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第三届中小学生优秀读后感展评

小学中年级

淘气又幸运的小豆豆

福州市温泉小学

四年级 陈锐涵

最近,我买了一本书,书名叫《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著名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黑柳彻子。刚读了几页,我就被小豆豆淘气又搞笑的行为深深吸引住了。今天,让我带着你好好地去读一读这本有趣的书吧。

书中的主人公小豆豆在一年级时是一个调皮的捣蛋鬼:他不停地开、关抽屉,发出奇怪的声音;利用座位靠近一楼窗户且离大马路很近的优势,让路过的宣传艺人演奏音乐……各种各样的行为严重干扰班级的课堂纪律,小豆豆因此被强迫转学。

转学后的小豆豆来到了巴学园。

巴学园是个很神奇的学校。

学生做了坏事,在其他学校是要受到严厉惩罚的,但是在巴学园里却不会,校长会一次次耐心地跟你讲道理,让你认识错误;巴学园的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上课的顺序,而不是和原来的学校一样,根据预先安排好的课程表,在规定时间上固定的课程;还可以在电车改装的教室里上课……

小豆豆在巴学园里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校园生活,从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坏孩子逐渐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豆豆”。

我真羡慕小豆豆的“幸运”,他来到了一个宽松、自由的学校,和校长成为了“好朋友”。

我真想现实生活中爸爸妈妈、老师、校长也能和我成为好朋友,不要一直告诉我,我需要做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不可以做什么。

我希望他们能倾听我的想法,陪我一起去探索这个充满好奇的世界,即使失败了也没关系,我就能从中吸取教训,想到更好的解决办法,让我在不断地实践和摸索中长大,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窗边的小豆豆》英文版仅在日本的销量就达到七十万册,至今无人超越。

同学们,让我们打开这本书,和小豆豆一起享受这段不可思议的校园时光吧。

指导老师董乐遥点评:冰心奶奶说:淘气的男孩是好的,调皮的女孩是巧的!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小豆豆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因此,淘气的小豆豆是幸运的。小作者在阅读这本书时,从小豆豆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并产生共鸣,渴望像小豆豆一样得到宽容和爱护的感受自然而然地流露于笔端。

真正的荣耀

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

四年级 王泽榕

生活中,我可能永远无法伴随一只雄狮去感受它的内心世界。但这个暑假,当我沉浸在《雄狮的荣耀》这本书中时,仿佛嗅到了哇咔哇咔大草原的气味,听到了威震四方的狮吼,目睹了雄狮用尖牙利爪、冷静头脑制服庞大猎物的场景,如此的惊心动魄和发人深省。

这是哇咔哇咔大草原,一对雄狮,哥哥“亮鬃”,弟弟“刻痕”,他们彼此相伴,齐心协力,征服了荣耀山和天堂平原,建立了庞大的狮子王国,而这一切来之不易。

毒牙三兄弟第一次入侵荣耀山家族领地时,亮鬃虽然知道自己寡不敌众,却没有选择逃跑,而是留下来与强敌殊死搏斗。

他绝不允许入侵者伤害自己的家人,即使拼杀一整夜,牺牲自己,也不求饶、不妥协。

我最近也读了一些党史故事,这一幕不禁让我联想到抗日战争时期,那些到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的伟大革命烈士,即使英勇牺牲也要保卫祖国。

思绪回到狮群,刻痕和他的孩子们联合制服河马的情节可谓惊心动魄。

河马实际上是一种凶猛的动物,体型庞大、又肥又壮,尖利的牙齿甚至可以把鳄鱼咬成两半。

面对这样的敌人,刻痕冷静而勇敢地挡在它面前,去“迎战”它尖利的牙齿。

它这是在给小狮子们争取进攻时间,孩子们没有辜负他的期望,经过紧张的配合搏斗,合力把河马制服了。

在他们捕猎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不畏强敌、团结拼搏的精神。正如抗战时期,全体中华儿女齐心协力共同抵御外敌,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又如现在全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信,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细细品读完这本小说,一幕幕感人的情节、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狮子王国里的忠诚、勇敢、责任、团结是他们最可贵的荣耀,也是值得我学习的优秀品质。

指导教师庄月婷点评:什么是真正的荣耀?小作者在阅读《雄狮的荣耀》一书后找到了答案:忠诚、勇敢、团结。小作者走进故事,把握文章内涵,从雄狮兄弟的团结协作、不畏强敌的家族情中,联想到中华儿女众志成城、舍身为国的家国情,情感真挚,让人与其热切的爱国之心深深地产生共鸣。

《老人与海》读后感

建瓯市第一中学附属小学

四年级 黄安磊

《老人与海》中,硬汉子圣地亚哥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永不言败的精神真让人佩服,并且能鼓舞我们每个人。

《老人与海》讲述了一个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在连续84天没有打到鱼的情况下,依然锲而不舍,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长18英尺,重1500磅的大马林鱼。

