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王者天下秦国6大将,《王者天下》的秦国六将神秘多出一人,竟是因史记没有说清楚

前段时间网络上有关于一部电影的讯息曾小小的火了一段时间,这部既非国内IP流量作品,也不是国内哪位明星的主演电影,只因为这是一部由日本拍摄制作的中国历史题材电影,其名为《王者天下》。

这部由山崎贤人主演,桥本环奈、长泽雅美参演的电影,引起了国内一些动漫迷的轰动。

动漫迷?没错,因为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中国历史题材电影,严格来说,更应该称之为漫改电影。

电影版《王者天下》

这部电影实际上是改编自日本一部很有人气的长寿漫画,连载了10年的同名漫画《王者天下》,故事背景设定在古代中国战国时代末期,秦王嬴政已经登基为王,但仍未掌握实权,嬴政的弟弟成蛟发起政变,嬴政在昌文君的掩护下逃生,而主角李信是一名被卖作奴隶的孤儿,自小一起长大的同伴因与嬴政相貌酷似而成为替身,在这次政变中同伴死去,而李信也因此与嬴政产生羁绊,协助嬴政统一中华的戎马人生拉开了序幕。

漫画《王者天下》

这部漫画虽然只是一部以中国历史为题材的二次元作品,但在设定和剧情方面借鉴了许多真实历史,虽说总体上来说仍是一部经过创作处理的虚拟作品,但将史实揉入其中,是很多历史题材漫画的惯用手法,比如以古希腊历史为题材的《历史之眼》、玄幻题材的三国时期故事《龙狼传》、以隋代被背景的国产漫画《镖人》等,都在不同程度的将真实的历史元素用于架构作品当中的世界观,这部《王者天下》则是以历史人物为基点创作出了将大部分主要人物,在人物性格、经历、形象等方面尽情发挥想象创造,形成了只活在这部漫画中的历史人物,让人耳目一新。

每部漫画作品都会有一些强大的人物,或作为主角的认同者,或成为主角成长道路上的挑战,这样才会使漫画的主线故事呈现出循序渐进的剧情,而主角在不断成长的代入感,那么这部《王者天下》中也有一部分这样的人物存在,那就是秦国六将。

秦国六大将

在漫画中,秦国为了建立战斗力强劲、具备高效执行力的军事体制,创建了六大将军制度,设立六位武功卓越的武将为大将军,统领秦国对外战争军政,在大将军绝对效忠秦国的前提下,赋予他们极大的军事自主权,那就是"战争的自由",大将军拥有着自行向任何国家发动战争的权力,而不需要得到主君的许可。

当然这在现实当中是不存在的虚构制度,但在漫画中,这项六大将军制度却使秦国成为了一方霸主。

《王者天下》中昭襄王设立的六将军制度

漫画中的六大将军是秦昭襄王时期创建的制度选定的,至嬴政这一代已经侍奉了四代秦王了,对于秦国而言,六大将军是秦国重要的军事震慑力,而这六位具有丰富战争经验且权柄极大的将军,也是取材自真实的历史人物,他们分别是白起、司马错、胡伤、赢摎、王龁、王骑

白起

相信这一位大家都比较熟悉,在漫画中白起是秦国六将军之首,被称为战神的强大武将。而在现实历史中,白起的名号也毫不逊色,战国时期的纷乱年代,白起在南北朝时期撰写的《千字文》中,白起与廉颇、李牧、王翦共同名列战国四大名将,而白起更是位列四大名将之首,可见后世对其评价极高。

《千字文》

白起的祖先是楚平王之孙白公胜,出自芈姓,也算是具有王族血统,但到他这一代已经沦落为平民身份,只是恰逢秦昭王推行变法强国之际,白起凭借着卓越的军功逐渐成为一代名将。

秦昭王在位期间,白起担任秦国军将30余年,参加的大小战役难以计数,攻陷城池70多座,领导的战役歼敌数量近百万之众,战国时期所有战争战死人数两百万人,而白起的战绩就占据了近半数,难怪后世对其评价为:"窃以武安君威灵振古,术略超时,播千载之英风,当六雄之敌。

