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时的民间,“巾帼不让须眉”的故事一直没有停止过流传。在那个男尊女卑的过去社会中,女子们的生活可谓是十分艰难了。而也正是因此,那些代表着女性希望的巾帼英雄们横空出世,譬如我们最熟悉的花木兰。那么在历史上,替父从军的巾帼英雄花木兰最终结局如何了?其实和你想的有点出入。
打开我们的中学语文教材,那篇讲述花木兰一生故事的古文《木兰辞》还历历在目。北魏期间(424年~452年),太武皇帝即位,尽管在孝文帝改革下国力蒸蒸日上,但是盘踞北方边境的柔然族却一直在对国内虎视眈眈,时不时发出骚扰进攻。
迫于如此的紧张局势,太武皇帝宣布让每家每户都要出一名男子上前线战斗,以此填补军力的不足。
这种强征措施虽然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但是在民间却让许多家庭为此极其痛苦,男人被征兆,那么家中则失去了主劳力,亦或是不得不让老弱上阵,这是十分悲剧的一件事。
木兰家也是如此,她家中的男丁除了年老的父亲,就只剩下幼小的弟弟了。
花木兰出生于412年,父亲是伤退的老兵,弟弟则才出生不久。百般无奈之下,年纪轻轻的她义无反顾地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她无法容忍自己看到父亲和弟弟就这样上前线去送死。
正如《木兰辞》中所说“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花木兰就这样参加了北上戍边的军队,这一去就是十几年。她每天要在一群男人中生活,一边想尽办法隐瞒自己的身份,同时又要努力建功。在旁人眼里已经很苦了的军旅生活,在她的身上更加举步维艰了。
但是花木兰并没有因此放弃,她把所有的负能量都放在了战场上,一跃成为一名非常勇猛的小将。十数年后,她的军队圆满完成了任务,大胜班师。而后她谢绝了朝廷的赏赐,义无反顾地弃官归乡,陪伴在了父母的身边,最终于502年离世。这就是《木兰辞》中,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不过民间对于花木兰的结局有着非常大的争议,在明代徐渭的《四声猿》中记载了她确实是叫“花木兰”,但在河南《商丘县志》中却写的是她本叫做魏木兰,因是花宋村人才得此名。在最多人接受的结局里,花木兰回乡嫁了户好人家并与父母颐养天年。而另外一种说法则是花木兰被北魏皇帝看中了,直接成为了一名妃子。
但其实,花木兰这个人物在历史上并非是真实存在的。
可能她有着一位原型,但是“花木兰”的名号确实在任何史书中都没有记载。
而她的故事,全是由这南北朝民歌描绘而来。
《河南通志》中记载的“隋木兰,宋州人,姓魏氏。
恭帝时发兵御戍,木兰有智勇,代父出征,有功而还。
乡人为之立庙。
”这一说法,也被视为如今最真实的结局了。
无论如何,花木兰都是我们历史上十分杰出的一名巾帼英雄。在她的身上完美体现了一个女子对忠与孝的诠释,并且她在战场上的英姿也说明了女子的力量所在。自古巾帼不让须眉,谁说女子不如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