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五四运动儿童绘画作品,佩戴红领巾的画?

这幅画是描绘一个佩戴红领巾的小女孩的画作

在中国,红领巾代表了少先队员的身份和荣誉,这副画大概是想表达少先队员们的纯真和美好

同时,这种表现方式也让人们对小女孩内在的美感到了更深的体会

这幅画给我们带来一种美好的感觉,它不仅表现了少先队员的荣誉,更展现了小女孩天真纯洁的形象,让我们在追求物质的时代里重新认识人性的美好

这幅画的主题是佩戴红领巾

原因是画中人物都佩戴着红领巾,这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标志之一,画中人物的年龄也都比较年轻,符合青年团员的身份特征,绘画风格也比较朴素,符合青少年的审美特点

这幅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青年团的历史和发展,同时也在弘扬五四精神和中国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对于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以及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有着积极的意义

五4画,四5画,青8画,年6画,节5画,五四青年节共28画

五,四画。

四,五画。

青,八画。

年,六画。

节,五画。

闻一多(1899-1946),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本名亦多,话名家骅,字益善,号友山,湖北浠水人。曾留学美国学美术、文学。早年参加新月社,先后在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著有诗集《红烛》《死水》。

他的作品表现了对福国深挚的感情、对黑暗现实 的憎恶和抗议,他是“格律派”诗歌代表,在诗歌界大力提倡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即新诗要有“音乐的美”(韵律和谐)、“绘画的美”(词藻)和“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胡适是“第一个白话诗人。”他的《尝试集》(1920)是“沟通新旧两个艺术时代的桥梁”。个别诗歌具备现代汉语抒情形式,大部分诗歌仍不能摆脱古典诗歌的形式传统。

同期诗人还有俞平伯(《冬夜》)、康白情(《草儿》)、沈尹默(《三弦》)、周作人(《小河》)、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等。

闻一多。

《七子之歌》,这是由近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组诗作品。他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中国的澳门、香港、九龙、台湾、威海卫、广州湾和旅大这七处被迫割让或租借的领土比作与母亲失散的七个孩子,故而得名“七子之歌”。

全诗饱含爱国深情,使用整体的构架和起伏的韵律而令人动容,倾诉了“失养于母亲和受虐于禽兽”的悲凉之情,推动了民众从漠然中警醒。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七子之歌·澳门》: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今天,文史不假通过这首《七子之歌》来还原历史,还原历史上著名的爱国人物和民主人物闻一多,探究为何朱自清会评价他为“五四时期唯一的爱国诗人”。

闻一多(1899年11月——1946年7月),字友三,原名闻家骅,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人。他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诗人学者、坚定的民主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朋友,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暗杀。

1899年11月24日,闻一多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的一户书香门第,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尤其是,他对于古典诗词似乎有着先天的爱好,很早就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和天赋。

1912年,闻一多在13岁时就以湖北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从此开始,他与清华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学习、工作和成名都在此完成。

1922年7月,闻一多赴美国进行留学,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珂泉科罗拉多大学和纽约艺术学院进行了专业的学习。在主攻美术的同时,他对文学和诗歌的热爱也是与日俱增。

当时的中国,虽然封建帝制已经终结,但国内军阀混战不断,国外列强虎视眈眈。由于巴黎和会的外交惨败而直接引发了五四运动,掀起了一波声势浩大的民族觉醒浪潮。

1925年3月,闻一多在美国纽约艺术学院的学习期满,决心回国报效并积极参与这种民族觉醒运动。离美之前,他在悲愤之下有感而发,创作完成了《七子之歌》。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是指公元1900年8月14日(清光绪26年)英、法、德、美、日、俄、意、奥(指奥匈帝国)等国派遣的联合远征军,为镇压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而入侵中国所引发的战争。派遣的联合远征军开始时总人数约3万人,后来增至约5万人。

八国联军的行动,直接造成义和团的消灭,以及京津一带清军的溃败,迫使慈禧太后挟光绪帝逃往陕西西安;最终清廷与包含派兵八国在内的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 赔款最多,签订国家最多,并丧失多项主权。影响所及,清帝国内部及远东(满洲平原)之权力平衡,亦受重大冲击,间接导致清廷衰落、俄日冲突升级等变化。

2、辛亥革命

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在中国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则可指自19世纪末迄辛亥年,中国之一系列以推翻满清统治为目标的革命运动。

3、新文化运动

是指20世纪初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新文化运动为学术界一种革新运动。

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批判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

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

综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辛亥革命(1911年);新文化运动(1919年)

00后传承五四精神时代

有人说,青春是一首歌,回荡着欢快、美妙的旋律;有人说青春是一幅画,携刻着魅力、浪漫的色彩。

1919年的5月4日,为了驱逐黑暗,争取光明,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青春之歌绘就了一幅最宏伟的青春图画。

五四运动绝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伟大的五四运动的精神。在这种精神里,有着青年人关注国家命运的责任和使命,有着青年人振兴民族大业的赤胆与忠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p202308061626212065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