"

白起画像

白起的战术特点以歼敌至上,攻城略地次之。

以歼敌有生力量作为主要目的的歼灭战思想,是白起打仗的主导思路,他最有名的一场战役——长平之战就很能体现他的这一中心思想,长平之战中白起率军击败赵国后,在赵国军士已经缴械投降的情况下,仍然下令将这40万降军坑杀,其理由正是为了防止这些降军日后重新拿起武器反抗秦国,而正由于白起这种不人道的做法,备受后世诟病。

司马错

历史上也是秦国的名将,但是在史书上的记载却很少,仅有史记中的秦本纪和张仪列传,以及战国策中有关于司马错的零散记录,但仅从这些有限的史料中也能够看出司马错之于秦国的功绩不可忽视。

司马错生卒年以难考证,但其族系可靠,他的八世孙就是著名的汉代历史学家司马迁,自己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军事家,早年还曾学习过纵横之术,他的谋略也正是其被《王者天下》看中将其设定为秦国六将的原因。

司马错的功绩主要是帮助秦国西南蜀国,平定了陈庄之乱,多次攻伐魏楚,为秦国夺取大量土地和城池,在一系列针对魏国的征伐战争中夺取大小城池六十一座,可谓是为秦国开疆拓土创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影视作品中的司马错

但后世对于司马错的津津乐道的并非他的战争功绩,反倒是司马错与张仪的一场舌战。在一次巴蜀两国争斗都向秦国求援中,惠文王顾忌韩国趁机来犯而举棋不定,张仪主张攻打韩国,即可免除顾虑,又可占其资源,而巴蜀两国地处荒蛮,无益于建立霸业。而司马错则反驳张仪,在《张仪列传》中如此记载:

今王地小民贫,故臣原先从事於易。

夫蜀,西僻之国也。

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乱。

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

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

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而天下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

今攻韩,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所不欲,危矣。

大意是说秦国如今贫乏,做事要从简单的做起,蜀国戎狄之邦,攻伐难度低,将其攻下即得到土地,又得其财富,不伤害百姓而使蜀国屈服,没有违背道义的解围支援战争不会让各诸侯国认为是暴虐,而攻打韩国并不占理,只会得到一个不义之名,给其他诸侯国攻打秦国的理由而已。

凭借这场舌战,秦国才实施了伐蜀策略,最终成功吞并蜀国,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升。从这里可以看出,司马错是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军事家。

胡伤

又名胡阳,本是卫国人,战国后期是秦国的客勤。相对于前两位秦国名将,关于胡伤的记载就更少了,他最有名的参战战役就是华阳之战,在《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的:

三十三年,客卿胡阳攻魏卷、蔡阳、长社,取之。击芒卯华阳,破之,斩首十五万。魏入南阳以和破芒卯於华阳下,斩首十万,取魏之卷、蔡阳、长社,赵氏观津。

这场击破赵魏联军的长途奔袭作战,是由白起和胡伤联合指挥的,虽然战斗有可能是白起使用的攻其不备的作战方针而成功的,但是在华阳之战前,胡伤就已经攻克了三座城池,可见此人也是有一定军事才能的。

赢摎

在漫画中被设定为女性,现实当中当然不是。但历史对于赢摎的记载同样十分有限,仅在《秦本纪》中对他的战绩有寥寥数语: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将军摎攻韩,取阳城、负黍,斩首四万。攻赵,取二十馀县,首虏九万。西周君背秦,与诸侯约从,将天下锐兵出伊阙攻秦,令秦毋得通阳城。於是秦使将军摎攻西周。五十三年,天下来宾。魏後,秦使摎伐魏,取吴城。

他比较拿得出手的功绩,可能也就是攻打当时已经名存实亡的西周领地了。

王龁,王齮

在《王者天下》中,王龁和王骑(同王齮)分别是两个人物,都是秦国六将之一,历史上也是有真实原型的,但是这两个在历史上是同一个人,在这部漫画当中则被分成了两位人物。

王龁在史记中的记载相对比较丰富,他也是这几位将军中唯一一个有记载活到了秦始皇称帝时期的,由于记录不全,已不知他生于何年,但他自昭襄王起已经侍奉了三代秦王了,在嬴政这一代也算是一个元老级的人物。

