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坚贞不屈的巾帼英雄,宁死不屈的巾帼女英雄?

回答:刘胡兰,在敌人的引诱,残酷的逼供下,宁死不屈,在血腥的铡刀下英勇抗敌,为党和人民的利益而就义。她是中国人民的英雄!

女英雄赵一曼。

1936年8月,赵一曼面对着日本帝国主义,忍受着严刑拷打的剧痛,给远在千里的儿子写下两封绝笔信,且未用原名。百余字中,她先后六次深情呼唤“我的孩子”,道尽了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深深眷恋,以及一位共产党人对革命的坚定信仰

刘志敏,1904年7月出生于河南罗山县。

7岁进入私塾读书。后入县立女子高等小学。1922年考入开封河南省立女子中学学习。她阅读《共产党宣言》《向导》《苏联十月革命研究》等书刊,逐步接受了马列主义,坚定了革命的信念。

江竹筠

在渣滓洞监狱受尽酷刑坚贞不屈的巾帼英雄,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革命女烈士

推荐看小说《红岩》,其中江姐的人物原型就是江竹筠

在我国近代,巾帼女英雄很多,有秋谨,赵一曼,刘胡兰等,她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宁死不屈,中帼不让须眉。

2009年当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在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江姐村,一栋别具特色的川南民居依山傍水,各地干部群众纷纷前来追思缅怀,这里便是江姐故居。

江竹筠,小说《红岩》中江姐的人物原型,在渣滓洞监狱受尽酷刑坚贞不屈的巾帼英雄,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革命女烈士。

江姐本名江竹筠,革命烈士,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英雄模范人物之一,她就是大家熟识的小说《红岩》中江姐的人物原型,是在渣滓洞监狱受尽酷刑,坚贞不屈的巾帼英雄,她的事迹被广为传颂,影响和激励了几代人。

1920年,江竹筠出生在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8岁随母亲逃荒至重庆,后进袜厂做童工,后来考入重庆南岸中学和中国公学附中。

1939年加入共产党,1941年夏天,21岁的江竹筠被川东特委调任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负责组织学生运动,发展新党员。1943年5月,党组织安排他与中共重庆市委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假扮夫妻,组成一个“家庭”作为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和地下党员学习辅导中心。

1945年她与彭咏梧结婚,协助彭咏梧工作,负责处理党内事务和内外联络工作,从那时起,同志们都亲切地称她,江姐。

1947年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组织和领导了第二条战线的斗争,江竹筠受中共重庆市委的指派,负责组织大中学校的学生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她还在丈夫的直接领导下担任了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联络和组织发行工作。

1948年春节前夕,丈夫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江姐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国民党反动派军统特务用尽各种酷刑,老虎凳、辣椒水、吊索、甚至残酷地将竹签钉进她的十指,要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破获领导川东暴动的党组织和重庆地下党组织的情况,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摧残和死亡威胁,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竹签子毕竟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江竹筠和战友们虽不知国旗的图案,却也以憧憬的心情在狱中绣制着一面代表解放的旗帜。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前夕,江竹筠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渣滓洞监狱,年仅29岁。

1、妇好:商朝帝王武丁的王后,在冷兵器时代,带兵打仗是男人的事情。

女人没有过人的力气和胆量或者谋略,是打不了仗的,妇好是真正谋略出众的巾帼英雄,她为武丁东征西讨,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两倍。

2、花木兰:南北朝人,《木兰辞》里女将军,替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正式列入国家编制的书本里的女将军。

花木兰从军十二年,退役后,人们才知道她是女的。是中国古代巾帼英雄,一生英雄色彩极浓。

3、吕母:西汉末年反抗王莽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的女领袖。

4:迟昭平:西汉农民起义领袖,与吕母一个时代人。

她在吕母起义之后,也拉起农民起义的旗帜抗争王莽统治政权。她的名字载入“秦汉农民起义史”。

5、荀灌娘:西晋临颎人,三国荀彧的后人。

喜欢刀枪剑戟,骑马射箭,据说荀灌娘十三岁搬兵救城,显示了她勇毅与胆识,小小年纪不简单。

6、冼夫人:是岭南俚族少数民族人,百越的一支,当地部族的女政治家。

在隋朝时期,协助隋文帝杨坚完成岭南两广地区和海南岛的统一。老一辈革命家周恩来称颂她是“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7、平阳公主:唐高宗李渊的三女儿 ,唐朝著名武将柴绍的老婆。

