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美国人如何评价汉朝?老外是如何评价满清的?

一说起清朝,外国人的评价也许是一针见血:马戛尔在乾隆时期得出的结论:清朝政府跟自负有关,它很想凌驾各国,但目光短浅,只知道防止人民智力进步。

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O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准确地说反而倒退了。

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野蛮人。

一个专制帝国,几百年都没有什么进步,一个国家不进则退,最终它将重新堕落到野蛮和贫困状态。

清朝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

清朝坚持闭关锁国政策,并以天朝自居,使中国科学技术与欧洲差距更大,以至于任人宰割百余年。

这样说,决不是夸张。

傅满洲,确定不是通假“溥”?为何成了辱华形象?更引发全中国抵制。

国内影视喜闻乐见的帅气猪尾,在国际上为何成为“奴性、愚昧、野蛮、落后、肮脏、卑贱、势利、懦弱”之代名词?

对于外国人怎么看待满清这个事情,只能从一些历史文献记载上看,毕竟过去不像现在一样,什么媒体采访和出国旅游,不过总体来说我觉得当时的外国人还是很惧怕满清的,虽然近代打了不少败仗,但是国土面积和潜在实力还是很强的,这就是为什么列强选择蚕丝和文化输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尤其是没发生鸦片战争之前,总体外国人眼里的满清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还都是天朝上国印象,实力是非常雄厚的,根本就不敢轻举妄动,往清朝前边倒腾几代欧洲的外国人,如拿破仑评论中国(满清):“狮子睡着了,苍蝇都敢落在它的脸上叫几声;狮子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颤抖。

”从这就可以看出一个横扫欧洲的法国皇帝是多么惧怕中国(满清)和独特的眼光,更何况是当时的普通外国民众了,除了崇拜那就是惧怕。

然后说说满清领土和人口的那些事,满清巅峰时期的领土可算是数一数二的了!

那家伙比整个欧洲都大,人口巅峰时达到了4.5亿,在欧洲人的印象里那肯定就是世界第一。

满清只不过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才彻底不行了,这也赖咱们中国人自己,几千年来一直处于巅峰,不求发展和上进了,谁不飘啊!

开始让洋鬼子有机可乘,毕竟咱们领先几千年,外国人心里不平衡,开始各种各样的埋汰咱们中国人和往咱们身上贴标签,不过现在好了,中国又重新站了起来,立于世界的东方之巅,外国人又开始老老实实的了。

一说起清朝,很多人第一印象都会想到鸦片战争、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等词汇。特别是八旗入关之初,强制推行剃发易服,最终引发了对江南百姓的大屠杀。统治稳定后,又以“文字狱”禁锢思想。到清朝末期,更是愚昧腐朽到极点。

因此,很多网友都用“满清误我中华三百年”来定性清朝统治的这267年。但不得不说的是,我国历史上发生屠城行为的并不是清朝独有。

比如项羽反秦时屡有屠城记载,十六国时,更是发生了胡人屠汉人、冉闵发布“屠胡令”互怼的情况。而要说起落后文明征服先进文明,元朝也是其中之一。

但为什么我们很少听到“元朝误我中华一百年”这种说法呢?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清朝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太大了,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影响,都直接关系到近代中国的走向,毕竟清朝是唯一一个横跨古代和近代的朝代。

那么外国人是怎么看待清朝的呢?其实国外的历史爱好者也对清朝这个朝代褒贬不一。

赞同者认为清朝取代明朝是因为明朝的腐朽,何况即使明朝继续延续下去,也很难预料明朝会不会走向近代化。清朝也进行过近代化的尝试,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失败了。(这里可能说的是洋务运动和北洋海军的组建)

反对者则认为清朝统治期间几乎止步不前,对抗欧洲列强的燧发枪时甚至还用的是弓箭这种落后的武器。当然,至于清朝为什么宁远使用落后的弓箭而放弃威力更强大的枪炮,老外的解释是弓弩长枪需要经过多年的训练,而火枪却是任何一个农民都可以轻易学会的,这不利于清朝的统治。

虽然褒贬不一,但有一点却是老外公认的,那就是清朝奠定了中国的巨大版图,这是它最大的贡献。

说到这里也许有朋友会质疑,中国的版图是从商周时期不断扩展和延续下来的,唐朝的领土鼎盛时也同样超过千万以上,怎么反倒是清朝奠定版图的呢?

