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空城计在哪发生的?
空城计发生在西城。“空城计”又叫“西城弄险”。西城,古县名。汉时置西城县,治所在今陕西省安康市西北,西魏时移至今安康。
《三国演义》中写,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事实上,这只是郭冲在注解里编出的小故事,街亭之战时司马懿远在洛阳,攻克孟达后回驻宛城,和发生地点相隔千里,和诸葛亮对战的是张郃 ,孔明见街亭败绩,迅速撤回汉中 。所以,此事件本身是虚构的。
二、空城计发生的时间地点?
①
“空城计”发生在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
当时魏国武帝曹丕已经去世两年,魏国皇帝是24岁的曹叡,曹睿的辅政大臣有曹真、曹休、陈群和司马懿。
其中曹真是大将军、曹休是大司马、陈群是镇军将军、司马懿是骠骑将军。
曹真和曹休都是魏国皇族,权倾朝野,飞扬跋扈,司马懿是外人。
司马懿比其他诸曹能打,但是职位和权力在曹真和曹休之下。
司马懿存在的意义就是能征善战、抵抗外敌。
②
"空城计"是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中一个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发生于公元228年,在今陕西省安康市西北。 “空城计”又叫“西城弄险”。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
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诸葛亮之所以能大胆地以“空城”退敌,就是他能准确地惴摸到了司马懿谨慎、多疑而心虚的心理状态,而诸葛亮独出心裁、奇异的思维方式,使他成功地化解了一时的危局。
③
空城计的地点西城今山西省安康市西北。时间是公园228年。
三、空城计的故事在什么时间?
空城计的故事发生在中国三国时期,即公元208年左右。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诸葛亮和魏国的大将司马懿之间的战争中。
据《三国演义》的记载,当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在攻打魏国的过程中,发现司马懿率领的大军正在逼近蜀汉的城池,而自己的军队却不足,无法与司马懿的大军抗衡。
为了迷惑司马懿,诸葛亮决定使用空城计。
他下令在城墙上挂上一张空城告示,并让士兵们在城内休息,不做任何准备。
司马懿看到这个告示后,认为蜀汉城内没有防备,于是率领大军前来攻城。
然而,当他的士兵们进入城门时,却发现城内空无一人,只有诸葛亮在城楼上悠闲地喝茶。
司马懿大惊失色,认为自己中了诸葛亮的计策,于是下令撤军,退兵途中还被诸葛亮的伏兵所杀。
这个故事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文化中著名的典故之一。空城计的故事也被多次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等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
四、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用在了哪里?
西城。街亭失守后,蜀军面临被魏军截断退路的危险。诸葛亮一方面安排撤退事宜,一方面亲自到西城转运粮草。这时候,司马懿突然领兵杀到,城中只有二千五百人。危机时刻,诸葛亮用了空城计。城头抚琴,城门洒扫,寂静无声,司马懿见状,怀疑城内有伏兵,遂撤兵而去。
根据《三国演义》95回中的说法,空城计发生在当时西城县,根据三国演义中司马懿说:“亮若知吾断其街亭要路,绝其粮道,则陇西一境,不能安守……"推测,西城县在陇西处,陇西在渭水源头处,今日渭水源头在甘肃省渭源县,那么西城县应该就在这附近。
五、三国演义的著名故事空城计?
空城计讲的是《三国演义》的第九十五回,司马懿在夺取街亭后,乘胜连夺三城,直逼蜀军的后方机关西城。
诸葛亮来不及撤退,手下只有一些老弱残兵。
万分焦急时,诸葛亮忙命人把旌旗隐藏,又叫士兵把城门打开,派几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
诸葛亮领着两个小书童,到敌楼上弹起琴来。
知道消息后的司马懿便令三军原地停下,自己带一对人马前去观看。
看到此景后,司马懿十分疑惑,便令全军急忙撤退。
但又有人认为,诸葛亮兵出祁山,连连获胜,曹魏诸将无人敢迎战。在危亡之际,曹睿不得已重新启用司马懿。司马懿知道此次得到重用完全是诸葛亮的功劳。所以司马懿害怕此战取得胜利后,魏明帝曹睿卸磨杀驴,所以才故意放走了诸葛亮。
空城计的故事
事实上,街亭之战时司马懿远在洛阳,和发生地点相隔千里,与诸葛亮在街亭对战的是张郃,街亭失守后诸葛亮也迅速撤回了汉中,所以此空城计是虚构的。
据《三国志》记载,豫州刺使孙坚驻军鲁阳,准备讨伐董卓,在东门外为部将饯行时,董卓派骑兵前来迎战。孙坚临危不惊,依旧行酒说笑,严令其部下不得妄动。敌兵逐渐变多后,孙坚方才离座指挥部队有序撤入城中,董兵见孙坚军队临危不乱,不敢贸然进攻而被迫撤退。孙坚这场战役也是一场著名的空城计。
六、诸葛亮哪一年摆空城计?
空城计就是无奈之举,反其道而行之,明明城中尽是老弱病残,不堪一击,反而打开城门,以此来误导敌人,结果引起了司马懿的恐慌,落荒而逃。
面对司马懿的逃跑,世人大多进行嘲讽,其实不然,用兵之道,在于诡,说白了,这行玩的就是神秘和未知,如果司马懿冲进去,里面有大批军士埋伏,岂不糟糕?司马懿的逃走,其实并没有多大失败,不损失一兵一卒的事,只是让诸葛亮从名气上占据了上风,又如何?
司马懿不动一兵一卒,扭头就走,并不是他太笨了,而是他太聪明了。
因为司马懿知道,他和诸葛亮是相辅相成的,可以互相牵制,如果诸葛亮被抓或死了,自己也离死期不远了。
曹操对司马懿是很纠结的,可谓又爱又怕,爱因为才华,怕也是因为司马懿才华太高,威胁自己地位,所以曹操一直没有给司马懿兵权。
到了曹睿上台后,更是将司马懿关到大牢里,如果不是曹氏家族打不过诸葛亮,恐怕司马懿会死在大牢里。
所以司马懿自己知道,诸葛亮是他存在的价值,诸葛亮的琴声也一再提醒司马懿,你杀了我,也等于杀了自己。
诸葛亮冒险,就是给司马懿看的,而司马懿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也确实就是去看看了,确定了诸葛亮的存在,就退兵了。可见二人心有灵犀,就是在双簧。诸葛亮的意思是,我没办法了,我就在这里。司马懿看见了,结合现在双方的军队形式,司马懿明白了诸葛亮的意思选择了撤退。
七、历史人物故事诸葛亮空城计?
诸葛亮空城计故事概括: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
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
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把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
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令后军充作前军。
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在真实的历史上,诸葛亮诸葛孔明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是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发明家,武庙十哲之一,但是他根本就没有摆过空城计。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马谡失街亭后摆下空城计吓退司马懿,这一段故事是《三国演义》虚构出来的,不是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