才识胆略过人,协助李渊初建唐军建起一支有名的娘子军,坚守李渊的大本营,驻守地区在今山西平定县东北的绵山,哪里的“娘子关”,就是以她为名。

8、.唐赛儿:明朝永乐年间的农民起义领袖。

因为朱棣大肆营建宫殿,北征蒙古,耗资出海,加之连年水旱灾祸,农民吃树皮、草根,卖儿卖女,老幼流离失所,无以为生,官方税负繁重,属于典型的官逼民反。

9、.秦良玉:苗族人,自幼习文练武,善骑射,通诗文,有胆略。

曾亲自率领族人3000名北上镇守山海关,抵抗清初的努尔哈赤的进攻。被南明隆武帝加封“太子太保、忠贞侯”。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登入正史的巾帼英雄。

10、冯婉贞:清朝咸丰年间人,抵抗英法等八国联军侵略者的女英雄,以大刀长矛对阵洋枪洋炮,保卫家园的巾帼英雄。

冯婉贞的事迹记载在清末徐珂所辑《清稗类抄》中的《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一文中。

1、妇好

2、花木兰

3、冼夫人

4、平阳公主

5、樊梨花

6、穆桂英

7、梁红玉

8、秦良玉

9、冯婉贞

10、迟昭平

1、妇好,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

       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小国。

妇好不但能带兵打仗,而且还是国家的文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

商朝是个迷信鬼神的国家,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妇好又会打仗,又掌握了祭祀与占卜的权力,可能连武丁都要怕她三分。

2、花木兰,木兰代父从军流传千古。

魏氏女,西汉谯城东魏村人。

又名花弧,后称花木兰。

其父名应,乃汉初材官骑士。

木兰秉承父志,自幼习武,尤工剑术。

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老上单于大举入塞,杀掠甚众。

文帝大征天下民以御,木兰父当往,而年已老迈,弟尚年幼。

木兰悯其父老,便替父从征。

木兰初为戎卒,以功为小校,后晋升为将军,守燕山南麓之曲逆。

驰奔沙场,塞旗斩将,攻城略地,所向辄克捷,莫有当其锋者。

单于旋退。

木兰从军凡十二年,屡立殊勋,人终不知其为女子。

后凯还,天子嘉其功,封尚书郎,不受,恳奏省亲。

及拥军还谯,释戎衣,服巾帼,同行者皆骇之。

        唐朝乾封元年,木兰被追封为“孝烈将军”。

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

《木兰诗》被列入中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人世代诵颂。

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长演不衰。

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保卫国家,可歌可泣。

3、冼夫人,约520年—601年,是岭南俚族(百越的一支)杰出的政治领袖。她出身于首领世家,“幼贤明,多筹略”,善于“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从青年时代起就是一个卓越不凡的领袖人物。她常规劝亲族为善,以“信义结于本乡”,且为人秉公处事,不徇私情,因而在乡里很有威信,深得当地百姓拥护和爱戴。

       隋开皇九年,隋文帝进军岭南,遭到陈朝旧臣和部分少数民族的抵抗,冼夫人获悉后立即派其孙冯魂前往迎接隋军,并以自己所辖八州归附隋朝,使隋军得以进至广州,最后完成岭南地区的统一。

冼夫人也因此受封为谯国夫人。

冼夫人是岭南少数民族首领,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具备称雄割据的条件。

但她在全国处于混乱分裂之时,不搞割裂分治,而始终拥护封建朝廷和维护祖国的统一,成为支持南朝梁、陈两代和隋与唐初稳定珠江流域政治局面的主要支柱。

为促进当地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冼夫人还为海南岛俚人地区郡县制度的重新设立起过积极作用。

由于梁朝采纳了冼夫人的建议,在海南岛黎人地区重新恢复了郡县制度,使中原地区与海南岛的关系日益密切,有利于祖国统一和俚人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冼夫人始终维护中央集权和祖国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的行为,深深影响了她的后代。

后来她的孙子冯盎坚决不称王割据,并归附唐朝,对唐朝统一岭南地区做出了巨大贡献。

周恩来总理曾称颂冼夫人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4、平阳公主,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氏的爱女。

