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英国发展史总结,英国交通发展史?

1 英国交通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从最初的马车时代到现代高铁,经历了许多变化和发展。

2 在18世纪,英国开始兴建运河以加强内陆地区与港口城市的贸易联系,并在19世纪初逐渐发展出铁路运输体系。

20世纪初,汽车逐渐成为主要交通工具,随着技术的发展,高速公路、地铁和轻轨等也相继出现。

3 目前,英国的交通系统已经非常完善,包括高速公路、铁路、水路、航空运输等多种方式。

其交通建设和管理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成为全球交通发展的一个典范。

1 英国交通在历史上发展相对较早,是世界上最早建立交通系统国家之一。

2 英国交通的发展得益于19世纪工业革命,火车成为了当时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陆路和水路交通系统不断完善,特别是在20世纪,公路和航空交通也逐渐成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

3 目前,英国的交通系统已经非常完善,包括高速公路、铁路、地铁、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和需求的人们日常出行和物流需求。

1 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

在经历了数百年的演变后,现代交通在英国得以发展成一种高效便捷的方式。

2 在工业革命带来机器制造的时代,英国开始建立铁路系统,这不仅改变了人们旅行的方式,而且为商业贸易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3 随着现代机动车的问世,英国开始建立公路和高速公路系统。

这些道路为人们提供快速通行方式,也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英国的交通系统也在不断升级和完善,包括高速铁路和电动车等。

1、 英国交通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英国交通运输的需求越来越大,交通设施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2、 在19世纪,英国铁路的建设开始蓬勃发展,成为了英国交通运输的主要形式,同时运河和港口的建设也得到了提升。

3、 在20世纪,汽车和航空的发展对英国交通运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英国的道路和机场设施得到了大幅改善。

4、 当代英国交通运输主要由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四个方面组成,其中公路交通占据主要地位。

5、 英国交通运输的发展不断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也为英国的国际交往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

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于英国,成为英国经济起飞的起点,并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源于英国,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工业革命不仅促进了英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直接导致纺织、煤炭、冶金等近代工业的兴起,使全世界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回顾历史,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是由多种力量共同塑造的。

但自“二战”结束后,不管是经济增长,还是科技进步,英国都开始步入下滑的轨道,尤其是相对于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来说,英国的经济地位也逐渐下滑。进入到20世纪末期,英国政府再次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努力保持英国在科技和产业领域中的领先地位。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了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了灯泡

阶段一:18世纪中期以前的英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1、革命背景和原因

①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和发展。(革命发生的经济基础)

手工工场建立和扩展: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运中心,制呢业迅速发展,手工工场建立。并扩展到采煤、炼铁等领域。

圈地运动是对农业进行的一场资本主义改造运动,它使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资本主义农场和牧场出现。发展了农业,积累了原始资本,也造就了大批的自由劳动力。极大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海外贸易、殖民掠夺、黑奴交易是16世纪英国商人海外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原始资本的积累。

都铎王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16世纪宗教改革后,英王成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不再从属于罗马教皇。

改革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削弱和限制了旧的封建势力。

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不仅增强了国力,且对资本原始积累起着保护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产阶级势力的壮大。

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树立海上霸权。

17世纪初,开始向印度和北美殖民。

②阶级关系上,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出现,并利用议会有权通过征税法案的权力同国王做斗争。(阶级基础)

③17世纪上半期,斯图亚特王朝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触犯了资产阶级利益(这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在“君权神授”思想下,厉行专制,极大损害了资产阶级利益;宗教专制下,严厉对待非国教徒,尤其是迫害其中的清教徒,造成政治局势的紧张。

(由于清教徒中反对封建限制,希望取得经济只有的要求正适合资产阶级需要,因而清教徒的主张成了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

④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成为革命发生的导火线。

2、革命的特点、任务和经过

特点: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联盟;打着宗教旗帜.任务: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过程:①标志: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

