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年轻的历史名人,历史上年轻有为的名人?

霍去病,汉族,西汉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闪电战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

17岁时,封冠军侯,二十出头,就是大司马,骠骑将军。

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

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为少年将军,他们年纪轻轻却有着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凭借少年的一腔热血,建功立业,令敌人闻风丧胆。然而天妒英才,本能成就一番大业的他们往往落得英年早逝的下场。

1、汉骠骑将军霍去病

说起霍去病这个名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一代名将,在历史上留下了彪炳乾坤的战绩。

匈奴未灭,何以为家,他短暂的一生主要与匈奴作战,尤其擅长长途奔袭,可谓是闪电战的始祖。

初次领兵作战时,霍去病便亲自率领800骑兵深入敌后数百里,将匈奴兵杀得四散而逃,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

如此辉煌的战绩,连大将军卫青也望尘莫及。

但这样一个战神级的名将,年仅二十三岁就英年早逝,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2、小霸王孙策

孙策是孙坚的长子,孙坚战死那年,他才不到17岁,然而虎父无犬子,其英雄气概颇有楚霸王项羽之风,因此人称小霸王。

父亲死后,他居留在江都,结纳豪俊之士,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便依仗着从各方募集到的五六千兵马横扫江东。

袁术就曾感叹“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曹操也曾经说过“狮儿难与争锋”的丧胆之语。

除了作战勇猛,孙策还颇有远略,在曹操和袁绍僵持不下之时,孙策就曾很有远见的点选精锐兵马准备北上偷袭曹操后方,如此天下大势尚未可知。

然而天妒英才,在战场上少有敌手的孙策却死在几个刺客手里,令人嗟叹。

3、江东大都督美周郎

周瑜和孙策是同一年出生的挚友,不到20岁就帮助孙策创立江东基业,其屡战屡胜,辅佐孙策平定江东半壁江山,少年得意,年轻有为。

之后在奠定三足鼎立的赤壁一战,更是打败了当时不可一世的曹操,也就此确立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名将地位。

然而天不遂人愿,其在出征途中,生病而死,从此江东只可固守,却无法开拓半分土地。

4、岳武穆之子岳云

岳云为岳飞长子,因金军侵略烧杀,岳飞从小便和父母分离,颠沛流离的生活让他亲眼目睹了金兵的恶行和宋人的困苦,从小便立下保家卫国的大志。

其少年习武,12岁时从军,被父亲岳飞编入其部将张宪的队伍中,当了一名小卒。

之后,16岁的岳云随父出征,手持铁锥枪,冲锋在前,勇不可挡,第一个登上久攻不克的随州城。

之后,他更是成为岳飞精锐部队背嵬军中最重要的将领之一,并在历次对金对伪齐作战,以及剿灭杨么安定后方等战斗中屡立大功。

在郾城之战中,更是身先士卒,率背嵬军骑兵冲撞敌阵,大破金国精锐。

然而可惜一代名将,和父亲岳飞及张宪一起惨遭宋高宗赵构及奸臣秦桧陷害而死,年仅23岁。

除此之外,历史上的少年英雄还有很多,有的英年早逝,有的却壮志难酬(比如:辛弃疾),然而他们年龄虽小,却英勇无比,一心为国为民,不失为一代豪杰。

霍去病是汉朝名将,他是大将军卫青的外甥,他武功高强,善于骑马射箭,指挥战斗不拘泥兵法,善于长途奔袭、出其不意的打击对方脆弱的地方,往往收到了起效。

公元前123年,年仅17岁的霍去病被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任命为骠姚校尉,随卫青远征大漠之南。

战斗中他没有如一般的官二代一样躲在大军里混一个功名利禄,而是独自率领800名骑兵深入匈奴腹地把匈奴杀的四散而逃,杀敌2000与人,并斩杀了单于的祖父。

后面又进行的两次河西战争,霍去病也大破匈奴,军队直指祁连山才罢手。

同样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也是大捷而归,被封为狼居胥。

就是这么一个不到22岁的年轻名将,却获得了常人无法企及的成就,说年少成名也不为过吧。但是这样的一代战神却在24岁的年轻年龄突然逝世,可谓让人惋惜。

霍去病、晏殊、王勃、甘罗、骆宾王、孔融。

18岁18岁本该是花一样的年纪,可原子量级世界冠军“势不可挡”李胜珠、轻量级与次中量级世界冠军“勇士”李胜龙的妹妹李胜惠却意外去世了。

在1月8日,有媒体报道韩国格斗天才少女李胜惠不幸去世,年仅18岁,她的姐姐发文证实了这一噩耗。

一.姜子牙姜太公垂钓——愿者上钩之典故,已流传数千年,其形象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称得上是中国大器晚成第一人。

