举止老成,他在私塾读书时,从来都不苟言笑。

一次塾师发现他常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小本本看,以为是小孩子的玩物,等走近才发现,原来是他自己手抄的一本儒家经典语录,由此对他十分赞赏。

徐溥还效仿古人,不断地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分别贮藏黑豆和黄豆。

每当心中产生一个善念,或是说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黄豆;相反,若是言行有什么过失,便投一粒黑豆。

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他就不断地深刻反省并激励自己;渐渐黄豆和黑豆数量持平,他就再接再厉,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久而久之,瓶中黄豆越积越多,相较之下黑豆渐渐显得微不足道。

直到他后来为官,一直都还保留着这一习惯。

凭着这种持久的约束和激励,他不断地修炼自我,完善自己的品德,后来终于成为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

徐溥对自己行为的高标准约束显示了他强烈的自律意识,即使是在个人独处时,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慎独是自律的最高境界,它能让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的时候仍然能够不被外物所左右,而是丝毫不放松自我监督的力度,谨慎自觉地按照一贯的道德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一如既往地保持道德自觉。

时间观念反映着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柳传志以“自律”在业界享有盛名。他就是以“管理自己”的方式“感召他人”。守信首先表现在他的守时上,柳传志本人在守时方面的表现让人惊叹。在20多年无数次的大小会议中,他迟到的次数大概不超过五次。

有一次他到中国人民大学去演讲,为了不迟到,他特意早到半个小时,在会场外坐在车里等待,开会前10分钟从车里出来,到会场时一分不差。

2017年上半年,温州商界邀请柳传志前往“交流”。

当时,暴雨侵袭温州,柳传志搭乘的飞机迫降在上海,工作人员建议第二天早晨再乘机飞往温州,柳传志不同意,担心第二天飞机再延误无法准时参会,叫人找来“公务车”连夜赶路,终于在第二天早六点左右赶到了温州。

当柳传志红着眼睛出现在会场,温州的那位知名企业家激动得热泪盈眶。

扩展资料:

自律,出自《左传·哀公十六年》,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指不受外界约束和情感支配,据自己善良意志按自己颁布的道德规律而行事的道德原则。


以下是几个名人自觉的故事:

1、 乔布斯: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他非常注重时间管理,每天都会制定详细的计划,并且坚持执行。他认为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因此要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他还经常提醒员工要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时间。

2、 巴菲特:巴菲特是著名的投资家和慈善家,他非常注重自我管理和时间管理。他每天早上6点起床,并且在工作之前阅读报纸和书籍。他认为自我管理是成功的关键,因此他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自律和专注。

3、 李光耀:李光耀是新加坡的开国总理和第一任总理,他非常注重自我管理和时间管理。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并且在工作之前阅读报纸和书籍。他认为自我管理是成功的关键,因此他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自律和专注。


1、徐溥

明代大学士徐溥自幼天资聪明,读书刻苦。少年时代的徐溥性格沉稳,举止老成,他在私塾读书时,从来都不苟言笑。

一次塾师发现他常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小本本看,以为是小孩子的玩物,等走近才发现,原来是他自己手抄的一本儒家经典语录,由此对他十分赞赏。

徐溥还效仿古人,不断地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分别贮藏黑豆和黄豆。每当心中产生一个善念,或是说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黄豆。

相反,若是言行有什么过失,便投一粒黑豆。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他就不断地深刻反省并激励自己,渐渐黄豆和黑豆数量持平,他就再接再厉,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久而久之,瓶中黄豆越积越多,相较之下黑豆渐渐显得微不足道。直到他后来为官,一直都还保留着这一习惯。

凭着这种持久的约束和激励,他不断地修炼自我,完善自己的品德,后来终于成为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

2、列宁理发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虽然工作繁忙,但十分注意遵守***。有一次,列宁忙碌了一个上午,处理了很多日常事务,批阅了很多文件。

休息的时候,他用手摸了一下头发,发觉头发实在太长了,决定抽时间去克里姆林宫理发室理发。当时,这个理发室只有两个理发师,忙不过来,很多人都坐着排队,等候理发。

他问哪位同志是最后一位,准备排队等候。排队理发的同志们都知道列宁日理万机,时间极其宝贵,于是争着请列宁先理发。

可是列宁却微笑着对大家说:“谢谢同志们的好意。不过这样做是不对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按照先后次序理发。”他说完后,就排到最后一位同志的后面,耐心等候理发了。

3、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

一次,***总理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图和一些书籍。工作人员给北戴河文化馆打电话,说有位领导要看世界地图和其他一些书籍。

接电话的小黄回答:“我们有规定,图书不外借,要看请自己来。”***便冒雨到图书馆借书。小黄一见是周总理,心里很懊悔,总理和蔼地说:“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

4、许衡

许衡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历法学家。一年夏天,许衡与很多人一起逃难。在经过河阳时,由于长途跋涉,加之天气炎热,所有人都感到饥渴难耐。