②内战: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最后,议会军在克伦威尔指挥下经纳西比等战役打败王党军队,结束了内战。

③成立共和国: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克伦威尔是实际的军事独裁者。

④复辟: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从过程看,这是英国革命中的一大曲折;从当时混乱的政治形势看,也是力量尚小的资产阶级维护革命的策略。

正是在当时政治斗争尖锐形势下,政党开始形成,出现辉格党和托利党。

⑤完成:1688年“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3、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和革命的影响

建立:1689年,议会通过的限制王权、约束国王行为的《权利法案》,这标志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到18世纪,又逐渐确立内阁制、两党制)

国内意义:以君主立宪制取代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成为英国历史的分水岭。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又为工业革命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世界意义:在当时,尤其欧洲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和资本主义发展壮大已成为不可逆转历史潮流的形势下,英国革命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整个世界的要求。

英国作为欧洲一个重要的、有影响的国家,率先完成这一转变和过渡,无论理论上或实践上都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范例。

此后,欧洲和其他地区一些国家都在其影响下进行了不同形式的革命,使世界进入要求推翻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同时,也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世界近代史的到来。

(注:“新时代”“新的历史时期”并无根本差异,实际做题时灵活判断。

2、启蒙运动兴起(此时不作具体要求,只作为英国历史的过程整合)

3、世界殖民霸权地位确立(非考试内容,不须详记,只作为一般过程了解)

这一阶段,在亚洲、北美进行殖民扩张,与荷兰、法国等展开激烈争夺。通过三次英荷战争,进一步确立海上霸权,荷兰则丧失了欧洲强国地位。“七年战争”(1756-1763年)是英法争夺印度和北美殖民地的最后较量,结果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地位,并雄霸欧洲。

阶段二: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的英国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1、工业革命

1、概念: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生产的飞跃。它既是生产领域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

2、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

3、条件:① 圈地运动获得大量的劳动力;② 海外活动积累了丰厚的资本;海外活动和殖民战争使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海外市场进一步扩大;④ 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

4、完成:到1840年左右,机器大生产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机器制造业建立,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5、突出成就:首先开始于棉纺织业并推动了纺织业的较大发展;克服了自然条件限制的改良蒸汽机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就,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具体为:① 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② 动力方面: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③ 交通运输:1814年英国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1807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

6、主要影响:(注———此阶段不必扩展,紧扣英国的发展状态进行整理)

自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40年代,从棉纺织部门新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开始到机器制造业的出现,英国最早进行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和“世界工厂”,实力盛极一时。

工业革命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同时,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逐渐发展壮大,为巩固和加强自身政治、经济地位,资产阶级强烈反对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要求进一步接触封建束缚,实现自由竞争,自由经营和自由贸易。

1776年《国富论》一书的发表标志着经济政策由传统保护主义到“自由竞争”的重大转变。

2、政治状况:

① 逐渐发展壮大的资产阶级对维也纳体系下的封建专制不满,要求更多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积极展开争取政治权利的自由主义改革和革命运动。如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资产阶级通过和平手段取得更多的权利。

② 工业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日益对立,矛盾尖锐。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正是这一矛盾激化的产物,它标志英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3、殖民活动和对外关系

1、为满足工业发展和资产阶级的需要,通过建立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方式,抢占原料产地,拓展商品市场。如:19世纪中期完全占有印度、占领新加坡;发动侵略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割占香港,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在大洋州,据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非洲,英国势力渗入埃及;在拉美,加紧对新生国家进行经济侵略。

2、亚洲革命风暴中,阿富汗、印度举行反英起义;美国的独立使英国丧失了17世纪初到18世纪30年代建立的北美大西洋沿岸的13个殖民地和新法兰西。

3、这一时期,主张欧洲大陆“势力均衡”的英国,为防止法国称霸欧洲,多次组织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

阶段三:19世纪70年代~一战的英国

[第二次科技革命和向帝国主义过渡]

