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项羽刘邦楚汉之争故事讲解,楚汉之争历史讲解?

楚汉之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相争、楚汉之战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最终,楚汉之争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楚汉战争历时4年多,战地之辽阔,规模之巨大,用兵韬略之丰富,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楚汉战争最终实现了西汉王朝的大一统,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

一下分析。

1、项羽残忍好杀,而刘邦却有长者之风

项羽是绝对的战神,他勇猛过人,在冷兵器时代,他有绝对的优势,这也是刘邦经常败给他的原因。

但是项羽却过分残忍。

比如项羽在进攻襄城的时候,甚至对襄城进行屠城,城中的军民一个不留。

项羽打败章邯和王离率领的秦军,逼迫他们投降,然后他又让秦国的降兵转回头去攻打秦国。

但是当他发现秦兵人数太多,很难节制的时候,居然就把二十万投降的秦兵活埋了。

所以楚怀王的手下都建议派刘邦先进入关中,而不是派项羽,称刘邦有长者之风,而项羽却残暴嗜杀。

刘邦得以最先进入关中。

进军途中,刘邦严令部队不准掳掠,进入咸阳,他接受了子婴投降。

对秦朝府库中的所有珍宝财产,全部封存,秋毫无犯。

刘邦原本喜欢美女,这时候他也极力克制,一个美女也没有占有。

他还跟三秦父老约法三章,使战乱后的秦国故地秩序井然,他一下子就赢得了民心。

相比之下项羽却是另一种做法,他一路屠杀,进入咸阳,他杀了秦王子婴,并火烧秦宫,大火一直烧了三个月不灭。

他烧毁的何止是秦王的宫殿,更是百姓对他的期望。

楚汉最后一战,项羽败逃的时候,只带着一百多骑兵。

在阴陵,他和部下迷了路,就问一农夫,农夫故意给他指错道,让他的部队陷入沼泽之中,使汉军得以追上他。

他之不得人心可见一斑。

所以,可以说项羽最后是栽在了这个老农的手里。

项羽和刘邦,一个失民心,一个得民心,双方的胜负已经有了答案。

试想,一个残暴的项羽跟一个宽仁的刘邦放在一起,老百姓会选择哪一个?

2、项羽只有匹夫之勇,而刘邦的智慧却能甩他几条街

项羽力能扛鼎,其神勇千年不一遇。

他带兵打仗也勇猛异常,他曾创造过巨鹿之战的奇迹,也曾以三万精兵打败刘邦五六十万大军。

但项羽却有勇无谋,比如刚入关中的时候,项羽有四十万兵马,刘邦只有十万人,实力悬殊。

范增献计给项羽,让项羽趁机灭了刘邦,项羽当时接受了范增的建议。

但是当刘邦到鸿门向他谢罪之后,他就放弃了这个计划,错失了消灭刘邦的良机。

在鸿门宴上,范增多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就是不听,他更是放弃了一个不费力气除掉刘邦的绝佳的机会。

反观刘邦,却是另一种情况。

刘邦在自己处于弱势的时候,不惜向项羽低头谢罪。

一旦他羽翼丰满,就会向项羽发动攻击。

他善于把握时机,总是进退有据。

在向关中进兵的途中,在包围南阳郡的时候,南阳郡守吕齮派出门客陈恢跟刘邦谈判,告诉刘邦,如果刘邦硬要强攻,一时很难攻下南郡,就会耽误进入关中的时间,而如果放弃南阳向关中进兵,南阳郡就会派兵追击,他建议刘邦不如招降吕齮,授予他官职,这样刘邦不仅不会消耗兵力,还会接收南阳郡的守军,增强自己的力量。

刘邦当即接受这个建议,并封吕齮为殷侯,开创了“和平解放”的先例。

之后刘邦再向西进兵,很多郡县望风而降,甚至连高武侯鳃和襄侯王陵也向他请降,刘邦全都欣然接受,他不费刀兵,使自己的力量迅速壮大。

项羽虽然也曾接受过秦兵的投降,但他后来却把降兵坑杀了。

3、项羽有了好处独占,刘邦却跟部下利益均沾

刘邦当上皇帝以后,大宴群臣。

席间刘邦对臣下们说,今天大家都说说真心话:我为什么能打败项羽夺得天下呢?高起和王陵的回答还是很有道理的,他们说,刘邦攻占土地城池,就把它们分封给功臣,而项羽却有功不赏,占领了土地喜欢独吞。

