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商代根据日月星辰的变化制定历法,商代小甲:根据天象,制定历法,为我国天文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小甲,公元前(1516一1499),姓子名高,别名:小甲。《史记•殷本纪》记载:小甲系太庚之子,谥号敬王,在位36年,以毫为都,商朝的第七位君主。殷墟卜辞,列为旁系先王祭祀。公元前1499年,商敬王小甲驾崩,葬于狄泉,弟雍已继位。

公元前1516年,黄道吉日,商朝第六位皇帝太庚,喜得一皇子,太庚大喜,邀朝中大臣饮酒庆祝,酒过三巡,太庚和大臣们正为小皇子的名字犯难呢?太庚忽然想到这位小皇子出生这天恰逢是甲日,便喜上眉梢,把小皇子的名字称作“甲”。

可朝中叫做“甲”的小皇子,就有7个之多,为了对这几位小皇子加以区分,太庚还在“甲”的前面加了个“小”字用来区别,这就是“商敬王小甲”称呼的由来。

商敬王小甲继位后,商朝的国力比较强盛,国家发展总体平稳有序。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称作“贞人”的史官,根据天象,气象,观察自然现象的变化,借助祭祀占卜时的龟甲与牛骨,从卜辞中把迷信的成分剔除,观察到自然界万物的生长与变化。

商代小甲时期的历法,是我们今天知道较完整的最早的历法。因为小甲时期的卜辞中记载:只有月日,晚期的卜辞已开始有祀(年)月日。由此就知道商代小甲时期的历法是以干支记日,太阳记月,太阳记年,用润月来调整季节的阴阳合历。

月份分为大月、小月,年有平年和润年。润年早期的卜辞中称为13个月,这种置润月来调整每年的时间,在我国的农历或(阴历)中,一直延续到现在还在使用。

商代小甲时期,已将每天分为七段时问,但并不是相等的七段。

从卜辞中来看,将白天分作六段,夜晚算作一段,从天黑到天亮叫做“夕”,天亮时叫“明”,之后一段时间叫“大采”,大采之后时问叫做“中日”,后来叫“中午”,中日之后至日落西山这段时间叫做“暮”或“朝日”。

每月分为三旬,一旬10天,大月30天,小月29天。

这就是最古老的“历书”了。

从《甲骨文》记载中来看,商代小甲时期一年只有春、秋两个季节,而卜辞中的记载:“今春”、“今秋”就是今年的意思,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关系,这里记载的“春种”、“秋收”,就是表示一年的农事。

商代虽然没有明显的四季之分,但小甲时期的“史官”,根据观察天象,制定了计算时间的历法,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并用来划分时间,安排生产,部署生活。这种历法的发明,不仅在商代,是最古老的伟大创造,最优秀的智慧结晶。直至当今,仍是华夏民族的文化魂宝,为我国的天文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史册号网友观点:小甲时还没有季节的概念,至“武丁”即位后,才创制了“夂”和“旾(此季节用字有十几种字体,如【萅】……)两个字,开始用三季历。

小甲时期的卜辞,应该还未发现,现在发现的最早的卜辞,可能是“小乙”的,也可能更早一点,“小辛”、“盘庚”在位时期的;所以认为

“小甲”时期的“历法”如何、如何,是没有根据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r20230720090007dcc6.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