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钱塘江大桥历史故事感动了我,读了《钱塘江大桥》这篇文章,使我感受到钱塘江大桥的雄伟壮观?

读了《钱塘江大桥》这篇文章,知道了钱塘江大桥是茅以升修建的第一座大桥,在建设过程中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了两年半的努力奋战,雄伟壮观的钱塘江大桥就像一条彩虹一样横跨江面。

钱塘江大桥的建成和通车,为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和当地经济的繁荣,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钱塘江大桥宏伟壮观。钱塘江大桥又名钱江一桥,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境的一座跨钱塘江双层桁架梁桥,位于西湖之南,六和塔附近钱塘江上,由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

钱塘江大桥始建于民国23年(1934年)8月8日;分别于民国26年(1937年)9月26日和11月17日铁路桥、公路桥建成通车;于民国26年(1937年)12月23日为阻断侵华日军南下而炸毁;于民国37年(1948年)5月成功修复。

国人为国争光的故事有:

1、钱学森经过重重磨难,回国科研报效祖国,最终成为“两弹元勋”的故事。

2、詹天佑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的故事。

3、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国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的故事。

4、刘翔2006年在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中,以12秒88打破了保持13年的世界纪录夺冠的故事。

那太多了,中国女排当时在奥运会上五连冠创造奇迹为国家争光争气,我们国家的两弹一星更是世界瞩目为国家争气的事数不胜数

有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钱学森的“学成回国”,郎平的中国女排五连冠,邓亚萍的五块金牌,刘翔的一百一十米跨栏等

1、杨利伟:

2003年07月,经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选评委员会评定,具备了独立执行航天飞行的能力,被授予三级航天员资格。时为中校军衔。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

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10月15日,晋升上校军衔。10月16日,杨利伟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2、黄纬禄:

黄纬禄长期从事导弹武器系统研制工作,他成功的领导中国第一发固体潜地战略导弹的研制。他提出“一弹两用”设想,将潜地导弹搬上岸。

研制成功陆基机动固体战略导弹武器系统,这两个型号的研制成功,为中国固体战略导弹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探索出中国固体火箭的研制规律,填补了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空白。

3、任新民:

任新民领导和参加了第一个自行设计的液体中近程弹道式地地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领导组织了中程、中远程、远程液体弹道式地地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试验;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远程弹道式导弹的飞行实验,任首区总指挥。

组织研制“长征1号”运载火箭;组织氢氧发动机、“长征3号”运载火箭和整个通信卫星工程的研制试验;领导组织了用“长征3号”运载火箭把“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担任“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总工程师等。

曾获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项、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获中国载人航天工作突出贡献者功勋奖章、“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等。

4、钱学森:

钱学森在力学的许多领域都做过开创性工作。他在空气动力学方面取得很多研究成果,最突出的是提出了跨声速流动相似律,并与卡门一起,最早提出高超声速流的概念,为飞机在早期克服热障、声障,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高亚声速飞机设计中采用的公式是以卡门和钱学森名字命名的卡门-钱学森公式。此外,钱学森和卡门在30年代末还共 同提出了球壳和圆柱壳的新的非线性失稳理论。

5、王大珩:

王大珩是中国航天相机技术研究的开拓者,20世纪60年代中,他在长春光机所组建空间对地摄影技术组,后来以这个组的技术骨干为基础,在北京扩建了中国首支航天相机研制队伍。在他的主持下,1975年成功研制出首台航天相机。

在初期的型号研制中,他极力主张棱镜扫描式全景相机,实现大面积对地普查观测;采用同步对星体摄影作为定位手段,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以后多次相机总体方案论证会上,王大珩十分关注空间恶劣热真空环境下光学系统及光机结构的动力学特性,保障了相机在空问的稳定运行并获得高清晰度图像。

面对日军的野蛮铁骑,为防止日军利用钱塘江大桥南下,茅以升痛下决心炸掉了刚刚通车89天的大桥。

并写下“斗地风云突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的诗篇,来表达其为大桥被炸的痛心和修复大桥的决心,可谓气势滂沱。

横卧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得钱塘江更为生动形象,写出了钱塘江的姿态和气势。

《观潮》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这样直接描写和间接烘托将钱塘秋潮这一天下奇观,生动形象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钱塘江大桥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

由于钱塘江底的地质情况相当复杂。江底有些地方有40多米深的淤泥,下面还有厚厚的粗砂卵石,最底下的岩层又自北向南有明显倾斜。经过反复比较,建桥者们最终将桥址选在江底淤泥较薄、水势相对较缓的杭州六和塔附近的月轮山下。

为了使钱塘江大桥桥基稳固,需要施工人员穿越41米厚的泥沙在9个桥墩位置打入1440根木桩。由于木桩立于沙层之上,而且沙层又厚又硬,打轻了下不去,打重了断桩。

面对这种困境,施工人员经过实地调研,决定采用抽江水在厚硬泥沙上冲出深洞再打桩的“射水法”,这是世界桥梁建筑史上首次采用气压法沉箱掘泥打桩获得成功,打破了外国人认为“钱塘江水深流急,不可能建桥”的预言。该方法一经采用就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加快了工程进度。

钱塘江大桥(Qiantang River Bridge),又名钱江一桥,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境的一座跨钱塘江双层桁架梁桥,位于西湖之南,六和塔附近钱塘江上,由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

钱塘江大桥始建于民国23年(1934年)8月8日;分别于民国26年(1937年)9月26日和11月17日铁路桥、公路桥建成通车;于民国26年(1937年)12月23日为阻断侵华日军南下而炸毁;于民国37年(1948年)5月成功修复。于2006年5月25日被列为中国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钱塘江大桥北起上城区二龙山东麓,南至滨江区浦沿街道联庄村上沙埠;全长1453米,公路桥宽9.14米,铁路桥宽4.88米;桥面上层为双向两车道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下层为单线轨道铁路,设计速度120千米/小时。

钱塘江大桥又名钱江一桥1934年8月8日开始兴建,1937年9月26日建成。茅以升为总设计师。它是中国自行建造的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双层桁架梁桥。抗日战争时期,为阻挡日本侵略军,钱塘江大桥炸断,直到1953年9月,大桥方得到全面修复。钱塘江大桥从建成至今一直未进行过技术上的大修。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n20230506181810ab34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