这时,有人突然发现道路附近刚好有一棵大大的梨树,梨树上结满了清甜的梨子。于是,大家都你争我抢地爬上树去摘梨来吃,唯独只有许衡一人,端正坐于树下不为所动。

众人觉得奇怪,有人便问许衡:“你为何不去摘个梨来解解渴呢?”许衡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问的人不禁笑了。

说:“现在时局如此之乱,大家都各自逃难,眼前的这棵梨树的主人早就不在这里了,主人不在,你又何必介意?”许衡说:“梨树失去了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许衡始终没有摘梨。

5、梁漱溟

梁漱溟先生13岁时,家中曾请了一位饱学之士为他讲《庄子》,但刚学了开头,老师便病倒了。一个月后老师病好了,梁漱溟也把《庄子》学完了,原来梁漱溟立志成才,学习自觉性极强。

没人上课,就自己规定自己每天读十页书,抄十页书,背十页书,从不间断也不拖欠。就凭着这种自觉学习的精神,他不到二十岁就发表了多篇研究古印度哲学的很有创见的文章。

21岁时,他报考北京大学,总分不够,未能录取,北大校长蔡元培见过他的文章,也听说过他那种自觉学习的精神,就说:“当学生没资格,就来当教授吧!”

而且真的聘请他为北大教授。梁漱溟到北大任教后,不久就写出了轰动中外学术界的《中西文化及其哲学》。

梁漱溟能有蔡元培这位伯乐,固然是一种机遇,但归根结底,他的机遇来源于那种少年立志,自觉学习的精神。


做人的精神

有这样一个故事:李嘉诚口袋里的一枚硬币滚落到一个角落里,他弯腰去拾,却没有拾到。一旁的门童为他拾起,恭敬地放到他手里。李嘉诚给了100港币的小费作为酬谢。旁人问起,李嘉诚说:“硬币若不拾起,便没有用处;拾起,我还有用。100元钱对他来说也是有用的。钱的作用不在于聚敛,而在于使用。”

这还可以反映到李嘉诚的管理之道。“管理一家大公司,你不可以样样事情亲力亲为,首先要让员工有归属感,对他们好,让他们喜欢你。”时至今日,社会环境已与多年前李嘉诚创业时有很多不同,有人认为为了成功可以不择手段。李嘉诚却说,“绝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即使侥幸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长久。”

富与贵的哲学

李嘉诚有两个事业,一个是拼命赚钱的事业;另一个是不断花钱的事业,他的投入足以让他成为亚洲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公益慈善家。

“一个人有了衣食住行这个条件之后,应该对社会多一点关怀。

”李嘉诚一直在追求内心的富贵。

贵为天子,未必是贵;贱如匹夫,不为贱也!

在中国古代哲学家早就悟透的道理之下,李嘉诚又自创内心的财富,这就是真正的财富。


名人自我约束而成功的故事的典型事例有张良、韩信和周处。三个典型名人自我约束而成功的事例如下:


一个关于自律走向成功的名人事例是乔治·华盛顿。作为美国的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以其强大的自律精神而闻名。他坚持每天早晨起床前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他还制定了严格的工作日程,确保高效地完成任务。

华盛顿的自律使他能够在困难的时期保持冷静和坚定,带领美国独立并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

他的成功证明了自律的重要性,并激励着后人追求自我管理和成功。


自律成功的故事:苏秦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愤图强努力读书。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管理小故事:乌龟和兔子

在寓言故事中,乌龟和兔子是两个好朋友。它们一起赛跑,但是兔子很快就跑到了前面,而乌龟却一直在后面慢慢地爬行。最终,兔子赢得了比赛,而乌龟则被人们视为速度慢、效率低下的代表。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看起来慢吞吞的人实际上比那些急于求成的人更可靠和成功。在这个故事中,兔子虽然跑得很快,但是它没有考虑到周围的环境,没有考虑到乌龟可能会在它身后追上来。而乌龟则相反,它尽管速度慢,但是它坚持自己的方向,始终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这个寓言故事也告诉我们,在管理中,我们应该注重团队的合作和协作。在这个故事中,兔子没有考虑到乌龟的存在,而没有与乌龟合作,导致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同样地,如果一个团队中没有有效的协作和合作,那么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导致团队效率低下,无法取得成功。

管理启示: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在管理中,我们应该注重团队的合作和协作。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应该专注于自己的职责,并尽可能地与团队成员合作,以确保整个团队能够共同实现目标。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细节,避免留下漏洞,以确保整个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1、鲁迅

鲁迅小时候读书迟到,被教书先生处罚,自那次后。鲁迅就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意在提醒自己时刻记得早起上学,不要迟到,很大方面显示了鲁迅从小就很强的自制力。

2、勾践

越王勾践灭国以后,每天卧薪尝胆,提醒自己的灭国耻辱,最后,终于在长期自制的情况下,在隐忍中慢慢积蓄力量,最后一举复,为后人所称道。

3、亚历山大大帝

在远征波斯之前,将他所有的财产分给了臣下。其中一个叫皮尔底加斯的大臣非常惊奇。问道:“陛下,那你带什么起程呢?”“希望,我只带这一种财宝。”亚历山大回答说。

听到这个回答,皮尔底加斯说:“那么请让我们也来分享它吧。”于是,他谢绝了分配给他的财产。 希望是创造人生的路标,在任何时候都别放弃它。

4、柳传志

2007年上半年,温州商界邀请柳传志前往“交流”。当时,暴雨侵袭温州,柳传志搭乘的飞机迫降在上海,工作人员建议第二天早晨再乘机飞往温州,柳传志不同意。

担心第二天飞机再延误无法准时参会,叫人找来“公务车”连夜赶路,终于在第二天早六点左右赶到了温州。当柳传志红着眼睛出现在会场,温州的那位知名企业家激动得热泪盈眶。5、

