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美国人最不愿提及的建国往事

英国从宗教改革开始,流传一个神话,说是英格兰人取代犹太人,成了被上帝选中的民族,英格兰人的使命,就是执行上帝的意志。

犹太人很尴尬,想不到自己编故事的套路被英国佬盗用了。

套路是这样的:古代的时候,大家信各种各样的神,太阳神、河神、树神。进入人类视野的东东,但凡长得好看点,都能成神。当然,不好看的也可以做神,不过只能是火云邪神之类的反派,美少女战士会代表月亮消灭你。这就是多神教。

犹太人被这样噪杂的环境弄得心绪不宁,想静静。他们灵机一动,自己造了一个神,叫上帝。上帝是世间唯一的神,法力无边,说的话比圣旨还灵。其他乱七八糟的,都是牛鬼蛇神,犹太人根本不认,于是整个世界清静了。

然后,犹太人和自己造的上帝签了份合同,合同约定,犹太人以后只信上帝,而上帝则保证会永远包邮,哦,不,保佑犹太人。犹太人成了“被拣选的民族”,还被上帝赐予了一块“应许之地”。

虽然当时这块地上住着别的土著民族,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上帝最大,他说的还不够你臭屁的么?大可以把那些“被诅咒”的人赶走嘛,实在不愿意走的,可以杀掉哟。

难搞的观众会发现,整个创作流程存在一个逻辑漏洞:你说上帝最大,他就最大,凭啥?

细心的犹太人早就想到,会有吹毛求疵的龟毛跳出来挑刺。他们的对策是,用上帝显神迹的故事,堵住那些碎碎念的乌鸦嘴。

比如,犹太人出埃及的时候,上帝将海水分开,使他们得以通过,之后让海水复合,淹死埃及追兵。又比如,天气干旱,犹太人和异教徒比赛祈雨,异教徒吭哧半天,依旧艳阳高照,犹太人摆坛做法,很快风雨大作,犹太人三呼万岁,抓住异教徒,带到河边,“在那里杀了他们”。

神迹如此牛逼,充分论证了上帝最大的事实。至此,故事实现了逻辑闭环。

英国人想着,天下故事一大抄,凭啥犹太人能卖心灵鸡汤,我不能带货玉米排骨汤?你可以说自己被上帝选中了,为啥我不能,你们的合同在公证处盖章了么?

英国人带着无与伦比的自信,和浑然天成的逻辑自洽,抢走了犹太人上帝宠臣的地位,然后跑到北美,把那里当做自己的“应许之地”。

美国人作为英国精神的“继承人”,在建国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了脸皮厚、坑队友的优良品质。下面的每一章,都有美国人不愿提及的建国往事。

(一)山巅之城的真相

在美国的建国神话中,有一艘至关重要的船:五月花号;有一个无与伦比的人:约翰·温思罗普。

五月花号在成名之前,是一艘破旧的运酒船,往返于法国波尔多和英国伦敦之间传送葡萄酒。温思罗普化身传奇之前,是一个乡绅的儿子,毕业于剑桥,做过律师和治安法官。

温思罗普和一帮清教徒,搭乘运酒船跑到北美,说要建一座山巅之城。

清教徒是一伙宗教理想主义者,看不惯罗马天主教的腐败、英国国教的霸道,他们在英国被打压, 跑去荷兰又受排挤,不得已,只能前往美洲这个无人之境。他们觉得,可以在美洲打造一个“上帝的王国”,也就是“山巅之城”。

这玩意其实是个乌托邦。

乌托邦的特点是,想象起来很美好,落地之后就会碎一地。越是花力气追求,最后得到的越是一个畸形产物。

凡人和乌托邦之间的关系,就类似矮戳穷的你,和白富美女神的关系。对,你不配。

温思罗普很快就发现,山巅之城里面,除了有理想,还很现实。

搭船要买船票,到新地方定居也花费不菲。好在老温不是一穷二白,他卖掉自己的庄园,拿到了通往新大陆的5760英镑,这在当时是笔巨款。毫无疑问,他是同一批殖民者当中最有钱的。

鉴于老温学识渊博,言行果断,殖民者一致选举这位富豪做总督。这就类似小区居民因为撕葱出言谨慎、热爱撸串,选他做业委会主任一样,都是基于对人品的判断,和金钱没关系。

初到北美,老温听说周边的印第安人被天花病毒一扫而空,喜不自禁,说“上帝借此为我们清理了这个地方”。我去,这个上帝好仁慈。

在总督任上,老温不懂得团结群众,一言不合就搞迫害,谁和他意见不一致,就针对谁。有哥们仅仅因为说了教会和殖民地政府的几句闲话,就遭鞭打,还被割掉了两只耳朵。大家对老温敢怒不敢言。