其实这个很好理解。无论是秦汉也好,隋唐也罢,都不属于近代国家性质,但清朝却不同,上面已经提到,它横跨了古代和近代,也就是说近代国家性质是在清朝末年形成的。

简单来说就是法理。某一块土地被侵占后,后继的政权就可以名正言顺的通过武力夺回来,别国无权干涉。但如果是汉朝曾经控制的一块区域我们说要重新拿回来,那么是无法获得国际认可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从来不说朝鲜半岛北部是我们的固有领土一样(虽然它的确曾经是汉朝的四郡)。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清朝之前的朝代对领土就毫无贡献,只不过这种贡献只能一代一代继承。比如隋炀帝首次将青海全部纳入中原王朝管辖,那么自此之后历朝历代对这里就有了法理,每一个有作为的皇帝都想要恢复前朝失去的领土,就是这个道理。

西汉末年国外主要发生的是古罗马的独裁者凯撒被刺身亡事件,其养子渥大伟称皇帝,改罗马共和国为罗马帝国。

屋大维巧妙运用政治手腕,一面对外宣称卸除一切大权,要恢复共和制;一面又装作迫于元老院和公民的请求,接受与共和制度完全违背的绝对权力,成为首席元老(即元首,元首制由此而来)、最高执政官、终身执政官、终身保民官、大祭司长等,自称“第一公民”、最高统帅(或译作“凯旋将军”、“大元帅”),并获得了元老院授予的“奥古斯都”(意为“神圣的”)和“祖国之父”的称号。

(1)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而此时西方的罗马共和国正在对北非地区的迦太基王国进行着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前146年)中的第二次战争,最后罗马险胜,剥夺了迦太基的自卫权,逼使迦太基签下了不平等条约。

(2)前200年~前196年,罗马进行第二次马其顿战争, 罗马大获全胜,消灭了其国王腓力的海军。

(3) 公元前前两世纪,随着马其顿王国在第二次马其顿战争败于罗马,塞琉古王国国王安条克三世认为是扩张至希腊的好机会,从前196年起,这两大势力逐渐相互在台面下对抗,并试图与希腊诸多小势力结盟来扩大自身在希腊的影响力,最终引发罗马——叙利亚战争。

战争的最后由罗马获得彻底的胜利,安条克三世被迫签下阿帕米亚和约,使塞琉古帝国割让小亚细亚给罗马的盟国,也进一步确认罗马在希腊的霸权,更使罗马成为地中海唯一的一等强国。

(4) 罗马又发动了第三次马其顿战争(公元前171~前168),腓力之子佩尔修斯战败,最后在彼得那会战中马其顿全面失败。此后马其顿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

(5) 第三次布匿战争(前149年-前146年),这是一场罗马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罗马主动进攻,长期围困迦太基城,最后迦太基战败惨遭屠城,领土成为罗马的一个省份——阿非利加行省。

(6)公元前80年,罗马处于苏拉时代,开始对位于其东方两伊地区逐渐强大起来的安息帝国发生军事摩擦,之后逐渐发展成一场贯穿两国历史的持久战争。

(7)前73年,斯巴达克斯起义,沉重打击了罗马的奴隶主统治。

(8)公元前64年,罗马三巨头之一的庞培带兵消灭了苟延残喘的塞琉西王国,将叙利亚征服。

(9) 公元前58年~公元前51年,罗马总督凯撒发动的征服高卢的战争,并使其一战成名。

(10)公元前53年,罗马三巨头之一的克拉苏盲目地发动对安息帝国的入侵,史称卡莱战役,然而克拉苏军团大败,全军覆没,也使到安息帝国名声大震。

(11)前44年,凯撒因功高振主遭到元老院刺杀去世,罗马后三头同盟开始。

(12)前31年, 后三头之一安东尼和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女王与屋大维分别率大军进行决战。最后,以屋大维一方胜利结束决战,屋大维征服埃及。

(13)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罗马帝国长达200年的黄金时期开始。

西汉末年三国分立!!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位称帝,国号新。

西汉末年国外主要是古罗马的独裁者凯撒被刺身亡,其养子渥大伟称皇帝,改罗马共和国为罗马帝国。

1、汉初经济政策对商业的影响

1、汉初自由的市场

汉朝是华夏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代。因为秦朝的昙花一现,导致社会并没有完全脱离春秋战国的氛围。而后续产生的汉朝,却维持了长久的统治。