正所谓:做人不识姜太公,阅尽史册亦枉然。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尊称太公望,武王尊之号为“师尚父”。

商朝末年人。

汉族(华夏族),河南省卫辉人。

其始祖四岳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尽在河南南阳),因此得吕氏。

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

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

就这样一直到70岁,姜太公还是没有机会展现自己,一直默默无闻。

当时,正是殷商王朝走向衰亡的时期。

殷纣王暴虐无道,荒淫无度,朝政腐败,民不聊生。

而西部的周国由于西伯姬昌(后为周文王)倡行仁政,发展经济,实行勤俭立国和裕民政策,国势日强,天下民众倾心于周,四边诸侯望风依附。

壮心不已的姜尚,获悉姬昌为了治国兴邦,正在广求天下贤能之士,便毅然离开商朝,来到渭水之滨的西周领地,栖身于磻溪,终日以垂钓为事,以静观世态的变化,待机出山。

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接着有香味的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

但太公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

他一边高高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一天,有个打柴的来到溪边,见太公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老先生,像你这样钓鱼,100年也钓不到一条鱼的!”太公只是笑了笑,不为所动。

这一钓,终于钓来了周文王,周文王通过了解知是奇人,亲自上门请他出山,并兴奋地说道:“我先君太公预言‘当有圣人至周,周才得以兴盛。

’您就是那位圣人吧?我太公望子(盼望先生)久矣!

”太公见他诚心诚意来聘请自己,便答应为他效力。

于是,姬昌亲自把姜尚扶上车辇,一起回宫,拜为太师,称“太公望”。

从此,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后来,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还帮助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二.百里奚百里奚可以是中国历史大器晚成仅次于姜太公的另一位奇人,其成功历程曲折离奇。

正应了一段古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百里奚,虞国人,字井伯,娶妻杜氏,其才华横溢,可由于家境贫寒,30多岁了,还没有什么作为。

杜氏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你只是呆在家里,有何出息呢?”,奚听从妻子的劝告,准备出去闯荡。

临别前,杜氏杀掉唯一的老母鸡,没有柴烧,只得拆下大门闩当柴。

百里奚饱餐一顿,杜氏抱着饥饿的儿子相告“你富贵以后,可别忘了我们”,百里奚含泪而别。

百里奚来到齐国,欲求事于齐襄公,由于无钱送礼,没人给他引荐,久而久之,其生活更加穷困,只得一路乞讨度日。

奚来到一个小镇上,有位叫蹇叔的义士见百里奚相貌堂堂、谈吐比凡,就把他收留在家里。

但是,蹇叔家本来就不宽裕,时间一长,家里开销就渐渐地不支。

蹇叔问百里奚:“会做些什么?”百里奚回答:“会养牛。

”蹇叔就让他去饲养牛,牛养得膘肥体壮的。

百里奚听说周王喜好牛,凡给他养牛、献牛的都有重用,蹇叔劝告说“一个君王,不务正业,不理朝政,却偏爱牛,不会有好下场的,你不能去”。

后来,齐国公子无知弑齐襄公而自立,向天下广招贤才,百里奚想去应聘,蹇叔劝道:“齐国群公子出逃在外,无知初即位,而且即位不正当,必有内乱,你不能去”。

蹇叔见百里奚求仕心切,正好他的朋友宫之奇在虞国任国相,就向他推荐了百里奚。

蹇叔见虞公刚愎自用、听不得谏言,想想又不想让他去,但百里奚因长期颠簸、生活潦倒,执意留在虞国,蹇叔无奈,只好告别,回到家乡宋国去了。

晋献公派兵攻打虢国,借道于虞国,大夫宫之奇以“唇亡齿寒”屡谏虞公而不听,最终虞国灭亡,虞公和奚被俘获到晋国,晋献公见百里奚有才华,欲任用之,百里奚说“君子不适仇国,何况为它服务呢?我就跟随虞公吧”。

