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学四史英雄故事,四史小故事带作者的?

1、《闪闪的红星》

《闪闪的红星》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中国儿童红色电影。该片由李昂、李俊执导,祝新运、赵汝平、刘继忠主演主演。于1974年10月1日上映。该片讲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2、《小兵张嘎》

《小兵张嘎》是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剧情片,由崔嵬、欧阳红樱联合执导,安吉斯、张莹、葛存壮、于中义主演。该片于1963年在中国上映。

该片改编自徐光耀的小说《小兵张嘎》,讲述了小嘎子在老钟叔、老罗叔、区队长、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八路战士的故事。

3、《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1941),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1团7连6班,为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军和伪满洲国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2015年9月1日,八一电影制片厂在京宣布将重拍《狼牙山五壮士》,将启用高科技航拍特技、数字和3D技术,把影片拍成更适合现代观众和青少年口味的经典之作。

4、《鸡毛信》

《鸡毛信》是1954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石挥执导,蔡元元、蔡安安、舒适等人主演的一部抗战故事片。影片主要讲述了龙门村的儿童团长海娃奉命给八路军送鸡毛信的路上所发生的故事。

影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反映中国少年儿童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对敌斗争的儿童影片,也是中国第一部获国际大奖的儿童影片。

5、《万水千山》

电影《万水千山》由严寄洲执导,黄凯、李保义等主演。电影主要讲述,1927年大革命失败,毛主席领导了秋收起义,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带领工农红军成功粉碎了蒋介石的四次“围剿”。

孙敬悬梁

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

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

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2、苏秦刺骨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努力读书。

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3、宋濂苦学

宋濂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子按时送还。

天很冷时,砚台里的墨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写完了,赶快送还借的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都愿意把书借给宋濂,于是宋濂能够阅读很多书。

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请教),(宋濂)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拿着书请教。

前辈道德高、声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前辈)从来没有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宋濂恭敬地站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回答。

等到他高兴了,就又请教。所以宋濂虽很笨,但终于获得很多教益。

4、凿壁偷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学习,勤俭节约,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这个故事也就是人们传颂的凿壁偷光,又做凿壁借光。

5、囊萤映雪

孙康家里很贫穷,买不起灯油。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

他发现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每一名共产党员的必修课,更是把握前行方向、增添担当底气、坚守初心如磬的最佳途径。

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推动解决实际问题,增强百姓安全感、获得感与幸福感,是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检验成效的“试金石”,党员干部要加强“四史”学习教育,铭记历史,以史明志,以史鉴今,以史为镜,筑牢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根基,强化责任担当,把新时代的长征路走好。

以史明志,夯实理想信念。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四史”记录了党和国家浴血奋斗、艰苦作战的峥嵘岁月,呈现了一个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攻坚克难、奋发图强的感人场景,记载了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守望相助的精彩瞬间。党员干部要认真学好“四史”,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

以史鉴今,涉取前进动力。“四史”并非独立存在、彼此割裂,而是一条时间轴,党员干部在研读“四史”材料时,要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现象、思考历史问题,准确把握党的领导这一主线,不断深化“四史”学习教育,切实增强在实践中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及“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和信心。

以史为镜,主动担当作为。任重道远,以为己任。党员干部要在学“四史”中,深刻领悟初心使命,锤炼思想政治意识,强化担当作为,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中华民族的发展崛起至今,有许多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感人事迹和英雄人物,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做到以史明志、以史鉴今、以史为镜。

从“四史”中学习历史伟人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自觉提升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强化责任担当,把小我融入大我,切实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积极学习知识文化,主动接受四史文化的熏陶。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读史使人明鉴,四史诗歌论英雄。

开展“四史”学习教育,要发自内心明白“为何学”的初衷问题。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发展史,不论有多么曲折,也不论有多少困难,都是英勇的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用青春和汗水辛勤工作,共同书写而成的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历史。

学史以明智,鉴往而知来。放眼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关系日趋复杂,人们的价值观愈发多元。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从党和国家历史发展进程轨迹中汲取宝贵的经验财富,珍惜和捍卫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历史的长河总是波涛翻滚汹涌向前。

我们学习历史,不是为了沉溺于过去的辉煌而沾沾自喜,不能自拔;更不像别有用心的一小撮历史虚无主义者所污蔑的自吹自擂,无中生有。

而是为了更好地还原历史发展的轨迹,总结和吸取历史留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更好地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汲取营养、寻找规律,以史为鉴、更好前进。

我们学习的目的在于深刻汲取落后就要挨打、就要受欺负的教训,增强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依法严惩那些歪曲和丑化历史、恶搞和诽谤历史英雄人物、否认和美化侵略战争的“害群之马”。

以史鉴今,资政育人。重视从党的奋斗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这既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增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从这个角度讲,在教育系统内部深入开展“四史”教育非常重要而迫切。

英雄、复兴、创新、信仰。

作为中职学生,我们要传承历史使命,首先要学好专业知识,学好本领将来更好的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光与热。发扬艰苦奋斗、学而不倦、务实肯干、钻研刻苦精神和品质,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学习四史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引领青少年知党史、感党恩,争做新时代的接班人

