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迷失的大国之路
引言
整个世界上,可能没有一个民族有着中国人这么强烈的大国梦。
这个大国梦首先来自先祖的理想。
从以中央之国自居,到天朝上国的称谓;从抚平四夷到万国来朝统治理想,这个大国梦,我们已经做了几千年。
这个大国梦更来自祖国的灾难。
从一八四0年开始,其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古老的中国饱受欺凌。
一千多个不平等条约,一千亿两白银的各种赔款,在列强入侵中辗转哭号的百姓,几千万在战争中屈死的冤魂……
这种屈辱,让人们发出这样的呐喊: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可能,许多人都有着相同的疑问,古代中国为什么成不了世界性大国呢?
在大国的崛起中,我们为什么看不到古代中国的身影呢?
这个问题需要一个准确的回答!
本文中所说的大国,是指世界权力格局中的庞然大物,是真正的世界性的大国,是对整个世界有着强有力的影响力的国家。
按这个定义,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古代中国的秦、汉、唐、明、清等各时期的帝国,都算不上大国。他们可以说是强国,强大的国家,或者说是区域性大国,但不是世界性的大国。还有些国家,从领土面积上来说,可以说相当大,但他们对整个世界并没有全面和深刻的影响,所谓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大国。
本文要讨论的,就是古代中国以区域性大国的面目,出现过那么长的时间,比如汉、唐、元、明、清各个帝国(当然按后儒家的观点夏、商、周三个王朝,或者还应该加上尧、舜、禹统治的时代,因为按他们的描述,那个时候也是万国来朝的)等等,那么为什么古代中国会突然之间,不仅失去了区域性大国的地位,而且一落千丈、甚至在某个阶段还任人欺凌呢?为什么有着漫长的区域性大国历史的古代中国,始终没有成为世界性的大国呢?为什么古代中国会在某一个阶段里,成为区域性大国,还有更多的时代是衰弱不堪,甚至是任人宰割呢?
这些问题,需要人来回答。
对于这个问题,在外来入侵中丧命的,上亿古代中国人的冤魂,等待着一个正确的答案。
按照中央电视台拍摄的政论片《大国崛起》中的观点,世界性大国的崛起是从驶向大海开始的。所以在本文中,我们想按照这个思路,搞明白以下问题:
第一,古代中国人是因为缺乏勇气和冒险精神,不敢走向大海的吗?第二,郑和下西洋真的很伟大吗?第三,不敢走向大海,是古代中国没有成为世界性大国的真正原因吗?第四,儒家文化禁锢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限制了古代中国的商业化,是儒家文化本身的毛病吗?第五,古代西方国家悍不畏死地闯荡大海,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第六,成为世界性大国的真正动力又是什么呢?
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你会发现一个历史的必然,那就是西方各国一定会走向大海;古代中国一定会“滚滚长江东逝水,内斗淘尽英雄”。虽然这一切可能人类社会诞生之初就注定的命运,但我们的论述还是要从公元1405年,从郑和下西洋开始说。
第一章:第一个大规模下海的,是中国人
这里我们所说的下海,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经商,而是走向海洋。
大约在公元1400年前后,不知道是不是黄历上表明这些年头适合航海,东方的中国和西方的葡萄牙不约而同的,把自己的目光放到了大海之上,开始了面向大海的航程。
如果说这是一场面对大海的竞争的话,中国毫无疑问占得了先机。
大明王朝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南京龙江港那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那是相当的热闹。这一天,郑和带领着当时世界上最为庞大的舰队,驶入大海。
