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清朝最后的机会,清朝为什么赶上了世界历史最好的机遇却错过了最好的机遇

长期以来,我们始终认为清朝是最腐败的一个朝代,我觉得这样说好像对清代有点不公平。

谈论一个朝代的功与过,必须要用历史的现实思维,而不是现实的历史思维。

不能用功利化的实用主义的现实历史思维,尤其对清代不能用一般现实的历史思维来认识清代。

为什么?因为清代不但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朝代,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

我们用“赶上了”这三个字可能最能说明清朝的特殊历史坐标了。

第一,他赶上了明末大乱,所以取得了又一次“异族”在中国执政权的历史新开启。

第二,他赶上了世界的大变局。这就是西方的工业文明之迅猛崛起。西方的迅猛崛起,连马克思这样的西方文化批判家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这个时代简直比人类历史的贡献总和都要大。你可以想象,这个潮流有多大?当时中国的能够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什么贡献呢?

第三。他赶上了中国人口崛起的时代。中国人口一直很难超过一亿。为什么?仅仅就是食物的供给严重短缺!所以,中国人口只能维持在一亿左右的水平。

伟大的唐代最盛时期的开元天宝,人口最高的官方统计数字是约6千万,现代有人推测应该有8千万。宋代怎么算也没有超过一个亿。明代中期,中国人口开始上升,大约最高有两亿。

这是为什么?因为中国从明代中期就引进了红薯。

红薯的亩产量是两千斤!而中国传统的农作物“五谷”的平均亩产只有二百斤!仅仅是红薯的十分之一!这就是说,假如有百分之二十的耕地种植红薯,那么就相当于中国的粮食产量翻了一倍!所以,清朝也像任何朝代一样,对粮食没有任何仇恨啊,不但继续推广红薯的种植,还积极推广玉米马铃薯等高产作物,这是清朝赶上了粮食作物的开放好时代。

所以,中国人口到清末是四亿。

第四,赶上了两个六十年。这就是所谓的“康乾盛世”。像康熙乾隆这样比较集中繁荣而且时间长达一百二十年的历史,这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只能说,这是“赶上了”食物的支持,和社会长期的安定。

当然,康乾盛世,从世界发展的历史来看,已经处于相对封闭落后的“盛世”,但是在中国的历史上仍然的积极的,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的领土是历史上最大的,中国人口居于世界第一。这就足以说明“康乾盛世”的意义重大和来之不易了。

第五,他赶上了西方的强大崛起。这里我们要稍微说一说。

从西方历史来说,西方的崛起理所当然。但是,对于中国来说,这个崛起却被大大忽略了!

这是清朝的错还是中国历史命运的错?我想,中国的学者会有各种不同的看法,这很正常。

但是,我们从历史发展的文化性来说,这是清代“赶上了”世界发展的不对称新时代!因为中国一直是一个先进伟大和富足的国家。世界上从来没有像中国这样富足自由和自信。

事实上,中国的文化发展性从来就没有关注过西方。元代没有,明代也没有啊,为什么关注西方的责任要清代来担当?这是没有道理的,也是中国历史不会主动承担的。

中国的高度发达一直是以农业经济为基础,以手工业为辅助。

但是,西方改变了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基本的发展形态,创造了工业化大生产方式,工业的兴起,使得农业退居次要的经济地位了。

西方在相当于中国“康乾盛世”时代,虽然也没有完全超过中国的经济总量,但是,西方的工业革命在积极的推进。发明和创造已经预示着一个新的世界会出现,而中国还在“子曰诗云”的甜美梦乡。

第六,他赶上了近邻日本抛弃中国文化圈,转而投入西方文化圈的成功改革。日本强大了,对中国的掠夺野心日益膨胀,但是中国还是自大自满的心态。

第七,赶上了西方的高度成熟,具备打赢强硬战争的基础。

第八,赶上了中国皇权郡主专治体系“治乱循环”周期的到来。

中国的文化是一个民主成分很不稳定的文化,因此,“治乱循环”是无法克服的政治痼疾。清朝晚清赶上了“治乱循环”病的爆发,因此,衰落是不可避免的。

清代像中国历史上的一切王朝一样。不能因为有晚期各种丧权辱国之举就否定他的历史贡献。他的失败也不是因为“异族统治”。因为,满清统治者并没有用满族文化统治中国。满族的统治思想仍然是汉族为主体创造的儒家文化。

所以,没有清代的历史性强大,就没有中国民族今天的国土面积和五十六个民族的和平共处,仅此,他的贡献非常伟大。因为中国清代以前与周边民族的关系虽然是以和平发展为基础的,但是,文化心理却是一种敌意的夷狄华夏对立论。中国有东北和西北的国土,对于民族融合关系非常巨大。

中国也有周边的民族,传统上是中国的卫星国,对中国有两千年的朝贡历史,所以,中国虽然不霸道但是还是很自大的,这在农业经济基础时代,我们不会犯什么错,但是,赶上了一个坚船利炮的时代,我们的自大一定很危险,这是清代不能给中国带来平稳融入世界,继续保持世界老大的根本原因。

清朝已经被推翻110年了,但是,清朝遗留下来的,没有完成的历史任务,仍然需要我们去完成。

振兴中华就是不可阻挡的新的历史潮流,这个潮流不但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2022.1.14重写)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p202211061636066175.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