然而这条鱼实在太大了,将老人的小帆船在海上拖了三天三夜,直至筋疲力尽时才被老人杀死,并且无法装到船上,只能拖在海里。

但大马林鱼的血腥味,引来了一群又一群鲨鱼的袭击,最后老人只带回了一条巨大的鱼骨回到岸上。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是老人所说的话,而正是这句话,一直让老人坚持到了最后。也正是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让我在遇到困难时,会激发自己的潜能,努力奋斗。

记得我一开始练毛笔字时,我兴冲冲地拿起一根毛笔,沾了些墨后开始在宣纸上写:首先,拿起笔点在宣纸上,然后起笔……虽然听着像那么一回事,可是,我写出来的字并不怎么样。

还没练几个字,手就已经很酸了。

于是,我把笔放在桌子上面,稍不留心,还把墨给扣翻了,弄得满手、满身都是墨水。

我终于忍不住了:“这个毛笔字可真难练,我不练了!”

妈妈对我说:“你如果练就要练到底,不能半途而废!”于是稍加休息后,我又开始练了起来。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我终于把毛笔字练得像样了。

从那以后,我知道了,困难和挫折是可以克服的,不要把它们太过放大了,相信自己就一定能做到!

指导老师叶慧萍点评:“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句话鼓舞了无数人,同样激励了小作者,让小作者明白了:困难和挫折是可以克服的,不要把它们太过放大了,相信自己就一定能做到!小作者结合自身经历,使文章更加真实可感。

小学高年级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

福州市温泉小学

六年级 韩协洪

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一本好书犹如一壶上等佳酿,散发着迷人的芬芳。最近,我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书中的故事让我回味无穷。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在1876年写的。

书中的主人公汤姆天真活泼、足智多谋、勇敢正义。

内容主要写了顽皮的汤姆干出许多令人捧腹大笑的事。

像汤姆被罚刷围墙,竟施出诡计,不但使别的孩子心甘情愿地为他工作,还让他们交出了自己的玩具。

后来汤姆和哈克到荒岛上,人们以为他们淹死了。

正在教堂为他们举行丧礼时,他们躲在教堂的钟楼上偷听。

为了正义,汤姆还挺身而出做证人,拯救了无辜的波特。

并且在寻宝时和哈克抓住了杀人犯,成人众人佩服的小英雄。

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情节就是,汤姆和蓓琪被困山洞时的情形:由于他们在山洞玩耍走错了道而迷了路。在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威胁,汤姆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使他找到了新路,救了自己和贝琪的性命。

再看看自己一遇到困难就想放弃,坚定不了自己的信念。特别是做作业,遇到难题就不愿去思考,弃之不理。这种态度是不行的,以后我要向汤姆学习。遇到困难要冷静,要有坚定的信念,有耐心想办法克服困难,才能把事情做好。

还有汤姆在墓地目睹了印第安•乔杀害医生的经过。虽然害怕,但还是冒着生命危险做证人,这种勇气也让我佩服不已。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在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像汤姆这样做呢?许多人话说的很好听,表面看起来很热心。可遇到困难找他,就跑得无影无踪。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

书中的故事既妙趣横生,又给人启迪。教会我爱憎分明,让我懂得了要勇敢面对困难与挫折。要热爱生活,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双手探索未知。

指导老师吴燕华点评:这篇读后感写得很好,小作者先简单介绍书中内容,然后将书中人物汤姆•索亚身上获得启迪,联系自身谈感受,饱含对汤姆•索亚勇敢、正义、不怕困难的肯定与敬佩。全文行文流畅,结构简洁,对比手法运用是本文一大亮点,引人深思,结尾升华主题。

书籍中的“航拍中国”

厦门市思明第二实验小学

六年级 陈沐渊

你眼中的中国是怎样的?是三山五岳的宏伟壮观,还是长江黄河的波涛汹涌?是长城榆关的沙场风云,还是洞庭西湖的平湖秋月?读读《山河之书》,我深切的体会到“摩挲大地”的质感。

这本书是围绕三条中华文明天地之线。其一是黄河,体会中华文化的性格,以及其中精英人物达到的思维高度;其次是长江,自宋代之后的文化、经济中心;再者是四百毫米降雨量分界线,与长城多方重叠,是农耕与游牧文化的分界线。

字字珠玑的雕琢,引人入胜。

“没淤泥而蔼然含笑,断颈项而长锸在握。

”是我最喜欢的句子。

这是作者对李冰石像的评价,它出土的地方,居然在都江堰的淤泥之下,它被冲刷了几千年,可是他依然井井有条地用一座硬扎扎的水坝来控制水流。

他的头被岁月所磨断,但是手中的长锸展现了他脚踏实地和衷心耿耿……他大智,他大愚。

他大拙,又大巧。

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创造了一个至今不可或缺的水利工程,进入了最清澈的思考……一句话,浓缩了多少深刻的哲理,胜过了多少空洞的华丽辞藻?