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

李渊将自己的三女儿嫁给了武将柴绍为妻。

这位柴绍在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十四,谋略出众,善于以少胜多,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都有他一份功劳。

消灭唐朝最后一个对手梁师都他还是主将。

       李渊起兵的消息就传来,平阳公主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

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子,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

平阳公主率领的义军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

这支由女人做主帅的义军,军纪非常的严明,平阳公主令出必行,整支军队都对她肃然起敬。

在那乱兵蜂起的年月里,这支军队得到了广泛的拥护。

老百姓将平阳公主称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

平阳公主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她驻守的地方就是娘子关。

娘子关位于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因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此才更名娘子关。

5、樊梨花,大唐贞观年间人,薛丁山的妻子。

她因与薛丁山平定西北边乱、沙场挥戈与共的故事而家喻户晓,在后世影响深远。

其传奇故事被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所表现,是中国古代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樊梨花,在我国地方史记、掌故稗史中都有记载,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

她自幼随骊山老母习艺,历时八载,武艺高强。

她乃是薛家父子征西的中流砥柱,一口绣戎刀无可匹敌。

於薛仁贵身亡后,继任征西大元帅,终至西凉之乱敉平,因居功厥伟,唐高宗时加封为威宁侯、镇国一品夫人。

6、穆桂英,明代熊大木小说《北宋志传》(又名《杨家将传》、《杨家将演义》)和纪振伦小说《杨家府演义》中的人物,后来杨家将相关小说被改编成戏剧和电视剧,穆桂英也因此变得家喻户晓。

穆桂英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

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穆桂英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

       穆桂英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

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穆桂英五十三岁犹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中国通俗文学中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穆桂英最大的事迹是大破天门阵。

后来穆桂英等十二名杨门女将曾奉命出征西夏。

卫聚贤撰《杨家将及其考证》一文以为,穆姓实为是杨文广妻子慕容氏之姓氏慕容一语的音转。

7、梁红玉,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苏淮安,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红玉”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见于明朝张四维所写传奇《双烈记》:“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

        后结识韩世忠,两人初次见面,是在平定方腊起义后的庆功宴上,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韩赎其为妾,原配白氏死后成为韩世忠的正妻。

公元1129年,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

后多次随夫出征,公元1130年,黄天荡之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

后独领一军与韩世忠转战各地,多次击败金军,公元1135年,随夫出镇楚州,于当年八月二十六日死于楚州抗金前线,公元1151年,韩世忠病逝,不到两年,梁红玉也抑郁而逝。

夫妇合葬于苏州灵岩山下。

8、秦良玉,字贞素。四川忠州人。后嫁入石柱县。明朝末期战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女将军、军事家、抗清名将。《明史》·秦良玉本传记载到:“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秦良玉一生戎马40余年,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秦良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单独载入正史·将相列传的巾帼英雄。

唯一凭战功封侯的女将军。

为数不多的文武双全女子。

郭沫若曾撰文赞誉秦良玉:“像她这样不怕死不爱钱的一位女将,在历史上毕竟是很少的”。

北京宣武门四川营胡同就是她北上勤王屯兵遗址(门上刻“蜀女界伟人秦少保驻兵遗址”十二大字)。

9、冯婉贞,清咸丰年间人,祖籍山东,抵抗侵略的民族英雄。1860年英法侵略军占领北京以后,四处掳掠,十九岁的冯婉贞与父亲冯三保一起,带领民团打败英法军队,保护了谢庄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860年,英法侵略军占领了北京以后,到处杀人放火,抢夺财物。

这种暴行很快扩大到郊区。

离圆明园5公里光景,有一个小村子,叫谢庄。

庄上有个精通武艺的冯三保,他18岁的女儿婉贞,从小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也学得一身好武艺,骑马射箭,舞刀弄枪,样样精通。