1、政治经济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展开,英国由于可以在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榨取巨额利润,便将大量资本输往国外,不注重技术设备的更新,工业发展速度减慢,被美、德超过,到19世纪末,工业产值退居世界第三位,失去了19世纪以来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与此同时,以科技、垄断、效率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以自由主义、政党政治、代议制为特征的资本主义政治模式开始在英国形成。

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在英国逐渐走向成熟。

2、对外关系

在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下,实力对比变化及殖民地利益分配不均等,加深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德国崛起后,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英德矛盾在殖民地问题上激化,逐渐发展成为“一战”前帝国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

同时,迫于实力相对下降的现实,英国放弃了长期以来不与任何国家结盟的“光荣孤立”政策,利用法、俄同德国的矛盾,于1904年和1907年先后签订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形成协约国集团,对抗1882年形成的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

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扩军备战,相互争夺,矛盾激化,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3、殖民活动

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渡,英国参与列强瓜分世界,最终建立包括亚洲、非洲、大洋州、拉丁美洲等地的庞大殖民体系。其殖民地比本土大150倍,“大英帝国”进入全盛。对中国,在瓜分狂潮中,强租新界,最终占领整个香港;伙同列强组成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阶段四: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

[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一战”后英国实力衰退,其国际地位产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

1、经济上,由战前的债权国变为债务国,世界金融中心也由伦敦移到纽约,英镑地位动摇。1924年,工业产量才超战前水平。

2、国际政治上,英国虽然联合法国控制了国联,打击了美国,也通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英法主宰世界的国际政治格局,但是,以英国为核心的欧洲这个国际关系中心舞台开始向美、日所在的美洲和亚洲伸展,美日的政治影响力不断增加,威胁着英国的国际地位。

3、国内政党政治发生变化。由于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战后经济的衰退,自由党实力下降,标榜社会主义的工党崛起,并取代自由党同保守党轮流执政。

4、军事上,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取得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英国自18世纪以来一直掌握的海上霸权被打破。

5、殖民体系动摇。

由于经济实力下降,对殖民地的统治力量削弱,难以维持庞大的殖民体系;同时,在“一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影响推动下,殖民地的民族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形成高潮,英国殖民体系遭到极大冲击。

如1922年,“华夫脱”党领导埃及获得初步的独立;1921年,英国被迫允许爱尔兰南部26郡脱离统治享有自治权,英国国名也有“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改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6、对外关系上。

①英国在欧洲奉行“势力均衡”政策,扶德抑法,反对过分削弱德国,拒绝加入法国组织建立的“欧洲安全保证体系”。

②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面对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英国处于维护本国利益、祸水东引等原因,实行绥靖政策,结果,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也引火烧身。

③二战爆发后,面对德国发起的“不列颠之战”,在首相丘吉尔领导下,放弃绥靖政策,英勇抵抗德军,成为欧洲抵御法西斯侵略的坚强力量,为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阶段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

[世界霸主地位彻底丧失]

1、霸主地位丧失

由于二战中再度遭削弱,实力下降,英镑地位完全为美元取代。两极格局下,欧洲失去了世界中心的地位,英国的国际政治霸主地位也彻底丧失。随着大国地位的下降,同法国等步调趋于一直,推行追随美国的战略,依靠美国资本的援助,接受马歇尔计划,成为美国冷战政策的宣传者和追随者,如:配合冷战加入“北约”。

大英帝国在鼎盛时期,统治了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是世界历史上面积最大的帝国。

有多大呢?将近3500万平方公里,比今天的俄罗斯、中国、印度加起来都要大。

现在世界上所有用英语做官方语言的国家,历史上都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

我们再说国力。

巅峰时期,英国的工业产值几乎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一半,而且就集中在英国本土那一点点地方。