根据英国国王给的特许状,应该每年召开四次殖民地议会,但老温每年只开一次。把时间都花在开会上,哪还有精力搞春耕秋收?文山会海的作风要不得。

大伙忍了这个糟老头子四年,实在受不了了,要求看特许状。得知真相的群众流下悔恨的泪水,将这个欺上瞒下的老头罢免了。

没了强势领导人,接下来的三年并不太平,殖民者吵作一团。于是,老温得以发挥余热,光荣地重新走上总督岗位。

其实吧,老温能被群众再次想起,得益于两点,第一,他出身于古老的绅士阶层,第二,他特别有钱。像蝙蝠侠一样,老温的超能力也是有钱。

就在老温的事业焕发第二春之际,突然传来一个晴天霹雳,他在英国的经纪人骗了他,导致他负债2600英镑。

同学,世界很复杂,既要防电信诈骗,也要防熟人诈骗。

老温被迫卖地还债,狐朋狗友们凑了500英镑帮他,还捐了3000英亩土地给他老婆。纵然如此,老温还是从富豪榜跌落,成为一个穷鬼。

超能力没了。

清教徒的一般认知是,贫穷就是原罪,虔诚的人总会发财。一个人始终没钱,或者说突然遇到财务危机,那就是上帝不爱你。上帝都把你抛弃了,我们也不会把你捧在手心,老温就这样被降为了副总督。甚至还有人说要终身禁止他担任公职,因为他越来越穷。

都是没钱惹的祸,问世间钱为何物,直叫人当不了总督。

老温毕竟是有两把刷子的人,此后,他在总督和副总督之间又沉浮了两次,最终在总督任上去世。

有钱你就住在山巅之城,散发万丈光芒,没钱只能滚到山下,面对生活的毒打。美国总督也要认这个理。

山巅之城的真相是:那里房价很高,物业水电费很贵,邻居嫌贫爱富,你要很有钱,才能感受生活的甜。

(二)国王的虚弱控制

英国在北美最初的殖民地是弗吉尼亚,这个地方特别适合种烟草。

一开始,英国国王是不允许种植这种害人玩意儿的,它“容易给男人的身体和风度带来新的、普遍的堕落”。不得不说,国王还是很有远见的,直指问题的核心:吸烟有害男性健康。

实事求是地说,出现问题不能一禁了之。

国王也认识到了这点,于是对从北美进口的烟草征收5%的关税,相当于将其合法化了。

禁不住就合法,并且收税,是昂撒人的老传统了,比如最近美国大麻的合法化。

如果没有烟草种植业,弗吉尼亚很难存活下去。可以说,烟草拯救了弗吉尼亚。

弗吉尼亚的南边,是叫做卡罗莱纳的地方,那里水系密布,河渠纵横,非常适合种植水稻。水稻救了卡罗莱纳。

刚才说的弗吉尼亚和卡罗莱纳,都是南方,而清教徒们去的地方,属于北方。

整体而言,南方殖民地出产烟草、水稻和靛蓝,这些东西是英国本土需要的。北方殖民地更多出产鱼类等食品,好巧不巧,捕鱼业是英国的关键产业之一,于是,北方殖民地的产品被高额关税挡在英国门外。

由此形成的局面是,南方和英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北方则逐渐和英国脱钩。这一情况是后来美国内战的重要原因。

在殖民地,总督虽然是国王任命的,或者需要国王同意才能被任命,但有个致命的问题:国王不给总督发工资,而是由各地议会发总督的工资。

表面上总督是殖民地最大的爷,实际上地区议会才是甲方爸爸,总督不过是看议会脸色吃饭的乙方孙子。议会一个不高兴,总督就断了生活来源。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督对国王的命令有时贯彻执行,有时阳奉阴违,总督和议会之间,时而争权夺利,时而勾兑利益。总之,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控制力很弱。