如果说驶入大海,就是开辟了大航海时代的话,那么我们中国人有着足够骄傲的理由。1420年,葡萄牙的恩里克王子开始组建航海学院,着手进行大航海准备的时候,我们中国人早在十五年前就已经出发了。
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第一。在整个世界上,中国第一个,大规模地走向了海洋。
可惜的是,虽然古代中国第一个大规模地驶入了大海,但却不是大航海时代的开端。
虽然郑和的船队去了西洋七次,最远的地方到达了东非的索马里、肯尼亚这样的,在中国人看来已经是超出了天涯海角的地方,在大儒们看来,已经是蛮荒之地之外的蛮荒之地的地方;甚至还有某些特别爱国的专家,考察出了是郑和第一个到达了美洲,第一个发现了新大陆(好在这样的专家学者还知道脸皮多少钱一斤,没有提出来,用郑和的名字命名这块大块,把美洲改名为郑州)。
但实际上,郑和到达了非洲也好,到达了美洲也好,实实在在和大航海时代,没有一星半点的关系。在有关大航海时代的记载中,哪怕是在我们中国人自己写的历史中,我们发现了达.伽马、麦哲伦、哥伦布等人的名字,但我们找不着有关郑和的记录。
可能有些专家在自己的论著中,硬着头皮把郑和塞进了大航海时代的历史,而且他们的心情我们也可以理解,是为了让古代中国人因为参与了大航海时代,甚至是开创了大航海时代而更加伟大,但他们的行为,只能被历史称为不要脸。
一个时代,开创也好,继续也罢,它都应该是一个延展的、持续的,占据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过程。
郑和的七下西洋,虽然说是浩浩荡荡,但历时不过28年。
而且这么个短暂的过程中,郑和的船队除了消灭了几个海盗,运回点儿皇帝没有见过的希罕东西,带着许多沿途的土著,来向皇帝朝拜之外,没有对世界航海事业的发生、发展,产生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影响。
我们不知道,这么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航海行动,如果是航海大时代的开端的话,远在数千里外的西方航海家,比如哥伦布他们,得有着多么强烈的心灵感应,才可能从郑和的航海活动中感受到奔向大海,寻找新大陆的行为动力,从而让郑和的航海活动,能和大航海时代的开辟,挂上点边。
既然郑和下西洋并没有产生什么强烈的影响,对于历史的进程也毫无作用,和航海大时代也挂不上边,那么为什么郑和下西洋的行动,会被称作为伟大呢?它的伟大体现在哪里呢?
郑和下西洋之所以会变得伟大,是因为这个行动让古代中国人看起来相当伟大。
就像阿Q一样,虽然穷得快卖裤子了,但他很骄傲、很自豪,因为他“先前阔”!
和四大发明的伟大意义一样,郑和下西洋证明的是咱们“先前阔”!虽然咱们有的时候并不咋样,但老祖宗那可是比别人强多了,所以咱们也可以像阿Q一样,相当的骄傲和自豪。
这种硬生生的,把郑和下西洋和伟大放在一块的行为,会让人想到一个人,诸葛亮。
“状诸葛而近妖”,古代中国的有些人,就是喜欢极尽能事的夸张,好像不如此就对不起自己的老祖宗似的,非得把他们整得人不人、鬼不鬼的,才壮了中国人的志气,长了中国人的威风。
于是咱们看到了一个“千古完人”的孔子,还让孔子这个圣人说出什么“以德报怨”这样的屁话来。
整得孔老二好像是个精神病似的,人家给了他一个大嘴巴,孔子还要从兜里拿出十块钱递给人家,嘴里还要叨咕着,打的好,打的真好。
而后世的大儒们,把这种精神病的“以德报怨”发展到极致,就是“唾面自干”。
唾面自干的故事来自唐代的娄师德。
听人家的名字娄师德,就知道是个大儒了。这个大儒很有精神病的素质。他的弟弟要到外地当官,娄师德就对他进行儒家文化的精神文明教育:老弟啊,你当官,最重要的是啥呢?是要忍。打个比方,假如有人往你脸上吐口唾沫,整口痰,你咋办呢?
对于一般人来说,比如说瘦弱一点的,在受人欺负的时候,即便是对方人高马大,自己的竹竿身体不是对手,但恐怕也要像阿Q一样,怒目而视了。
但人家大儒的弟弟也是大儒,有着极高的精神境界:我忍着啊,微笑着看着对方,把脸上的唾沫擦掉就完了。
听听,多么崇高的精神境界,如果全世界有一半人是这样的话,另一半人可幸福地要死掉了,他们可以随便地把那一半,欺负到幸福地死去。
但这样的崇高的精神境界,还离人家大儒的要求相差甚远。大儒娄师德说了:你这样哪行啊,要以德报怨啊。你擦掉唾沫,人家不白吐了吗?所以你要在给人家十块钱之后,把你的脸晾着,等着唾沫或者是带有肺结核病毒的脓痰,干在自己脸上!
