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春联的故事有哪些?关于春联的小故事?

关于春联的小故事有:

1、纪晓岚是清朝的大学士,有一次,他春节回家探亲,乡里有一家三兄弟请他写春联,他写了一副“惊天动地门户,数一数二人家”,横批是“先斩后奏”的春联。

这一来可不得了,有人以“犯上”之名,告了他个欺君之罪。

乾隆皇帝得知,立召纪晓岚回京查问,纪晓岚回道:“春联是我写的没错!这家老大是卖炮仗的,不是‘惊天动地门户’吗?老二是集市上管斗的,成天‘一斗、二斗’地叫,不是数一数二人家吗?老三是卖烧鸡的不是‘先斩后奏’吗?”

一番话说得乾隆也笑了。

2、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书写了一付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

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付,让家人再贴出去。这付写的是:

莺啼北星,燕语南郊

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付,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上: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付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付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3、北宋年间,河南洛阳有个书吕蒙正。

他从孩童时起便才名远播,但家道却十分贫寒,住在破旧的草房里,穿的是破衣烂衫,吃的是粗糠野菜,有时甚至饥一顿饱一顿。

虽然生活相当清苦,但终日手不离书,好学不倦。

相传一年春节之际,家家欢喜过年,户户张贴春联,吕蒙正一时兴起,也在自己的破屋门上,贴上了这样一副春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还在门楣上大书横批:“南北。

”字写得龙飞凤舞,不少好奇者前来观看,但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只有一位老者看后,竖起大拇指,连声说:“好对!

好对,此人日后必成大器。

原来这是一副“歇后对”,即是像歇后语那样,话到口边留三分,字面上不明说,而是言外寓意,弦外有音,别具一番情趣。

上联只写“二三四五”,单缺“一”;下联“六七八九”,偏缺“十’。

一谐音为衣;十谐音为食,上下联的意思是缺一少食,横批便是没有东西,连起来就是:缺一少食,没有东西。

短短一副10个字的对联,把自己的贫苦处境写的惟妙惟肖,显示了吕蒙正的聪明才智。

功夫不负苦心人,吕蒙正终于在太平兴国年间中了进士,并在宋太宗,宋真宗时三任宰相,成为国之栋梁。

吕蒙正写春联的典故:

北宋初年宰相吕蒙正宽厚正直,对上遇礼敢言,对下则宽容有雅度。

他对当时社会严重的贫富不均现象愤愤不平。

某年春节,一位穷苦人请他代写一副春联,吕蒙正写道:“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横额:“南北”。

此联一经贴出,便引来一片哗然:大家始觉其“怪”,继称其“妙”!

原来,这副春联最大的妙处在于弦外音:上联缺“一”,下联少“十”,正是“缺衣少食”!

横批“南北”,意即“没有东西”!

吕蒙正的爱民之心跃然纸上。

据传,一年除夕,一个穷困潦倒的寒士,为了过个安稳年,除夕前门上贴了一个春联:

“是君子容我过年;乃小人找咱讨债。还配了“看刀子”的横批。“看刀子”,万一逼得无路可走,不是自杀,就是杀人。春联一贴出,讨债的就不敢,再要账了,只能把债务推到下一年。 时至今日,都流传着过年贴了春联,就不能再上门讨债的说法。

2、郭沫若小时候在私塾读书。

有一次和同学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来告状,先生问是谁干的,没人敢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就免予惩罚。

先生出的上联是:“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想了一下,对道:“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先生一听,很高兴,惊叹其才华,于是,全部学生都免予处罚了。

3、有一位财主,父子俩花钱各捐了进士,心中十分得意。大年三十,在门口贴了一副对联,以示庆贺。对联内容是这样的:“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妻夫人,媳夫人,妻媳皆夫人。”

有一位读书人读了以后,在对联上添了数笔,对联变成了:“父进土,子进土,父子同进土;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财主见了又羞又怒,把对联撕掉了。

1。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喜书门联,但每次刚刚张贴就被别人偷走,某年除夕,他想出了一个防“贼”的妙法:在门楹上贴出这样一副对联: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偷联的人到王宅前一看,都摇头而去。初一清晨,王羲之又在上下联尾各续三字,遂成意义全新的一幅佳作: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2。北宋文学家王禹偁幼时家贫,放学后常帮大人磨面。12岁那年,一位师爷命他以磨面为题做联一副,王禹偁即道:

但取心中正

无愁眼下迟

一日,当地太守设宴时即席出句征对:

鹦鹉能言难似凤

满座宾客对答不出,次日消息传开。王禹偁知道后,当即对出下句:

蜘蛛虽巧不如蚕

3。宋人吕蒙正对当时严重的贫富不均现象愤愤不平。某年春节,一位穷苦人请他代写一副春联,吕写道: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额:南北

春联贴出后引来了无数人围观。众人始觉其“怪”,继而称其“妙”。这副春联妙就妙在它的“联外之意”:上联缺“一”,下联少“十”,正是“缺衣少食”的谐音:横批“南北”亦即意味着“没有东西”,作者以独特的修辞手法写尽了穷人的生存窘相。