因此汉朝的统一,对于后来王朝的统治理念有着非常高的参考意义。而虽然汉朝开始尊崇儒家,但是在汉朝初年在重视农业生产的同时,也没有遏制商业的发展。

当时的皇帝信奉黄老学说,因此朝政实施的是无为而治的理念。导致社会进入了一个,自由发展的时期。一直到汉武帝以前,当时的市场基本是没有任何管束的。

2、重要的汉初经济发展时期

当然可能因为汉朝对于经济政治的放纵,导致汉朝初年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货币就经历了多次的变化。三铢钱、八铢钱、五分钱、四铢钱、五铢钱相继诞生或被取代。

而这样也就造成了,市场的币值混乱。因此当时王朝对于市场的掌控,基本为零。然而就是这样的原因,导致不少的新兴行业开始诞生。

除了传统的买卖以外,轻工业生产也开始出现。甚至随着经济的发展,连金融行业都有了初期的萌芽。这个时期生产技术同样在提升,矿产开采业和丝织业同样成为社会主导产业。

3、“乌烟瘴气”的社会风气

然而这样的自由发展,市场却逐渐变得“乌烟瘴气”。当然这样所谓的混乱,是在后世的儒家眼中的混乱。《货殖列传》记载过,关于商人们奋斗的历程。

黄老学说之中的探索精神,在这些商人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其实后来主导的儒学,反而让人丧失掉所谓的进取心。

2、经济成果显著

1、社会商品平民化

而汉朝的经济发展,逐渐开始出现成果。首先就是社会之中,平民的生活质量逐渐提升。产品的多样化,导致民生丰富多彩。而产生存量的提升,降低了产出的价格。

不少的新产品也逐渐平民化。能够让社会大众,也享受到这市场发展的成果。但是也因为如此,导致出现了不少富商。贫富差距开始拉大,社会矛盾初步显现。

然而值得欣喜的是,当时虽然没有政府管控。但是市场自身,却逐渐开始规范化。随着市场的自我约束,其发展的速度也开始提升。

因此其实这种自发性质的管控,才是最适合经济发展的方式。也给了后来的君王,足够参考的经济发展经验。

2、丝绸之路的价值

另外除了国内的贸易发展迅速,同时经济发展的触手也伸向了国外。汉朝时期虽然有匈奴骚扰,但是却没有阻碍商人们走向远方。其中不论是走向西域的路线。

还是往南部都有着不计其数的商人。这也就是因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丝绸之路才会出现。如果人人都在家安贫乐道,那么多久也不会出现这条传奇的商道。

而对外贸易的发展,也加速了国朝经济总量的积累。海外的产品,逐渐涌入中原。不少的新兴农产品,丰富了中原的市场。而一些种子的引入,也使得后来的社会有了更多种类的农作物食用。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导致不少富人的出现。这样丰富的市场,奢靡的气氛开始出现。不少的富商在富可敌国的家产之下,过的日子也是平民难以想象的。骤然富贵,导致上层社会铺张浪费的习惯开始出现。

3、清明简朴之风出现的原因

1、儒家对经济的影响

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向皇帝敬献了儒家思想。这种提倡社会稳定的思想,符合统治者的利益。

因此很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逐渐被实行。而原本自由开放的社会,也开始被遏制。对于经济的发展影响,绝不仅仅是重农抑商那么简单。

2、清明简朴的萌芽

然而正式这样的思想主导,才让王朝统治逐渐趋于平和。原本的经济发展,开始往民生上进行用力。

董仲舒提出的的“治本之策”,为当时社会提供了有效的政治架构。自此汉代的清明简朴思维,开始在社会之中萌芽成长。

因为儒家学说的影响,导致整个社会风气的变化。同时理学心学的出现,开始反哺汉儒。但是其学说并没有改变对商人的轻视,让社会依旧开始向简朴看齐。

其实社会风气的本质,有很多层次。汉朝的社会,从原本穷困到奢靡就是那么突然。哪怕后期清明简朴的风气出现,但是贵族阶层的奢靡作态却并没有结束。

而很多之所以简朴的贵族,其实只是迎合统治者的喜好罢了。而儒家的思想,虽然从根本上进行了影响。

但是其影响,更多的还是深远层次。再加上因为人性本身就是贪婪的,因此只有不断完善制度才能够保证社会清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n2022122409223334a6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