秦穆公结姻于晋国公主伯姬,晋献公见奚不识好歹,就把他作为陪嫁人员,给了秦国。

百里奚一路上回想起自己曲折的出仕道路,最终却落得个给人作陪嫁的屈辱结局,实在是太窝囊。

于是,他借机逃脱。

后到楚国为人牧马。

秦穆公听说百里奚很有才华、有志气,派人以五匹羊皮换回百里奚,百里奚又向穆公举荐蹇叔说“我曾经二次听从了蹇叔的意见,因而二次躲过了灾祸;最后一次没听他的,就遭遇了虞国的灭亡而成为人奴。

蹇叔强于我百倍”。

穆公于是下令,去宋国请回蹇叔,分别封二人为左、右庶长,谓之“二相”,百里奚终于登上了相位,而此时他也已经70岁了。

二人齐心协力,共同辅佐穆公,从而最终成就了穆公的霸业!

百里奚做了秦国的相国,位高权重,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一时间把妻儿给忘了。

杜氏带着儿子辗转来到秦国,打听到相府要招几名洗衣工,便应聘进入相府。

杜氏又听说相府的乐队招人,便向乐队的头领自荐。

杜氏自小生活在素有“歌舞之乡”的虞国山区,她那动听的歌声打动了他们,就把她招为乐工。

一天晚上,百里奚吃饱喝足后,照例让乐工们奏乐,轮到杜氏,她悲伤地唱道:百里奚,五羊皮!

忆别时,烹伏鸡,舂黄麦,炊门闩;今日富贵忘我为?百里奚,五羊皮!

父粱肉,儿啼饥,夫文绣,妻洗衣;富贵忘我为?百里奚,五羊皮!

昔之日,君行而我啼;今之日,君坐而我离。

嗟夫,富贵忘我为?百里奚一听,感到得泪流满脸,知是妻子杜氏,赶忙下阶同杜氏相认,相互倾吐久别之情。

他得知儿子自小习武,武功高强,便向秦穆公举荐,而封为将军。

自此,百里奚全家团圆,功成名就。

三.晋文公晋文公的逃亡岁月,真可谓惊心动魄、九死一生。

他能跃身于春秋五霸之列,这与他坚忍不拔的毅力与意志外,多少也带有点运气。

晋文公(前697年—前628年),姓姬名重耳(chóng ěr),与周王室同宗,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

晋献公之子,因其父立幼子为嗣,曾流亡国外19年,在秦援助下回国继位,那年他已经62岁了!

公元前666年,晋献公派32岁的重耳守护蒲城。

前656年,重耳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离开了晋国都城绛,到蒲城,他父亲晋献公派勃鞮谋杀重耳,勃鞮割断了重耳的袖子,重耳爬墙侥幸逃走。

重耳的母亲是戎族,他决定往翟族人的地方逃跑。

前651年,晋献公逝世,荀息当国相,骊姬立他儿子奚齐为国君,里克杀了骊姬和奚齐,荀息自杀,里克派人迎接重耳回国即位,重耳辞谢,时年47岁。

前650年,重耳的弟弟夷吾登君主宝座,自立为晋惠公。

前644年,晋惠公派勃鞮第二次追杀重耳,重耳没死,决定不能在翟族地区多留。

他听说齐桓公的宰相管仲去世了,决定去齐国给齐桓公效劳,他同时希望得到齐国的帮助和保护。

重耳在齐国过安逸的生活,放弃了恢复君位的愿望。

齐桓王送了他20辆马车,并许配了宗族之女齐姜给重耳。

前639年,赵衰、咎犯有一天在一棵桑树下商量如何离开齐国,一个女奴在桑树上听到他们的对话,回宫以后偷偷的告诉了重耳的妻子齐姜。

齐姜因为害怕女奴泄露秘密,不但没有给她奖赏,而且马上把她给杀了。

齐姜也劝告重耳赶快离开齐国,但是重耳不肯。

因此,赵衰等人让重耳喝醉了,把重耳抬到马车上离开齐国国都临淄。

重耳醒来的时候已经太晚了,他感到非常愤怒,拿了枪欲杀舅舅狐偃,幸亏没有成功。

重耳和他的忠臣到了曹国。

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连成一片,很好奇,所以乘重耳洗澡的时候,偷看了他的裸体。