文章与时俱进,字字都透露着生活的足迹。

例如在《阳关雪》一文,读完后我被那些古代战士所感动,突然,我又联想到现代军人,他们身上不也有这种品质?2020年新冠肺炎爆发,他们挺身而出。

家乡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家门前的诀别,随着自己的衷心,都飘散远去。

取而代之的,却是在武汉咆哮时的决心,在武汉建起一道“长城”,不逊于古代将士们担负着保卫疆城使命时的热血!

思想的启发必不可少。

在《道士塔》中,让我明白了保护文物的重要性,以及我们祖国花朵未来的重大使命——保护文化;在《黄州突围》中,我明白了乐观是困难中的一颗“长生果”;《岳麓书院》使我了解了学生的最高境界是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品质……这样一思,如暮然悟道,如醍醐灌顶,如荒漠遇泉,如沧海见帆,每一篇文章的启迪使我在生活中、学习上都更上一层楼。

《山河之书》是一本具有文化、哲学的“导游宝典”,将文化这个抽象化的词语,具体的、完美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它,让我们更加热爱脚下的土地!

指导老师邱雨林点评:小作者于《山河之书》中,品人间壮阔。

这篇读后感紧紧围绕着“《山河之书》将文化这个抽象化的词语,具体的、完美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一基本观点进行论证。

小作者列举书中印象深刻、打动人心的句子,抒发出对书中人物的崇敬之情,传达从书中收获的思想启迪。

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中国文化深深的挚爱。

同时。

文字深刻、隽永,是一篇极富感染力的抒情性读后感。

以爱之名,共同放飞理解的“风筝”

——读《我不要当风筝》有感

晋江市实验小学

六年级 林淇葳

伴随着“内卷”文化的盛行,学业竞争愈加激烈,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态使他们在一味地给孩子加强学习训练中渐渐地遗忘了孩子们的想法,家庭矛盾就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

在《我不要当风筝》一文中,一向品学兼优的副班长杨阳因为“失踪逃课”引起了同学们的热议,他出来解释后众人才知是一场误会。

殊不知,这误会是杨阳的一个谎言,他受够了爸爸给他安排的游泳训练,厌烦了妈妈给他报名的补习班。

第二次逃避游泳训练时,他遇到了胡童鞋,在胡童鞋的开导下,他终于鼓起勇气向家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拥有了自主的时间。

故事中杨阳的一段冥想正是现今状况下孩子们的心声:“风筝在天上高高地飞,看起来很漂亮,自由自在……但是,它却被线牢牢地牵着,要它往哪里飞,它就得听从。

我就像风筝……”即使拥有着耀眼的光环,却失去了最基本的自由,这是多么悲哀的事啊!家长们的初心都是为了让儿女成才,的确,学业上的不足之处就应该自觉地查缺补漏,但是因为担忧而造成的紧张感使家长忽略了孩子们的感受,这样“赶鸭子上架”的方式实在是百害而无益。

即便在周末,也有不计其数的孩子在各种培训机构奔波,上完作文课又去补习奥数,下课铃响后又急匆匆提上书包赶赴另一间教室;各大培训机构生意红红火火,名额一位难求……科学的学习方式应讲究松弛有度,就像拉弓射箭一般,使用过大的力气反而会使弦崩断,所谓的“加餐”成为了孩子们难以承受的负担。

故事中的杨阳,背负着太大的压力却不敢向父母提出建议,自己的生活也被缚上了“枷锁”。

曾经看到这么一则新闻:一个刚进初三的女孩,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处于中上水平。

为了让女儿在中考时考出好成绩,进入理想高中,父母在教育上没少花心思,不仅给她报名了多个补习班,还请了老师在家一对一上课。

然而父母却发现原本就内向的女儿变得更加沉默寡言了。

起初父母并没有太放在心上,直到开学后他们才发现,女儿在写作业时,不断用钥匙在左手腕上不停地划,划出了深深的红印。

父母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多么痛苦的顿悟!为了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家长应该多多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理解他们身上所承担的压力,适当减少负担;孩子们意识到压力过大时,也要勇于提出适当的建议,与父母友好沟通,双方互相理解体谅,才能解决问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为人父母的美好愿望;用心良苦,不辞劳苦,也是为人父母的真实写照。然而,爱是相互的,如果给予没有产生共鸣,那么人与人之间的所有真情付出不一定会有满意的回报。每个人心中都有需要被理解的“风筝”,都想被尊重,那么,就让我们彼此以爱之名,携手奔向美好的“理解”之路。

指导教师曾柏玲点评:本文小作者从书中故事出发,联系自己生活中所见所感,发出感慨:“赶鸭子上架”的方式实在是百害而无益。这种由此及彼的描写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同时让读者有感同身受的感觉。

