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儒林外史有趣的人物,儒林外史四位奇人分别有什么奇本领?

四大奇人是指《儒林外史》一书中书末出现的四个士人形象。季遐年写字、王太卖火筒、盖宽开茶馆、荆元做裁缝,但他们又分别精通琴棋书画,经济上自食其力,精神上任性自由、高雅脱俗,过着“又不贪人富贵,又不伺候人颜色,天不收,地不管”的日子。

1,李遐年写得一笔好字,

2,王太下得一手好棋,

3,盖宽画得一幅好画,

4,荆元弹得一手好琴。

儒林外史》的第五十五回写了四位市井奇人:在寺院里安身、擅长写字的季遐年,卖火纸筒子、最喜欢下围棋的王太,开茶馆、能诗善画的盖宽,做裁缝、喜欢弹琴作诗的荆元。

这四位奇人既操持一个“贱业”,自食其力,又文采风流,性格狂狷,实际上是穿着市井衣饰、过着市井生活的读书人。

他们的出现,他们的塑造,表达了小说家“礼失而求诸野”的一种文化诉求。

季遐年本来是一介寒儒,但是他并没有那些读书人的“体面”,他平时不修边幅,服饰寒酸,混迹于僧舍“随堂吃饭”。

季遐年以写字谋生,字如其人,他抛弃古人的法帖,任性而为,格调孤傲无群,连书写工具也都是秃笔废翰,别人不用的那些纸啊、笔啊,他拿来用,所以是相当古怪的。

更古怪的是,有人请他写字,他也完全依情绪而定,如果不愿意写,不管你王侯将相、是乡绅大佬,他一概不给面子,不写就是不写;即使你拿着大笔的钱,他正眼也不瞧一眼。

小说里写到,施乡绅请他写字来堂皇自己的门面,反而招他上门骂了个痛快淋漓。

你不写也罢了,他不写还要上门去骂人家,骂得非常痛快,写出了一个恣情任性的狂狷之事。

王太是个围棋高手,但是他并不以围棋沽名去博取丰衣足食,而是安于卖火纸筒子的生意。

是个小生意人,有一天他到街上溜达,看见大老官在下棋,受到了轻视。

觉得你看棋,你哪会下棋?他不管,就上去跟大老官们对弈,而且绝不忍辱逢迎,而是凌厉出击,杀得不可一世的大国手落花流水,出了一口恶气,他表现出了一种任侠使气的那种个性。

盖宽的事迹在小说中稍微的展开了一点,盖宽能诗善画,但是他从来不以诗画招摇过市,争名逐利。

他原来家境是富有的,为诗画朋友散尽了浮财,就跟杜少卿一样把钱都送给人家,救困解难,小说又写到,盖宽为小人谋算,把自己的家产都丢光了。

但尽管如此,他仍然有那种贫富毋改的那种淡定。

他操持着一个茶馆,在别人看起来是个“贱业”,但他不管,他安享着困穷、自力更生,而从来不去攀结当年的那些“同贵”,他表现出了一种维护个体尊严的孤傲。

荆元是个裁缝,他靠裁缝的技艺养家糊口,又以诗书琴趣怡情养性,他从来没有感到自己业贱人低,而是过的非常坦然,人也悠然,情也淡然,其言其行、其情其性,都表现出一种非常平淡、非常超脱的那样一种特点,同时也表现出了他独立的自尊。

有四大奇人。

四大奇人:季遐年写字、王太卖火筒、盖宽开茶馆、荆元做裁缝。

他们的特点是经济上自食其力,精神上任性自由、清醒独立;生活于市井但隐逸于琴棋书画;既不受名利束缚,又能追求个性的解放和伸张。

他们又分别精通琴棋书画,经济上自食其力,精神上任性自由、高雅脱俗,过着“又不贪人富贵,又不伺候人颜色,天不收,地不管”的日子。

1、第一个是会写字的,这人叫季遐年,自小儿天家无业,总在寺院里安身。每天跟着和尚在寺院里吃斋,和尚倒也不厌他。一个会写字的人到底奇在何处。

奇就奇在他字写的好却有很多的怪癖和举动:“他的字写的最好,却又不肯学古人的法帖,只是自己创出来的格调,由着笔性写了去,但凡人要请他写字时,他三日前,就要斋戒一日,第二日磨一天的墨,却又不许别人替磨。

2、第二个是卖火纸筒子的,叫王太,他祖代是三牌楼卖菜的,到他父亲手里穷了,把菜园都卖掉,后来父亲死了,他无以为生,每日到虎踞夫一带卖火纸筒过活。只是有一个好处,他喜欢下围棋。

有一天走上街头,看到几个人下围棋,大家互相吹捧者,说这个是国手,那个是名手,王太总笑,几个人看他衣衫褴褛,不服气,和他一下最厉害的国手也输给了他,这才吃惊,同时请他去吃酒论谈。