因为曹共公对他如此无理,重耳有怨恨心。

前638年,楚国打败宋襄公军队不久以后,重耳到了宋国。

宋襄公款待他,并送他二十辆马车。

后来重耳到了郑国,郑文公拒绝接待他。

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接待他,并问他以后打算如何报答楚国。

重耳回答“万一晋国和楚国之间发生了战争,我愿意命令军队退避三舍(即九十里)”。

楚国大夫子玉建议楚成王马上杀死重耳,以免给自己留下后患,但是楚成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最后,重耳到了秦国,秦穆公热烈接待他,并把五个女子许配给他,其中有秦穆公的亲生女儿怀嬴。

前636年,秦穆公护送重耳回晋国。

重耳即位,称晋文公,即位后他在诸侯中威信很高。

侍奉晋惠公的旧臣吕省和郄芮害怕遭到晋文公的迫害,所以想谋杀他。

他们计划放火烧他的宫室。

勃鞮听到了他们的阴谋,想预告晋文公,但是文公拒绝让他觐见,因为他曾经试图刺杀文公两次。

勃鞮回答他当时奉命行事,提醒他“过去齐桓公没有记恨管仲向他射箭”,晋文公听了,便接待了勃鞮,勃鞮就揭露了吕省和郄芮的阴谋。

吕省和郄芮逃走,但是秦穆公把他们俘获杀死了。

前635年,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带发起动乱,周襄王逃到郑国并向晋文公紧急请求援助。

同时,秦国人正准备去救周王。

晋文公想当霸主,他乘这个机会显示他的权利和威力,所以不顾晋国刚刚才安定,决定在秦国人行动之前拯救周王,不想让秦国人得到功劳。

因此,他答应了周襄王,打败了王子带,并护送周襄王回京城。

为了感谢晋文公的恩惠,周王把河内、阳樊等地区赏赐给了晋国。

至此,晋文公的才华得到了充分展现,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他与民同苦乐,受到了百姓的拥戴。

他减轻关市的征税,减轻刑罚,布施贫民,救济饥荒,使人民能安居乐业。

他不断增强晋国的实力,坚守信用,建立起了自己的威信。

当时,与晋有力量争霸的是长江流域的楚国。

晋文公想成就霸业,必须向南扩展疆土,非与楚国交锋不可。

公元前633年,宋国都城商丘被楚军包围。

公元前632年初,晋文公率兵救宋,为报答楚国在他流亡国外时楚国的款待,下令军队退避三舍(九十里),在城濮(今山东濮县南)大败楚军。

晋文公在践土给周襄王修了行宫,还把陈、蔡和楚国的俘虏献给周天子。

晋及齐、鲁、宋、卫等七国国君和周王室大臣王子虎订立盟约,正式称晋文公为盟主。

不久又会诸侯于温,周襄王也被请赴会,任命晋文公为诸侯之长,命他安抚四方,监督和惩治危害周天子的人,从此晋文公成为诸侯霸主。

四.刘邦刘邦应该算是典型的大器晚成的人,他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曾令多少后人感慨万端。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公元前202—公元前195年在位,共八年。

字季(一说原名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人,起兵于沛县(今江苏沛县)。

汉族。

其父刘煓(刘太公),字执嘉,生有四个儿子(刘伯,刘仲,刘邦,刘交),刘邦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

秦朝时曾担任泗水亭长。

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刘邦在沛县聚众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登高一呼,天下英雄云集于麾下,称“沛公”。

此时的刘邦已是47岁的“高龄”了。

刘邦的革命事业进展非常迅猛。

公元前206(仅仅3年时间)年十月刘邦便进抵霸上。

秦王子婴投降,秦灭亡。

入关后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因此受到人民的欢迎。

项羽击溃秦军主力后,刘邦听从张良的意见,亲至鸿门,卑辞言好。

项羽封刘邦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

刘邦不甘心革命的胜利果实被项羽独占,率军东出,发动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

汉王五年冬,刘邦约韩信、彭越等人率军进围楚军于垓下。

项羽率部突围,至乌江自刎。

当年二月(55岁),刘邦即帝位,初建都洛阳,不久迁至长安,史称西汉。

刘邦仅用八年时间就完成了“从亭长到皇帝”的跳跃,奋斗的速度、成就可谓史无前例。

登基后,刘邦采取的休养生息的宽松政策,不仅安抚了人民、凝聚了中华,也促成了汉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