冯婉贞向父亲提出:敌人有洋枪洋炮,咱们应当利用自己使用大刀长矛的优势,冲到敌人跟前去拼杀,让洋人的枪炮发挥不了作用。

冯婉贞率领青年们在距离村子两公里的一片茂密的树林里隐蔽起来。

       下午四点钟,刚在谢庄吃过亏的侵略军果然抬着大炮来了,这次他们来了约600人。

当敌人来到树林旁边的时候,冯婉贞拔出大刀,奋勇当先,率领青年们向侵略军冲去。

侵略军遭到这突然的袭击,非常惊慌,队伍立即大乱。

他们想放枪,可是距离太近,不能放,只好勉强用枪上的刺刀与青年们进行搏斗。

冯婉贞带领大家,挥舞着大刀、长矛勇猛砍杀,侵略者招架不住,就纷纷败退。

狡猾的敌人急于想摆脱这短兵相接的困境,以便用洋枪射击。

冯婉贞看出了敌人的诡计,率领谢庄的青年步步进逼,迫使侵略军始终不能用洋枪来射击。

这一仗,一直打到黄昏,英勇的谢庄青年打死侵略军100多人。

剩下的敌人,不得不丢下长枪大炮,仓皇逃跑了。

侵略军受到这次打击后,再也不敢来侵扰谢庄了。

正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10、秋瑾,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

我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

她从小崇拜岳飞、文天祥、花木兰、秦良玉等民族英雄和女中豪杰,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留下了许多充满强烈爱国思想和饱满革命热情的诗篇。

1904年夏,秋瑾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她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创作的《鹧鸪天》抒发了她立志为国牺牲的心声——“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1905年,秋瑾回国加入光复会。

同年7月再赴日本东京,加入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

翌年归国,在上海参与创办中国公学。

1907年1月她创办我国第一份妇女报刊——《中国女报》,号召妇女为争取解放而斗争。

1907年2月回浙江,接任绍兴大通学堂督办,与徐锡麟共筹在皖、浙两地发动武装起义。

为有效组织武装起义的力量,秋瑾整顿光复会组织,联络会党势力,组织“光复军”。

       她将光复会会员分成16级,以“黄祸源溯浙江潮,为我中原汉族豪,不使满胡留片甲,轩辕依旧是天骄”这首七绝诗中的前16字分别作为16级的表记。她还秘密编制《光复军军制》,将光复军全军分为8军,以“光复汉族,大振国权”8字分别作为各军的表记。

        她与徐锡麟联系,制定了皖浙起义计划,“以安庆为重点,以绍兴为中枢”。

大通学堂成为当时浙江革命的大本营。

1907年7月6日,安庆起义失败,7月13日清兵包围大通学堂,秋瑾不幸被捕。

她坚贞不屈,怅恨自己壮志未酬,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绝命诗,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6、姜翠屏

姜翠屏是北国武状元姜飞熊的妹子,萧太后的干女儿,也是杨宗英的未婚妻。

在大破天门阵时,杨宗保、杨总英、杨宗勉三人去破铜光阵。

不料,铜光阵阵主沈达是个不好对付的主,手使一杆狼牙棒,勇猛异常。

杨宗勉最先出阵,也就五六个回合,就被沈达的狼牙棒磕飞了手中的枪,接着又是一棒将他打死了。

杨宗英紧随而上,与沈达大战二十回合后,沈达见不能取胜,诈败而走,以暗器如意金钩将他拽落马下,又是一棒将他打死。

杨宗保自是忍不住了,但几个回合就被磕飞了手中的枪,落荒而逃。

杨宗保跑出去后,正巧碰见姜翠屏。姜翠屏听闻杨宗英战死了,立即前去寻找尸首,放声大哭。正巧沈达策马而来,姜翠屏举刀就剁,沈达连忙用狼牙棒封住。姜翠屏看出沈达棒沉力猛,没有硬拼,一个反背托刀就削 下了他的首级。

沈达几个回合败杨宗保,姜翠屏两刀劈死沈达,比三刀败杨宗保的穆桂英还要厉害。这里穆桂英打败的还是前期的杨宗保,而姜翠屏砍死的是几合打败后期杨宗保的沈达。不过,姜翠屏毕竟其他战绩不多,但绝对有超一流实力。