王太大笑道:“天下那里还有个快活似杀矢棋的事!我杀过矢棋,心里快活极了,那里还吃的下酒!”说毕,哈哈大笑,头也不回就去了。

3、第三个是开茶馆的,叫盖宽,本来是个开当铺的人,也有些家产,可是他乐善好施,为了接济别人把家里各样的东西都变卖尽了,自己又不懂经营,只能开个茶馆,每日只卖得五六十壶茶,只赚得五六十个钱,只维持的柴米。就是这样的困境,他的几本心爱的古书却是不肯卖。

1、王冕

王冕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作者据此进行了改编。王冕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小说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正如回目所说“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王冕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2、周进

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

有一回,他和姐夫来到省城开科取士的考场贡院,触景生情,伤心欲绝,竟一头撞到木板上,晕了过去。

醒来以后,他满心悲怆无法排解,索性嚎啕大哭,满地打滚。

这一幕被几个商人见到了,他们出于怜悯,凑钱帮这个可怜的老头儿捐了个监生。

周进欣喜不已,向他们叩头谢恩。

后来,借着监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举人,接着又中了进士,到广东为官。

3、范进

范进时年五十余岁,连秀才都没考中,家中穷困不堪,他腊月还穿着单衣,冻得他直打哆嗦,广东虽然气候温暖,但腊月时节温度也不高。周进见到他,便想起了自己当年的惨状,在惺惺相惜之下,将他录取为秀才,后来又将他录取为举人,因此上演了一出“范进中举”的癫狂闹剧。

4、严致和

严致和即严监生,清雍正朝规定,秀才中凛生,凛生被选入国子学称贡生,次于凛生、凛生选入国子学成为监生,而且当时一些未能入府、州、县学而欲考举人者,可以出资捐一监生资格参加乡试,或直接出钱捐一监生,此种情况统称之为捐建或者例监。

严监生就是书没读过太多,他这个监生也是花钱捐来的监生。

他最被人熟知的桥段莫过于临死前那两根放不下去的手指了,几个侄儿以及奶妈怎么也猜不中严监生到底说的是什么,而赵氏一语道破,原来是灯中有两茎灯草,严监生怕它费油才使得严监生难以合眼,待赵氏挑去一根,严监生便一口咽了气。

儒林外史中有趣的故事应该是范进中举。范进原本是一个很落魄的书生,年纪很大了,但是一直没有成为举人。范进早平就学习很好,年纪轻轻就取得了秀才的资格,但是连续多年考举人,却一直没有考中。

练他的岳父大人都看不起,他认为他就是一个扫帚星不中用的家伙。

后来范进终于考中了举人,他的岳父媳妇都开始另眼相看,连相声都来巴结他,还有许多的读书人想和他成为同年同学。这个故事很好的说明了。默默读书无人知,一举成名天下闻。

四大奇人是指《儒林外史》一书中书末出现的四个士人形象。

季遐年写字、王太卖火筒、盖宽开茶馆、荆元做裁缝,但他们又分别精通琴棋书画,经济上自食其力,精神上任性自由、高雅脱俗,过着“又不贪人富贵,又不伺候人颜色,天不收,地不管”的日子。

读《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一段,我们除了为发疯的范进感到可悲可怜之外,更被胡屠户的势利功利可笑可叹。胡屠户是这段故事中一个最具喜感的人物,他的形象无比鲜活生动,丝毫不输于主角范进。

在某些方面甚至比范进更典型,他代表了人群中的大多数,以夸张的方式再现了人性的真相。

《儒林外史》蘧公孙人物形象分析:蘧公孙有一些喜剧性,但决非滑稽;有一些幽默的调侃,但更多的是善意的写实。蘧公子景玉是有名的贤公子,书中着墨不多,然而“翩然俊雅,举动不群”,“谈言微中,名士风流”,丰姿雅韵,跃然纸上。

《儒林外史》中,“蘧公孙”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他本名蘧来旬,字駪夫,浙江嘉兴人,因为祖父蘧祐做过南昌知府,所以被称为“蘧公孙”。

小说中,他首次出场是在第八回《王观察穷途逢世好 娄公子故里遇贫交》。

我们知道,《儒林外史》中很多人物形象都有原型,而一直以来人们对蘧公孙的人物原型似乎都没有探讨过。

实际上,蘧公孙的人物原型就是吴敬梓的好友李本宣。

是四种人

1、臭秀才

代表人物:范进 从二十岁考到五十四岁,手无缚鸡之力,生活窘迫,一旦中举,精神崩溃。

2、恶官吏

代表人物:汤奉 好不容易中举入仕,立马露出变态的心理,对读书人极为苛刻,贪婪、蛮横嘴脸令人作呕。

3、痴书呆

代表人物:马静 为人处世就一个心眼,万般皆下品,唯有八股高。把自古考场无举人奉为圭皋。

4、善良人

代表人物:王冕 卖画为生,淡泊名利,不屑于权贵,抨击罪恶的科举制度

这四大奇人,是知识分子高雅的生活的化身,是作者心造的幻影,是文人化的市井平民,是作者为新一代读书士子设计的人生道路,体现作者对完美人格的追求。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n202401251134238952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