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军争Ⅲ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
详解
这四句,算是《孙子兵法》在日本影响最大的四句,因为日本战国大名武田信玄,将“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十四个大字,用金泥书写在青色绢布上,作为武田军军旗,称为“孙子旗”。
先看这几句怎么解。
疾如风。
李筌注解说:“进退也。其来无迹,其退至疾也。”
曹操注解说:“击空虚也。”
张预注解说:“其来疾暴,所向皆靡。”
所以“疾如风”,一是进攻,二是撤退,进攻则迅疾如风,撤退则去无影踪。曹操补充说是击空虚也,要能判断虚实,出其不意,攻其无备,避实击虚,才能所向披靡,迅疾如风。
徐如林。
指军阵,像树林一样整齐,徐徐而行,无懈可击。
李筌注解说:“整陈而行。”你可以想象整个军队方阵,像树林一样整体移动,静静地、缓缓地前进,那种强大的压迫感。
杜牧注解说:“徐,缓也。言缓行之时,须有行列如林木也,恐为敌人之掩袭也。”
曹操注解说:“不见利也。”与前面说的兵以利动相呼应,就是说还没有看到虚实,没有见到攻击的有利条件,则徐徐而行。
杜佑注解说:“不见利不前,如风吹林,小动而大不移。”
侵掠如火。
进攻的时候就像熊熊烈火。李筌注解说:“如火燎原,无遗草。”加了一个“无遗草”,敌人无处可逃,不可抵御,一个也跑不掉。林彪的猛打猛冲猛追,三猛战术,就是相当于“侵掠如火”。
曹操注解还是一个字:“疾也。”还是快的意思。
不动如山。
曹操注解说:“守也。”不动如山是讲防守。军队不动的时候,就像山一样不可撼动。
《荀子・议兵篇》说:“圆居而方正,则如磐石然,触之者角摧。”坚若磐石,谁来侵犯,哪只角来顶,就叫他哪只角粉碎!
“风林火山”,是讲迅疾和持重。《尉缭子》说:“重者如山如林,轻者如炮如燔。”进退则如风如火,不动则如山如林。
武田信玄的“风林火山”怎么解呢。
“疾如风”,一是说武田家的骑兵。
武田骑兵,日本第一,合战往往是骑兵先冲锋。
另一个呢,是战略和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两项,一是烽火台的信息系统,从甲斐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一套密实的烽火台系统,边境一旦有事,就用不同颜色的狼烟通报,所以武田信玄总能最快速地作出反应,调动军队。
二是被称为“棒道”的交通系统,像木棒一样直,就是著名的武田棒道。
甲斐国所在是山区,武田信玄为军队行动方便,专门修建九条笔直的棒道,通向主要交战区。
有了信息和交通的基础设施保障,他的军队就能疾如风。
“徐如林”,一是指武田的枪兵,每人一支四到六米的长枪,举起来像一片森林一样,徐徐前进,是对付敌军骑兵的利器。二是指军队整体行动的时候,如森林一样肃穆严整。
“侵掠如火”,一是冲锋陷阵,如烈火燎原,锐不可当;二是武田的军队编制组织和指挥系统,指挥起来能够像运用自己的手臂一样自如,指哪打哪。
“不动如山”,首先是说武田信玄自己,无论战况如何激烈,他在高处坐镇指挥,帅旗高高飘扬,他坐在板凳上纹丝不动。即便敌人攻到他脚底下,他也不会起身,自有身边卫士去厮杀。主帅不动,帅旗不动,则军心不动,奋勇杀敌。
其次是说武田的军阵和纪律,排兵布阵,各司其职,稍有违反,就军法从事,所以无论敌人怎么攻击,武田军人都不会动摇,不会受敌军影响,不会离开自己的阵地。从武田信玄,到整个武田军,都是不动如山。
三是在战略上,绝不轻举妄动,也不会回应对方的试探而行动,而是有自己的节奏,其徐如林,不动如山,一旦抓住机会,则迅猛出击,其疾如风,侵掠如火。
风林火山,可以说是武田信玄大大发挥了《孙子兵法》。
武田信玄 1521.12.1—1573.5.13
日本战国时期甲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原文
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详解
“难知如阴”,就像阴云蔽天,看不见日月星辰,其势不可测。
“动如雷霆”,姜太公说:“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瞬目。”
杜牧注:“如空中击下,不知所避也。”
难知如阴,动若雷霆。满天乌云,看不见日月星辰,也不知道哪块云后面藏得有雷电。那云层背后猎手的眼睛,却居高临下,一目了然,突然一个闪电劈下来,哪里躲?又哪里有时间作出反应?
