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资治通鉴》职场经:孟尝君3-孟尝君是如何当好领导、带好团队的

1

在关于孟尝君的事迹中,这个故事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甚至折服了老练的政治家司马光。

这个故事的核心是如何当好老大,或者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如何当好领导,带好团队。但是,当你耐着性子读完文章之后,你会发现,这并不是一个仅仅关乎领导艺术的故事,而是一个关于人性的故事,一个让今天的我们为之奈何徒叹息的故事。

2

逆袭成功的孟尝君不仅是齐国举足轻重的人物,在诸侯中也颇有名声,于是诸侯们都争相邀请孟尝君前去考察、指导工作,其中就包括楚王。

当然,不用说,跟今天一样,这样的工作考察必然伴随着利益的输送。

楚王尤其大方,毕竟,楚国地大物博,向来不缺奇珍异宝。楚王送给孟尝君的是一张象床。而具体负责运输象床这项工作的是登徒直。

象床,是镶嵌着象牙的床,自然是珍贵无比的。这令登徒直忧心忡忡,因为孟尝君在齐国,齐楚之间相距千里有余,那时的交通运输条件落后低下,运输的途中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如果象床有所损坏,他登徒直是赔不起的。

登徒直找到了孟尝君的门客,公孙戌,请他帮自己解决这个问题:象床价值千金,假如有一点损坏,我登徒直把老婆孩子卖了也赔偿不了。您若有办法帮我解决这个问题,我家里有一把祖传的宝剑赠与你。

公孙戌接下了这件事。对于公孙戌来说,要解决这个问题,他只有从孟尝君入手。他找到孟尝君,劝说孟尝君:小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以君能振达贫穷,存亡继绝,故莫不悦君之义,慕君之廉也。

——各国所以争相邀请你孟尝君担任国家高级官员,是因为你能辅助弱小、存亡继绝。所以他们无不喜爱、仰慕你的仗义与廉洁。

言下之意就是,如果你孟尝君接受了价值千金的象床,这与你孟尝君人设不符,对你经营个人形象没有好处。要知道,孟尝君养门客三千,无非就是打造经营一个能扶危济困的仗义的江湖大哥的人设与形象,而这种人设所带来的收益远远超过象床,所以为了一张象床,破坏自己的人设,不值得。

但这只是第一层意思。

公孙戌接着说:今始至楚而受象床,则未至之国将何以待君哉。

——楚国只是你孟尝君周游列国的第一站,如果你在第一站就接受象床,那么其他的国家怎么对待你呢?

这才是关键。象床是非常珍贵的礼物,如果你现在接受了象床,就如同设定了一个孟尝君出场的价码。这会让其他的国家很难办,因为他们恐怕很难拿出同等贵重的礼物了。价太高,出不起。所以结果很可能就是无人再邀请你孟尝君前去指导工作。

孟尝君一听,恍然大悟,决定拒绝楚王的象床。

3

故事到了这里,是常规的路数。如果仅仅如此,这个故事也不值得司马光郑重其事地记录下来。真正重要的是接下来的情节。

完成任务的公孙戌喜滋滋地出门,想到自己即将得到登徒直赠送的家传宝剑,兴奋无法抑制,因为急于得到宝剑,他甚至连步子都跨得比平时大了,不免有些趾高气扬。

孟尝君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他叫住公孙戌:子何足之高,志之扬也?——你为啥这么趾高气扬,这么开心?

公孙戌只好实话实说。

那么,接下来等待公孙戌的是什么?

有的老板会勃然大怒,因为在他们看来,公孙戌是欺上,是损害老板的利益而为自己谋取私利。面对这样的老板,公孙戌将面临惩罚。

有的老板也许看到了公孙戌劝诫中合理的、正确的东西,但公孙戌毕竟动机不纯。所以他们或许不会惩戒公孙戌,但也不会再给公孙戌什么信任,更不会助长这种行为。

但是孟尝君不一样,他写了一张公开的告示:有能扬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有谁能为我扬名,指出我的过错,而且能在外面得到好处的,别藏着掖着,赶紧过来跟我说。

他不仅没有因此责备、惩戒门客,相反,他鼓励、助长这种行为。

4

那么,孟尝君的高明之处在什么地方?

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有没有把这件事看作对他利益的伤害。相反,在他看来,这是双赢,门客得到了实惠,而他得到了改正自己过失的机会。

当然,孟尝君并非道德圣人,他的人生目标并不是成为一个让世人称颂的德行君子。他所有行为的目的都是获得实际的收益:权力以及财富。在这件事情上也不例外。

所以,这件事情真正触动他的,是公孙戌的这句话:“今始至楚而受象床,则未至之国将何以待君哉。”——楚国是你走出齐国,向国际发展的第一站。你在第一站就接受象床这么贵重的礼物,你让其他国家怎么办?