1、有意识的渗透社会责任感与自我的关系

中职生由于年龄较小,他们对于社会责任感的认知不够深入,认为社会责任感是发生在战争年代,在和平年代是不需要的.加之,现如今市场经济日益激励,中职生耳濡目染,大都注重自己利益的得失而忽略了集体利益,遇事首先想到的都是自己.不能从根本认识自我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2、运用历史事件激励学生产生社会责任感

中职历史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综合技能和综合素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中职生年龄较小,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他们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很容易引导和纠正.笔者在教育中,鉴于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尝试运用历史事件来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碰击学生内在的心灵感悟,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历史是对我国社会发展轨迹的一个总结性展示,其内容包括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经历的挫折、更新换代等等,其中不乏我国前辈们为了国家的建设而努力奋斗、牺牲自我的事件.而这些事例对学生能够起到一些激励的作用,只需教师稍微添加佐料、适当引导即可.

1、陈完:春秋时陈国公族,陈厉公妫跃之子,字敬仲(一说敬是谥号);是战国时期田氏齐国的始祖;其后裔中有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田穰苴,孟尝君田文,新朝皇帝王莽等。

2、陈后主:陈太建十四年(隋开皇二年,582年)至陈祯明三年(隋开皇九年,589年)在位,字元秀,小字黄奴,陈宣帝陈顼长子,母皇后柳敬言,南北朝时期陈朝最后一位皇帝。

3、陈汤:字子公,汉族,山阳瑕丘人,西汉大将。汉元帝时,他任西域副校尉,曾经假托圣旨,胁迫西域都护甘延寿出兵,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为安定边疆做出了很大贡献。官至射声校尉、从事中郎,封关内侯,在长安去世。王莽掌权后,追谥陈汤为破胡壮侯。

4、陈琳:字孔璋,广陵射阳人 。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汉灵帝末年,陈琳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

5、陈胜:字涉,秦末阳城人,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他与吴广一同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南)率众起兵,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不久后在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后被秦将章邯所败,遭车夫刺杀而死,陈胜死后被辗转埋葬在芒砀山。刘邦称帝后,追封陈胜为“隐王”。

1、陈胜: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联合吴广率领戍卒发动大泽乡起义,成为反抗暴秦起义的先驱;占据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

2、陈圆圆:居苏州桃花坞,隶籍梨园,为吴中名伶,“秦淮八艳”之一。

3、陈友谅:元朝末年群雄之一,农民起义军领袖之一,中国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

4、陈玉成:太平天国青年将领,后期军事统帅。

5、陈寿: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著有《三国志》。

6、陈群: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曹魏重臣,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

7、陈平: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史记》称之为陈丞相。

8、陈子昂: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9、陈琳: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10、陈化成:清朝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历史上陈姓的重要人物有: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西汉名相陈平;南朝陈武帝陈霸先;唐朝诗人陈陶;南宋思想家陈亮;明朝画家陈洪绶;近代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中华人民共和国元老陈云,元帅陈毅,数学家陈景润,历史学家陈寅恪、陈述、陈垣等等。

        陈姓是我国十大姓氏之一,排名第五位。历史上陈姓名人辈出,有建立南陈皇朝的陈霸先,西汉谋士陈平。还有陈胜、陈寿、陈友谅、陈汤、陈独秀等。

有秦代大泽乡农民起义领袖陈胜。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陈云、陈赓。还有民国时期的国民党元老陈立夫,陈果夫,陈诚等等。

为了不影响后面的同志回答,所以简介我不直接贴出来了,只给了连接,还请见谅,因为姓陈的人太多,下面我只选10个比较好的出来,谢谢

1、陈独秀

2、陈景润

3、陈三立

4、陈平

5、陈赓

6、陈中凡

7、陈策

8、陈乔年

9、陈嘉庚

10、陈毅

陈琳

陈叔宝

陈子昂

陈陶

陈独秀

陈白尘-戏剧家

陈炳兆-物理冶金和金属材料学家

陈景润

陈果夫

陈立夫

陈联寿

陈乃光

陈平

陈绍禹

陈胜

陈挺

陈宝箴-维新人物

陈三立-诗人

陈寅恪-国学家

陈中凡-古典文学家

陈之佛-画家

陈师道

陈与义

陈亮

陈子龙

陈忱

陈维崧

陈恭尹

陈沆

陈衍

陈圆圆-明代美女

陈廷骅

陈延祚

陈履安

陈姓的渊源

陈姓的历史渊源

陈姓先祖陈姓是帝舜的后裔,其远祖可以追溯到黄帝。

周武王灭商后,封妫满于陈,并把大女儿元姬嫁给他,封他为陈侯,妫满死后,封为陈胡公。

这是陈姓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陈国开国公胡公满也因此而成为陈氏得姓的开山祖。

在东周初年,陈国与郑国、蔡国等同为中原大国。

其国都宛丘,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城东三里。

陈国灭亡后,陈国人便以国为姓,在中国各地艰难生存。

历史名人

陈平:西汉大臣,少时家贫,好读书,后归刘邦,他多次用计,使刘邦脱离逆境,转危为安,与张良齐名,史称“良平”。

陈寿:西晋著名史学家,著有《三国志》,最初名叫《三国志通俗演义》。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就是由《三国志》演变而来。