后来还有谁达到过这个水平呢?只有美国。

我们不要忘了,英国只是一个小岛国,美国是一个有着洲际规模的大国。

英国的这个成就更不容易。

日不落帝国曾经的殖民地版图英国,现代世界的“原型库”

再看今天世界上的经济作物分布:斯里兰卡的红茶、埃及的长绒棉、马来西亚的橡胶、西非的可可、南非的烟叶……这些地区特产你可能都听说过,但是我告诉你,这些东西原来根本就不产在那里,全是英国人后来引种的。

可以说,今天世界上的经济作物分布图,相当一部分都是大英帝国当年一手绘出来的。

更重要的是,现代世界正常运转所依赖的那些制度,大部分都是英国首先创立的。像西方的议会制度、陪审团制度。即使是我们中国人,今天和我们国家、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制度,追根溯源也可以追溯到英国——第一家股份制公司、第一家现代工厂、第一家中央银行,都是英国首创的制度。

所以有一位历史学家就讲,你不了解英国,就不可能知道这个世界是怎么来的。英国为什么能成为英国?

当然,本篇不是要讲英国多么重要,而是要回答一个问题,那就是英国为什么能成为这个样子?

论先天条件,英国可以说很一般。你看一下地图就知道,英国不过是地处亚欧大陆西南角上的边缘岛国,而且当时的面积比今天的英国还要小,就是英格兰这一块。在当时的欧洲国家里面,它既没有西班牙和葡萄牙抢先发现新航线的先发优势,又没有法国、俄罗斯这些欧洲大陆国家那种人口、领土和资源的优势,可以说是握一手烂牌。

可就是这样一个边缘小国,用了300年时间实现“逆袭”,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占据了世界的中心位置,左右全球的政治经济秩序。

这种成功完全可以用“ 过分 ”这两个字来形容。那这是为什么呢?背后最主要的原因或者说秘密你肯定想知道。

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回答就是四个字:“ 制度精神 ”。你可能会说,制度的重要性每个人都知道,但为什么就是大英帝国崛起的最主要的秘密呢?这是因为,英国特别善于运用制度来形成优势,形成力量。这是它超过所有竞争对手的地方,是它压箱底的东西。

举个小例子,英国议会曾经立法,设一个“全民食鱼日”,规定每周有一天全国人民都要吃鱼。

那议会为什么要对这么琐碎的日常小事还要立法呢?目的就是要推动英国成为一个海洋国家,让每一个普通英国人的生活都和海洋发生关系。

最后结果呢?渔业发展起来了,更重要的是一代又一代高素质的水手培养起来了,这些可都是未来英国航海和海军的基础。

所以这个小小的、甚至有点琐碎的制度设置,实际上是英国在成为航海民族道路上的重要一推。

用“鹰眼”重新解读英国

英国这个发展演化的过程当中,有意思的事情当然不止这些。如果我们继续用高分辨率的历史解读的话,你就会发现,其实对很多我们自以为很熟悉的历史事件,多多少少都存在误读。

比如说英国革命,它根本不是我们常说的“资产阶级革命”,因为当时资产阶级根本还没有登上政治舞台。另外,英国革命的第二阶段,1688年的光荣革命也不是一场水到渠成、必然发生的革命,而是一次意外。一个神秘男婴的降生,让英国历史彻底改写。

再比如说工业革命。过去很多历史书说英国率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是圈地运动提供了廉价劳动力,自然科学发展提供了知识基础,逻辑很顺。但事实上,圈地运动进行了两百多年才有了工业革命,而那些搞发明创造的主角根本不是科学家,而是技术工人,他们连牛顿都没听说过。所以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真正原因一定是在别的地方。

你会发现,英国除了给出很多认知上的修正以外,还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细节。这些细节可不是一般的历史花絮,它会不断引出你的问题,让你的思维不断打开——

比如英国式战争,要知道英国崛起的300多年时间差不多一半时间都在打仗,重要的是它几乎就没输过。为什么呢?这种“百战不败”背后有什么秘密呢?

