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第一篇(计篇)
孙子曰: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成功的关键在于事先的谋划,高明的军事家和战略家,能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就是孙子所说的“计”。
《计篇》为十三篇之首,足以说明孙子多看重谋划,他强调“慎战”,计篇前后列出五事,七计,作为评判战争形势走向的标准。
五是从统治者、政治、天时地利、将帅再到军队法制等的各种关键因素,七计根据这些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和具体落实,便可对战争预作谋划。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十二术讲的便是战术,依于己方有利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兵行诡道,才能出奇制胜。
越王勾践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
公元前494年的吴越会稽之战中,吴国全胜,而越国被逼到近乎亡国。
勾践生死存亡之际采纳范蠡的建议,向吴国称臣,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勾践派大臣文种向吴王夫差求和,文种用金钱、美女售卖吴国太宰伯嚭,让伯嚭劝说夫差允许越国作为吴国的附属国留存下来,勾践甘愿为奴为仆侍奉吴王,若不答应,勾践将杀尽自己的妻儿老小、毁掉所有的财宝,亲率最后5000人与吴国决一死战。
在文种的收买与劝说下,伯嚭答应了文种的请求,经由伯嚭劝说,夫差接受了求和,撤军罢战。
事后,勾践把管理国家的大权交给文种,自己和范蠡一同去吴国给夫差当奴仆,像囚犯一般,受尽凌辱。
为了博取夫差信任,勾践在其病倒时甚至亲口尝其粪便判断其病情,极其谦卑的讨好他,同事用大量金钱美女贿赂伯嚭。
最后终于获取夫差信任,在吴三年后,勾践被释放回国。
勾践回国后,励精图治,立志雪耻。
他反省自悟,每日睡陋室,每次吃饭前都要先尝尝苦胆,以提醒自己勿忘过去的耻辱。
他食不加肉,衣不重采,还根据国情制定休养生息政策,大力改革内政,与民生息,降低赋税,鼓励农耕,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逐渐获得老百姓的拥戴。
对外,继续奉行讨好吴国,给夫差送珍贵的礼物以消除其戒心。
并针对吴王淫而好色的弱点,文种献灭吴九策,其中最毒辣便是美人计。
范蠡奉命勘察美女,最后寻得一人名为西施,培养其歌舞、步履、礼仪后献给吴王,吴王得西施后对其沉迷不可自拔。
另一方面勾践暗地里高价大量收购吴国粮食,造成吴国粮荒。
并采用挑拨离间之计策分化瓦解吴国君臣关系,使吴王夫差信任伯嚭逼死了伍子胥。
公元前484年,夫差带兵打败齐国,此战胜利更助长了夫差称霸中原的野心。
公元前482年,夫差约各国诸侯7月7日到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会盟,夫差亲率3万精兵前往会盟,国内由太子和一些老弱病残留守。
此时便是勾践反击的时机,勾践听取范蠡建议,在预计夫差到达黄池时出兵打吴国。
勾践调集近5万大军,兵分两路攻打吴国,一路由范蠡、侯庸率领,经海道入淮河,以切断夫差归路。
一路由大夫畴无余、讴阳为先锋,勾践率主力断后,从吴国南面直逼吴国都城姑苏。
吴国太子得知越国进攻的消息,考虑到实力悬殊,便只能坚守待援,同时派人向夫差求救。
越军先头部队到达后,为了激怒吴军使其出战,打出了吴将王孙弥庸父亲的“姑篾旗”,王孙弥庸中计,为了报仇不顾太子命令,率5000人出城迎战,打败了越军先头部队,俘虏了畴无余、讴阳。
轻易获胜使得吴国将领骄傲起来,不把越军放在眼里。
骄兵必败,待越王勾践主力到达,向吴军发动猛烈攻势,吴国陷落,太子被俘,越军大获全胜。
此时夫差正在黄池与晋定公争霸主之位,为了不影响自己,夫差封锁国内失势的消息,一连杀了7个来报的信使,用武力逼迫才勉强登上了霸主宝座。
返回时,太子被杀,国都被围等不利消息一一传来,导致军心大乱丧失斗志,夫差明白反击难以取胜,便派伯嚭向越国求和。
越国此时实力不足以灭吴,便同意议和,率兵回国了。
夫差归国后,宣布“息民散兵”,相等恢复力量后,再一举伐越。
可实际上,夫差依然没有深刻反省,沉湎于西施美色,忽略朝政导致人心涣散,国内动荡。
公元前478年,吴国大旱,百姓颗粒无收。
勾践听取文种建议不给夫差休养生息的机会,再度趁机起兵攻打吴国。
此次出兵,他准备充分,明赏罚、备战具、严军纪、练士卒,还提出“为国复仇”的战争口号,鼓舞出征者、安抚留乡者,还特别规定独子或老弱病残免服兵役、有兄弟的要留一人在家孝顺父母,勾践此举深得人心。
出师时,当众宣布夫差种种罪状,以激励士气。
这年3月,越军前进到笠泽(今江苏苏州境内),分为左、中、右三军勾践亲率6000精兵中军,吴国派兵迎战,两军隔江对阵。
黄昏时分,勾践命令左右二军悄悄影藏江中,半夜,二军鸣鼓呐喊,摆出进攻之态。
夫差误以为越军左右两路渡江进攻,连夜兵分两路迎战,但勾践此时率中军悄悄从两路吴军之间潜行渡江,在吴军薄弱之处突然进攻,扰乱了吴军阵营,吴军大败而逃,越军乘胜追击,再战于没(今江苏),三战于郊(今江苏),越军三战三捷,占领了吴国大量土地,打了败仗的吴军退守姑苏城。
姑苏城池坚固,越军一时难以攻破。于是勾践围了姑苏城,一直拖了两年,吴军精疲力竭,越军才一举攻入城内,吴王夫差被逼到姑苏台上自杀而死,于是勾践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勾践的胜利在于勾践能从失败中总结教训,励精图治,争取民众支持。
同时以复国雪耻为号召,激发了民众爱国热情。
勾践暗中壮大自己,韬光养晦,增强国力,同时抓住吴国的弱点,“利而诱之”、“强而避之”、“亲而离之”等计谋,用美人计迷惑夫差,鼓励夫差北上争霸,消耗吴国国力,待时机成熟之时再给吴军致命打击,彻底消灭了吴国。
由此可以看出,勾践的胜利正是运用了《计篇》中的很多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