应该说这个总结还是很有道理的。

刘邦不仅在夺得天下之后封王封侯,而且在战争年代也是随时封赏。

比如刘邦跟项羽划定了楚河汉界以后,接受张良、陈平的建议,发兵攻打项羽。

刘邦曾经跟彭越、韩信约定夹击楚军,但是彭越和韩信却没有按约定出兵,刘邦因此吃了败仗。

刘邦于是问计于张良,张良建议刘邦给彭越和韩信增加封地,刘邦依计而行,彭越和韩信果然出兵攻打楚军。

相比之下,项羽的手下虽有大功,但项羽却迟迟不予封赏。

刘邦对人性有深刻的了解,他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所以深知物质刺激的意义。在项羽穷途末路的时候,他悬赏捉拿项羽。为了封赏,多少汉军将士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最终项羽还是在物质鼓动下的汉军的洪流冲击之下,绝望自刎。

4、项羽刚愎自用,刘邦却从谏如流

项羽本来智谋不高,却又喜欢专断,范增给他出的好主意他又常常不用。而刘邦本来就长于谋略,手下的好建议他总是采纳。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单是张良一人给刘邦出的主意就举不胜举,这里就不再赘述。

5、刘邦人才济济,上下一心,项羽虽有人才却用不好,而且离心离德

刘邦手下有三杰:韩信、萧何和张良。

这三个既有能打的将军,又有一个好后勤,还有一个天才的谋士。

刘邦手下的战将就更不用说了,这些人的积极性都被刘邦调到起来,他们全心全意为刘邦打江山。

项羽只有一个范增,刘邦让陈平略施小计,项羽就不再信任范增。

项羽手下也有一些能打的将军,但是他对他们却不信任,最能打的钟离眜,因为受项羽猜忌,在项羽垓下被困的危机时刻,离开了项羽集团。

鸿门宴上,项羽不听范增的建议,杀掉刘邦,范增安排项庄借舞剑刺杀刘邦,项伯却保护刘邦,最终让刘邦逃脱。

项羽集团完全是离心离德,形不成合力。

而刘邦集团武有樊哙勇闯宴席,威慑项羽,文有张良,筹划逃脱计策,帮刘邦安全脱身。

刘邦集团是上下一心,拧成一股绳。

鸿门宴可以说是两个集团争霸的一次预演,项羽的失败早已埋下了伏笔。

6、刘邦输了,能从头再来,项羽却输不起

楚汉之争,起初刘邦处于劣势,双方作战虽然互有胜负,但前期刘邦却是败多胜少,有好几次刘邦几乎陷入绝境。

刘邦被围荥阳期间,亏得纪信化装成刘邦,向项羽诈降,他才得以带领几十骑逃脱。

彭城之战,刘邦只带十几骑逃走。

但刘邦能输得起,他输光了可以从头再来,重新跟项羽争斗,因为他有个了不起的后勤部长,帮助他重新招募新兵,押运粮草。

而项羽一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他只有一次大败,就是在垓下。

但是这一次失败,他的意志就被彻底击垮。

他其实是有机会乘船度过乌江重头再来的,但是他是个输不起的人。

他一生只输了一次,却输了个精光。

在战术上,刘邦常常输给项羽,但刘邦却凭着上述几个方面的优势,逐渐做大做强,终于灭了项羽,成为大汉天子。认真研究一下这段历史,对于刘邦的崛起,项羽的覆灭,不应该感到惊奇。那决不是如项羽所说,是什么天意,而完全是人力所为。

楚汉战争是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战争之一。

刘邦率领汉军与项羽率领楚军进行长达四年的战斗,最终刘邦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汉朝,结束了战国时代,开创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王朝历史。

楚汉之争主要是刘邦和项羽两大集团争夺天下的故事。秦朝灭亡后,众多起义军集团中项羽实力最大。但因其格局有限,以“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为由,放弃了富饶的关中地区,回师家乡。