《爱心在左,“谎言”在右》

——读《童年的菜园子》有感

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六年级 韩佳莹

夜幕下,挑一盏灯,翻开——《童年里的菜园子》,伴着书香,沉溺于一段段美好的故事之中……

《童年的菜园子》是由安武林所作,介绍作者童年时的种种经历,语言生动有趣,字里行间都透露着纯真。在这一篇篇小短文里,最让我回味无穷的是《槐花情》这一篇小短文,它讲述了童年的“我”误以为长辈们不喜欢槐花菜,在爷爷生病吃槐花时,还囔着要帮爷爷吃,最后慢慢长大才发现,“不喜欢槐花菜”其实是一个充满爱的谎言。

手捧读本,翻阅《槐花情》时看到文中的父亲说“我怎么生了个傻儿子啊”,我忍不出“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回想着曾经的童年,我也是那么傻啊,因为它让我想起了童年时最纯朴的鱼头味儿。

童年时,我经常在家里看见爷爷吃鱼头的情景:每次吃饭有鱼时,爷爷总是最先把鱼头抢走,吃得津津有味,还炫耀说:“鱼头鱼头,吃了才能当头”。每当这时,我的口水便垂涎三尺。我也总是很奇怪,总感觉有个谜团一直萦绕在我的脑中——“鱼头看起来没肉,其实是吃起来才美味的吗?”

为了破解心中的谜团,一天,饭桌上有盘鱼,我率先夹起鱼头准备大快朵颐。

这时,我惊奇的发现,鱼头的眼睛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闪闪发光,就像一颗颗宝石一样晶莹剔透。

我小心翼翼地用牙齿一咬,“咔嚓”一声——啧,全是骨头和刺真扎嘴。

“爷爷,这鱼头口味真奇怪。

”我吐掉鱼头,嘟嚷着嘴皱眉说道。

爷爷却笑而不语。

后来再吃鱼时,爷爷还是夹鱼头。

我看着,心里就如同打翻了五味瓶——不知啥滋味,也是那个时刻我恍然大悟,原来啊......于是之后的每次吃鱼,我总是把鱼头抢先吃了,然后跟爷爷说“网上说了吃鱼头补脑子”。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童年的时光一去不复返。现在,每当我看到煮好的香喷喷的鱼,就情不自禁会想起了爷爷,他那慈祥的笑容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不知不觉间,我的眼眶湿润了。我开始细细品味这鱼头味儿,它给我带来了一股不可言喻的美妙味道。

如今,鱼头的味道已然深深烙印在了我的心中。这鱼头不仅承载了昔日的回忆,承载着童年的味道,还承载着爷爷的“以爱之名的浓情相伴”。在我的心里,这鱼头绝对是食物排行榜中的首屈一指了。

无独有偶,文学巨匠鲁迅先生也曾对自己的儿子撒过谎。

一次马戏团表演,鲁迅先生本来对儿子许诺要带他去观看演出的。

然而,晚上他却自己和夫人一起去。

鲁迅先生为何晚上不带儿子去观看呢?原来是因为先生担心晚上猛兽出来会吓到儿子。

当然,白天他还是有带着儿子去看了小丑、杂技多的表演节目。

这些不正是鲁迅先生提出的“怜子如何不丈夫”的写照吗?

“槐花,真愿一世都在你的光芒里漂泊。”不管是槐花还是鱼头,都是一句句充满爱的谎言。在岁月这条长路中,这句句善意的谎言就像一盏盏指明灯,点亮了我们的前行之路,指引我们更加坚定地往前走。

指导老师张春英点评:小作者的这篇《童年的菜园子》读后感,读感结合,以感为主。

读得深、感情真,不仅写了自己对书中最感兴趣的内容,而且还结合所读内容,真实感人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文章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读来令人倍感亲切。

习作开头新颖,具有先声夺人之效,让读者初读就对人物留下深刻印象——文章描写了童年小作者和爷爷抢吃鱼头的趣事,表达了“我”对爷爷关爱的感恩之情。

字里行间充满童真童趣,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全文层次清晰,语句流畅。

事例叙述生动具体,趣味性强。

最后,作者用寥寥数语,抒发自已纯真美好的情感,升华了主题。

这篇佳作详略得当,虚实相生,内容丰富,含义深刻,令人回味无尽。

不经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

宁化师范附属小学

五年级 张标淳

夜,静悄悄的,只有天上的星星还在眨着眼睛,我坐在书桌前,认真阅读着《中国民间故事》。我就被里面的故事深深吸引住了。许久,我终于合上书本,久久回味着书中的内容。

这本书收录了中国各个民族的民间故事。在这么多精彩的故事中,我印象最深的要数《鲁班学艺》了。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有个叫鲁班人,到终南山拜师学艺。鲁班拜师后,听从师傅的教导,每天苦练基本功;到了晚上又趁着月光设计图纸。经过三年坚持不懈地努力,鲁班学得了一身好手艺,最终成为木匠的祖师爷,名传千古。