陈祎:唐僧的俗名陈祎,他是佛教经典名著的翻译家,中国佛教唯识宗的创始人,由于他的业绩,使佛教有了汉字记载的经典。撰有《大唐西域记》。

陈抟:宋初道士。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作《太极图》、《先天图》等。

陈天华:清末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他的著作《警世钟》、《猛回头》和他"难酬蹈海亦英雄"的行动,为中华民族的觉醒敲响了“警钟”。

陈群:三国魏时尚书,曾建议选任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后来演变成士族垄断政权的工具。

影星陈道明、陈好、陈坤

1、农民起义领袖陈胜

陈胜,字涉,阳城人。陈胜年轻时靠给别人当长工为生,一次跟伙伴们在田间休息,他对伙伴们说:“如果我们之中有的人将来富贵了,可不要忘了老朋友啊!”大伙听了好笑,说:“你给人家卖力气种地,哪里来的富贵呢?”陈胜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唉,燕雀怎么能懂得鸿雁的志向!”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人被征去屯戍渔阳。

当他们走到大泽乡的时候,连降暴雨使他们耽误了行程,按照秦朝的法律应该处斩。

陈胜、吴广决定起义。

他们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在一块白绸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把它塞在别人家捉的鱼的肚子里。

兵士们买了鱼回来,发现了这块白绸上面的字,十分惊奇。

到了半夜,吴广又悄悄跑到营房附近的一座破庙里,点起篝火,先装作狐狸叫,接着喊道:“大楚兴,陈胜王。

”全营的兵士听了,更加又惊又怕。

陈胜、吴广见起义时机成熟了,于是杀掉带领他们的两个军官,在大泽乡发动了起义。起义队伍发展迅速,并在陈县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自立为王。接着陈胜派兵攻打赵、魏等地,并派主力进攻关中地区,但由于秦军优势兵力的反扑,陈胜兵败后被叛徒庄贾杀害。

2、《三国志》的作者陈寿

陈寿,字承祚,巴西郡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他自幼师从著名学者谯周,成年后在蜀汉任卫将军的属官主簿,后来成为皇帝身边管理奏章的重要官员。蜀汉后期,他被刘禅降为无级别的文书小吏——书佐。西晋建立以后,晋武帝又举他为孝廉,让他负责编修国史。他所著《三国志》被视为史学名著“四史”之一。

传说陈寿将要编纂《三国志》的时候,一天偶然遇到一位姓丁的梁州刺史,此人是丁仪、丁兄弟的后人。

陈寿非常傲慢地对他说:“如果你给我一千斛米,那么我就给你的父辈们写一个非常好的传记。

”那位刺史对他未加理睬,于是陈寿竟真的没有给丁氏兄弟立传。

因此,当时的人们都以此事鄙薄其为人。

不过陈寿所著《三国志》,文笔简洁,记事详实,是研究三国鼎立时期的重要史料,也成为后世《三国演义》的蓝本。

3、醉眼丹青陈洪绶

陈洪绶,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老迟、悔迟、悔僧等,浙江诸暨枫桥人,明末著名画家。

陈洪绶幼年即喜爱画画,传说他五岁时,母亲叫他到舅舅家借竹筛,他见舅舅家新粉刷的墙案,忍不住登案画起了关羽像。

画中关羽一手捋须,一手执《春秋》,长八九尺,神采奕奕,吓得舅舅直叩头。

陈洪绶10岁时,拜著名画家孙伙、蓝瑛为师。

据周亮工《读画录》上说,陈洪绶少年时曾把杭州府学李公麟所书的七十二贤石刻拿回家来反复进行临摹,并拿摹本向蓝瑛征求意见。

蓝瑛说很像了,他很高兴;再进行临摹后又问,蓝瑛说,不像了,他反而更高兴了。

由此可见,陈洪绶自幼就领悟出摹古不能拟古,而要从学习前人成就中创造自己的风格来。

陈洪绶的习画兴趣主要集中在人物画。

14岁那年,他的作品只要一上集市,就有人出钱购买。

15岁时他就应邀为人作寿图、寿文。

他的代表作有《水浒叶子》、《博古叶子》、《九歌》、《西厢记》等绣像插图,均被名工木刻,被当代国际学者推为“代表十七世纪出现许多有彻底的个人独特风格艺术之中的第一人”,著有《宝纶堂集》、《避乱草》等。

陈洪绶虽然是明末杰出的画家,但一生境遇坎坷。他年轻时曾数次赴京应试而不中,不得已卖画积钱进入国子监,后看透了朝政上的黑暗、腐败,就拂袖而去。清朝政权建立后,有位王姓朋友劝陈洪绶去应试,他在诗中写道:“二王莫劝我为官……一双醉眼看青山。”他对明王朝既留恋又绝望,终于落发为僧,死时55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p20230907185810a356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