再比如英国式的帝国管理。我们都知道英国的本土面积和我们广西差不多,那它怎么来管理远隔重洋,文化各异,面积超过自己上百倍的海外殖民地呢?就拿印度来说,当时5000个英国官员就管理了整个印度次大陆的几亿人口。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又比如处理失败,英国崛起历史上唯一一次真正的失败就是美国独立战争。但是面对这么大的一场挫败,我们发现英国管理失败也管理得很好。回头看历史的话,你会发现,大英帝国很快又进入不断扩张的常态,好像这场大挫败根本没有发生过一样。那英国具体是怎么管理失败的呢?它怎么能做到从失败当中从容退场呢?

所以你看,英国历史就是一座可以持续开采和挖掘的知识富矿。

准确来说,是大英帝国的崛起。

大英帝国的形成是300多年来贸易、移民与武力征服的结果,期间也有和平的商业和外交活动,是一个时代特定群体、文化、国际政治、贸易的总称。

在全世界范围内协助传播了英国的技术、商业、语言和管理模式,帝国霸权帮助英国实现了惊人的经济成长并使其在国际政治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

英国殖民地人民无法决定其自己的命运,英国本土的资本主义却在继续发展。

从殖民地的角度来看大英帝国,可以说是毁誉参半。殖民地从英国那里获得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投资,促进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获得英国的法律框架与国际性的语言英语。在殖民地脱离帝国独立之前英国都会试图将它的议会民主制留给殖民地人民,结果并没有全部成功。独立后的英殖民地大部分都选择留在英联邦之中。

由于帝国的领土、属土遍及包括南极洲在内的七大洲、四大洋,有“英国的太阳永远不会落下”的说法,所以被形容为继西班牙帝国之后的第二个“日不落帝国”。 到20世纪中期,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随着全球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与英国日渐式微的国力,大英帝国逐渐瓦解。

在中世纪的英国,足球已成为许多年轻人所热衷的一项活动。他们在狭窄的街道上追逐皮球,经常将皮球踢到街边人家的窗子上。于是英国国王不得不下令禁止踢足球。从12世纪到16世纪,英国国王先后四次发布过“足球禁令”。不过,由于足球运动的特殊魅力,禁令也未能使它夭折。

1857年,在英国设菲尔德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足球俱乐部。

1863年,在英国又成立了第一个足球协会。

从此,有组织的、在一定规则约束下的足球运动开始从英国传遍欧洲,传遍世界。

在19世纪末,足球运动在西欧国家已相当普及。

在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上,就将足球列为比赛项目之一,结果丹麦队以9:0战胜希腊队,成为奥运会足球比赛的第一个冠军。

1848年,足球运动的第一个文字形式的规则《剑桥规则》诞生了。

所谓的《剑桥规则》,即是在19世纪早期的英国伦敦,牛津和剑桥之间进行比赛时制定的一些规则。

当时每队有11个人进行比赛。

因为当时在学校里每套宿舍住有十个学生和一位教师,因此他们就每方11人进行宿舍与宿舍之间的比赛,当前的11人足球比赛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1862年,在英国诺丁汉郡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足球俱乐部。

在英国又成立了第一个足球协会(英足总),并统一了足球规则,人们称这一天为现代足球的诞生日。

这次制定的足球规则共14条,它是现今足球规则的基础。

从1900年的第2届奥运会开始,足球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但它不允许职业运动员参加。

1904年5月21日,国际足联在巴黎成立。

[1]1904年,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瑞典和瑞士七个国家的足球协会在法国成立了国际足球联合会。

1930年起,每4年举办一次世界足球锦标赛(又称世界杯足球赛),比赛取消了对职业运动员的限制。

1904年,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瑞典和瑞士七个国家的足球协会在法国成立了国际足球联合会,并推选法国人盖兰为第一任国际足联主席。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m202303251230087604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