读了这个故事,我不禁想起另一个达·芬奇学画鸡蛋的故事:达·芬奇开始学画的时候,老师让他画鸡蛋,他连画了几个星期的鸡蛋,画得不耐烦了。

后来老师告诉他:“干什么都要打好基础,基本功练扎实了,一切将水到渠成。

”听了老师的话,他坚持画鸡蛋,画出了不同形状的鸡蛋,从而成为了举世闻名的画家。

可见,只有勤奋好学,不怕困难,吃苦耐劳,才能像梅花一样散发芳香。

故事里鲁班说:“学艺如果只学三个月,那么学到的只是皮毛;如果学三年,那么学到的才是精髓。

&34;这句话对我的感触非常大。

记得我学了一段时间的Q版漫画后,觉得自己已经画得很多很好了,便学起难度更大的少年漫画。

刚开始学习时自我感觉良好,得意地向同学显摆。

之后我学得越久,才发现我的技法有许多错误。

后来,老师指出了我的不足:是因为我太急于求成,没有耐心,没把基本功练扎实。

老师还告诉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

听了老师的话,我静下心来,刻苦练习。

经过一年的刻苦练习,我的漫画在学校已小有名气。

学习的道路是漫长的,没有捷径可以走,我们一定不能松懈,要不断往深往宽钻研,正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指导老师张凤兰点评:本篇读后感首先点出自己读了什么书,然后概括地写出了自己感受最深的故事的主要内容,再由这个故事想到了与之相似的人物——达·芬奇小时候学画鸡蛋的故事,又由这两个故事想到了自己,最后得出:只有勤奋好学,不怕困难,吃苦耐劳,才能像梅花一样散发芳香。

习作语言通顺流畅,联系实际举例,读感结合,写出了作者的感受。

科技——中华之魂

邵武市昭阳中心小学

五年级 马敏航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可能让你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顿悟;会陶冶人的情操,心灵豁然开朗;也会让人的心境得到升华,人生的目标更加高远。因此,老师让我在周末多读《读写》杂志,并写出读后感,特别是读了2022年第3期的卷首作品《科技》,我受到深刻的教育。

《科技》的作者是石惠珊,她是福建省特级教师,福建省语文学科带头人,福建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专家。石老师在文章里较高展现了“科技”为主题的写作水平和写作经验,让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这篇文章介绍了一些我国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证明了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特别举了华为遭遇的“极限施压”,再一次有力证明,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今天,科技已经完美地融入我们的生活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舒适与便利。但是,科技强国任重道远,民族复兴更需吾辈自强。

中国的科技,就如同水滴一般,点点的汇成江河,奔腾不息,虽不如大海那么宽广,但却是“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从“两弹一星”到“神舟”再到“北斗”,历史一再证明,中国科技发展,靠就是自主创新,靠的就是不屈不挠。

“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要不来,讨不来”。

要想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掌握主动权,就要化“为我所用”为“为我所创”。

“我们是以百米冲刺速度在跑马拉松”一位北斗研究员这样形容,他们不敢松一口气。

在今天当“北斗三号“划破苍穹,冲向太空,他们依然没有放慢脚步,并坚定许诺还会给世界带来更多惊喜。

一代人有一代人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担当。老一辈科学家有“做惊天动地事,当隐姓埋名人,戈壁寒暑成大器,于无声处听惊雷”惊天壮举,新时代科学家也有“做一朵小小浪花奔腾,呼啸加入***滚滚洪流中,推动民族振兴,国家强大。”

通往成功道路上,并不总是一马平川。科技强国路上难免遇到阻力,或有强权打压,或有治理困境,但我们有无数风华中茂年轻科学家,有老一辈专攻一术业界脊梁,有众志成城,坚定不移决心,定能拨云见日,望见强国路上累累硕果。

高楼万丈平地起,手可摘星辰。神舟飞天创造了“中国高度”;蛟龙潜海成就了“中国深度”;中国高铁刷新了“中国速度”,“天眼FAST”拓宽了“中国维度”……中国正不断抬高世界标准。身为学生的我更应立足当下,化笔纸为刀枪,挺起中国脊梁。

蛟龙长啸,声阵四方。科技于苍莽中凝起中华之魂。

指导老师李艳点评:我认为此读后感有以下几大优点:首先,题目把科技比作中华之魂,直接点出科技的重要性,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其次,内容上,横跨千里之阔,纵向古今之远,阐述了中国一代代科学家们在各个方面取得的伟大科技成果,激发了读者的爱国热情。

第三,语言铿锵有力,富有号召性,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立下用科技兴国的志向。

最后,文中时不时引用的诗词佳句更是让文章锦上添花,也从侧面彰显了小作者的深厚的语文功底。

在困难中学会坚强

——读《城南旧事》有感

莆田市荔城区第一实验小学

五年级 宋若予

今年暑假,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拜读了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城南旧事》。这本书主要以一个小女孩英子的视角给我们讲述了那些发生在老北京城南胡同里的故事,一些关于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

