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纨纨(1610~1632)字昭齐,吴江(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是明代女性批评文学家沈宜修和文学家叶绍袁的长女,其相端妍,金辉玉润,三岁能诵《长恨歌》,十三岁能诗,书法遒劲,有晋人风致。
常与其妹叶小纨、叶小鸾以诗唱和。
后归赵山袁氏,婚姻不幸,情郁不乐。
崇祯五年(1632),妹小鸾将嫁,作《催妆诗》甫成,而妹讣至,归哭过哀,病发而死,卒年二十三。
著有《芳雪轩遗稿》,又名《愁言》。
主要作品:《春日看花有感》。
主要成就:十三岁能诗,书法遒劲,有晋人风致。
作为家中的长女,又是父母结婚五年之后出生,深得祖母和父母宠爱的叶纨纨,很早就表现出才女的灵气。
三岁时,由母亲教读《长恨歌》,四五遍即能朗诵,口齿清晰,见者无不惊叹,以为有奇慧。
此后,父母教读愈勤,纨纨的长进愈大,年纪不大,已读了许多唐、宋人的诗词。
长到十三、四岁时,由父母教读,学习作诗、填词,在短短的十年间(指到死亡时),写作了大量的诗词,这些作品,大多为纨纨自己弃去,留存的不过十分之一,今存诗词约一百多首。
试读其十四岁学诗时的作品《闺情》:“薄罗初试柳初黄,寂寂深闺春画长。
陌头风暧清明近,睡起无言绮绣床”。
少年时,住在娘家的日子是快乐的,虽然物质上并不富裕,但有开明的父母,有手足情深的弟、妹,或对席读书,或踏青游乐,对生活,崇尚和热爱着,追求着幸福。
一年四季,四季不同,四季都很可爱,四时风物,尤其家乡风物,在《分湖竹枝词》中有较好的描述。
《分湖竹枝词》共十首,表现了分湖春夏秋冬四时景色与风物的差异,这种差异,实际上也是作诗人内心感受的不同,诗人内心的情感借助景物表达出来。
春天的时节,杨柳低垂,碧波荡漾,湖上白鸥展翅,这样的诗情画意,怎不叫人陶醉,怎不觉得春光无限好,生命无限好。
秋风吹来,满是丰收景象,湖中的水鲜如银鱼、螃蟹上了餐桌,家家沽洒品尝,喜庆收成有余,此外还有菱角、芋头之当的蔬果,装在喜悦的脸上,“家家煮蟹沽村酒,遇得丰年乐有余”,更有牧童晚笛,声声缭绕云天,如此宜人秋光,无论贫富,良宵赏月,自是人生乐事,但见“一村灯火月当天”。
即是寒冬,人们也都在作着准备,浩渺分湖,四时风光,无不给人留下美丽回想的空间,“湖水微茫远接天,绕天低树碧于烟。
湖边芳草年年绿,天际征帆日日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