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7年五四青年节情诗?
1、《向五四青年节敬礼!》
朝气蓬勃的人;
青年,
我的中国。
我要用呐喊,
抖掉那附着大好河山上污泥腐瓦;
我要用热血,
融化那将要凝冻江河湖川。
年青中国,
奔流中国,
我中国。
爱国有罪吗?
可你们面对着卖国贼屠刀;
爱国有功吗?
可你们很多没有享受到新中国甜美,
啊!
中国龙,
中国长城,
中国黄河,
中国青年,
我年青中国啊——
2、《五四青年节有感》
我们曾经年轻过,
青春岁月献祖国。
茫原拓荒开良田,
大漠治沙创绿州。
边疆农村天地广,
经历风雨志弥坚。
勿计得失心淡泊,
苦乐人生自评说!
3、《五四抒怀》
九十三个年头了
一九一九的明天
中华的热血青年
为了国家的尊严
把生命置之度外
向万恶三坐大山
怒发出正义之声
唤响了觉悟之音
青年学生上街吼
志气凌云冲黑暗
丹心赤忱为家国
誓扞主权奋力抗
牺牲换来山河全
五四英魂举国挽
无畏精神莫忘记
接力不断永承传
因为我们年轻过
所以记得“五四”
二、1912电影读后感?
我的答案是这样的
电影一开头,借助陈独秀一双忧国忧民的眼睛,回顾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情景,及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李大钊、陈独秀等先驱传递出的信仰之火熊熊燃烧,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仅28岁的热血青年们,突破各种复杂势力的监控、暗杀和追踪,终于齐聚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看完此片后,我觉得它从故事到人物、从外观到内涵,对历史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还原和重现,让观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100年前中国人的不屈与抗争。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将立足本职岗位,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每走一步、每做一件事,都高标准、严要求、扎扎实实、任劳任怨,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三、陈鹤琴说过生活即教育的作用?
①
说过。
陈鹤琴(1892—1982),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浙江上虞县人。早年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留学美国五年,191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五四运动期间回国后,最初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讲授儿童心理学课程。东南大学成立后,任教授和教务主任。
②
生活即教育
—不朽的陈鹤琴教育思想
来自南师大 虞永平教授的讲座,再次让我感受到那种植于生活的、高于生活的教育思想,感受到80多年前陈鹤琴先生教育思想的不朽,感受到一种教育理念的延续,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受到对文化的一种坚守,感受到来源于实践的一种踏实。
虞先生不断强调陈鹤琴先生关于教育的比喻:手掌譬如生活,五个手指譬如课程,五个手指是植身于手掌的,因而它们的一切活动必须服从于手掌,并且必须要协调一致的发挥作用。
反思我们当下的教育,手指脱离了手掌的“沃土”的现象是很常见的,可以想象,任何无根的事情都是没有生命力的,任何不符合手指协调一致规则的活动都是低效率的。
所以对于幼儿的教育,必须植根于幼儿的生活,必须符合幼儿成长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成长的需要。
虞先生说:幼儿在幼儿园所听、所看、所想以及所有幼儿能感受的一切,都是幼儿园的课程。幼儿园的环境应该是给孩子提供各种经验的环境。幼儿园的环境不能是简单的绿化,要考虑到 颜色、高矮各不相同,还要三季有花、一季有果……,尽可能让生命的迹象出现在幼儿园,让幼儿能够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气息。
③
陈鹤琴说:“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四、“汹涌”是什么意思?
“汹涌”意思水势很大,猛烈地向上涌。
呼汹
[ hū xiōng ]
基本解释
呼啸汹涌。形容风高浪急。
详细解释
唐 杜甫 《王兵马使二角鹰》诗:“悲臺萧瑟石巃嵸,哀壑杈枒浩呼汹。” 仇兆鳌 注引 黄生 曰:“大呼汹涌,树夹泉声。”
汹涌 [ xiōng yǒng ] :(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澎湃。波涛~。
详细释义
1、亦作“ 汹涌 ”。水势翻腾上涌。
汉 刘向 《九叹·逢纷》:“波逢汹涌,濆滂沛兮。” 唐 李白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 清 薛福成 《<五省沟洫图说>序》:“西北横流,汹涌而冲决为患。” 蒋光慈 《少年飘泊者》十五:“他想起自家的身世,不禁悲从中来,热泪又涔涔地流下,落在汹涌的波浪中。”
2、气势盛大。
唐 黄滔 《融结为河岳赋》:“刚柔随之而汹涌,嗜欲继之而隆崇。”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努目向人,势甚汹涌。” 唐弢 《<点滴集>序言》:“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革命浪潮汹涌,在中等城市里,中小学教师是一股很重要的力量。”
3、动荡不安。
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四折:“ 五代 乱离,人心汹涌。”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石亨奸党》:“事虽传闻,信实显著,人心汹涌,中外危疑。”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葛诚》:“知 长洲县 事 邓云霄 ,见民情汹涌,擒委官头目。”
4、形容声音喧闹。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碧碧》:“有翁媪二人,率男妇六七辈,直入草堂,汹涌叫骂。”《廿载繁华梦》第九回:“及到了门前,已听得楼上人声汹涌,巴不得三步登到楼上。”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四章:“一霎时就地起水,山洪暴发了,雷声、雨声、山洪滔滔,汹涌嘈杂,使他们在避雨窑子里说话,还要大声喊叫才能听见。”
扩展资料
近义词
澎湃 [ péng pài ]
1、波浪相互冲击。
《艺文类聚》卷八引 三国 魏 曹丕 《沧海赋》:“惊涛暴骇,腾踊澎湃。
” 唐 周岳秀 《君山祠》诗:“风涛澎湃鱼龙舞,栋宇峥嵘燕雀迁。
” 宋 苏轼 《石钟山记》:“大声发於水上…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
” 杨朔 《黄河之水天上来》:“想到 黄河 ,一时间眼底涌现出更多的河流,翻腾澎湃。
”
2、引申为冲击。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万舟如覆叶,浮尸如泛蚁,随流漂荡,听风澎湃。”
3、水波相击等声。
唐 韩愈 《送惠师》诗:“微风吹木石,澎湃闻韶钧。” 清 李渔 《奈何天·形变》:“人声澎湃,有何奇怪!”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二:“澎湃的轮机声,怒号的风雪声,好一似千军万马奔腾猛进。”
4、形容声势浩大。
龚尔位 《闻韩事有感和钝根韵》:“来日潮流愈澎湃,怕看大地走兵车。” 郭沫若 《就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答<人民文学>编者问》:“一方面把带有夸大和想象性质的热情澎湃的作品看成是杂草;另一方面,对现实的看法也被局限了。” 巴金 《灭亡》第六章:“ 李冷 一到上海,就受到逐渐澎湃起来的新思潮底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