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商朝后裔的命运之路及其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商军兵败牧野,一生强硬的纣王在露台自焚。武王领兵进城,砍下纣王焦尸的头颅,悬挂在太白旗杆上示众,随后处死了妲己,释放了被囚禁的箕子,修缮了比干的坟墓,表彰了商容的族人。

59.1牧野之战,纣王兵败自焚

看似大局已定,但周武王却面临着更艰难的选择。这场伐商之战,西周联军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可面对临时拼凑起来的商军,仍打得流血漂杵、赤地千里,只换来一场惨胜。

商军尚有十余万精锐驻扎在淮夷一线,朝歌以东还有不少方国仍然心向殷商,虽然朝歌已经攻陷,但是勤王大军一到,西周联军这数万甲士能否顶住商人哀兵的反补还不得而知,稍有不慎,即有翻盘之虞。

59.2牧野之战中参战的少数民族部落不少

更为可虑的是,联军劳师远征获胜,参战的各方国都希望尽快分配商国府库中的海量财宝,而少数民族部落则对陇右、河套、晋西、巴蜀、荆楚的土地垂涎三尺,一个个虎视眈眈,如果分赃不匀,联军随时有土崩瓦解的风险。

以上只是军事层面的考虑,如何安置商人后裔,更令周武王为难。大禹立夏后,九州早有共识,诸夏之战灭人之国,不绝其嗣,所以商灭夏后,仍封夏王族于杞国,以祀祖先。武王伐纣打的是纣王无道、妲己干政的名号,此时纣王、妲己已死,如果对商国后裔赶尽杀绝,周国在诸侯面前将失去大义,不利于以周代商。

59.3诸夏之战灭国不绝嗣,极大减少了华夏先民的伤亡

这种尴尬局面也源于周国自身实力不够强大,不能以一己之力压制各路诸侯,至于向东扫除商国残余势力,此时更是有心无力。如果想成为天下共主,周国不得不向联军做出妥协和让步。

武王最终采纳了四弟周公旦的意见,采取以殷治殷的政策,先善待商王室,以分散此刻周国承担的压力。

他先让纣王之子武庚继续驻守朝歌,领殷地、奉商嗣,只是地位降为诸候,以消弭了商人的拼死决心;又封三弟管叔鲜于邺(管国:今淇县以北,汤阴一带),封四弟蔡叔度于鄘(蔡国:今驻马店),封八弟霍叔处于霍(霍国:今山西霍州),就近监视殷国动向。

59.4武王伐纣掳走了商国很多物资和工匠

之后周国军队撤出殷地,返回周国,武王大气地将本次伐纣取得的大部分土地和财物分给了参战的各方诸侯,令各方都很满意,即显示了周国此次为代天伐商,又在商周之间留下了亲周的缓冲区域。同时,周国得到了商的大量战略物资和手工匠人,从而快速提升了周国的经济、军事和民生。

不过对于土地的不重视,造成周朝的先天不足。西周的势力范围始终未达到商朝的水平,尤其是朝歌、殷都以东地区,周国影响力一直不强。周朝困守关中平原,战略纵深不够,周围诸侯国和少数民族部落因土地增多,逐渐壮大起来,给未来犬戎之乱埋下了隐患。

59.5先有申侯之乱,犬戎才趁火打劫灭了周

犬戎破丰镐后,周朝虽东迁洛邑,但因为一直不重视豫州的发展,所以只能勉强延续国运,但实力尽丧、形同傀儡,依靠礼法跌跌撞撞坚持了五百多年,最终被秦所灭。

特殊历史条件下,商国后裔的命运并不算悲惨,虽受各国歧视,但他们以各种方式生存下来,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深远,今天就为大家细细盘点商国后裔的命运之路。

一、商王室嫡系后人--武庚

武王伐纣后,商王国降格为殷国,但武庚很有才能,推行先祖盘庚时的德政,把殷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商人十分高兴。(《史记·殷本纪》: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令修行盘庚之政。殷民大悦。)

59.6周公平定三监之乱

武王伐商后第三年就去世了,周成王继位,因年幼,由叔叔周公辅政。

武庚趁机与管叔、蔡叔、霍叔一同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

各类历史资料记录不同,有说三监对周公旦摄政不满,挟持武庚作乱,有说武庚认为时机已到,联合三监作乱。

笔者认为后者更为可信,武庚是有为之君,迫于压力向周武王称臣,但绝不会忘记杀父灭国之恨,武王驾崩正是复仇良机。

不过周国经过三年的缓冲,借助商国的人才和物资,此时实力更强。周公以成王名义率军东征,用了三年时间才平定叛乱,诛杀管叔和武庚,流放蔡叔,废霍叔为庶民。此次平叛能打三年,也从侧面反映了商人的底蕴深厚,当年武王牧野之战胜得侥幸。

