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历史那些事第二季,历史那些事哪个最好看?

个人觉得明朝那些事这本书写的历史很好看,读来有趣

孙一评书:《历史那些事》全本

嵇康的扮演者是演员杨澍

如果把当年明月比作医生的话,那大明朝无疑就是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当年明月是把大明朝的病症从头到脚描叙了一遍,并且粗略的点出了致使他患病的一些原因。

历史的魅力正在于给人以思考和暇想。

明朝那些事作者只是用小说的笔法叙述史实。

参考的都是正史以及名家文章书籍。

真实性不容置疑,但历史的难点在于你不可能百分百地还原场景,尤其是主人公的内心。

所以不同学者对同一史实的发展,原因和影响都是见仁见志的,但都是负责任有理论依据的。

《明朝那些事儿》里说张居正和冯宝排挤高拱,后来又有陷害高的意图。

而百家讲坛郦波先生说那都是冯宝干的,事实上除了张本人,我们都不知他的真实想法。

另外,《明朝那些事》里的严嵩和方志远先生所讲的人物性格和作风也不大一样。但这个分歧融入了个人情感。 另外还有对万历的看法,《明朝那些事》认为万历二十年之后明政局混乱,但民间繁荣,学术活泼。阎崇年在《明亡清兴六十年》里认为明亡于万历。

《明朝那些事儿》,是当年明月在博客上连载的博文,这些博文至今还在,大家可以去看看,基本上都是日更的。

业余时间,要做到日更,要花时间去搜集史料、解析史料、消化史料,要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还得用一种大家比较乐于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说实话,这已经很不容易了,也已经比当时盛行的三无网文和地摊文学靠谱太多太多了。

从第一篇发布 2006-05-23 18:05:43 到 最后一篇的2009-04-10 19:28:42 ,三年时间,1779篇博文,他坚持下来了,写成这本书时,他还不到30岁。

他当然不可能方方面面考证明白,也不可能事事客观公正判断准确不掺杂个人感情,更不可能没有疏漏、错误。

要说严谨,即便像顾诚先生那样以数十年积累而终成一部《南明史》,自言【不满足于“言必有据”、“无一字无出处”,而是力求在史实上考订准确】,却也十分谦虚的表示:“知识是没有止境的,在我涉猎的明清史领域内,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知识相当有限,许多问题仅具一般常识,甚至毫无所知。

实事求是的对待学问,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切忌把治学看得太容易,切忌过高估计个人的能耐”。

不管是《明朝那些事儿》还是《唐朝哪些事儿》,历史的魅力在于给人以思考和暇想,两个作者都是根据自己掌握的史料,学识研究得出的结论,都是有价值的。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 。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

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它以一种网络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人物。

其中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

《明朝那些事儿》为读者解读历史中的另一面,让历史变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这本书,已经有很多人看过了。

近些年当年明月凭借这本书一举出名,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明朝的历史。

但是,《明朝那些事儿》够严谨吗?它究竟算是小说还是历史呢?今天,就带大家来梳理一下这本书中严谨和纰漏的地方。

在谈作品之前,一定要先说一说作者当年明月,当你了解这个人后,你也就了解了写作的背景,对整本书的认识也会有个大体掌握。

当年明月,取自“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本名石悦,1979年生人,在职大学学历,曾经是广东顺德海关公务员,现任山东省政府办公厅综合处处长。

可见作者其实并不是专业的历史的从事者,也是业余时间进行创作,但凭借其对历史的热爱阅读整理了所有的相关书籍,在书籍的内容上大多忠于《明史》。

而公务员的工作让其对政治及经济制度有更深的见解,这两点在整本书中贯穿前后,让大家能更清晰地了解当时的官场。

同时他以其理性又贴近人心的方式着重描写人物,开创了历史的第四种记录方式,与其工作的严谨性也不无关系。

先说其严谨的地方,首先非常重要的一点,当年明月在写作的时候经常提醒读者,此段是引用了哪里的材料,此观点是不是他的个人猜测,这里还有别的可能,等等。

这不仅是作者本人的写作操守,也为这本书奠定了严谨的基础。

就在这一天,明王朝建立了,它将以自己独特的生存方式延续二百七十六年,并将它的影响扩展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

它的光辉,它的荣耀,是我们每个人共同拥有的。

它的阴暗,它的丑恶,是我们每个人共同承受的。

其次当年明月无论在描写当朝政策还是人物的时候,往往都是正反两面去记录、既说明其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指出存在的不足,最后以利多还是弊多的分析进行总结。这点很能看出作者的用心,它与世面上一些科普书不同,没有一面倒的宣扬,也没有刻意省略的敷衍了事。比如张居正、戚继光的个人经济问题等。

戚继光终于功成名就了,因为在台州大捷中的优异表现,他升任都指挥使,从此,他开始被人称为民族英雄,抗倭名将。

但在这一切光辉的背后,是另一个戚继光——一个善于搞关系,迎合领导,请客送礼,拉帮结党的人。

对于这本书来说,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作者本人的看法和脑补的桥段,这也是让很多人认为偏离了历史的原因。

但其实仔细去看,当年明月写的每一段推理都是基于事实严密分析出来的。

不仅写出了自己的看法,也写出了原因和逻辑关系。

常言说得好: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本书尚且如此,更何况两百多年的历史呢?诚然其作者的分析不一定完全准确,但这种形式和态度已经足够表明作者的诚意并值得我们尊重了。

“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

看到了吗,“漏下四鼓乃出”!如果说一个人已经死掉,就算你是验尸的,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讲这么长时间,胡濙(yíng)为人沉稳寡言,身负绝密使命,绝对不是一个喜欢说废话的人,所以我们可以认定,他告诉朱棣的绝对不是这些。我们就此得出最后的结论C

