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杨广继位一年为何就心急火燎征发300万民夫开凿大运河?
登基那年,杨广刚好三十五岁。
这时隋朝立国已经25年,天下统一也都有20年,在隋文帝倡导节俭,大力生产的生息背景下,大隋拥有了巨大储备 “中外仓库,无不盈积”。
发展到杨坚晚年“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元代马端临说:“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清代王夫之也说:“隋之富,汉、唐之盛未之逮也”。
即位不久,年轻的杨广便以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对帝国架构的深沉思考中来。
“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这是杨广在《易经》里寻找到最崇高的词汇用做自己的年号,表明他有信心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业,打造一个千秋万代仰视的庞大帝国。
杨广影视形象
大业元年(605年)杨广不断抛出一系列重大工程诏令,这些命令急于星火。
几乎与此同时,杨广“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河通于淮”。
他甚至认为秦始皇的伟大在于长城的存在,而长城终究会颓败,为此他要建设一个不会老去的水长城,贯通南北,也可承载他饱览大隋河山的宽广通道。
这一工程开启了全场2000余里的南北大运河,由此,大运河成了古老中国的南北的血管,将人造的水利工程系统推向巅峰,堪称杨广的经典之作。
虽然杨广在历史上争议极大,骂名极多,在对大运河这件重大工程,后来的历史,对此持异议的人不多。
大运河示意图
此后,在几次重大工程建设中,杨广看到了百姓的巨大建设力量,却未能体恤一丝疾苦,由此开启了自秦始皇以来第二位动用人力最多的一个时代。 他的“举国就役”将“东南四十三州县,取尽膏脂即此河”。大运河开凿工程,经历了杨氏政权约的大部分时间,规模空前。
二、大运河的前世今生,从北魏后多个帝王均有过多重水利计划,却都未施行,为何这件事只有杨广敢做?
杨广继位的第一年就迅速开凿通济渠;同年又开凿山阳渎;大业四年,开凿永济渠,两年后穿江南河。
至此长江南北运河工程全部完毕。
在当时杨广开凿大运河便引起了巨大争议,唐代诗人皮日休跳过对杨广骂声之外进行了思辨性的总结,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在隋之民不胜其害也,在唐之民不胜其利也。
”说出了非常深刻的总结。
他在诗中写到:“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由于运河是帝国政治、军事的需要,特别是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因之这种“暴力”在这里就合乎经济发展规律的、影响历史前进的动力。
所以强烈批评他的古人也不得不承认,“炀帝此举,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
”《天下郡国利病书》
杨广画像
大运河作为杨广最重要的历史遗产,为何这件大事只有杨广做了?对于运河的开凿,值得深思的还有一个问题。
即同样是帝王,同样手中我又至高无上的皇权,为什么秦皇汉武不能企及?为什么隋文帝不能为之?按照这样推算,恐怕唐太宗和宋太祖也不可能完成。
隋文帝杨坚在国力日趋强盛时为何只能“开通漕渠”的小打小闹?中国历史上的创业之主,虽然大多经过一系列征战获得天下,当一旦建立政权,就着力休养生息,发展生产,从而成为深得民心的“圣主明君”,而他们对诸如运河这样“庞然大物”却不敢碰触。
由此,如大运河这类工程却非“隋炀帝”这类“暴君”莫属。
在隋朝以前,北魏的孝文帝就有过沟通洛、河、汴、淮的谋划。
在当时由于国力不足只能是一种设想。
杨广即位后,“户口益多,府库盈溢。