其中的一个篇章令我印象深刻,在医院里,英子告诉爸爸,希望他能参加自己的笔业典礼,因为有爸爸在台下,她在台上代表全体同学发言就不会感到害怕。爸爸务诉她:“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团难,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英子爸爸说的话给我的启示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也许会一时胆怯和退缩,不妨对自己说,困难并不可怕,坚强一点儿,尽全力去试一试困难很快会迎刃而解。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了一件事:那一天,我正第一次参加朗读比赛,由于十分紧张,要上台的时候还在掩面哭泣,有一种想放弃的念头。

但是想到爸爸曾经鼓历过我:“宝贝,今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勇敢,坚强的内心去面对。

结果一定是好的,会让你高兴的。

想起爸爸说的这段话,我鼓足勇气,眼中充满了坚定的目光。

抹掉眼泪,朝台上慢慢走去。

爸爸教我的果真没错,凡事只要勇敢,坚强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和恐惧。

是啊!花花世界,有什么过不去咬咬牙就挺过去了,一切都将是好的,没有什么困难是战胜不了的。

傅雷也曾经说过: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

作者仿佛就要借此告诉我们:人生道路上有许多小困难都要学会坚强,坚强就好似是你的长盾牌,让你在遇到困难,就会用坚强去战胜它。

花儿落了,英子也长大了,伴着这淡淡的告别童年的哀愁和对长大的些许期待,我再一次捧起了《城南旧事》,我想,我想她在《城南旧事》中表达的也许是长大过程中发生的一切都终将会变成我们珍爱的礼物吧!

指导老师程莉莉点评:在困难中学会坚强,在成长中学会珍惜。许多人都读过《城南旧事》。但是一千个人中就有一千种《城南旧事》。小作者的角度就非常新颖。生活中处处有坎坷,事事有困难,但是坚强的孩子抹掉了眼泪,就会鼓足勇气继续向前奔跑。作者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表达了鲜明的观点,语言富有哲理。

家乡,愿你永远散发自然清香

福安市城阳中心小学

五年级 王媛

用轻盈的脚步踏进2022年2月《读写》杂志,感受着一篇篇触动人心的环保文章——刘峰的《治沙是致富,造林是造富》、秦牧的《大自然敲响了警钟》等让我感受到环保的迫不及待。从《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变废为宝,环保新方式》等感受到同学们环保活动的决心……

我不禁想起我富饶美丽的家乡,她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物产资源;优美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如一位慈爱的母亲,赋予我们生存所必需一切,给了我们所有的智慧与幻想。

可我们索取着她的精华,却没有好好报答她——你看,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室内污染………我的心在颤抖,充满惭愧。

尽管现在人们意识已很大提高,开始造林、治沙、治水……开始低碳生活,可还远远不够。

多希望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好好爱我们的家园。

在老师的支持下,我们决定开展“变废为宝”活动,让八成新的瓶子、不中意的玩具、看腻的旧书………有个“家”,让它们有重新被利用的机会。我们还成立了“小银行”,决定将节约的、买废品的钱捐出来,在改变环境上出一点微薄之力。

星期六的早晨,太阳笑眯眯地照着我们的校园,校园里人声鼎沸——辅导员请来了废品收购站的同志,在校园里收购废品,你看,同学们拎着大包、小包排成几行长队,犹如一条条长龙。

几个叔叔、阿姨忙着称东西、结账。

同学们手里的废品五花八门:有废铁、用完的练习本、旧报纸、旧瓶子等。

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

“王媛!”我转头一看,原来是陈玲,她手里提着许多牙膏壳。

我问她哪里来的?她说是亲戚家收集的。

我听后感叹她的变化之大。

她家经济条件不错,因此她在我们面前很显摆——没用完的本子往垃圾箱扔;自动笔芯还可用,故意折断;天天口里零食不断………老师可没少批评她。

没想到她今天提着废品来卖。

看我满脸疑惑,她忙说:“我可不想拉后腿,我也要为家乡出一份力。

”说完排队去了,我赶紧跟上,唯恐落后。

喧闹声、笑声震动了校园的几棵树,叶子微微颤动,好像在赞美我们。

装满废品的车开出校门,望着车远去,我仿佛看见废纸变成一本本崭新的本子,废铁成了有用的钢材………

我相信,只要每个人伸出手,我们的家乡永远是清水悠悠流过田园;花儿悄悄地绽放原野;树木静静站立森林;鸟儿翩翩飞过蓝天………!

