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王姓的历史名人作文,五年级汉字姓王的名人故事?

王羲之是中国东晋时期的书法家,他的字号是逸少子、晋昌、羲之,被尊称为“书圣”。他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喜欢书法,勤奋学习,追求写字的艺术美。他对当时的隶书、柳体书法进行研究,创造出了自己的风格。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雅致流畅,笔势豪迈,具有浓郁的韵味。他的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被广泛传颂。他的书法艺术影响了后世,成为了中国书法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

王羲之的故事也讲述了他对书法的追求和不懈努力。他多次修订自己的字体,不断进步和发展,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才能达到卓越的成就。

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小水池叫做“墨池”。长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写得相当好了,还是坚持每天练字。

王羲之到了11岁,很想学一点关于书法方面的理论著作,用来指导自己。

有一天,他在父亲王旷的枕头里发现了一本叫做《笔谈》的书,讲的都是有关写字的方法。

他高兴得如获至宝,便如醉如痴地学起来。

正当他兴趣正浓时,被父亲发现了,问他:“为什么偷读我枕中秘本?”王羲之只是望着父亲傻笑。

母亲从旁插话道:“他恐怕是在揣摩用笔的方法吧!

”父亲说:“你现在年龄太小,等长大了,我自然会读给你听。

王羲之急不可待,不高兴地说:“如果等我长大了才讲究笔法,那不成了日暮之学,青春年华不就白白浪费了吗?”王旷十分惊奇儿子的这番议论,认为儿子少有大志,应该从小好好培养,于是便将《笔谈》的内容认认真真向王羲之作了讲解。

羲之有了扎实的临摹功夫,又有了《笔谈》的理论指导,几个月的功夫,书法便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以后,他又拜当时的女书法家卫夫人为老师,在卫夫人的.悉心指导之下,练习书法,有了更长足的进步。

王羲之跟卫夫人学了一个时期,书法已十分圆转成熟。

连卫夫人也不得不惊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孩子将来一定要超过我了!

”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同他转益多师,刻苦磨砺分不开。

有一天,他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丫环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催着他吃,他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还是埋头写字。丫环没有办法,只好去告诉他的夫人。夫人和丫环来到书房的时候,看见王羲之正拿着一个沾满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她们忍不住笑出了声。

原来,王羲之边吃边练字,眼睛还看着字的时候,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

夫人心疼地对王羲之说:“你要保重身体呀!

你的字写得很好了,为什么还要这样苦练呢?”王羲之抬起头,回答说:“我的字虽然写得不错,可那都是学习前人的写法。

我要有自己的写法,自成一体,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摸索,王羲之终于写出了一种妍美流利的新字体。

大家都称赞他写的字像彩云那样轻松自如,像飞龙那样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认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之一。

王羲之是1600年前我国晋朝的一位大书法家,被人们誉为“书圣”,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有个墨池,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的地方。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

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

王莽,唯一大一统的王姓皇帝,王莽改制。

公元前45年12月12日—23年10月6日,字巨君,政治家,改革家,魏郡元城,今河北邯郸大名县。

新朝开国皇帝,公元8年至23年在皇帝位。

王莽是一位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巨奸”。

但近代帝制结束之后,王莽被很多史学家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改革家”。

胡适认为他是1900年前的社会主义皇帝。

1、王翦

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李牧、白起、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王翦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2、王诩

鬼谷子,姓王名诩,道号玄微子,又名王禅。战国显赫人物,华夏族,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创建鬼谷门派。一说春秋战国卫国(河南淇县)人;一说是战国魏国邺地(河北临漳)人;一说陈国郸城(河南郸城县)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r202402210820106389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