59.7西周封国地图

这次叛乱对周朝的震动很大,西周因此加大了分封诸侯的规模,先后封国71个,姬姓国家58个,大部分是文王、武王的兄弟和周公子孙。分封制在一段时间内对稳定周朝政局有益,但从长期看,分封制正是周朝灭国的根源之一。

二、商王室小宗后裔--微子启

武庚死后,周公封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宋(商旧都商丘地区),继续奉商嗣,借此将商王室驱逐出原殷国核心的安阳鹤壁地区。

59.8墨子救宋的故事

宋国继承与发展了殷商文化,善于经商、经济发达,是华夏圣贤文化的源头,儒家、墨家、道家和名家思想的发源地,古时被誉为礼仪之邦,墨子、庄子和惠子三位先哲皆出自宋国。

孔子的祖籍也在宋国,三监之乱后,为了削弱商王室,周公迁原殷国七姓之民到鲁国居住(周公之子伯禽为国君),子姓孔氏的先祖随之由宋国迁至鲁国。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影响中华文明两千多年,儒家思想至今仍有很多可借鉴之处,这是商人后裔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

59.9孔子 版画人物

宋国共传34君,历753年,于公元前286年被齐国所灭。宋国是春秋时期重要的诸侯国之一(宋襄公,春秋五霸之一),之后有专门的单章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三、商族国民后裔--卫国

封立宋国后,周公将九弟康叔封封于卫国(原殷国),都城朝歌,由周王室成员统御商人后裔。此时卫国虽已没有商王室成员,但国民均为商人后裔。

卫国在西周时一度强盛,周平王东迁时,曾出兵勤王平戎。春秋时期,卫国是中等强国,但先后遭遇狄人侵扰、君臣失和、父子争国等,国力衰弱;进入战国时期,卫国衰败,夹在赵、魏、齐、楚之间茍延残喘。

59.10三监之乱后的西周主要诸侯分封图

公元前254年,卫国被魏国攻灭,失去诸侯地位,成为魏国的封君之地。前252年,魏杀卫怀君,改立卫元君。前241年,秦攻魏,取濮阳等地,将卫国归入秦东郡。前239年,卫元君被迫迁往野王(今河南沁阳),卫国此时已名存实亡。公元前209年,卫君角被秦二世废为庶人,卫国灭亡。

卫国立国907年,传41君,比周朝历史还长,是东周诸侯国中最后一个被秦灭亡的国家,究其原因有三:

1、卫国早已名存实亡,秦国视卫君为封君,而非诸侯,加上卫国君臣比较听话,秦国才能容忍其存在;

2、秦人祖先为纣王时武将飞廉、恶来(史载:恶来有力,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与卫国人同为商朝遗民,双方渊源颇深;

59.11卫国人商鞅

3、卫人商鞅、吕不韦对秦国的强盛和统一立有大功,所以秦人对卫人比较照顾。

继承了玄鸟图腾的秦人,也继承了商人拓土开疆、锐意进取的精神,秦统一六国奠定了中华版图的基础,促进了民族融合。在这一点上,商人后裔功不可没。

四、商人海外遗族--箕氏朝鲜

网上资料大多这样:箕子,文丁之子,帝乙之弟,纣王的叔父,官太师,封于箕,在商周政权交替时,因其道之不得行,其志之不得遂,违衰殷之运,走之朝鲜,建立朝鲜,其流风遗韵,至今犹存。

59.12商箕子像(《古圣贤像传略》清.顾沅辑)

导致很多人认为武王灭商后,箕子因不愿做周臣,才带领部分族人东逃至箕国,建立了箕氏朝鲜。但这种说法与史实有较大出入,箕子东迁箕国,并不是匆忙逃窜而去,而是得到了武王正式的封立。

箕子是纣王时期的太师、重臣。商亡后,箕子未殉节,也未逃遁东北,而是当起了武王的顾问。《书传·周书·洪范》云:武王之得箕子,盖师而不臣也。译为武王以箕子为师,并不以之为臣,说明武王非常礼遇箕子。

59.13箕子朝鲜一直延续到西汉时期

《史记正义》记:箕子殷人,不忍言殷恶,以周国之所宜言告武王,为洪范九类。鸿范就是统治天下的方法法则,这是箕子向武王献国策。

《史记·周本纪》载:武王已克殷,后二年问箕子殷所以亡。箕子不忍言殷恶,以存亡国宜告。这次会面发生在管国,可见箕子在商灭后两年仍未去箕国,后来因受封于箕才去的东北,这与很多史料记载相符。