可以说刘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国真正的统一起来,而且还逐渐把分崩离析的民心凝集起来。

他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

五.黄忠黄忠作为长沙守将时名气并不大,直到归顺先主以后在定军山诛夏侯,这才声动天下,名流后代,也算是大器晚成者。

黄忠(?—220年)字汉升,荆州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

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官至后将军,赐关内侯。

小说《三国演义》中,把他描述为蜀汉五虎大将之一。

黄忠原在荆州军阀刘表麾下任职中郎将,与刘表从子刘磐共守长沙攸县。

及后曹操南侵荆州,仍担故任,假行裨将军,统属于长沙太守韩玄手下。

在韩玄手下时已年近六旬,虽勇冠三军,但并没有得到重用,只不过是一个很普通的将领。

赤壁之战后,刘备征荆南四郡。

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及零陵太守刘度投降。

黄忠随韩玄投靠刘备,并随刘备军队入川。

后刘备与刘璋决裂,黄忠于葭萌关受任进攻成都,作战时不顾年迈,身先事卒、勇冠三军。

益州定后,被封为讨虏将军。

219年,刘备北攻汉中时,老将黄忠在定军山战役中,对着曹军将领夏侯渊的精英部队,仍带领士卒奋勇杀敌,更斩杀魏国名将夏侯渊,大败曹军,被升为征西将军。

同年,刘备称汉中王,改封黄忠为后将军,赐关内侯,与张飞、马超、关羽同位,而黄忠至此也威震天下,名垂青史。

次年,黄忠病逝,追谥刚侯。

黄忠与严颜、廖化共称为蜀汉三老将。

六.李靖李靖(571年—649年),字药师,原名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

唐初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军事理论家。

李靖出生于官宦之家,隋将韩擒虎的外甥。

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

李靖长得仪表魁伟,由于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颇有进取之心,曾对父亲说:“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

”他的舅父韩擒虎是隋朝名将,每次与他谈论兵事,无不拍手称绝,并抚摩着他说:“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

” 李靖先任长安县功曹,后历任殿内直长、驾部员外郎。

他的官职虽然卑微,但其才干却闻名于隋朝公卿之中,吏部尚书牛弘称赞他有“王佐之才”,隋朝大军事家、左仆射杨素也抚着坐床对他说:“卿终当坐此!

”大业末年,李靖任马邑郡(治今山西朔县东)丞。

这时,反隋暴政的农民斗争已风起云涌,河北窦建德,河南翟让、李密,江淮杜伏威、辅公祏等领导的三支主力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涤荡着隋朝的腐朽统治。

身为隋朝太原留守的李渊也暗中招兵买马,伺机而动。

李靖察觉了他的这一动机,遂“自锁上变”,将往江都,以告发此事。

但当到了京城长安时,关中已经大乱,因道路阻塞而未能成行。

不久,李渊于太原起兵(参见李渊太原起兵),并迅速攻占了长安(参见李渊攻取长安之战),俘获了李靖。

李靖满腹经纶,壮志未酬,在临刑将要被斩时,大声疾呼:“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

”李渊欣赏他的言谈举动,李世民爱慕他的才识和胆气,因而获释。

不久,被李世民召入幕府,充做三卫。

武德元年(618)五月,李渊建唐称帝,李世民被封为秦王。

为了平定割据势力,李靖随从秦王东进,平定在洛阳称帝的王世充,以军功授任开府。

从此,李靖开始崭露头角,时年47岁。

李靖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在进击王世充,消灭萧铣,平定辅公祏的反叛等诸多战役中立下汗马功劳。

在59岁时大破突厥颉利可汗,64岁大破吐谷浑,李靖的仕途也达到了巅峰。

自隋朝以来,突厥是西北的强国。

李靖等灭了东突厥,不仅解除了唐朝西北边境的祸患,而且也洗刷了唐高祖与太宗向突厥屈尊的耻辱。

因此,唐太宗颇有感慨地说:“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往来国家草创,突厥强梁,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颉利,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

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稽颡,耻其雪乎!