这就是著名的,唾沫自干的故事。
但这样的,把圣人孔子整得人不人鬼不鬼的话,也就是“以德报怨”,却实实在在不是孔老二说的。
孔子的原话是这样的,有人问他,以德报怨,可乎?以德报怨可以吗?孔子反问: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用德来回报别人的欺负了,用什么来回报他人的善意呢?所以孔子说了: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意思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别人打了你一个大嘴巴,你至少要给他一个大耳光。
这么做不是因为我们道德品质低下,而是只有“以直报怨”,我们才能让那些喜欢给别人怨的人,喜欢欺负别人的人,得到教训。
可惜了,孔子这么一个挺男人味的圣人,硬是被后来的大儒,他的徒子徒孙们抽去了脊梁骨,变成了一个唯唯喏喏的二乙子(不男不女的人)。
原因呢,可能是后来的大儒们,觉得一个睚眦必报的孔子太小心眼了,离完美的道德圣人相差太远。
所以他们为了维护圣人的道德完人形象,对他们祖师的话进行阉割,整出个以德报怨的说法,证明孔子的道德上的完美。
但他们可能忘记了,他们这种行为可能是在重道,但尊师才能重道,你把尊师都给忘了,道重的还有什么意义呢?你的老师的话你都敢改,你算哪门子好学生呢?你这么干,和喊狼来了的小孩子有什么区别吗?仁、义、礼、智、信,你是不是都违背了呢?你这还算什么样的大儒呢?
但这就是后来的许多儒家学者的真实面目,在孔子、孟子两位圣人之后,后世的儒家学者们大都以投机者的面目出现。
证明这一点并不难,就像有个人说的,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来不缺少叛徒和汉奸,唯独缺少的是真正的英雄。
这些能当叛徒或者汉奸的人,恰恰大都是后儒家文化大缸里,泡大的大小儒们。
因为在独尊儒术之后,你不去泡在后儒家文化的大水缸里,你根本当不了官。
而这些被后儒家文化泡成官的人,在改朝换代的时候,大多数或者当了汉奸(当中国被外族侵略的时候),或者是改换门庭(中国人自己内耗的时候),根本做不到后儒家文化所要求的“一臣不事二主”;而是彻头彻尾的墙头草,是实实在在的投机分子,或者干脆说就是一群不忠的大混蛋。
仅以明末为例:清军入关,自山海关战役后仅三个月内,北方各地原明官吏、将军、士人,纷纷杀大顺所派官吏守将,向清廷纳降。据初步统计,就有八十余州县之多。而在清编写的贰臣传里,就记录了明降臣120人(仅为降臣的一小部分,名气小的根本没有记录)。而且这些人大都是二进宫的,先降李自成,后降满清皇帝。
据说,在李自成攻占北京后,录用降官时,当时的大臣九成都跑去报名。因为有不少老态龙钟的官僚也来报名要求当官,李自成就让白胡子的人回家养老。结果这些官僚说:“只要用我当官,胡子就会黑起来的。”
还要个脸吗?
上面这一大段扯得有点远,但和本文有着必然的联系。有了这一大段,你能明白为什么郑和七下西洋,能被有些人赋予他承受不了的伟大意义;为什么郑和七下西洋,会被人称为开创了大航海时代;为什么郑和七下西洋,会被人们津津乐道。因为后世儒家文化的腌制,让大多数文人,已经习惯了用往自己脸上贴金,来安慰我们脆弱的心灵。
接下来,让我们回到1602年前,再一次看看郑和下西洋的事实真相,来看看它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迪,来看看为什么西方许多国家走向海洋的时候,就会成为世界性的大国,而古代的中国率先驶入了海洋,为什么换来的却是衰亡和耻辱呢?这是怎么样的一种宿命呢?
题外的话:这是我一直在琢磨的话题,基本上写完了,从今天开始连载,欢迎多提意见。另,我真的不会起名字,所以有好的建议,请多指教。
史册号网友观点:你把重要元朝怎么忘拉,还是有意?那可是世界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