项羽没有采纳谋士,在鸿门宴上,趁机除掉自己最大竞争对手刘邦的建议。

最终,刘邦通过知人善用,一步步由弱变强,一步步打败项羽,取得天下的故事。

楚汉之争是指项羽和刘邦争夺天下。

秦朝末年,项羽率领起义军推翻秦朝后,分封天下,刘邦被封为汉王,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刘邦通过韩信的计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兵占领了关中,与项羽对峙,最终在垓下之战打败项羽,项羽逃到乌江边上自刎而死,天下被刘邦夺得,自此天下统一,刘邦建立汉朝,是为汉高祖。

公元前206年五月,项羽前去攻打田荣。刘邦趁机出兵,1月内占领全部关中。 接着向东挺进,直捣项羽的老窝彭城。楚汉战争爆发了。 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刘邦和项羽苦战了5年,大战70余次,小战40余次。刘邦在一再失败之后,逐渐转为优势。

项羽曾一度提出和刘邦“中分天下”,以鸿沟 (今河南贾鲁河)为界,河东属于楚,河西属于汉 公元前203年底,刘邦汇合诸将,合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项羽粮食吃光,援兵断绝。

在寒冬的一个夜晚,项羽被围在一个山头,看到战场上旌旗遍野, 鼓角齐鸣。

项羽在四面楚歌中知道军心涣散,大势已去,只好匆匆丢下爱妾虞姬,连夜夺路突围。

天亮以后,刘邦闻讯,立即派5千骑兵追赶。项羽渡过淮河,只剩100多人。 汉军追上,杀得项羽只剩28个残兵了。

项羽跑到乌江边上,见前面茫茫乌江,后面滚滚追兵,走投无路,拔剑自刎。

第一,两人性格的不同可以体现在他们对待成功的看法上。刘邦目光长远,而项羽可以说是鼠目寸光了。

第二,刘邦杀伐果断,而项羽优柔寡断。

第三,刘邦从善如流,任人唯贤,而项羽却自以为是,不听劝告。

第四,项羽残暴,不得人心。

和秦始皇统一六国不同,刘邦在整个战争中基本都是以弱胜强,屡战屡败而最终得胜。这归根到底是

双方对于决定战争的因素认识不同,导致对战争的指导思想、领导艺术不同,进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

第一,项羽忽视政治对战争的影响,刘邦则截然相反。

项羽未入关就先坑杀二十万秦兵,如何能在关中立足呢? 而刘邦进关之后与百姓“约法三章”,实行了很多仁厚爱民的措施,博得了秦地百姓的热烈拥护,到了“(百姓)唯恐沛公不为秦王”的地步。关中后来成了刘邦的根据地,刘邦多次被打垮,萧何能源源不断地“兴关中卒,辄补缺”。这是在后方政治建设的差距。

其次,刘邦一直是以“长者”之名,拥“仁义之兵”,而项羽则是背弃盟约、立楚怀王又杀之。刘邦曾在阵前条陈项羽的“十条罪状”,说得项羽气急败坏让弓弩手放箭。

第二,项羽忽视外交对战争的作用。

刘邦把争取盟友当成打败项羽的根本条件之一,并且通过

多种战场、多种手段、多种力量的配合

取得了全局的胜利。这可以说是战争史上的空前壮举。

第三,项羽不善用人,而刘邦极为重视人才。

刘邦自己也总结过自己的胜利经验: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史记·高祖本纪》

韩信、陈平原来都是项羽的部下,后来都投奔刘邦。

韩信说项羽是“妇人之仁”:

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白话:假使遇到有人有功应当封爵的情况,(项羽)印信的棱角都磨平了,还不忍心给,这就是人们说的“妇人之仁”。

韩信被刘邦任用为大将,陈平为护军中尉,而项羽有一范增还不能用。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第四、项羽有勇无谋,忽视军事地理对战争的影响

楚汉之争中刘邦一方使用的计谋不计其数,而项羽从头到尾除了奇袭之外再没有其他战术。项羽一直到最后也没有醒悟,太史公虽然欣赏项羽的英雄气概,也不得不在《项羽本纪》的最后叹到:

“(项羽)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 ‘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u202311021136097b06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