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如何征服全世界?简明:大起底—100万人,如何征服世界

01

100万人何以征服上亿人

公元十三世纪,广袤的蒙古高原东段,突然出现了一支强悍的游牧族群。

他们被称作“蒙古人”。

在领袖铁木真成吉思汗领导下,这支原本弱小的族群,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迅速扩张,兼并了高原上的蔑儿乞惕、弘吉剌、汪古等部落,征服了克烈、乃蛮等已具备一定国家雏形的政权,先后灭亡了西辽、西夏、金、南宋等中原鼎立政权,统一了中国。

同时,蒙古人挥师西向,以三次大规模西征,将中亚、西亚和欧洲部分地区纳入囊中。

即使在1279年灭亡南宋政权时,蒙古人也不过300万之众,而其崛起之时,人口不过百万,拥兵10余万。

《元史》载:帝(元太祖铁木真)深沉有大略,一生灭国四十。

人们不禁要问:蒙古人何以以100万人口,而征服了亚欧大陆数千万平方公里疆域和上亿的人口呢?

02

《元朝原来是这样》

已经付梓即将面世的拙著《元朝原来是这样》,将为您揭秘。

经济文化在当时非常落后的蒙古人,势如破竹般地消灭了一个又一个封建王朝,原因是这样的——

有人说,是游牧族群团结争胜的总体性格使然;

有人说,是农耕族群在军事上逊于游牧族群使然;

有人说,是12、13世纪气候气象原因所导致;

有人说,是被征服者相互间猜忌离析使然;

有人说,是铁木真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俱为“天才”使然;

有人说,是蒙古人先进的军事指挥体系使然;

有人说,是蒙古士兵个体的无比强悍使然;

有人说,是蒙古军队所使用的弓弩等冷兵器的先进性使然......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翻阅这本小书,相信会有满意的答案。

03

元史,中国史上重要的部分

毫无疑问,铁木真的孙子忽必烈所建立的元朝,取自《易经》,有乾哉大元之意。

其在今内蒙古建立的上都,在今北京建立的大都,皆由汉家大儒主持修建,南北呼应,东西对称,城市建筑格局和宫帷建筑特征,均是中原特色。

元朝采取的行省制度,是在秦朝郡县制、东汉州县制、唐朝都道制和两宋路州县制基础上形成的,并未采用同为少数族群的契丹所建辽朝的南北(即农耕和游牧)“两面官制”体系,而极大展示了大一统的信心决心和国家治理能力。

元朝虽不过百年,其相关政策上有一定程度的种族歧视、民族压迫和阶级矛盾,但总体而言,是在唐朝灭亡300年、中原大地长期处在分离割据情形下,实现的又一次中国的统一局面,顺应了历史潮流,符合中华民族求一统的整体意志。

与唐诗、宋词并列的元曲,是元代形成的中国文学文艺形式的巅峰之一,至今深深影响着中国文化特别是戏曲、戏剧、民俗文化。

元朝的瓷器,在前任基础上更进一步,达到了顶峰——“元青花”便是杰出代表。

(蒙古骑兵/来自网络)

元朝疆域辽阔,除了基本恢复了汉唐西域疆域以外,在中国史上首次正式将西藏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为后世奠定了基础。

元朝与其藩属国伊利汗国交往密切,中医在那时的伊朗、阿塞拜疆等地风靡一时,中原的圆形方孔钱币式样,也曾被伊利汗国使用;中国的瓷器由于添加了伊利汗国产出的矿物质,而更加精美绝伦;伊利汗国借鉴中国山水画技法,与其传统的细密画相结合,并运用于瓷器生产,至今都传为佳话。

由于元朝地域辽阔,地理学、气象学、天文学等学科,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同样,由于元朝与察合台汗国(包括分裂后的东、西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等均属于共同祖先成吉思汗的子裔,因此,古老的陆上丝绸之路得以恢复,为中西方的万里商道的畅通提供了便利和保障。

04

期待读者指教指正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族群的国家,活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各族群,与汉族一道,为中国这一文化、政治统一体的建设发展做出了不同程度、角度、规模的贡献。

传承中华文明,就是力求不偏不倚地探究历史真相,揭开历史谜团,让历史穿越时空,与今天相映成趣。

历史,是一门科学,是一门与理工科类似的科学,要求客观、真实、准确,同时,还要不断找寻历史发展中的规律,来自觉不自觉地指导我们今天的工作和生活。

《元朝原来是这样》,系鄙人多年学习蒙元史、“宋辽夏金元”断代史,结合研究“一带一路”倡议所撰写的一部新作品。

历史是星辰大海,典籍浩如烟海。在这个信息爆炸、知识碎片化的时代,如何在保证客观真实情况下,尽可能让读者在较短时间,获取营养和能量,始终是作者追求的目标。

蒙元史,被称作世界历史研究中的“哥德巴赫猜想”,一方面由于时过境迁,史料遗失颇多,考古证据繁杂而不系统,故而给研究者带来很多困难;另一方面,是因为与其他断代史不同,蒙元史涉及人物过于丰富,仅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包括皇帝、汗、算端、沙等就有成百上千人之多,且很多名字相近或一样。

此外,成吉思汗留在中亚、西亚和南亚地区的子孙们,很多在文化、宗教等方面由于长期在驻在地浸淫,因此打上了深深的“土著”特征,也给研究带来了很多难题。

尽管如此,总得有一批人,为那段时间的记忆驻足,为那段岁月做“起居注”,以便今人得以跨越千百年的时空,去追觅光辉或昏暗的岁月......

鄙人不才,敬请指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r2023052818100841c10.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