指导老师郑晓玲点评:2022年2月《读写》杂志里一篇篇有关环保的文章,告诉我们每个人要有一颗感恩大自然的心,要有环保意识。

同学们以勤俭节约、变废为宝来表达对家乡的爱,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能力。

作者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对比的方法进行描写,写出了同学的积极性。

而同学们这些行为都是因为有了保护家园,爱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再加上集体的活动更提高了同学们的热情。

结尾的描写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初中学段

谈“理解”

——读《杀死一只知更鸟》有感

福州延安中学

八年级 高子珺

“怪人”阿瑟·拉德利是美国作家哈珀·李长篇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一个悲剧人物。

在亚拉巴马州的梅科姆镇,传说“拉德利家的宅子”住着“一个恶毒的幽灵”,昼伏夜出;从来没人见过,但人们推算出他的身高和生吃松鼠的怪癖以及双手终日血迹斑斑……这个传奇让一对白人少年兄妹——斯库特和哥哥杰姆及其玩伴迪尔——为之着迷并决心探秘。

一而再、再而三地“呼唤”怪人、渴求交流让他们发现了蛛丝马迹:在怪宅旁的橡树洞里,陆续“收到”了各种疑似“礼物”——两枚硬币、几片口香糖、两个皂雕娃娃……而且,杰姆探险时挂在铁丝网上的裤子被人缝补折叠后放在原处等他取回;莫迪小姐家火灾那个寒冷的夜晚,站在拉德利家院门前的斯库特身上突然披了一件棕色毛毯……真诚的呼唤似乎得到了隐秘回应。

他们由此推断:“怪人”还活着,并且也渴望“相互理解”。

真诚的理解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在杰姆兄妹深夜遭歹徒追杀的危急关头,“怪人”突然现身,刀弑凶手,挽救了杰姆的生命。

一桩尘封已久的秘密终于真相大白。

你对世界的傲慢无礼,大多源自偏见。而偏见的根源,就是理解力出了问题。《傲慢与偏见》一书中,达西一开始显露出的傲慢,再加以他人对达西的抹黑,使伊丽莎白对达西产生了偏见,越发不能理解他,两人渐行渐远。幸而达西写信道明原委,伊丽莎白抛开偏见,最终理解了达西的过去和所作所为,二人终成比翼鸟。

令人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却不乏人们互不理解的例子。某些新闻刚刚发布,只有只言片语,就有人忙于指责。当反转出现,又掉头痛斥另一方。看似是道德的卫士,但何曾试图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过?互不理解、一味指责、推诿责任,《杀死一只知更鸟》的悲剧就在我们身边。

但,黑暗中必有繁星。阿迪克斯·芬奇如同黑暗中那耀眼的光芒。他没有告诉孩子关于拉德利不实的消息,只是陈述了拉德利的过去,他用自己的方式理解拉德利,也引导着自己的孩子理解、接纳了拉德利。若人人皆如阿迪克斯,客观、冷静,以博大的胸襟来理解他人,世间定会少些冷漠、多点温暖,知更鸟就能继续歌唱下去。

理解如同阳光,沒有它无法驱散眼前萦绕不绝的迷雾;理解就像空气,沒有它会让人窒息而死;理解还是一把钥匙,没有它就无法打开禁锢我们身心的囚牢。仔细想想,世界许多事,其实沒有对错,只是立场不同。还是阿迪克斯教育女儿的话说得在理:“你永远也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

我又想起亚拉巴马州的禁猎法律:“杀死一只知更鸟便是犯罪。”因为知更鸟只想歌唱以供人欣赏,从未想过要做任何坏事。“怪人”拉德利就是一只被杀的知更鸟。世界各地还有许多知更鸟正在被杀。我想请问亚拉巴马州的法官:“杀死一只知更鸟”该如何“追责”?

指导老师杨娟点评:知更鸟象征着天真无辜和善良,小作者从“怪人”阿瑟·拉德利的遭遇出发,真挚呼唤社会的公正、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文章语言流畅,旁征博引,显示了小作者广阔的阅读视野。

我想请你,静听花开

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

七年级 洪越凡

以静为舟,方能致远。

——题记

第一次翻开《几生修得到梅花》,是在六年级燥热的暑假。和着不绝于耳的蝉鸣,我的心也不觉浮躁起来。翻完一整本书,像是走马观花,没有汲取到一丝营养。待到初一第二个学期伊始,我再一次从书柜上拿出这本书,每天晚上,轻轻点亮台灯。一字一句地读了起来。

这次我竟醉心于这本书了。

我感受到“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的离别伤感,看见了“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热血轻狂;被“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的深情感动,被“蚌胎未满思新桂,琥珀初成忆旧松”的禅意洗涤。

李杜元白千古留香,诗佛诗鬼百世流芳,心有猛虎苏东坡,多情纯真李清照……美不胜收的文人情怀在这本小小的诗词小悟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江南水乡还是塞上戈壁,无论是兵荒马乱还是东篱菊花,都令人沉醉不已。

回归现实,是什么导致了这两次阅读的差距呢?

