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关于传统文化的课题研究,中华文化课题设计意义?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

本课题以弘扬传统文化的小本课程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可进一步丰富体育教育的理论和校本课程理论,试图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概括,基于此,开发传统文化课题很重要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中心主要工作职责是开展国家优秀传统文化产业的课题研究,提出调研报告,承担成果立项、发展规划、论证评估、品牌设计、实施指导;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产业化发展有关的各类业务工作。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有的学校把传统文化课作为单独的课程排进学校课表进行推进,有的学校把传统文化课程与学校的学科课程进行整合,有的学校则把传统文化课作为主题性的学科实践活动开展。不同的实施方式,不同程度上使课程资源不断丰富,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整体来看,要想促进“文化课程”更好落地,就需要找准“切入点”。

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实施传统文化教育

北京市推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包含生活、艺术、科教、社会、礼俗、思想、价值、文史八大领域320个主题,丰富的内容形成了多元的授课方式。

单元式学习。传统文化课程本身每个单元都是一个文化主题,部分实验学校在主题之下尝试单元整合的教学方式。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学习内容是相互关联的,也就形成了单元整合式学习及单元的侧重点学习方式。单元整合式学习是把一个单元里的4节课经过教师的重新梳理与调整进行整合,比如“生活篇——珍馐美味”单元的学习中,

教师把饮食文化的多元性、丰富性和餐桌的礼仪修习、欣赏中国的餐饮之美整合成一个课时进行学习,使课程更具实效性与针对性。在单元的侧重点学习方式中,教师经过团队交流,基于学生需求开展教学,并通过让学生查找资料——聚焦未知领域——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国学经典

(1)国学智慧与领导韬略

(2)儒家文化与管理智慧

(3)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

(4)易经管理与卓越领导力

(5)《老子》的生命智慧

(6)《道德经》中华文明的宇宙观

(7)《论语》新解

(8)《孙子兵法》的哲学智慧与其当代启迪

(9)《孙子兵法》与统帅之道

(10)《韩非子》古代中国反腐治吏

(11)《孝经》与现代生活

(12)品读《诗经》的政德力量

(13)佛学概论

(14)儒释道

(15)《鬼谷子》人类生存的法宝

(16)《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

(17)和合学与中国哲学

(18)文官治政和中国艺术

(19)禅宗的生命智慧

(20)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

(21)儒家文化的特点及其当代价值

(22)传承儒家思想精髓,涵养干部为政之德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课题。面对时代的挑战,中国文化的健康发展,需要我们虚心学习东西方各国、各民族、各族群的经验,博采众长,援外于中,又调动自身的文化资源,做推陈出新、返本开新的努力。

歌德的《浮士德》有一句名言:“理论全是灰色的,只有生命的金树常青。”理论固然非常重要,但任何理论都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和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一般情况。但生活之树是常青的,有许多复杂的、活生生的问题及其中蕴含的新的发明创造。所以说,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

今天,中国文化的发展面临复杂的情况。从时间轴来看,文化绵延,有传统与现代,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历程;从空间轴来看,文化广阔,有东方与西方,中心与边缘,上层与下层、精英与民俗的张力。从时间与空间的交互网络来看,有时代性与民族性、世俗生活与宗教信仰,日用伦常与终极关怀的矛盾。

因此,我们讨论中国文化,只能立足现实,继往开来,在现实性的基础上调动传统,面向未来,不能迷恋过去,也不能迷信将来。我们对中国传统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价值观念文化的内涵、样态与表达,予以改造,赋予时代性,激活生命力。

(1)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消除成见和顾虑,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续才能善于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2)系统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充分发挥专家学者作用,正确引导和规范文化传播途径,科学制定长期推进工作的规划,建立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意识形态建设、精神文明创建和价值观培育等各项工作中。

深入阐释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讲清楚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加强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和利用。

(3)大力宣传是创新和转化的重要途径。

大力倡导、推行经典阅读、礼仪普及、大众讲座等,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尽量选取深受群众欢迎,创新内容和形式,做到了内容鲜活、形式活泼,找准与时代的对接点、与受众的共鸣点,,真正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

(4)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自身悠久的历史积淀的同时,也要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实现中华文明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历史地看,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开放包容,才造就了汉唐盛世的文化繁荣。学习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从中汲取养料丰富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课主要讲哪些内容

传统文化课主要讲:文字文化(文学、诗、词、曲、赋),图案文化(绘画,雕刻,图腾,工艺美术),声音文化(戏曲,曲艺,诵读),民俗文化(传统节日习俗),饮食文化(酒,茶,美食),兴趣文化(体育,文玩)等。

学习传统文化课的必要性

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能够树立健全的人格,修身养性,培养高端文化品格,强化我们的学习能力。对于当代学子来说,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利于拓宽自己的眼界,加深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传统文化的课程名:《“水润童心”中华传统文化读本》、《中国文化经典阅读》

结合我们学校目前的课程设置来看,我们可以把传统文化课程作为校本特色来实施,以周为时间轴开展学习活动。针对课程内容整体的、系统的规划,编撰出一套《“水润童心”中华传统文化读本》,让师生教学有本可依。此外,其他学科中的传统文化教学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千字文,千家诗,四书五经,黄帝内经,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论语,孟子,孙子兵法,诸子百家、琴棋书画、传统文学、传统节日、中国戏剧、中国建筑、汉语汉字、传统中医、宗教哲学、民间工艺、中华武术、地域文化、衣冠服饰、四大雅戏、古玩器物、饮食厨艺、传说神话、传统音乐、中国对联、名山大川。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o202212040432132283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