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石首李氏家族,李氏一门四杰,光耀唐代石首

(摄影:春桃)

李氏一门四杰,光耀唐代石首

余大中

01

石首是笔者的故乡。石首位于鄂南湘北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结合部,西晋太康五年(284年)置县,以“有石孤立”于城北的石首山为名。古代石首,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一直延续至今。

几年前,笔者从《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五》《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七》等史料中,查阅到如下记载:“李逊,字友道,后魏申公发之后,于赵郡谓之申公房。曾祖进德,太子中允。祖珍玉,昌明令。父震,雅州别驾。世寓于荆州之石首。”

这使我对唐代石首的李逊老前辈产生了研究的兴趣。恰好本人又出差安徽池州,从《池州日报》上读到一篇文章,介绍李逊与其儿子李方玄先后出任池州刺史。

此后,我从故纸堆中钩沉索隐,大致理清了李逊、李建兄弟,李逊、李方玄父子,李建、李讷父子的生平事迹。唐代李氏一门,两辈四位俊杰,为石首的历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着实值得我们后人尊崇和景仰。

(作者:崔逢春)

02

石首李氏的领军人物是李逊,字友道,出生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病逝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享年63岁。

石首李氏的祖籍,其实远在陇西成纪(今属甘肃),从什么时候开始,为什么“世寓于荆州之石首”?笔者查阅了几本《石首县志》,尚未找到答案。

石首李氏的先辈曾经显赫,是官宦世家。

李逊的十五代祖李发是北魏申国公、横野将军,六代祖李远是北周平阳公、八大柱国属下十二大将军之一,高祖李明在唐高宗朝官至绥州(今属陕西绥德)刺史,曾祖李进德官至太子中允,祖父李珍玉官至绵州昌明县(今属四川)县令,父亲李震曾任雅州(今属四川雅安)别驾。

到了李逊这一代,因为父亲李震早逝,家道已经中落。

年幼的李逊与弟弟李建,依靠长兄李造的照料,才得以读书求学和争取功名。

这个家族的“顶梁柱”李造,虽未列入李氏俊杰名单,但其人格品德高尚,值得永恒地纪念。

李造太了解自己的两个弟弟,知道他们贤能,将来一定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于是,李造日夜操劳,谋求资助,让两个弟弟安心读书,自己则因为劳累过度而英年早逝。

手足之情深、人梯之意切,令人扼腕叹息和肃然起敬。

李逊与弟弟李建,没有给先辈丢脸,也没有让长兄李造失望。他们俩人安贫乐苦,易衣并食,讲习不倦,刻苦攻读,学业有成,贞元年间双双进士登第,传为佳话。

刚开始,李逊任襄阳掌书记,后任湖南从事,贞元十三年(797年)升任池州(今属安徽)刺史,后转任濠州(今属安徽凤阳)刺史。

此前,濠州禁军统兵、都将杨腾,对手下非常苛刻,濠州3000士卒策划谋杀杨腾。

杨腾逃到扬州,但其家属都被杀死。

李逊到达濠州,缓缓驱车进入军营,有理有节地陈述利弊形势,听完他的一番话语,在场的所有官兵,都脱下铠甲请罪,一次重大事端得以宁息。

此后,李逊进京任虞部郎中。

元和元年(806年),李逊调任衢州(今属浙江)刺史,后改任越州(今属浙江绍兴)刺史兼御史大夫和浙东都团练观察使。

早在贞元元年(785年),皇甫政任浙东观察使,遇到福建兵乱,奏请朝廷临时增兵3000人,禀明叛乱平定后再予精简。

直到李逊走马上任时,平叛已经过去20余年,但当年所增兵员一直未予精简。

李逊没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没有顾忌“新官不理旧帐”的官场“铁律”,到职仅数日,便上奏遣散安置20年前的增兵员额,节省了财政支出。

从民间口碑可以看出,李逊主政一方,以均贫富、助弱小、抑豪强为己任,受到百姓拥戴。

元和九年(814年),李逊入朝任给事中,针对过去皇上只逢单日与群臣奏对的惯例,上疏唐宪宗李纯:“服务君主的要义,是敢于无所隐讳地直言正谏,虽有冒犯也在所不顾,也不必选择日期。”唐宪宗表示赞同,而且明确规定,从此之后,君臣奏对不择时间。李逊升户部侍郎。

