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明朝徐达后裔推翻清朝,如果戚继光,徐达,常遇春都在明末,能打赢清军吗?

没用,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

皇帝不行,大臣不管多有能力,不用你也没招。

崇祯年间将领一样很多,洪成踌,吴三桂,耿精忠,孔有德,尚可喜。

袁聪焕,祖大寿,孙元化能力都不低,但一个个投降的投降 ,降职的降职还有的被杀。

最后只得国破家亡。

清朝入关很大的因素是天意,明朝崇祯是亡于李自成,一直到崇祯死掉,清兵都没有攻破山海关。

诸葛亮说:奖罚分明,节制有度,训练有素的军队。就是庸将率领,也不至于大败。

反之,军制败坏,斗志全无的明末部队,就算军神重生,也是难于领着这样的部队打胜仗的,除非换体制~

不好说。

有人说明末明朝内部主要是君主不信任手下将领,自身也有比较有能力的将领。即使徐达,常遇春之流身在明末,也很难改变明朝的命运。

我认为不一定。

能否崛起还得看徐达,常遇春自己的实际表现。

有的人就是会打仗,但是跟君主关系处不好,受猜忌,汉朝韩信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有的人打仗搞好人际关系两不误,唐朝郭子仪就是典范。

熊督师缺乏和崇祯在战略上有效沟通,袁督师搞的自己有独立做大风险,卢尚书搞不好和宦官集团关系。

所以,徐达还是常遇春,身在明末能否有所作为,还是得看自己运作,看自己人际手腕。

至少我相信徐达还是常遇春是能搞定猜忌的崇祯的。因为他们搞定过一样喜欢猜忌的朱太祖,有成功的经验,有名将光环。

打不赢,明朝灭亡不是没有将,而是有将不被任用,有将发挥不出来。

明朝末年有也一些比较有名气的将军,比如建立关宁防线的孙承宗,取的宁远大捷的袁崇焕,单就军事才能而言,这些并不差劲,但是他们却因为当然和猜忌被罢免。

孙承宗花费了三年时间,收复山海关外200多公里的缓冲地带,对明朝的关外防线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明朝末年朝堂之上的党争异常激烈,尤其是东林党与地方政党的斗争,这些党争不管人才的贤与不贤,而关注人员的合而不合,是我们这一个团体的就保护,不是我们团体的就排挤,最终将孙承宗排挤走。

孙承宗一走,后来者将山海关外的所有阵地全部放弃,关宁防线也几乎因此完全报废,若非袁崇焕坚持镇守宁远,山海关外围将没有一个可以据守的缓冲点。后来袁崇焕依靠宁远城的城高池深,取得了两次宁远大捷,并且杀死了努尔哈赤。

面对袁崇焕镇守的山海关,皇太极没有办法,就通过大同防线直接包围北京,袁崇焕也由山海关回师防守北京,而皇太极趁机采用离间计,朱由检还就真信了。袁崇焕就这样被骗入城中,凌迟处死。从此朝廷在对付清朝没有可以值得依靠的大将,直到吴三桂率领清军入关。

从孙承宗和袁崇焕的结果来看,明朝并非没有将才,而是有将才也不会珍惜,所以即使徐达、常遇春和戚继光这样的名将,在明朝的后期也逃不过党争和帝王的猜忌,所能发挥的也有限。

明朝亡于党争,亡于紫禁城。

如果戚继光,徐达,常遇春都在明末,也打不赢清军,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内在原因:明末的国情

1、聪明绝顶,勤勉自制,一个成熟但却多疑的政治家

崇祯皇帝十七岁即位,三个月的时间斗倒了魏忠贤,不得不说他绝对应该算是聪明绝顶。在位十七年,每日勤勉自制,事必躬亲,到了明末经济困顿之时,甚至都开始穿带补丁的衣服,用来节省内库开支。

在袁崇焕带着皇太极在京城周边“遛弯儿”的时候,崇祯竟然还能装作坚定不移的信任对方,并且在平台之上召见的时候,把自己的大衣亲自披到了他的身上。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崇祯,是一个成熟,卓越的政治家。

但他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多疑,刚愎自用。

在位期间他几乎不相信任何人,频繁的更换内阁首辅;处死魏忠贤之后却没有扶持新的宦官上位,导致自己一个人无法抵抗东林党,甚至在死前还喊出了那句:诸臣误我!

2、国库空虚,兵源匮乏

明崇祯时期,灾荒频繁,百姓民不聊生,生活困难。

此时的崇祯还听信谗言撤销了西北地区的驿站,导致大批无业人员成为了流民,而朝廷没钱赈灾,百姓只能去抢,最终民变四起。

在镇压民变的途中,朝廷大量的军队被拖住无法动弹,而且没钱发军饷,导致越来越多的士兵变成了叛军,再加上张献忠,李自成高迎祥这类猛人,军队的损失日益增大,人数越来越少。

3、缺乏优秀的将领

明末能称得上优秀的将领,只有寥寥数人,卢象升,洪承畴,左良玉,曹文诏,袁崇焕。

袁崇焕擅杀毛文龙,对官场政治悟性太低,最终被处死。

左良玉虽然很猛,但是太过居安思危,本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原则,跟叛军打持久战。

卢象升年龄太大,还没有彻底展露头角就病死在军中。

曹文诏追击民军的时候,太过勇猛,孤军深入,最后力竭挥刀自尽。

洪承畴在和皇太极松山会战之时,被围困于松山之上,弹尽粮绝,最终投降了清军。

外在原因

1、皇太极

皇太极不仅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将领,还是一个具有非凡忍耐力的政治家,很爱看书学习,努尔哈赤手下诸将中只有他识字。

宁远之战后,努尔哈赤回去悲愤了几个月就去世了。此时袁崇焕竟然派人来吊唁,初登汗位的皇太极竟然忍了,可见他的忍耐力志强,比努尔哈赤更加可怕。

2、戚继光,徐达,常遇春战斗天赋

戚继光最出名的还是数千人的戚家军,自创鸳鸯阵,五行阵,三才阵,大破日本倭寇。但是倭寇属于加强版的步兵,皇太极率领的是骑兵,先不说着两个兵种的相克,就是数量上也是有巨大差别的,数十万骑兵对战数千的戚家军,就算戚家军一个打十个,胜负也难料。

常遇春是个天生做先锋的材料,徐达也是不世出的名将,两人都擅长骑兵,暂且抛开士兵数量问题。

明末辽东的局势最好的策略是主守后战,蒙古毕竟资源匮乏,只要耗死了他们就是胜利。而徐达和常遇春作为开国之初最优秀的骑兵将领,四处南征北战,统兵能力毋庸置疑,但防守的天赋不太清楚。

最后就算让这三个人敞开了打,在兵员,军饷,粮草都极度匮乏,官僚系统无能腐败,皇帝刚愎多疑的情况下,失败也是必然的。

你阔以把他们喊出来打一下看看。我们都想看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英雄,关键在于有没有能正确使用英雄的雄才大略领导,以及供英雄发挥的土壤。同理,明末难道没有可以守疆保土的人物吗?肯定有。但是都会被崇祯玩坏的,其它官僚也会使绊子,窝里斗。所以,只要时代到了崇祯那里,皇位上也还是崇祯,一切所谓英雄人物都挽救不了明朝最后的命运!

杞人忧天的烂题目,用大明王朝最杰出的将领对阵猪皮野蛮的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c202212130512335a19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