”太上皇李渊也欣喜万分,他把太宗、贵臣十几人,还有诸王、王妃、公主等召至凌烟阁,设宴庆祝。

他一时兴起,还亲自弹起了琵琶,太宗起舞,大臣们也接连起身举杯祝贺,一直延续到深夜。

不久,李靖以功进封卫国公。

贞观十七年(643年),又与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图像于凌烟阁,尊奉为功臣,并进位开府仪同三司。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情恶化,唐太宗亲临病榻慰问。

他见李靖病危,涕泪俱下,十分难过地对李靖说:“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国有劳。

今疾若此,为公忧之。

”这年四月二十三日,李靖溘然逝去。

享年79岁。

唐太宗册赠司徒、并州都督,给班剑、羽葆、鼓吹,陪葬昭陵。

谥曰景武。

坟墓如同卫青、霍去病故事,筑坟形如同突厥内燕然山、吐谷浑内积石二山形状,“以旌殊绩”。

因为他战功显赫,死后经常显灵,为百姓救危解厄,百姓为其建庙供奉,于是道晚唐时候,李靖渐渐被神化了。

七.苏洵苏洵,字明允,号老泉。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

有《嘉祐集》。

苏洵应试不举,经韩琦荐任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

据说27岁才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

仁宗嘉祐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

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

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

嘉祐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

嘉祐五年,任为秘书省校书郎。

后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辟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

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

曾巩说苏洵“颇喜言兵”。

苏洵的《权书》10篇、《几策》中的《审敌》篇、《衡论》中的《御将》和《兵制》篇,还有《上韩枢密书》、《制敌》和《上皇帝书》,都论述了军事问题。

在著名的《六国论》中,他认为六国破灭,弊在贿秦。

实际上是借古讽今,指责宋王朝的屈辱政策。

《审敌》更进一步揭露这种贿敌政策的实质是残民。

《兵制》提出了改革兵制、恢复武举、信用才将等主张。

《权书》系统地研究战略战术问题。

在《项籍》中,他指出项籍不能乘胜直捣咸阳的战略错误。

他还强调避实击虚、以强攻弱、善用奇兵和疑兵、打速决战、突击取胜等战略战术原则。

苏洵的文章主要是以史论政,继承《孟子》和韩愈的议论文传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

欧阳修称赞他“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但有时不免带有诡辨气息,不免迂阔偏颇,是其短处。

苏洵在《上田枢密书》中也自评其文兼得“诗人之优柔,骚人之清深,孟、韩之温淳,迁、固之雄刚,孙、吴之简切”。

苏洵作诗不多,擅写五古,诗颇质朴苍劲。

散文作品有《心术》、《几策》、《权书》、《辨奸论》、《衡论》和《六经论》,后世传有《嘉佑集》十五卷。

八.吴承恩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

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吏降为小商人的家庭。

父吴锐,字廷器,卖“彩缕文羯”,“又好谭时政,竟有所不平,辄抚几愤惋,意气郁郁”。

吴承恩自幼聪慧,喜读野言稗史、志怪小说,“尝爱唐人如牛奇章、段柯古辈所著传记,善模写物情,每欲作一书对之”,“髫龄,即以文鸣于淮”,颇得官府、名流和乡绅的赏识。

嘉靖八年(1529),吴承恩到淮安知府葛木所创办的龙溪书院读书,得到葛木的赏识。

朱应登认为他“可尽读天下书”,而“以家所藏图史分其半与之”,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六年后,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浙江长兴县丞,常与友人朱曰藩豪饮,寄趣于诗酒之间,和嘉靖状元沈坤,诗人徐中行有往来。