元和十年(815年),李逊再次外放为襄州(今属湖北襄阳)刺史,充任山南东道节度使观察使。

此前的元和九年(814年)讨伐“淮西之乱”,朝廷将山南东道分为两镇,高霞寓为唐州刺史,充任唐州邓州随州节度使,专门负责侍机攻讨。

另外5个州郡为一镇,由李逊管辖,专门负责粮饷供应。

元和十一年(816年)六月,高霞寓兵败铁城(又名“文城栅”),为了转嫁过失,上奏说李逊粮饷供应不及时。

当年七月,高霞寓贬为归州(今属湖北秭归)刺史。

唐宪宗命宦官使者到襄州调查,而高霞寓本来就出自禁军,宦官都为他提供伪证,回奏皇上,说李逊确实不公。

于是,李逊被贬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又降为恩王傅。

元和十三年(818年),李逊任京兆尹,后改任国子祭酒。

元和十四年(819年)调任许州(今属河南许昌)刺史。

长庆元年(821年),幽州(今属河北)、镇州(今属河北正定)相继叛乱。

李逊请求独自率兵平叛,没有得到允许,但命他率一万官兵,到行营与各路军马会合。

李逊当天出发,比其他部队先行到达,因此升任检校吏部尚书,不久改任凤翔节度使。

长庆二年(822年)正月到达京城长安,因为身体健康状况欠佳,请求致仕,但皇上任命他为刑部尚书。

长庆三年(823年)正月,李逊因病去世,唐穆宗停止朝会一日,追赠李逊为右仆射,累赠司空,谥号为贞。

(摄影:春桃)

03

李逊的弟弟李建,字杓直,出生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病逝于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享年58岁。

李建比二哥李逊小三岁,年幼时就与李造和李逊两位兄长在石首城南躬耕致养,嗜学力文。贞元九年(793年)举进士,与唐代知名诗人刘禹锡、柳宗元同年。

贞元十三年(797年),李建担任自己的岳父、容州(今属广西北流)经略使、招讨使房济的招讨判官。

贞元十七年(801年),房济工作调动,李建回到京城长安,担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与唐代知名诗人白居易、元稹成为同事和好友。

其间,唐德宗李适“选文学”,挑选有文采的官员任翰林学士,宰相郑珣瑜推荐李建,得到唐德宗重用。贞元二十年(804年),李建任翰林学士,后改任詹事府司直,曾经写有《詹事府司直厅壁记》,遐迩闻名。

元和三年(808年)二月,路恕为鄜州(今属陕西富县)刺史、鄜防节度使,李建则担任鄜州防御副使和转运判官,是路恕的副手。当年十月,李建与路恕的关系闹僵,便调回长安任殿中侍御史。

元和四年(809年)四月,刚刚诏令各地方镇“停罢进奉”的唐宪宗李纯,却欣然接受山南东道节度使裴均进奉的价值1500余两的银器,显得名不符实,好像是说一套、做一套。

对此,翰林学士白居易上奏《论裴均进奉银器状》,引发轩然大波。

在这件事情上,李建坚定地支持同事和好友白居易,但未收到效果,于是愤而作《谬官诗》加以嘲讽。

元和三年(808年)十月至元和十一年(816年)冬,李建在京城长安,前后约八年时间,历任殿中侍御史、比部员外郎、兵部员外郎、吏部员外郎、吏部郎中、以兵部郎中身份知制诰、京兆少尹,工作调动比较频繁,干过不少重要岗位。

元和十一年(816年)冬,因为其兄、时任襄州(今属湖北襄阳)刺史充任山南东道节度使观察使李逊的案子,李建受到株连,被贬为澧州(今属湖南)刺史。

也有文献认为,这次李建被贬,是受宰相韦贯之牵连。

因为韦贯之与同朝宰相裴度在朝中争斗,处于下风,所以被贬出京城。

而李建与韦贯之是为好友,同时遭到贬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元和十五年(820年)春,李建再次入朝,官拜太常少卿,以本官身份知贡举。

