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老马识途典故故事大全,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xí)朋随同前往。

当军队赶到燕国时,山戎国的军队已带着掠夺的财物,逃到东部的孤竹国去了。

齐桓公命令军队继续追击敌人。

山戎国和孤竹国的军队听说齐国的军队打来了,就吓得躲进了深山荒林中。

齐桓公顺着敌人的踪迹攻进深山。

最后,把敌人的军队打得四散逃奔并取得了胜利。

当他们要返回齐国时,却迷了路。因为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山青水绿,道路容易辨认。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山野白雪皑皑,山路弯曲多变。所以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

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

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

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大家死里逃生,都佩服管仲足智多谋。从此,“老马识途”也成为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

1 齐桓公: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老马识途: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2 晋文公: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忍让和回避,以求避免冲突。

老马识途。

相传春秋时,齐桓公与大臣管仲等进攻孤竹国,回来时迷了路。

管仲说:老马能识途。

于是让老马在前面走,大家跟着,果然找到了归路。

见《韩非子-说林上》。

后以"老马识途"等比喻富有经验或富有经验的人。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典故: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因为持续时间长,大军归来时景物变化,在树林里迷路了。管仲思索良久后对齐桓公提议,让老马走在前方为军队带路。老马果然没有让人失望,顺着一个方向行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意思: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引导作用。

老马识途的故事:战国时期,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孤竹。齐军胜利返回时,因为不熟悉地形,走进了一个险谷,迷失了方向。足智多谋的齐国军师说:老马无论走多远,总能顺着来路回去。果然,齐军跟在老马后面,走出了险谷。将士们纷纷夸赞还是老马识途啊!

后来用老马识途、老马知道、马老知道、老马知路、马识路、老识涂等比喻富有经验,能为先导;用识途马、识途骥等比喻富于经验、知是识非的人。有经验的人对情况熟悉,可以指引他人。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要求 出兵攻打入侵燕的山戎,相国和大夫一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凯旋已是冬天,大军迷了路,找不到归路。

管仲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找到回家的路,那么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同样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为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让它在前面引路。”

齐桓公立刻派人放老马在前面引路。果然,老马认识回家的路,齐军顺利地回家了,从此以后,老马识途就被人们运用。

北方燕国的边境有很多少数民族。他们经常神出鬼没地侵袭燕国,把燕国折磨得疲惫不堪,实力较弱的燕国对此却无可奈何。南面是强大的齐国,而且齐国有时候也会受少数民族的侵扰。燕国国君想到慷慨热心的诸侯霸主齐桓公,于是就请求他出兵帮助。

齐桓公和管叔商量后,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带兵前往北方攻打入侵燕国的各个部落。这次征讨敌人,路途相当遥远。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是一次不寻常的远征。齐桓公为这次长征进行了十几年的充分准备,并亲自带兵前往,国相管仲和大夫隰(xí)朋随同出征。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和敌人交手后很快把他们打得溃不成军。

那些无组织无纪律的散兵游勇短期内不再有反手之力。

不过,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道路都变了样子。

想按照标记寻找来时的道路已经变得十分艰难。

大军在崇山峻岭的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

众人一筹莫展时,管仲发现老马有认识路途的本领。

于是在征得齐桓公同意后,他们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前面自由行走。

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部队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后来,人们就用它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孟云飞书法《老马识途》

典故来源:

①二十三年,山戎伐燕,燕告急于齐,齐桓公救燕,遂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 。 (选自《史记 齐太公世家》)

②管仲、隰(xí)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选自《韩非子 说林》)

附:作者简介

原无,本名吴志民。

远祖籍贯春秋虞国,可怜的国君因为贪点小财,把江山就拱手交给了晋国。

此后便成了晋地山西的子民。

据说在明代,祖先从大槐树下迁移到河南上蔡,从此成了蔡民。

1995年硕士毕业,落蹄中原某市,倒进媒体,成为躬耕的”卧槽马‘’,一晃二十余年,即将骈死于槽枥之间。

曾以吴工平之名连缀一本《非礼春秋》。

春秋时期,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攻打孤竹国。打了一年,齐国终于胜利了,齐桓公高高兴兴地班师回朝。

没想到,军队在山谷里迷了路。周围的景物都被雪盖住了,很难辨认方向。天气很冷,粮食在战争中也已经消耗了不少,士兵们都很惊慌。

管仲对齐桓公说:“主公,我想到办法了。”

“什么办法?”齐桓公激动地问。

管仲说:“找几匹老马来,凭借它们的智慧,也许会找到回去的路。”齐桓公同意了。

不一会儿,士兵牵来了几匹老马。管仲解开老马的缰绳,让它们自由行走,军队就在后面跟着。

果然,老马很快带着军队走出了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路。齐桓公高兴地说:“多亏这些老马,我的军队才安全地渡过难关啊!”

《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意思是指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成语故事: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 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 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 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

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 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 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 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

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 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 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 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

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 了回齐国的大路。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想起老马大多认识归途,便对齐桓公说:“老马识途,无终国的马很多是从山戎弄来的,不如挑选几匹无终国的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兴许可以找到出去的路。”

齐桓公虽然将信将疑,但又没有别的办法,就同意试一试。于是管仲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大队人马跟在后头。没过多久,在老马的带领下,齐国的军队果然走出了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看年岁已高的人,他们的丰富的人生阅历是年轻人难以超越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r2023030401140977d7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