5、张伯苓

张伯苓长期任南开大学校长,有一次他看见一个学生手指被熏得焦黄,便指着他说:“你看,把手指熏得那么黄,吸烟对青年人身体有害,你应该戒掉它!”

但这位学生反唇相讥:“你不也吸烟吗?怎么说我呢?”当下张伯苓将自己所存吕宋烟全数拿出来,当众销毁,并表示再不吸烟,果真如此,张伯苓再没吸过烟。


1“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家境贫寒,没有文凭、没有导师,地处穷乡僻壤,但他却成功了。他靠的是什么?正是锲而不舍这一精神!他卧床三月翻书不止就可以作证。

2、松下刚刚陷入事业的困境,这天他无助地走在路上。

一对姐弟的谈话,引起了他的注意。

姐姐正在烫衣服,弟弟想读书,却无法开灯,因为那时插头只有一个。

“你能不能快一点开灯,让我怎么看书呀?”“好了,好了,就快了。

”“老是说好了,都过了30分钟了。

”松下突然想:只有一根电线,的确太不方便了,何不想个可以两用的插头呢?他认真地研究这个问题,不久,就想出了两用插头的构造。

试用品问世后,很快就卖光了,订货的人越来越多,简直供不应求,松下的事业也从此走上轨道,利润大增。

遭遇任何问题,都是激发创意的好机会。

3、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导师马克思为著《资本论》化了40多年的时间,在大英博物馆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他所坐的位子下水泥地上竟磨掉了一层水泥。通过他不懈的努力,马克思终于著成了全世界无产者所需的《资本论》。

4、亚历山大大帝在远征波斯之前,将他所有的财产分给了臣下。

其中一个叫皮尔底加斯的大臣非常惊奇。

问道:“陛下,那你带什么起程呢?”“希望,我只带这一种财宝。

”亚历山大回答说。

听到这个回答,皮尔底加斯说:“那么请让我们也来分享它吧。

”于是,他谢绝了分配给他的财产。

希望是创造人生的路标,在任何时候都别放弃它。

5、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从小爱好绘画。

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

老师要他从画蛋入手。

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多天。

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便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1000个蛋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

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的表现出来,非得下番苦功不可。

”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时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6、中国的农民科学家吴吉昌为了周总理的嘱托搞棉花试验,他“吃也想棉花,睡也想棉花”,16年浩劫人家不让他搞试验他就在自己家里偷偷搞。终于,培育出棉花新品种,为祖国的农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7、西汉司马迁少年时就涉猎群书,立志继承父业。正当他撰写的《史记》进展顺利的时候,“李陵事件”的牵联,使他遭受宫刑。面对这奇耻大辱,他不是叹息、沉沦,而是锐意进取,“幽而发愤”,他含冤蒙垢数十年,终于写出了“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流芳后世。

8、蒲松龄二十三载席前卷帘,终成举世瞩目的《聊斋志异》。马克思为著《资本论》,每天要在大不列颠博物馆度过10个小时。他在那里有个固定的座位,每当读到兴奋的时候,他的右脚就习惯地在地上来回擦动几下。这样,过了二十五年,竟把座位下坚硬的地面磨出了一道凹下去的印子。这些都需要多强的自制力?

9、列宁上大学时因参加革命活动而被开除,毫无经济收入,在母亲的劝告下他毅然戒了烟,并且终生不吸。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办公室墙上贴上“禁止吸烟”的纸条。有人不遵守规定依然吞云吐雾,他生气地当众撕下纸条说“免得糟踏规定”。列宁在参加“星期六义务劳动”时,一位年轻的红军指挥员出于敬慕请他抽烟,列宁谢绝了,并且幽默地笑着说:“同志,你能在战场上和敌人勇敢作战,为什么不能跟吸烟作斗争?”

10、1954年,担任副总理兼***长的陈毅患了支气管炎,医生郑重地提出请他不要再吸烟,他立即表示接受,但是贴身的司机老常却怀疑地笑了:因为陈老总几度戒烟,都因为工作辛劳烟瘾太大而失败。

陈毅认真地说:“我小时候的名字叫世俊,长大了大号叫仲弘。

后来改名为陈毅是寓意万事成功都得有毅力。

我这回戒烟,拿出点毅力给你们看看!

”陈毅不愧是陈毅,说到做到,戒烟一举成功。

有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他父亲给了他以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个钉子在后院的围栏上。

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颗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容易。于是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

他告诉父亲这件事情,父亲又说,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脾气的时候,就拔除一颗钉子。

一天天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给***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u202312091748097033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