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成都景点典故,成都景区典故?

成都景区以琴台路为例,琴台路作为著名古街景点,其历史渊源来自于西汉武帝时代,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司马相如名篇《凤求凰》家喻户晓。

成都琴台路所在地传闻乃是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私奔隐居之地。

隋朝的时候,

有个皇子叫杨秀,

他在蜀地镇守,

就任益州总管。

这杨秀是个富二代,

热爱的是骄奢淫逸的生活,

于是在成都大兴土木。

兴建规模宏大的园林,

增筑城市,

把成都市区的面积增加了将近一倍。

修这些当然就要取土了,

从哪取呢?

现在的四川科技馆一带。

在这儿,

他取土取出来一个湖泊。

说湖泊都把这个地方说小了,

说它是一片小的海也是说得过去的,

因为这个湖泊的面积接近1000亩。

1000亩什么概念?

80到100个足球场那么大。

有胡僧见之曰:摩诃宫毗罗。

说的就是这个池子这么宽广,

可以住得下龙了。

也多亏了这个僧人,

这个人工湖被命名为摩诃池,

不然以当地官员的造诣,

能取出什么好听的名字来?

这方无心插柳的摩诃池,

后来成为成都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池上修建了散花楼等景点,

供游人游宴行乐。

唐宋诗人中,

李白、杜甫、陆游等人,

都曾经泛舟摩诃池,

闲登散花楼,

并且都留下了到此一游的佳句。

摩诃池一共存在了一千多年的时间,

明朝初年,

包括摩诃池在内的蜀王府破败不堪,

清政府把这里修改成了贡院,

摩诃池也大部分被填平,

只留下了西北面的一点水面。

民国初年,

这最后的一点水面也被填平,

修建成了演武场。

至此,

摩诃池彻底消失了。

人们只能从过去的诗句中,

去寻找它的残影

摩诃池得名于一位西域僧人,据唐人卢求《成都记》记载:“隋蜀王秀取土筑广此城,因为池。有胡僧见之日:‘摩诃宫毗罗’,盖摩诃为大宫,毗罗为龙,谓此池广大有龙,因名摩诃池”。

摩诃池,又名龙跃池、宣华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心,距今约1450年。[1]

摩诃池始建于隋炀帝开皇二年(585年),初为隋朝益州刺史杨秀修筑成都子城时取土所留大坑;蜀王杨秀在成都子城的基础上扩建,进一步加大了土坑面积;唐时积水并联通水渠,成为旅游景区;蜀永平五年(915年),摩诃池被纳入宫苑;民国三年(1914年),摩诃池被全部填平并作为演武场。[1][2]

摩诃池位于四川成都,始于隋朝,隋文帝开皇二年(586年),益州刺史杨秀镇蜀,展筑成都子城,取之坑因以为池。摩诃池得名于一位西域僧人。唐人卢求《成都记》:“隋蜀王秀取土筑广此城,因为池。有胡僧见之,曰:摩诃宫毗罗。胡语谓摩诃为大,宫毗罗为龙。言此池广大有龙也。”

据《蜀中名胜记》记载:民家女任氏,家境贫微,勤劳善良,一日在潭边为病僧洗涤袈裟,莲花辄应手而出,水面漂满百花,故名“百花潭”。

自唐代以来,百花潭就已成为成都人的郊游胜地。诗人杜甫在此留下了“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名句,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

现在的百花潭公园位于成都市区浣花溪南岸,与青羊宫、杜甫草堂相邻,占地约135亩。公园内主要以盆景为主,在植树配置上突出四川特色,其中尤其是以兰花盆景享有盛名。公园内主要由磊园、白花园、慧园、西苑、国香园、盆景园等组成,其布局各具特色,非常巧妙。

锦里是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三国历史遗迹区、锦里民俗区、西区)的一部分,占地3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余平方米,街道全长550米,以明末清初川西民居作外衣,三国文化与成都民俗作内涵,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

传说中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

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占地15万平方米,始建于章武元年(221年),原是纪念诸葛亮的专祠,亦称孔明庙、诸葛祠、丞相祠等,后合并为君臣合祀祠庙。

它是民众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肯定和赞誉的载体,也是三国遗迹源头,由汉昭烈庙、武侯祠、惠陵、三义庙四部分组成,属于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文化遗产保护区。

驷马桥又叫升仙桥。

古时一车套四马,故乘四马是贵族身份的象征,相传汉代司马相如赴长安求取功名,途经此桥时在桥廊上大书,立誓大丈夫不乘驷马车不复过此桥,后来功成名就,乘了四马,衣锦还乡升仙桥便改名司驷马桥。

盘山(也称镌山)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北部,是一座以变幻多姿的巨型“条龙”为主体的山峰。盘山有着许多传说和典故,以下是其中一些:

1、 《盘山志》传说:相传唐代大文学家白居易曾经为官到任川北,在盘山下的罗浮寺里得到灵感,创作了《忆江南》这首经典诗歌。因此,盘山成为了白居易诗歌创作的重要灵感之地。

2、 纪晓岚传说:相传盘山倒插九霄,正是因为纪晓岚让一个画师在山上画一幅火烧云的画,火烧云变幻不定,天上不得安宁,于是天帝下旨将盘山倒插在天上,使火烧云可以在地上和天上相互呈现。

3、 大禹治水传说:有一种说法认为盘山是大禹治水时使用的“沉木”,大禹为了防止水灾,将一条长长的木头沉在江底,用来防止洪水的侵袭。而当洪水消失后,这块巨大的“沉木”就露出水面,形成了盘山的形状。

4、 东汉曹操曾到成都的盘山游玩,据说他为盘山题了诗:“登高怅望,自下而上惊天海角,沧波万古,北风淼淼长河合九派,望海尽天涯。”这首诗意境深远,描写了登高远望的感触和美景。

这些传说和典故丰富了盘山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也让盘山成为了成都重要的旅游胜地之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s202310061314099439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