5、黄凤仙

黄凤仙是北国天门阵玉女阵阵主,背负有宝刃三皇剑。这把剑可是神兵利器,兵器挨着就断,杨宗英、何庆的枪头都是被黄凤仙削断的。用枪的武将,枪头断了,也就不用打了。

三皇剑只是一方面,黄凤仙手中的绣绒大刀也是不俗。

杨宗保、杨宗勉几个回合就被黄凤仙生擒了,黄凤仙也曾与怀孕的穆桂英大战二十回合不分胜负。

更重要的是,黄凤仙曾与大刀王兰英大战二十几个回合,才自承刀法不如王兰英。

这就很厉害了,王兰英几刀差点取了韩昌的命,韩昌又与杨六郎大战三天三夜。

所以,能与王兰英战二十几个回合的黄凤仙单单只靠刀法就是超一流实力了,加上三皇剑更是如虎添翼。

我国的抗日巾帼英雄应该是赵一曼,还有刘胡兰她们的英雄事迹,感天动地的英雄故事很多很多的,我上小学时在语文课本里就有她们的英雄事迹。老师给我们讲的都是她们为了保守党的秘密受尽日本鬼子的折磨宁死不屈,为了打鬼子组织民众领导人们拿起武器舍生忘死的战斗,为了民族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赵一曼。

(1905年10月-1936年8月),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

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

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

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6年8月被捕就义。

赵一曼留有诗篇《滨江述怀》,其故里宜宾有“赵一曼纪念馆”,相关电影有《赵一曼》《我的母亲赵一曼》等。

2010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2、成本华(1914-1938),女,安徽省和县人。1938年初日本侵略者侵入安徽省和县,和县人民奋起抵抗,成本华指挥战斗,最终被日本侵略军俘获,她宁死不屈,视死如归,被残忍杀害。牺牲时年仅24岁

1935年11月,抗日女英雄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被俘后,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她英勇不屈,献出了31岁的宝贵生命。

首推八女投江。上世纪三十年代,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为掩护大部队转移,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在打光所有弹药后,勇敢地投进牡丹江,壮烈牺牲。

赵一曼,东北抗联战士,面对日军的酷刑,视死如归

著名女英雄赵一曼在东北参加抗日战争英雄牺牲了,英雄事迹编入教科书

1936年8月2日凌晨,黑龙江哈尔滨至珠河(今尚志市)的铁路线上,一列日军特别列车呼啸而过。

在这列火车上,有一间临时牢房,里面关押着一位即将被押送刑场的“女囚”。

此刻,这个年轻的女人正忍受着严刑拷打的剧痛,给远在千里的儿子写下两封绝笔信。

百余字中,她先后六次深情呼唤“我的孩子”,道尽了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深深眷恋,以及一位共产党人对革命的坚定信仰。

她就是抗日女英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赵一曼。

双枪白马战敌寇,誓志为国不为家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

于1905年出生在四川宜宾的一个地主家庭。

读私塾时,赵一曼在进步青年、大姐夫郑佑之的引导下阅读了《向导》《新青年》《妇女周报》等革命新书刊,很快接受了革命思想,冲破封建家庭的牢笼。

1923年冬,赵一曼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6年,赵一曼由团员转为中共党员,并担任共青团地委妇女委员、宜宾妇联和学联党团书记。

1927年初,赵一曼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成为中国军事学校的第一批女学员。

在学校的军事化管理下,赵一曼和其他女兵们一起,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政治理论学习。

在训练场上,赵一曼既学习了指挥作战,也能够手持步枪冲锋在山道和树林;政治课上,李达、许德珩、恽代英等教官的理论讲授,则更加坚定了赵一曼的革命理想和信念。

然而,好景不长,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上海大肆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7月15日,汪精卫叛变革命,全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同年9月,为了保存和培养优秀干部,党组织派赵一曼等同志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在开往莫斯科的轮船上,赵一曼结识了同为黄埔军校学生的陈达邦,在相处中两人互生情愫并坠入爱河。1928年4月,经党组织批准,他们在学校教堂举行了婚礼。婚后,两人相互扶持、共同学习,度过了一段甜蜜幸福的时光,不久,赵一曼便怀孕了。

实际上,当时赵一曼患有肺病,身体虚弱,党组织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决定让她先期回国。

陈达邦后来在《忆一曼》的回忆录里写道:“我同一曼同志在莫斯科分别时她怀孕已经4个多月了,我建议解怀以后再回国,她坚决不同意,她说党的决定,不能还价。

为了照顾她,我又建议我俩一同回国,她认为夫妻离别事小,求学的任务重大,劝我莫作此想,她的党性和原则性多么坚强…

临行前,陈达邦把一只戒指和一块怀表送给赵一曼留作纪念。赵一曼对丈夫深情道:“我看到这两件东西,就如同见到了你。” 就这样,这对新婚夫妇在结婚几个月后,便异域相隔,从此再未相见。