4。宋代词人晏殊路过扬州时在大明寺里小憩,无意间看见壁上所书的一首诗很不错,经打问知道作者是当地人王琪,便请王来一起用饭。饭后二人在池边散步,其时正值遍地落红的春末,晏殊说:“有时想起一个佳句,比如我曾做出过这么一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

至今也没想出下联。王琪应声说:

似曾相识燕归来

不久,这一联句被晏殊写入他的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成了千古名句。

5。北宋名相寇准与众友同游郊外,即景乘兴出句求对:

水底月为天上月

众友无句答对,杨大年刚好赶到,对曰:

眼中人是面前人

众友皆齐声喝彩。

6。宋人刘贡父善对,王安石出句试之:

三代夏商周

刘对曰:

四诗风雅颂

王安石拍手叫好:“此天造地设也!”对句的妙处在于以“四诗”概括“风雅颂”:因为《诗经》中的“雅”诗又可分为“大雅”和“小雅”,与“风”、“颂”合起来恰成“四诗”。

1、王羲之

相传,有一年腊月,王羲之从山东老家迁移到浙江绍兴落户,乔迁之喜又值新年之庆,不禁挥毫写就一副门联: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景新家。

此联嵌了三个“春”字和三个“新”字,非常贴切地展现了“新春”景象。他自感十分满意,就叫家人贴于门口。

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王羲之能够理解揭联者心情,所以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副,让家人再贴出去。这副写的是:

莺啼北里千山绿;

燕语南邻万户欢。

此联充满春日的生机,对仗亦十分工整。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

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贴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家人大惊,夫人更是不解,可王羲之笑而不语,让儿子只管贴出去。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家门前已围了很多人,大家对书圣写出此联很是不解。这时王羲之出门提笔在原联下分别加了三个字。大家一看,对联变成: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日行。

2、朱元璋

朱元璋在位时曾特别下令金陵的每家每户在大年除夕之夜必须在红纸上写好对联并悬挂于大门之上,以示吉祥喜庆之意。

相传这晚朱元璋微服私访,见所到之处都张贴着鲜红的春联,自然十分高兴。后来朱走到一处,却见门上没贴春联,大怒。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屋主是一屠夫,不识字,也请不到别人帮忙。朱元璋听后,大笔一挥,写下一副对联: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朱元璋春节写对联一时传为佳话。

3、祝枝山

有一年除夕,杭州才子徐子建家门上贴了红纸,就在他去请名家来题写春联之际,祝枝山正好路过其门前,见红纸空白,一时兴起,遂提笔一挥,大书了两副对联。

正门上是: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侧门上是:

此地安能常住

其人好不伤悲

徐子建回来一看,气得七窍生烟。一了解原来是祝枝山写的。他找到祝氏,又请来众多秀才,当面指责祝氏为何恶语伤人。众人也批评祝氏太不像话。

面对大家的责难,只见祝氏哈哈大笑:“请诸位仁兄息怒,新春佳节怎能骂人,我这是故意卖弄”。接着随手拿笔在四句上各加一点,结果两副对联变成: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宋人吕蒙正对当时严重的贫富不均现象愤愤不平。某年春节,一位穷苦人请他代写一副春联,吕写道: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额:南北

春联贴出后引来了无数人围观。众人始觉其“怪”,继称其“妙”。这副春联妙就妙在它的“联外之意”:上联缺“一”,下联少“十”,正是“缺衣少食”的谐音:横批“南北”亦即意味着“没有东西”。作者以独特的修辞手法写尽了穷人的生存窘相。

 郑板桥改春联的故事:(流传于潍坊“老潍县”一带)当时潍县有一个土财主,父子俩皆不学无术,却用银两买了两个进士。夫贵妻荣,由此,婆婆和媳妇也就成了“贵夫人”。

       一年春节,这个土财主感到父子二人都为进士,过节也要闹个排场,让现任的板桥县老太爷给题幅对联。

一来为光宗耀祖,二来也为显显威风。

于是,他让儿子备下纹银五百两,父子俩搭轿来到板桥私舍。

当他说明来意,欲将银两送上之时,向来对土豪劣绅深恶痛绝的板桥却一反常态,哈哈一笑:“求字容易,银钱拒收。

”只见展开红纸,他手举综笔,瞬时对联已就。

上联为:“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

”下联是:“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同夫人。

”板桥给他念颂一遍,土财主乐不可支,让儿子小心翼翼的双手捧回家中。

送走这个土财主。

郑县令叫来一个衙役,如此这般的说了一番。

年除夕,土财主便亲手将大红对联贴到门上。

夜间,这为衙役手拿墨笔,在对联上添了几笔,这对联便改为:“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同失夫。

       大年初一的早晨,土财主的大门前聚集的人越来越多,看后都大笑不止,父子俩看到人们笑,不知何故,以为是在赞赏他家的对联写得好,也跟着哈哈大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u20230911092608cfc5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