所谓“知贡举”,就是受皇帝特派,去主持进士考试。

当年闰正月十五日,李建提出29人进士录取名单,圆满完成了知贡举的重大任务,二月二十九日改任礼部侍郎。

不久,以刑部侍郎身份知吏部选事,主持官员铨选,就是为朝廷选拔官员。

李建虽然名位显赫,选拔人才和官员的权力很大,但他时时以廉俭自处,家中不理垣屋,在官场和朋友圈中倍受推崇。

长庆元年(821年)二月二十三日,李建无疾而终,赠工部尚书,阶中大夫,勋上柱国,爵陇西县开国男。《唐故中大夫尚书刑部侍郎上柱国陇西县开国男赠工部尚书李公墓志铭》《有唐善人墓碑》记载了他的生平事迹。

李建著有文章诗词152篇,知名的有《请双日坐疏》《与梁肃书》《上宰相论选事状》等。《全唐诗》收李建《赠别唐太师道袭》一首。

(摄影:春桃)

04

李逊的儿子、李建的侄子李方玄,又名方元,字景业,出生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病逝于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43岁时英年早逝。

李方玄也是进士中第,与其父李逊曾先后担任池州刺史。唐代刺史一般为正四品,但由于池州(今属安徽)地理位置重要,被定为上州,池州刺史为从三品。

李方玄的父李逊是贞元二十年(804年)担任池州刺史。37年后,亦即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李方玄也出任池州刺史。李逊、李方玄父子,严格律已、清正廉洁,深得池州百姓拥戴,其感人事迹传诵至今。笔者曾在当代《池州日报》读到相关的纪念文章,文中对李逊、李方玄父子给予高度评价。

李方玄在池州,整顿赋税役政,建五里翠微堤,齐山南北通途,修缮州城,建九峰楼,开发“左史洞”为齐山“第一洞天”。

在短短的四个年头,李方玄为官清廉,勤于职守,办了不少好事实事,赢得了民众的“金口碑”。

但是,李方玄可能属于只唯下、不媚上的官场“异类”,不仅没有得到奖擢,反因受诬陷而被罢官。

离开池州时,百姓皆痛哭着为他送行。

会昌五年(845年)四月,李方玄病逝于宣城,年仅43岁。因为朝廷弄清李方玄无辜,重新任命他为处州(今属浙江丽水)刺史,诏命到达宣城,李方玄已经去世11天。

李方玄是唐代大诗人杜牧的挚友。巧合的是,杜牧也担任过池州刺史,而且正好是接李方玄的班,任职时间为会昌四年九月(844年9月)至大中二年(848年)。

李方玄与杜牧还是儿女亲家。李方玄的三女儿,嫁给了杜牧的长子。李方玄去世之后,杜牧专门写有《祭故处州李使君文》《唐故处州刺史李君墓志铭并序》,情深意重,令人扼腕。

(摄影:春桃)

05

李建的儿子、李逊的侄子李讷,字敦止,与堂兄李方玄同年出生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去世时间待考。

李讷是进士及第,一甲第二名,尊称“榜眼”。

唐宣宗大中六年至九年(852-855年),李讷任浙东观察使。

有文献说他性子急躁,不能以礼待士,被属下所逐,贬为朗州(今属湖南常德)刺史。

也有文献介绍,是因浙东军乱而被贬朗州。

但是,笔者拜读杜牧所写《李讷除浙东观察使兼御史大夫制》,文中介绍了李讷的功绩和德政,事迹十分动人。

李讷曾经担任河南尹。宋朝王谠《唐语林》记载:“是年大水,讷观水于魏王堤上,波势浸盛,于是策马而回。是时男女多栖于木,咸为所漂者,父母不能救。”文中所述,当时河南境内洛水暴涨,李讷于途中不理而去。也有文献认为,李讷能够亲赴水灾现场,实属不易。因指挥救灾而去其他地方开会办事,未尝不可。

李讷曾经三次担任华州(今属陕西华县)刺史,咸通十二年(871年)官至兵部尚书,卒于太子太傅,去世时间不详。遗命葬礼从简,避赠谥,诏听之。

《全唐诗》收录李讷《命妓盛小丛歌饯崔侍御还阙》诗一首:“绣衣奔命去情多,南国佳人敛翠娥。曾向教坊听国乐,为君重唱盛丛歌。”

(摄影:春桃)

06

唐代,从618年至9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

因为国君姓李,故又称李唐。

真是巧合,上述石首李氏两辈四杰,既是李氏家族的俊杰,又是李唐朝廷的精英,处于“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李白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句)的年代,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真是壮哉伟哉!

(摄影:春桃)

史册号网友观点:今天的石首人读了古代的石首人的故事!

感谢作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u202303272350080238.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