回国后,赵一曼诞下一子,取名“宁儿”,希望儿子安宁健康。之后,为了更好地开展革命工作,赵一曼按照回国前与丈夫商量的办法,将宁儿送到陈达邦的堂兄陈岳云家中抚养。临别前,赵一曼抱着宁儿在照相馆拍下了母子二人的唯一一张合影。

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侵略我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东北大部分地区被日寇占领。

为了挽救陷民族危机,赵一曼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奔赴抗战前线,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此时的她才化名为赵一曼。

1933年,赵一曼在海伦地区率领游击队作战,以两百人的兵力击溃伪自卫团五百余人,并将敌方伪团长击毙。

后来,赵一曼被任命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

她领导游击队让日伪军接连退败,敌人惊恐地称她为“手持双枪、红装白马的密林女王”。

英勇就义悲歌壮,笑看旌旗红似花

1935年11月,赵一曼在春秋岭战役中身负重伤,养伤期间被日军发现,再度负伤,昏迷被俘。

日伪军将赵一曼押送到珠河县公署,关在一间阴冷、潮湿的牢房里。伪滨江省警务厅特务科外事股长大野泰治听说捕获到抗联游击队员,专程从哈尔滨赶来,连夜严刑拷打两个多小时,一无所获。为得到更有价值的情报,敌人又把赵一曼转送到哈尔滨关押,进行了更加惨无人道的严刑逼供。

为了击垮赵一曼的意志,从她嘴里套出有用信息,敌人轮番使用鞭打、吊拷、竹筷夹手指脚趾等酷刑。面对敌人的轮番审问,赵一曼怒斥道:“你们这些强盗,可以让整座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人的信仰!”

敌人希望用酷刑摧毁她反满抗日意志的企图没能达成,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押往黑龙江珠河县。

在去往珠河的火车上,赵一曼知道此行实为赴死,她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她的孩子宁儿。

她向押解她的日本宪兵要来纸和笔,写下了最后一封信:“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

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牺牲的!

“民众的旗,血红的旗,收殓着战士的尸体。

尸体还没有僵硬,鲜血已染红了旗帜…

高高举起呀!

血红旗帜,誓不战胜,终不放手…

牢狱和断头台,来就来你的,这就是我们的告别的歌…

”行刑前,赵一曼高唱《红旗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声响起,南国女儿的一腔热血喷洒在了白山黑水的东北大地上。

战友朱新阳曾问赵一曼:“你为什么叫赵一曼呢?”赵一曼答道:“我喜欢‘一’字,所以给自己起的名字都带个‘一’字,一超,一曼,意思指一生革命,一心一意,一贯到底,绝不改变…

” 她曾在诗中写下自己为抗日不惜牺牲一切的坚定决心:“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

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

未惜头颅兴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

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生为女儿身,不比男儿弱。1962年郭沫若为了纪念革命先烈赵一曼,写下了一篇充满革命激情的诗章:“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尤存良玉踪。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东北西南齐仰首,珠河亿载漾东风。”

赵一曼的儿子宁儿,长大成人后四处打听母亲的下落。

直到1955年,赵一曼的姐姐李坤杰拿着赵一曼的照片,请有关部门到东北赵一曼战斗过的地方辨认,终于得到组织的正式确认:赵一曼就是李一超。

这时,已经是1956年了,赵一曼牺牲已有20年。

1957年,赵一曼的儿子到东北烈士纪念馆凭吊母亲,见到了遗书,抄录下来,后来留给了自己的女儿。

古代有男扮女装,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近代有不怕牺牲,毛主席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

有在重庆滓梓洞为追求革命真理,被国民觉反动派杀害的江姐。六十年代.为保护国家集体财产用身体挡着烈火,直到最后牺牲的向秀丽。

坚持正义,不畏歹徒,全国公安干警榜样的任长霞!

还有当疫情到来,广大的女护士,女医疗工作者们,她们不顾个人安危,奔扑抗疫一线,她们是最美的逆行者,也是我心中的巾国英雄!

