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丝弦潼关,规定的表演时间内完美塑造人物形象—丝弦剧本《潼关》的改编思路

韩铭忠

丝弦老版本的《潼关》也叫《收吴汉》,故事性很强,和评书一样,采取的也是直抒胸臆的平叙手法,故事情节完整连贯,刻画人物粗糙模糊,符合旧时长时间甚至连本演唱的需要,也符合当时观众的口味。

但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传统戏的商品性越来越强,演唱时长越来越短,观众市场也因老辈人相继去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口味也从崇尚故事情节转变到关注表演技艺、崇尚唱腔,这也是“张鹤林热”和“边树森迷”越来越多的基础所在。

改编后的剧本要想满足市场和观众需求,必须接地气,在规定的时间内塑造完美的人物形象。

按照这一原则和思路,我在保留原始剧情的基础上,增加或扩充了让观众大呼过瘾的唱段,使他们得到最大限度地熏陶和艺术享受。

该剧描述的剧情发生在刘秀南阳起兵之后,汉军北上伐莽过程中抢关夺寨扩充势力的一个场景。

邓禹定计收服岑鹏、吴汉两个新莽王朝的驸马,从内部打开缺口,以达到瓦解新莽势力的目的。

此情节在传统戏中属于两部连本戏,前部《纪阳关》邓禹命马武假扮响马抢来岑鹏之妻,又名景丹假扮女子诳来岑鹏老娘,未费一兵一卒收服岑鹏。

《潼关》是后部,马成保定幼主刘秀照邓禹的计策混入潼关,在姚期和吴汉之母的配合下,收服吴汉。

改编《潼关》时,为了达到上述效果,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必要的整合。

首先进行了人物整合。

主要人物和重要人物要塑造得有血有肉、形象鲜明;关键性陪衬人物要以衬托的方式达到完美塑造主要人物和重要人物的效果,因此他们的行为、动作和语言一定要要切中要害,切忌拖泥带水。

对于无关紧要的人物,尽量减少戏份儿必要的时候考虑删除。

吴汉和妻子王玉莲作为本剧的主人公,是剧本必须完美塑造的核心人物。

刘秀和吴母在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重要人物一定要将他们的性格魅力刻画得惟妙惟肖。

姚期和马成作为关键性陪衬人物,要通过合理的动作、道白和唱腔,达到陪衬主人公和重要人物的完美效果。

由于原始版中设计的是吴母和岑鹏内外合击逼吴归汉,这样倒弱化了吴汉的孝子形象,其实通过吴母痛诉国恨家仇足以达到劝降的效果,因此我在改编时,删除了岑鹏的戏份儿,在不考虑武戏的情况下,把他和马武、苏显安排成了隐形人物,若要考虑安排武打,则可以将他们三人设计为过渡人物。

其次是进行了剧情的整体整合。

原版本中不痛不痒的情节过多,主要人物和重要人物的戏份儿太少,无法完美地塑造人物形象。

改编时将剧情整合为庙遇、探病、治病、解因、逼子、杀妻归汉六个场次,每个场次都增加了大段唱腔,塑造杀妻这个情节时,借鉴了河北梆子版本的唱段,毕竟这个唱段太震撼人心了,但是河北梆子版本的背景发生在刘秀走南阳的过程中,此时的刘秀还是个顽童,王者形象并不饱满。

何况剧目来源的历史传说中,一直都是刘秀独自一人走南阳受尽磨难,快到南阳时被官兵拿获解往长安之际,姚期马武双救驾,扶保幼主到达南阳。

如果刘秀走南阳时,到潼关就收服了吴汉,也就不会遭受磨难了。

由于这个版本和我的偏好不对路,因此只借鉴了其中的大段唱腔,但正是由于有了本段唱腔,才使吴汉和王玉莲的形象变得鲜明生动而有血有肉,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口味,台下的叫好声就是明显的例证。

最后考虑了细节的整合。

第一,原版本第一场中,“刘秀到此”四句言语出自马成口中,我感觉有点不合理。

毕竟邓禹是足智多谋的大元帅,对刘秀去潼关的行程不可能不做安排,我在改编时将此情节改成了马成提醒刘秀,临行之前元帅曾留下锦囊一份,不妨拆开一观。

这样四句言语出自邓禹的安排更能刻画出邓禹决胜千里之外的统帅形象。

第二,旧版中吴汉和玉莲婚后是有儿子的,但是河北梆子版本中婚后无子嗣,违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训,使玉莲的形象大打折扣,因此我借鉴河北梆子版本唱段时,改为王玉莲劝吴汉续娶贤妻后善待娇儿,娇儿虽是莽女生,毕竟是吴门一条根,这样逻辑更合观众口味。

第三,自刎的结局过于悲壮,如果原封不动地照抄河北梆子版本,必定要损害了剧情的合理性。

因为河北梆子版吴母逼吴汉杀妻后碰头身死,为的是让吴汉无牵无挂忠心辅汉。

丝弦版吴母并没有死,如果剧情安排玉莲死去,显得吴母有点儿不近人情,因此我在改编时做了一些修改,改成了吴母和刘秀、马成、姚期门外听着门内的动静,吴母和刘秀被玉莲的忠贞和贤惠所感动,就在玉莲横剑自刎之际,吴汉惊慌失措之际,马成闯入踢飞了龙泉剑。

紧接着刘秀、吴母、姚期出现,增加吴母小段唱腔原谅玉莲,刘秀来个总结性唱段赞颂公主,尤其“你是王莽亲生女,我是莽贼一外孙,莽贼篡汉罪千条,姨母确是无辜人。

你夫妻忠心顺汉朝,咱母子还是一家人”。

这样倒显得吴母重情刘秀大度。

第四,原版本的吴汉杀妻一幕发生在潼关外的战场上,按照新的整体情节规划,我安排在了潼关内的经堂上,这样更能体现出王玉莲的善良和无辜。

第五,原版本中有苏显抢关的武戏,在改编时保留该剧情以反映汉军气势正盛,突出武汉归汉是顺应潮流的正义之举。

我本想在安抚好公主后,增加城头观兵一场,保留武打场面增加气氛,但是考虑到本剧本早已超过了两个半小时的戏份,若再增加武戏必然导致时间超长破坏行规,因此在杀妻归汉一场的末尾,通过探马的道白中,描述了武斗场面,这样既保持了剧情的完整性,又把邓禹用兵如神的统帅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2022年6月25日写于平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m20231219190107bc310.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