他的功绩多在对赵、魏两国的征伐上,但他最出名的功绩,还是与秦国战神白起有关,正是那场颇受后世议论的长平之战。

此战中白起作为军队的总指挥任职上将军,而此战他的副将正是王龁,在赵括主持赵国方面军事事务以前,是由廉颇主导的,在秦国一系列的计谋之下才被替换下来,但此前与廉颇对峙的正是王龁,可见此人也是一个可堪大任的人物。

而他在长平之战中的具体表现我们不得而知,但一方面能够作为白起的副将并领军攻克皮牢,另一方面在上党郡被切断与韩国的联系而归附赵国之后,仍能够领军攻下上党,使廉颇以固守策略应对,也能为他的军事才能提供一些佐证。

为什么同一个人会被分成王龁和王骑两个人物?

《王者天下》的作者原泰久曾明确表示过,在他设定的秦国六将军之一的王骑,正是参考了战国时期的历史人物王齮而得的,至于为什么不直接使用王齮为名,原因只是因为日本文字当中是没有"齮"这个汉字的,所以就使用的同样读音的骑字了。

稍微了解一下战国时期的秦国人物,我们就能够知道在《王者天下》中的秦国六将中,每个人物虽然在漫画中的设定有着不同程度的自由发挥式的创作设定,比如赢摎被设定为女性,但都有对应的历史人物,为什么唯独王龁和王骑却对应了同一个人?作者将历史上的王龁分成了两个独立的角色,难道是有什么特殊的理由吗?

关于这方面似乎并没有原泰久的官方解释,但是如果略读一下有关于王龁的历史记载的话,这个神秘的理由就变得明朗起来了。

对于王龁的历史记载,主要是出自史记,在记载秦国历史的秦本纪,以及记录名人白起和王翦的白起王翦列传中,均有关于王龁的事迹,原文是这样描写的:

《史记·十二本纪·秦本纪》记载:(昭襄王)四十八年十月,韩献垣雍。秦军分为三军。武安君归。王龁将伐赵武安、皮牢,拔之;四十九年正月,益发卒佐陵。陵战不善,免,王龁代将。(庄襄王)三年,蒙骜攻魏高都、汲,拔之。攻赵榆次、新城、狼孟,取三十七城。四月日食。王龁攻上党。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昭襄王)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四十八年十月,秦复定上党郡。秦分军为二:王龁攻皮牢,拔之;秦王使王龁代陵将,八、九月围邯郸,不能拔。

王龁侍奉的最后一位秦王——秦始皇嬴政

王龁在秦本纪和白起王翦列传中的事迹,基本集中在昭襄王和庄襄王两代秦王执政时期,但是王龁是服侍过三代秦王的秦国宿将,而他侍奉的最后一位秦王,正是嬴政,后来的秦始皇,因此在秦始皇本纪当中也是有他的记录的,秦始皇本纪中的记载是这样写道的:

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李斯为舍人。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

晋阳反,元年,将军蒙骜击定之。二年,麃公将卒攻卷,斩首三万。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王齮死。

眼尖的读者应该发现了,秦始皇本纪当中并没有"王龁",其实这里他被记为"王齮",这个经过历史学家的研究,已证明这里的王齮就是王龁。

资治通鉴中也有关于王龁的记载

那么《王者天下》的作者原泰久在进行创作设定初期,肯定是对史记这种权威性的有关战国时期的史料进行研读,才有了他的作品当中众多以历史人物为原型创作出的角色和剧情,因此当他通读史记中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部分,看到了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王齮以及秦本纪中的王龁,将这两个不同的姓名当成了两个人,毕竟不是专业的历史学家,并没有过多考证就以此创作出了两个人物,也就有了漫画中秦国六将中的王龁和王骑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r202212030010064ec2.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