(三)华盛顿创业

华盛顿是个农场主,继承了一些田地和黑奴,但也并不是特别有钱,算是个富农。

后来,他参军并打了几场漂亮仗,这个又高又帅的明日之星赢得了一个富有寡妇的欢心,两人结婚之后,华盛顿身价倍增,从富农进阶为大地主。

婚姻是实现阶层跃迁的最快方法,对男人而言尤其如此。

华盛顿加入的是殖民地军队,而不是英国正规部队。殖民地军队在英国人心中,也就是个会舞刀弄枪的瘪三,根本上不了台面。

如果说英军是互联网大厂的正式职工,入职门槛高,福利待遇好,那殖民地军队就是外包人员,有二流的能力,三流的福利,末流的地位。

作为外包人员的华盛顿,心里憋着一口气,既然不能从外包转正,那还不如另起炉灶,自己创业。

创业的机会说来就来。

英国和法国进行了一场全球范围的七年战争,最后英国取胜,并使法国彻底退出了北美大陆。

仗打完之后,英国背负的国债翻了一倍。英国本土居民要缴纳沉重的税赋,但殖民地人基本不用纳税。英国政府寻思,你们殖民地人不能做白眼狼,有难要同当。

从逻辑上来说,英国政府的想法没错,不能光讲权利,不谈义务,对吧。

于是,英国开始对北美殖民地征收糖税、印花税啥的。

殖民地人不乐意了,一直以来,英国政府就没往殖民地投过一分钱,是我们这些移民自带干粮、自备勇气,与荒野疾病过招,与印第安人缠斗,才有了今天的大好局面。

如果当初你有投资,现在就可以收税,没有投资,一切免谈。从资本主义的角度,收税没有合法性。

而且,你跟法国人打仗,为的是维护自己的全球利益,并不是真的想保护我们。从道义上讲,也不该我们承担成本。

殖民地人打着“无代表、不纳税”的横幅,跟英国人叫板。大家对这个横幅不要信以为真,就算真的在英国议会有代表,他们也不会纳税。辨别什么口号只是宣传,需要智慧的火眼。

尤其是在波士顿,文化人撰写尖酸刻薄的文章搞讽刺,街头混混用小打小闹进行低烈度对抗,目的只有一个:让英国人不痛快。

英国大名鼎鼎的东印度公司,此时遇到了经营困难,英国政府为了帮它摆脱困境,允许它以极低的税率,把茶叶运到北美销售。

波士顿的茶商们怒了,你这是双标,凭啥我们的茶叶进来要收重税,东印度公司却如此优惠?就因为公司名称有“印度”二字,就仙气逼人,无需纳税?

各种利益相关者,外加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吃瓜群众,跑到东印度公司货船停靠的码头,准备干票大的。

随后,一伙北美殖民者穿着印第安人的奇装异服,脸涂成紫铜色,头上插几根羽毛,将东印度公司三艘货船的茶叶都倒进海里,这就是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

因为殖民者的古怪打扮,这也是世界最早的大型cosplay狂欢盛典,可以称之为America Joy。从盛典high翻全场的效果看,咱们的China Joy也得甘拜下风。

印第安人哭晕在厕所,都被你们灭得七七八八了,末了还要被拿来做烟雾弹、挡箭牌,我们的剩余价值真有那么多?

美国独立战争就这样开始了,华盛顿凭借丰富的军事经验,被选为总司令,领导殖民地的军事斗争,开始创业。

回过头看,英国最大的失误,并不是收税或者卖茶叶的破事没干好,而是打败了法国这个殖民地最大的外部威胁。殖民地没了生存压力,也就不想向远在伦敦的老爷磕头了。

英国人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曾打算用印第安人代替法国人,使其成为制衡殖民者的一把利剑。英国画了一条南北走向的线,规定线的东部归殖民者,西部是印第安人的地盘,殖民者不得越雷池一步。

可是,殖民者完全无视这个规定,一路向西。毕竟,印第安人太弱鸡。

(四)法国锄强扶弱

殖民者在和英军的互殴中,并没什么优势,毕竟大英是日不落帝国,有全球资源可以调派。

本杰明·富兰克林被派往法国,寻求外援。

这个富兰克林就是利用风筝,在风雨中成功被电击的那个科学家。

富兰克林是成功的印刷商,拥有报纸,还负责给议会印钞票,他说印钞“是一份非常赚钱的事,对我的帮助蛮大”。

这是废话,如果法律允许,印钞对我的帮助也会蛮大。

他帮助创立了费城最早的警备队,成立了费城第一家火灾保险公司,开办了费城最早的医院,创办了费城学院,也就是后来知名的宾夕法尼亚大学。

他还创办了美国哲学协会,先后加入28个学会和学术团体。可以说,富兰克林是个全才,啥都能插一腿,啥都能干得出类拔萃。

富兰克林的故事说明,当你想成功的时候,先要看看自己是不是被电击中过。电击之前,你是个普通小伙,电击之后,你可能是精神小伙,当然,更大的可能是精神病小伙,效果完全取决于电流大小。