NO.5 梁红玉

梁红玉是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她出身于“武术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知名的武将,后嫁给抗金名将韩世忠,为妻。

婚后,她多次随夫君韩世忠征战,特别是在平定苗傅叛乱中功不可没,被朝廷封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

后多次随夫出征,屡立战功。

公元1130年,在黄天荡之战中,梁红玉亲执桴鼓,和韩世忠一起指挥作战,把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

后来梁红玉“单飞”了,她独率一军和韩世忠成掎角之势,屡次击败金军。

公元1135年,33岁的她率军去解楚州被金军围困之危局,结果遇伏金军伏击,她力战突围,最后伤重落马而死。16年后,韩世忠病逝,他们夫妇被韩家子孙合葬于苏州灵岩山下。

NO.4 冼夫人

冼夫人生于梁武帝初期,她是不折不扣的 “官二代”,她家族世代都是南越族首领。冼夫人从小不但聪明多智,而且英勇贤明。冼夫人长大成人人和青年才俊——高凉太守冯宝结为百年之好。她辅佐丈夫平息了广东地区汉越冲突,并招引海南岛各族部落归附梁朝。

丈夫病死后,她被民众推为南越族女首领,在侯景之乱时,冼夫人率兵击破高州刺史李迁仕,并与都督陈霸先联合,迅速平息了广东的叛乱。冼夫人能行军用师,保境安民,一生身历三朝,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历朝对她进行了多次追封,尊她为“岭南圣母”,深受后人敬重。

NO.3 穆桂英

穆桂英原本是穆柯寨木羽的女儿,她有两大特点:一是聪慧过人。二是武艺超群。她不但机智勇敢,而且身怀独门之术,据说,她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练就独门飞刀本领,小穆飞刀,例无虚发,令人闻风丧胆。

长大后的穆桂英和杨家将结下不解之缘。

因为“不打不相识”,她成了杨宗保的妻子, 杨继业的孙媳妇。

穆桂英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

她率军平定了南方广西侬智高的叛乱,在抗辽方面,她大破天门阵,痛歼辽国的萧太后亲率的侵宋辽军主力,使得辽军不敢再踏入边疆一步。

辽宋边境得已安宁。

因为战功卓著,穆桂英后来被宋朝廷封为浑天侯。

穆桂英五十岁时,还挂帅出征,她率12寡妇征西,虽深入险境,力战番将,最后因中了敌军的埋伏壮烈牺牲。

谱写了一位巾帼英雄的凄美赞歌。

NO.2 花木兰

花木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一首叙事诗《木兰辞》中,后来明代文学家徐渭将《木兰诗》改编为《雌木兰替父从军》,道出了花木兰的家庭状况:“妾身姓花名木兰,祖上在西汉时,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俺父亲名弧字桑之,平生好武能文,旧时也做一个有名的千夫长。”

当时正值北魏时期,北方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为了抗敌,做出了硬性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

然而,花木兰的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又年幼未成年,花木兰于是做出惊人举——女扮男装,代父从军。

从此,她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边境军旅生活。

凯旋回家后,众人才发现她是女儿身,而皇帝听说过后,不但赦免她的欺君之罪,而且以她的功绩征调她去朝廷为官。

结果,淡泊名义的花木兰以照顾老父为由拒绝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纯朴且勇敢、善良且聪明的花木兰倍受世人尊敬。

花木兰尽管有被后人“神化”的,但她有胆实,她的孝心,她的勇敢,她的善良,她的正直,都是常人无法相比的,被称为巾帼英雄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NO.1 佘老太君

老太君,原名佘赛花,她是杨家的掌门人杨业的妻子。佘赛花也是出身于武将世家,她的父亲就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大将军。在家庭氛围的感染下,佘赛花从小就练就了好本领,可谓精通了十八般武艺。同时,好还喜欢读书习字,因此,很快成为文武双全的女将。

佘老太君嫁给杨业后,便随夫君边关打仗。杨业七年抗辽,威震雁门。但因受奸臣潘美的陷害而不幸殉国。随后,佘太君成 “杨门女将”中的核心人物,她协助长子杨延昭抗辽立下大功,成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人。她的八个儿子先后为国捐躯,她却带领杨家子弟保家卫国35年,立下了汗马功劳,直到75岁的时候才病逝。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s2023052514481022f6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