相比眼前的象床,能为他带来权力与财富的个人形象与名声才是根本的利益。所以,孟尝君真正的高明之处,是他看到了更长远、更根本的利益,并且愿意为此而等待,愿意为此而放弃眼前利益。

要知道,对于很多人来说,看到长远的、根本的利益并不难,难的是愿意为此而放弃眼前利益。在心理学中,有一个术语延迟满足,大概与此类似。延迟满足很难做到,因为人性很难放弃眼前的、可见的利益,而去等待一个不可知的、易变的长远利益。正如老话所说:一鸟在手,不如十鸟在林。面对眼前的好处,谁能做到忍住不伸手呢?

这是孟尝君的第二个高明之处。

但我们的分析并不能结束。公孙戌帮助登徒直搞定了运送象床的苦差事,登徒直用一把家传宝剑感谢他。这本来只是一场交易,公孙戌不用为得到这把宝剑而感谢谁,也不用觉得欠了谁。

但是,孟尝君知道了这件事,他虽没有对公孙戌施加惩戒,但他有足够的理由收取这把宝剑,因为宝剑是他通过放弃象床而得来的。但他没有。这让事情的本质发生了改变,这意味着,宝剑,变成了孟尝君的馈赠。

孟尝君不知不觉完成了一次慷他人之慨的收买人心的过程。这是其三。

5

还有吗?我觉得还有一点,可能这才是最让司马光老先生触动之处,也是孟尝君真正的难能可贵之处。

当孟尝君得知公孙戌与登徒直的私下交易后,他选择了宽容。但他并没有止于宽容。他写了一张公开的告示,告诉大家,你们谁还有这种好事,赶紧来说。

孟尝君为什么这么做?他是真的希望门客们都通过这种方式得到好处吗?或者说,他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自己的人设吗?诚然,这些考虑可能都是存在的。但是,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这张告示打消了公孙戌的疑虑与不安。

虽然孟尝君选择了宽容,但是作为员工的公孙戌不会不存在疑虑、不安与愧疚。而孟尝君用这张告示告诉他,你公孙戌没有做错,你不仅没有做错,反而应该要这样做,必须要这样做,不做反而不对。所以你公孙戌不用觉得自己做错了,不用为此而歉疚并心怀不安。

或许是他早年的经历让他对弱者有一种本能的感同身受,或许是他天赋的领导才能使然。此外,还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孟尝君对于人性有真正的洞察。实际上,一个人的歉疚对于他所亏欠的人来说并不是好事,反而往往是祸端。歉疚会繁衍出很多复杂的负面情绪,最终或许会变成刺向对方的矛。

孟尝君的做法恰如其分,让公孙戌感受到了自己馈赠背后的宽容,但又打消了他因歉疚而生的不安与疑虑。

试想,有这样的老板,谁不愿为之死心塌地?

6

所以,即便对孟尝君非常反感的司马光也对孟尝君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孟尝君可谓能用谏矣。苟其言之善也,虽怀诈谖之心,犹将用之,况尽忠无私以事其上乎?”

——孟尝君可以说是善于采纳他人谏言的人啊。如果他人说的话有道理,即便他心里藏着小九九,也要接受。更何况那些尽忠无私为领导着想的人。

中国人善于“诛心”,习惯于挖掘说话者的自私的动机与不可告人的居心。即便实在挖不出来,我们也可以给他安上一个,由此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拒绝他人的批评与建言了。甚至不需要如此麻烦,面对他人的批评,只要祭出一句“你有什么居心”,我们似乎就有足够的理由拒绝了。

我相信,司马光在北宋的那个时代必定也深受其扰,所以郑重其事地将他反感的孟尝君人生中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记录下来,并附上了他惜字如金的评语。

这与其说这是他的期待,不如说是他的无奈与牢骚。而更令人无奈的是,若干年后的今天,“居心”论之大行其道,有过之而无不及,以至于我们如今看待司马光的时代都宛如黄金时代,看待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党争分裂都俨然君子之争。

为之奈何!

7

再说几句,历史毕竟不是小说,更不是鸡汤,它不提供标准答案。相反,历史往往颠覆我们以为的标准答案。

所以,即便我们在这里一本正经地分析出孟尝君高明的领导艺术,但事实是,孟尝君并没有网罗到什么杰出的人才,他的人生也不是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而在他死后,他的家族很快被灭族。

所以王安石在《论孟尝君传》中说,孟尝君不过网罗了一些鸡鸣狗盗之徒罢了。还是很有道理的。

纵观历史,所谓领导艺术,往往并不能吸引真正的大才。吸引大才的,是胸襟、真诚、视野,以及一个愿意共同为之奋斗的理想与愿景。

不过话又说回来,于我们普通人而言,理想、愿景太过虚妄,谁如果和你谈理想、聊愿景,那多半是准备割你这茬韭菜了。相比之下,我们倒还是希望孟尝君这样的领导更多一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q202306091140118927.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