箕氏朝鲜疆域最大时,东界包括现在的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南部、朝鲜的两江道、咸镜南北道、江原道和中国吉林的延吉等地区,西界包括平安南道、黄海南北道的北部地区。东西到海,南与辰国相接。

59.14卫满朝鲜灭箕子朝鲜而代之

箕氏朝鲜延续了千余年,到西汉初期,被燕人卫满兴兵灭之,建立了卫氏朝鲜。箕氏渡海南逃至马韩自立为韩王,不与卫氏朝鲜相往来,后来灭嗣,马韩人又自立为辰王。

商人后裔几乎全程参与了朝鲜半岛的早期开发,可以确认现在的朝韩民众的血脉中就有商人的印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北朝南韩先后推动去中国化,废除汉字,拆除文物古迹上的汉字牌匾,将历史教科书上的箕氏朝鲜和卫满朝鲜抹去。

59.15平壤箕子墓(1959年拆毁,改建成牡丹峰青年公园)

其实这种行为可以理解,毕竟一个主权国家作为其他国家的属地、附庸、殖民地(日本)长达数千年后,才获得民族自决,也不容易,我们没必要指责它们这一点。真实存在的历史并不会因为它们的行为而改写,只要它们不再剽窃我国的文化成果,没必要diss它们。

五、有没有商人后裔走得更远?如美洲?

总有一些文章煞有介事地说:殷商灭亡时中美洲几乎同时出现了奥尔梅克文明,与商文化有一定相似性(经过网络传播,越来越相似了!),可能是部分商遗民逃到美洲,创造了玛雅文明,更有印第安即殷地安否、殷地安(阳)人之说。后来又有人将墨西哥的阿兹特克文明也联系到商人后裔上去了。

59.16奥尔梅克文化石雕

因为这种说法新颖独特,自二十世纪初出现,就引来不少专家和不明真相的路人鼓吹。但笔者不认同这种说法,首先说殷人东渡美洲的可能性。

一是陆路,商人防范淮夷的大军从安徽江苏一线出发,经山东、河北(天津)、内蒙、吉林、黑龙江、俄罗斯阿穆尔州、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马加丹州、楚科奇自治区,穿越白令海峡,进入阿拉斯加州,再越过加拿大育空省,进入英属哥伦比亚省或阿尔伯塔省才能找到可耕种的土地,全程达1.2万公里,到中美洲得再加7000公里。

59.17中俄加美和白令海峡位置图

要知道古代行军日行30-50里,连续行军不会超过20公里/天,数十万商人600多天在没有给养、地图、导航的情况下,穿越大片冻土无人区,还不能确定当时是否有穿越白令海峡的条件,就这么走过去了?显然陆路是不可能的。

二是海路,中国东部海岸线距离美国西海岸平均距离在八千公里以上,以商朝初级的造船技术、给养和海航知识怎能横渡太平洋?想想唐朝鉴真和尚六次东渡日本,有多艰难,他横渡的距离才七百多公里。

59.18鉴真大和尚东渡图(日本奈良博物院)

所以商朝大军根本无法从海路去美洲创造一个玛雅帝国。即使齐天大幸,有一两艘船借助洋流到达美洲,多半被杀或被同化,不可能创造一个民族或文明。

59.19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关于印第安之说,大部分人应该知道原因。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时,错将美洲当成了印度,所以称美洲土著为Indian,后续的殖民者沿用了这一称谓。

59.20阿兹特克的黑曜石武器

更重要的原因是,美洲大陆铜矿资源丰富,而无论西周同期的奥尔梅克文明,还是14世纪的阿兹特克文明都没有点开铜系科技树,大多数军队使用石斧、骨制长矛,木棍绑上尖锐黑曜石等。

而商人已经掌握了成熟的青铜器冶铸技术,军中更是工匠云集之地,这一点无法解释。

美洲土著人也未掌握空心车轮、驯养大型牲畜等技术,科技水平远低于商朝。

虽然阿兹特克人也非常喜欢人殉,但是美洲印第安人真不是商人后裔。

59.21阿兹特克人的人殉

近年来的基因图谱更说明印第安人与中国人存在较大差异,绝非殷人后裔。

59.22喜迎盛世华诞70周年

其实不管商人后裔走出了多远,商人为华夏民族所做的贡献,后人不会忘记,是商人为我们铸就中华强盛的基因,才有今日之盛世中华。鄙视通识教育,研读中华典籍,做快乐中国人!

(文中图片均取自网络,如果侵权立即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r202307201200090df7.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