富兰克林名震四海,他是美国的super star,在法国期间享受万人景仰。

对这位巨星,法国人没有抵抗力,关于赞助的请求,他们欣然答应。当然了,法国人的真实目的,是要报七年战争的一箭之仇,干翻英国人。不管怎么说,富兰克林不辱使命,带着大把法援,荣归故里。

法国还拉来西班牙和荷兰,一起对付英国佬。这哥俩和英国一直有海上利益纠纷,能够趁火打劫,那是极好的。

法国出人出钱,出枪炮还有船,想方设法弄死不列颠。

到战争后期,法国人掌握了制海权。对依靠海洋吃饭的大英来说,制海权是任何战争的胜负手,制海权没了,战争也就输了。

英国人被打得没脾气,迫不及待的要签和约。法国人对英国在谈判中的表现大吃一惊,说“英国人与其说是讲和不如说是买和”,啥让步都做得出来。

最后,美国抛弃法国,和英国单独签订了和约。

法国从这场战争中得到的,除了美国的抛弃,还有国家债务的急剧膨胀,信用彻底破产。法国开始走上一条不归路,最终导致了大革命的爆发。

帮助美国的那些法国大商人和大贵族全都损失惨重,有两个人落得拿美国国会的救济过活。

法国人痛哭流涕的总结:历经生活沉浮,看清美国面目,可惜为时已晚,我们已经破产!

(五)制宪会议

美国独立战争的结果,是英军夹着尾巴逃走,而美军则迎来了其历史上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战争之后,召开了制宪会议。

这是一次胜利的大会,出席会议的人中,有大地主、大种植园主、大商人,但是,他们不是主流,人数最多的群体是律师。55名参会人员,律师达到31名。

也不是只有制宪会议的律师人多,战争开始时签《独立宣言》的52个人中,有25名律师。

为啥需要这么多律师呢?

国父之一的汉密尔顿是名律师,他义正严词的说,商人、农民、种植园主,这些人都有自己的经济利益需要维护,律师不一样,他们作为一个有学问的阶层,没有既得利益,应该成为公共生活的基石。

在州立法机关,种植园主和商人占多数是应该的,因为各州代表的是地方利益。在国会,律师占多数天经地义,因为国会代表的是公共利益。

可以说,对美国而言,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律师统治的传统。律师统治,就是法治。

最初的律师,可能如汉密尔顿所言,没有特殊利益,但发展到今天,律师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本身已经有了它自己的既得利益。法律文本越来越繁杂,律师费越来越贵,就是最好的证明。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在律师费面前,穷人和富人的支付能力并不平等。这是汉密尔顿没有说出来的。

(六)内战

独立之后,美国搞的其实是“一国两制”,南方州主要是种植园经济,依赖奴隶的劳动,实行奴隶制。北方的工业成分多一些,还有金融等“高端”服务业,没必要蓄奴。

鉴于奴隶制的名声越来越臭,1807年,英美几乎同时宣布废除奴隶贸易。请同学们注意,是废除奴隶贸易,而不是废除奴隶制,这是个易错题。国际间的奴隶买卖不再被允许,但国内的奴隶制还是可以继续存在的。

惩恶扬善,总得一步步来嘛。

没了国际来源,老南方的农场主拼命“生产”更多奴隶,因为此时的美国正在大肆往西扩张,新南方的蓄奴州对奴隶的需求永不餍足,奴隶供不应求,价格飞涨。

奴隶价格上涨,对新南方的农场主而言,虽然意味着生产成本增加,但也表示拥有的资产更值钱了。对老南方而言,更是喜从天降,每卖一个奴隶,就多赚一份钱。

奴隶价格类似于房价,老南方是开发商,新南方是购房者,房价上涨,开发张喜笑颜开,购房者痛并快乐着。

为了保持蓄奴州和自由州在国会的权力平衡,一般是蓄奴州和自由州轮流加入美国,这样,至少在参议院层面,蓄奴州在投票的时候不会吃亏,因为每个州在参议院的席位是两个。

1858年,两个自由州加入了联邦,1859年,一个自由州加入联邦,但是,一个蓄奴州则被拒绝加入。由此的结果是,北方在参议院的票数是36,而南方只有30。南方人慌了。

按道理,慌的应该是南方奴隶主,大部分底层白人,没有奴隶可供使唤,他们应该无所谓才对。事实上,他们比奴隶主更慌。

南方有一小部分黑人是自由民,他们和底层白人竞争少得可怜的工作岗位,僧多粥少,穷白人的日子过得很艰苦。如果废除奴隶制,给所有黑人自由,那底层白人就没活路了。所以,穷白人发自内心的希望维持奴隶制。

穷白人还有一种蜜汁自信:爷是穷了点,不过没关系,你看看,爷脚下还踩着大批的黑人呢!