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

吴承恩一生不同流俗,刚直不阿。

他之所以才高而屡试不第,很可能与他不愿作违心之论以讨好上官有关。

他厌恶腐败的官场,不愿违背本心,对黑暗的现实持否定态度。

他在《二郎搜山图歌》一诗中写道:“民灾翻出衣冠中,不为猿鹤为沙虫。

坐观宋室用五鬼,不见虞廷诛四凶。

野夫有怀多感激,抚事临风三叹惜。

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

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谁能为我致麟凤,长令万年保合清宁功。

”认为“民灾”的形成,社会现实的丑恶,原因就在于统治者用人不善,让“五鬼”、“四凶”那样的坏人当道。

他想“致麟凤”,行“王道”,扭转乾坤,但是怀才不遇,壮志未酬,只能空怀慷慨,抚事临风叹息。

生活困顿给吴承恩带来的压力并不小于科考的失利。

父亲去世以后,他需要操持全家的所有开支,但他却没有支撑门户的能力,更没有养家活口的手段。

家中生活来源,除了每月从学府里领回六斗米外,只能坐食父亲所留遗产了。

品尝了社会人生酸甜苦辣的吴承恩,开始更加清醒地、深沉地考虑社会人生的问题,并且用自己的诗文向不合理的社会进行抗争。

50岁左右,他开始写《西游记》,并写了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后完成《西游记》的创作,历时7年,那时他已经差不多80岁了。

吴承恩晚景凄凉,以卖文为生,《西游记》虽说没有让他晚年过得安逸的生活,但却让他的名字载入了史册。

九.齐白石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清同治三年癸亥冬月廿二)出生于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廿三)病逝于北京,终年93岁。

宗族派名纯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红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人、龙山社长、三百石印富翁、百树梨花主人等大量笔名与自号。

齐白石出身贫寒,作过农活,学过木匠,25岁仍在乡间做雕花木匠,这时他才开始对习画感兴趣。

26岁时转从萧芗陔、文少可学画像,27岁始从胡沁园、陈少蕃习诗文书画。

37岁拜硕儒王闿运为师,并先后与王仲言、黎松庵、杨度等结为师友。

齐白石在家乡先后居出生地星斗塘、梅公祠借山吟馆、茹家冲寄萍堂。

自40岁起,离乡出游,五出五归,遍历陕、豫、京、冀、鄂、赣、沪、苏及两广等地,饱览名山大川,广结当世名人,樊樊山、夏午诒、郭葆荪等皆为挚友。

画风由工转写,书法由何绍基体转学魏碑,篆刻由丁、黄一路改学赵之谦体。

55岁避乱北上,两年后定居北京。

时与陈师曾、徐悲鸿、罗瘿公、林风眠等相过从。

1919年,齐白石 57岁,住北京法源寺,靠卖画维持生计。

是时齐白石在京无名气,求画者不多,他自慨之余,决心变法。

《白石诗草》云:“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

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

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乃余或可自部快心时也。

”直到1927年,齐白石65岁时才出人头地,应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林风眠之聘,在该校教授中国画。

从此,齐白石饮誉中外,成为中国近代最著名的画家之一。

他随后出任北平美术作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理事、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49年7月、1953年9月两次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连续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1954年8月当选第一届全国***大会代表;与***主席交谊甚深并受到过接见;1953年1月文化部授予其荣誉奖状及“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12月德意志民主***艺术科学院授予其通讯院士荣誉状;1956年4月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其1955年度国际***金,9月举行授奖仪式;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抗日战争期间,表示“画不卖与官家”。

1946年重操卖画治印生涯,同年赴南京、上海举办个展,并任北平艺专名誉教授。

著有《借山吟馆诗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白石老人自传》等。

出版有《齐白石全集》等各种画集近百种。

苏秦刺股。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周处 应该是最为典型,也是知名度最高的。

周处年轻时,凶暴强悍,好争斗,被乡亲们认为一大祸害。

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侵害百姓。

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只剩下一个。

周处立即杀死了白额虎,又下河斩杀蛟龙。

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周处与蛟龙一起浮沉了几十里远。

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互相庆祝。

周处最终杀死了蛟龙上了岸。

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自己有了悔改的心意。

于是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

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提高修养。

可又担心自己年岁太大,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

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圣贤之道,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

并且人就害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漫画:周处屠蛟(2张)好名声不能显露呢?”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最终成为一名忠臣。

280年,晋灭吴。

晋军大将王浑在建业宫中开庆祝酒会,半醉时问底下的吴臣:“你们的国家亡了,不难过吗?”周处站出来说:“汉朝末年天下分崩,三国鼎立,魏国灭亡于前,吴国灭亡于后,该难过的岂只一人?”曾是魏臣的王浑面有惭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p20240217124015ece6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