C:我找到了建文帝,并和他交谈过。

结论:很有可能。

《明朝那些事儿》作为流行小说的写作方式,其在历史真实性方面确实存在一些纰漏。第一便是关于明英宗朱祁镇的历史定位和人物描写。英宗的一生并不算光彩,他宠信过奸邪小人,打过败仗,当过俘虏,做过囚犯,杀过忠臣,要说他是个好皇帝,真是连鬼都不信。但他是一个好人。可是事实证明,好人是做不了好皇帝的。

这样的评论在整个人物的描写中都或多或少明示暗示,但真正的事实是,他不仅通奸卖国,替敌军叩开自家城门,还是个小人,肢解千古忠臣。

将大明朝数十年积累的文武人才、数十万精锐、数不清的战略物资一朝断送,在国家大义人民疾苦江山社稷面前,是非不分颠倒黑白,置人民和社稷于水火中不顾。

英宗在位时,宠幸太监王振,御驾亲征北方的瓦剌,致使全军覆没,自己也当了俘虏,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其实到这里也只能说他是个昏君,但后面的事却不得不鄙夷他低劣的人格。

朱祁镇当俘虏后跟随瓦剌挥军南下,在路上以其皇帝的身份叫开明军守卫的城门,这跟带鬼子进村的汉奸有什么分别?更何况他还是个皇帝,这样的身份不替百姓和社稷考虑,竟做出如此厚颜无耻的事情,还能说他是个好人吗?

瓦剌包围北京后,一代名臣于谦以其一己之力挽大厦于将倾,破解亡国危机,成就千古忠名。

而在明英宗恢复皇位后,第一件事便是以“意欲别图”的罪名将于谦及其同党残忍杀害,并弃尸于市。

而这一切的真正原因仅是因为奸臣所说的一句:不杀于谦,复位无名。

这样一个是非不分随意杀害忠臣的皇帝能说是个好人吗?

英宗之所以被称为好人的原因是:废除了殉葬制度。

而其真实原因只是不忍心让自己的老婆们殉葬。

但因他而死的百姓和大臣他连管都不管,这样的一个皇帝,说他是好人实在让人难以信服。

第二是对当时明军的武器存在明显的夸大。

红夷大炮者,周而不停,每炮所中,糜烂数十尺,断无生理。红夷大炮以其当时的技术局限性,只能使用黑火药和实心炮弹来进行攻敌,但我们知道,实心的炮弹其实就是一个大铁蛋,不存在爆炸这一说,又何谈糜烂数十尺呢?

沾满了火药的棉被开始剧烈燃烧,开始四处飘散,飘到哪里,就烧到哪里,只要沾上,就会陷入火海,即使就地翻滚,也毫无作用。

同样的问题也出在浓墨重彩的“万人敌”中,这种武器制作简单,用棉被裹上火药和稻草,点燃即可。

但其造成的伤害竟然是“万人敌”。

这不禁让人陷入了思考,莫非它可以代替现今的空投白磷弹?

其实在写这本书的严谨问题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本质上是本小说,但多少人拿它当历史读,引发了许多的讨论。

在明朝这本书上,我们看到的是作者尽可能严谨的态度和标注,这已经很大程度让读者免于钻牛角尖了。

而以其价值而论,它让多少人了解了明朝历史,让多少人重新拿起了书本。

单这一点,已经是善莫大焉,功不可没。

总的来说,明朝那些事儿还是本以历史为题材的小说,但其中的内容还是比较靠谱的,只是一些作者的看法就需要理性看待了。

虽说它不是历史,但我们了解历史只是为了追求它的真假吗?在每一个细节都一清二楚的话也会丧失很多思考的空间。

在反思的过程中学习进步,或许这才是我们了解历史的意义所在。

而当年明月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所以赢得了许多读者的喜爱。

历史本无用,但无用之用有时也会有点用处的。

最后以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来收个尾吧。成功的方式只有一种——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大家觉得《明朝那些事儿》怎么样呢?

中国历史上发生的大事件很多由一个成语概括。

如退避三舍,大义灭亲,卧薪尝胆,纸上谈兵,焚书坑儒,背水一战,破釜沉舟,四面楚歌,得陇望蜀,乐不思蜀……

那年那兔那些事讲述了:南京条约、甲午中日海战、日俄战争、八国联军、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台海对峙、抗美援朝、大跃进、中印战争、中巴关系、越南战争、两弹一星、中苏边境冲突、文化大革命、中美外交、中美早期的军事合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进入联合国、中国武器出口、西沙海战、对越自卫反击战、阿富汗战争、中日关系、苏联解体、中俄军事贸易。

银河号事件、海湾战争、台湾海峡危机、南斯拉夫解体、科索沃战争、五八事件、九一一、81192中美撞机事件、辽宁号、朱日和演习、歼20横空出世等。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那兔)是国内漫画作家逆光飞行(本名林超)创作的国民历史普及漫画,连载于有妖气原创漫画梦工厂。

由国内军迷网友“逆光飞行”创作的系列漫画《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已经在互联网上连载有三年有余,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后的国内外一些军事和外交的重大事件以动物漫画的形式展现出来,给本来严肃的历史增添了不少趣味性。

从2011年漫画出品起因为诙谐的画风和引人入胜的动物形象跃然于各大论坛,用漫画的形式诠释了中国近代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几年来逐渐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

那年那兔那些事的动漫背景由清朝末期到新中国成立这一阶段的历史背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r2022111923321464c5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