所以,南方白人上下一心,要将奴隶制进行到底。

除了奴隶制,南北之间还有另一个分歧:关税。

北方搞的是工业经济,但是实力不济,质次价高,于是希望用高关税抵挡来自欧洲产品的竞争。南方主要靠农业,卖棉花、烟草,赚钱之后买进工业品用于消费,要求低关税。

对南方人而言,高关税的体制,会影响出口,减少收入,而自己买的工业品,要么是被加征了高额关税的欧洲进口品,要么是北方生产的高价垃圾货,怎么想都不划算。

奴隶制叠加关税之争,两边的矛盾愈发不可调和。然后,南北战争就爆发了。

这时候的美国总统是代表北方的林肯。

林肯是瘦高个,长得不帅,也可以说长得比较有特色。他的初恋因伤寒去世之后,他就再没爱过别的女人。他后来娶了一个名叫玛丽的家世显赫的女人。

玛丽说林肯“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用的废物”,好多人看到她用扫帚将林肯扫地出门,她也从不允许林肯请人吃饭。

很多庸俗的男人要求老婆给自己面子,尤其是在外人面前,可面子是给出来的吗?看看林肯,老婆天天打脸,他不但毫无怨言,还当上总统让老婆喜笑开颜。

对男人而言,面子是自己挣的,不是别人给的,尤其不是老婆给的。

战事一开,很多人要求林肯解放奴隶,北方和南方吵半天,不就为了这个吗?

林肯对这种要求居然无动于衷。

蓄奴州一共有15个,但要求独立的只有11个,还有4个州继续呆在联邦架构内。如果此时宣布解放奴隶,就是逼这4个州起兵造反,赢了面子丢了里子,没必要。

林肯说:“在这场斗争中,我的最高目标是保全联邦,而不是要保全或摧毁奴隶制。如果我无须解放任何奴隶就能保全联邦的话,我会这么做;如果我能通过解放所有奴隶从而保全联邦的话,我也会做。”

意思就是,你们别搞道德绑架那一套,我对仁义道德不在乎,我只在乎我的国家。

后来,随着形势越来越有利于自己,北方公布了《奴隶解放宣言》,再后来,南方就战败了。

内战的结束,表明美国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国家,而不是南北两部分的联合。

奴隶制问题成为历史,但黑人问题开始如影随形。

(七)尾声

带着建立山巅之城的理想,靠捕鱼、种植水稻和烟草,最初的殖民者在北美生存下来。仗着法国人的自杀式援助,殖民者打败母国,获得了独立。

在各大势力斗得欢畅之际,印第安人作为代价, 被残暴的剿灭了,美国人欣喜地在这片“无主之地”大展拳脚。

脸皮厚、坑队友,就是美国建国神话的内涵。

后来,因为奴隶制、因为不同发展道路所产生的矛盾,南北双方打了一场热火朝天的内战。

南方人关心奴隶制,因为涉及利益,北方人关心联邦,因为涉及国家完整,但没人关心奴隶,在双方看来,黑人奴隶并不是和白人一样的“人”。

内战结束,奴隶制被废除,但随后发展出来的种族隔离制度,让黑人的境遇继续不堪,“解放”二字,任重道远。

犹太人自封为“被拣选的民族”,英国人依葫芦画瓢,给自己戴上这顶高帽。殖民北美之后,殖民者仗着有“被拣选”的光环附体,把征服北美大陆视为自己的“天命”,而不管“天命”下消失的印第安人和增加的黑奴。

可以看出,所谓“被拣选”,其本质是一种自我传销,把“我最牛逼,别人都是傻B”的观念卖给自己,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做事风格发展到极致。

这一点,是美国建国精神的内核,也是他们最不愿提及的。

感谢阅读,觉得不错就点个赞吧,谢谢。

史册号网友观点:美国的建国历史就是开局一群强盗,物资全靠抢。

恩人随便杀,誓要当白眼狼之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m2023012222300554b2.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