”全国已有接近900万的人口数量。
《隋书》
甚至在大业五年前,在杨广的治理下,人口不断增长,这一年隋朝疆域共有一百就是个郡,一千二百五十五个县,朝廷控制的民户达到八百九十万户,全国统计的人口四千六百零三万人。
“隋氏之盛,极于此矣。
”号称中国第一盛世的“贞观之治”天地开垦只有隋朝的三分之一弱,贞观十七年的户口不到三百万。
可见大运河以及相关重大工程和此后的战乱几乎将隋朝人口消耗殆尽。
大运河开凿之后,帝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在杨广看来,开通大运河是考验“大业”的重要指标杨广用强大的魄力将这条历史长河注入活力,让其获得了永不干涸的生命,却葬送了大量的百姓生命,这一点无需进行回避。
三、除了大运河,杨广开始了更多的工程,由此他的大业被彻底压垮。
杨广从深宫到巡视,治理国家上更像是一个工程师,为建设而建设,线性思维,以一人之激情,开展了一系列重大劳民苦役,让帝国的民众进入窒息。
早在仁寿四年(604),杨广就在洛阳发布指令“发丁男数十万掘堑,自龙门东接长平、汲郡,抵临清关,渡河,至浚仪、襄城,达于上洛,以置关防”《隋书》这是杨广做皇帝后开始的第一项大工程。
大运河
此后,他在巡省的路上的两年时间,在路上的杨广突发奇想,以国家安全为由,“发河北十余郡丁男凿太行山,达于并州,以通驰道。”杨广的想法是从河北到并州太原府,既方便巡行车马行走,同时也便于在紧急情况下调兵。
杨广的国家工程计划目不暇接,此起彼伏。几乎所有工程设想都是在几天之内形成,然后便急不可耐的加以施工落实。这个文人性格不乏浪漫设想的杨广,将一些恢弘壮丽的文章气魄要全部变成现实,对民众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灾难。他使用民夫如同驱赶牛羊,巨大的国土面积,百万施工队伍也如同蚂蚁一般渺小而零散。
杨广迷恋形式,超越历代许多皇帝,他甚至调动了当时人类尽最大限度在这个帝国上留下最壮阔的痕迹。
仅仅在此几个月后,杨广又心急火燎两次下诏大修长城,全面继承秦始皇的政治遗产。
并且亲自去塞北,到燕赵亲自督促施工进度,至此,长堑、驰道与长城形成了杨广一套大型完整的配套国防系统,长城是第一道防线,驰道用于快速调兵,长堑是第二道防线,拱卫东都,确保权力中心安全。
“发丁男百余万筑长城,西距榆林,东至紫河,一旬而罢,死者十五六。
”臣下摸清了他的心思,作为主要负责这项工程的宇文凯“揣帝心在宏侈,于是动静制度穷极壮丽,帝大悦之。
”东都这一工程仅用了十个月时间,每个月征发200万劳力,总数在2400万人次,人海战术几乎将大隋精壮男人折腾的非死即伤。
仅这项工程就征发百余万劳力,用十来天时间修筑长城200多里,大业五年,(609年)年满四十的杨广迎来了属于他的丰收之年,一座崭新的都城魏然耸立在中原,这个新城周六十里,装修典雅,恢弘壮丽,杨广正式命名为东京。
大运河
登基不久,杨广灭陈时的俘虏亡国之君陈叔宝去世。
按照传统,应该由现任皇帝确定一个谥号,以此为其一生功过定调。
在杨广看来,亡国之君不仅可怜,尤为可恨,都是荒淫放纵,毫不作为而导致的自取灭亡。
带着嗤之以鼻的轻蔑,杨广在《逸周书谥法解》终于找出可以准确表达他对陈叔宝的谥号评价:炀。
《谥法》说:“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
”这是所有谥号中最恶劣的一个,杨广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对亡国之君的惩戒。
他不断自我规划历史定位要超越秦始皇、汉武帝,无论武功还是国家建设上,他都要进入这个排行榜的前列。
他相信自己的天赋和努力一定能够“奄吞周汉”,成为一个“兼三才而建极,一六合而为家”的泱泱帝国,实现“日月所照,风雨所沾,孰非我臣”式的“日不落帝国”,成为“子孙万代莫能窥”的千古一帝,在史书上昂扬地记录着赫赫的光辉形象。
然而如此雄壮的计划却因步子太大,让民众苦不堪言,在一步步中的快马加鞭最终将“大业”压垮,只留下一条大运河发出犹如遗憾的长河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