掠乡分众。
这句话的意思,简单说,就是有钱大家赚,有财大家抢。
“掠乡”,就是打土豪,也打敌国百姓。到了敌国,下乡去抢。抢什么?粮食物资,鸡鸭猪羊牛马都抢,还要抢子女金帛。粮食物资是军队要的,孙子不是说了吗,这叫因粮于敌,“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秆一石,当吾二十石。”子女金帛,是将士们抢来自己分的,钱财分给大家,奴隶和女人也分给大家。
“分众”,就是要分别去。分别去的意思,是要人人都有机会去。下乡抢东西,没什么危险,又有油水,这样的美差,不能交给一支部队干,要人人有机会参与,大家发财。
抢劫是古代战争的***,也是重要的激励,这是军队的丑恶面。
凡是军纪好,秋毫无犯的,那都是政治上有大志的,把老百姓已经预设为自己的子民,要保护,预备未来统治他们。
如果是两国交战,纯粹争利,对敌国百姓,就没必要客气,那就是将士们的胜利果实了。
就像打土豪斗地主,已经定位你是阶级敌人,就没有什么秋毫无犯,而是要扫地出门了。
分“胜利果实”,全村都参与,家家都分点,你就算只拿了一口铁锅,也算参加革命了。
中国和北方匈奴打了两千多年的仗,北方民族下来作战,抢掠是唯一目的。既然大家跟你出来抢,抢的机会,和战利品的分配,一定要公平合理。否则,抢掠团伙,分赃不均,会反目成仇的,军心就垮了。而历代战乱时期的名将,都是在分赃上特别公平的。
怎么做到公平呢,这很难,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公平错觉”,都觉得自己吃亏了,所以“公平”,根本就不存在。有将领就想出一个办法,我自己一分不取。我只拿皇上赏赐的,战场上抢来的全部你们分!那就谁也没话说了。
战争有两种性质:一种是“侵”,侵掠,或者说侵略;一种是“伐”,比如北伐,或诸葛亮九伐中原,性质也是伐。
“侵掠”,就是争利、抢东西、抢地盘,没有准备要推翻你的政权,取而代之,就是抢掠利益,或打得你跟我和亲,向我进贡。
伐就不一样了,伐是政治目的。伐,就是伐木的伐,伐哪里的木?伐你宗庙社稷的木。把你宗庙社稷祖陵的树都砍了,夷为平地,把你的政权推翻了,我来坐天下。所以,伐,是要伐你的政权,伐你的文化,伐你的符号,建立我的政权,我的符号。
历代战乱的时候,盗贼蜂起,群雄逐鹿。只要你看哪支队伍开始不抢东西,秋毫无犯了,就是有大志要得天下了,比如李自成,就开始有“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但是他打下北京城之后,又旧病复发,忘了自己是来伐的,不是来侵的,大分子女金帛,吴三桂就引清兵入关了。
《博弈》
图片来源自网络
接着说掠乡分众。曹操注得很含糊:“因敌而制胜也。”这真是什么也没说。大概他自己是带兵的,又是丞相,不想给大家说这些。
杜佑就注得很具体:“敌之乡邑聚落无有守兵,六畜财谷易于剽掠,则需分番次第,使众人皆得往也,不可独有所往,则大小强弱皆欲与敌争利也。”要让大家都有机会去,不能一支部队吃独食,则大小强弱都有积极性。
曾国藩说将道,讲为将要廉。士兵不懂得谁战术高明,但是人人懂得盯钱盯得紧。将领若贪钱,或吃空饷,占大家的便宜,他就不给你卖命。你若自己廉洁,又时常能让大家得些好处,则个个奋勇跟你杀敌。
这里涉及组织的“非正式福利”。组织总得有些福利。但正式的福利,都是该得的,一旦成为理所应当的,激励效果就差了,甚至养出些惰性来。总是要有一些非正式福利,时不时得一点小刺激,又有积极性,又有乐趣。
廓地分利。
“廓地分利”,和掠乡分众意思差不多,都是分胜利果实。掠乡分众,是分给小兵的。廓地分利,是分给大将的。
廓,同“扩”,就是扩张领土,分割给有功者,裂土封侯的意思。曹操注解说:“分敌利也。”
悬权而动。
曹操注:“量敌而后动也。”
《尉缭子》说:“权敌审将而后举。”
“悬权”,就是挂个秤砣,张预注解说,权量敌之轻重,审查将之贤愚,然后决定行动。
-END
为你读历史∣一个了解历史的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