我想了许久,答案是一个字,静。

莫小觑这一个“静”字,它可以带我们回归生命最本真的状态。那个世界里,你能遇见最干净的自己,比一切星河都清澈,比所有春风都美丽。安静的人抬眼便能见山河,连花开的声音都能听见。

然而,“静”并不遥远,反而就在我们身边。

我所在的城市近来疫情出现小爆发,基本上两天一次全员核酸检测。这一天早上,我与爸妈来到了采样点,却发现这里早已排起了两条长龙,街道上人头攒动。

排进队伍,前后左右,不是哈欠声就是抱怨声。交织起来,被风揉成一只野兽,来回地在这路上游荡,似乎要撕开所有人的耐心。这场面,嘈杂得令人直皱眉头。

我舒了一口气,掏出外套里还带着体温的散文集,翻开夹着书笺的那一页,扬着嘴角,与世隔绝般地读了起来。

边走边读时,人群的喧嚣渐渐淡出耳廓,只嗅得书页的清芬。我的心开始随一行又一行的文字舞动,阴沉之下,却能看见蓝天白云;狂风呼啸,却是感觉春风拂面。不知不觉已经到我了,我也只得依依不舍地合上书,脑海中还回荡着那些深情的字句。

“非宁静无以致远”,我们总是向往诗和远方,追逐迷人的理想,却在一声又一声的嘈杂中,埋没了信念,遗失的期望。其实,安静早已渗透进生活,但很多人不愿去把握那点点滴滴。或许是他们只在意着各种软件的铃声,在意着那些无关紧要的舆论、眼光,才会那么空虚,那么寂寞吧。

安静的力量宛若盛放的曦光,清朗明亮,照亮了将要跋涉的远方。无论是再度翻阅的片刻,还是核酸路上的等候,抑或是在吵闹世界里的每分每秒,我们都要怀着一颗安静的心,聆听花开一场。

几生修得到梅花,我只愿自辟一方宁静,驶向本真悠扬。

我想请你,静听花开。

指导老师李伟钦点评:小作者在读完《几生修得到梅花》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想请你静听花开。读完本书,作者感受到了“静”的力量。并且,通过当下的疫情排队以及引用《诫子书》等方式,来帮助论证自己的观点。

不灭的灯

——读《守灯》有感

泉州市惠安广海中学

八年级 何思颖

海浪滔天,铺天盖地地卷舒。大海犹如吞噬万物的猛兽,霎时,只剩一片颤抖的空寂……

几次翻阅《守灯》一文,感触颇深。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守灯人的信念。一直不解何为坚守,直到一句“灯永远不会灭”,我方大彻大悟——唯有坚守,方为生命的意义。

“你不回来,我就一个人守!”守灯的母亲是坚定的。那种“只要我在,这灯塔就永远不会灭”的意志,就是坚守。

有一种坚守,世代相传。从守灯的爷爷和父亲到守灯和母亲,时序变迁依旧磨不平三代人镌刻在这座灯塔上的信念。他们将一生奉献于灯塔,海枯石烂,一直不灭的,还有心中的明灯。这亦就是坚守。

什么是坚守?这是另一个答案——一份坚守岗位的职责。这世界上有千万座灯塔,就有千万个守灯人。坚守同样也是一种责任的体现。

海南女守灯人吴秋芳,她的父亲曾是琼崖纵队的一名队员,十几年来一直奉献于守灯事业中。在一次意外中他不幸牺牲,年仅十九岁的吴秋芳为了完成父亲的愿望,接替了父亲的使命,从此踏上艰难的守灯道路。波涛汹涌,浪潮澎湃,她依然踏遍海岸,坚守着这份险峻的任务。

坚守亦是戍边战士的一身戎装。无论冬冷夏热、酷暑严寒,遥远的边境线上始终挺立着一群俨然不动的身影。他们何尝不想家?但他们更知道——要对得起这一身军装。所以他们选择坚守。坚守就像陈祥榕那“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壮志豪情。

当然,坚守不是一句空谈,不同方式的坚守都是独特的奉献。

无论是发现镭的居里夫人,研发***的屠呦呦,坚持研究杂交水稻的袁隆平爷爷;或是栽培桃李的人民教师,日夜奔波的外卖小哥,炎炎烈日下辛勤工作的清洁工。

他们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坚守着,或平凡,或普通,都是一种执着的追求与奉献。

他们都在闪闪发光,他们点亮了心中的灯,同时也为他人点灯。

再看守灯和母亲,他们是跨越时代的坚守。母亲身上有老一辈人的执著,她用最诚挚的心,走着最遥远的路,守着最明亮的灯塔。相比母亲,守灯则用他的专业知识,在科技领域上不断创新,研发出的智能灯塔永远不灭,这同样也在坚守。他始终没有忘记初心,也许诺:“塔上的灯不会灭,我的心也不会灭!”

他们两人站在时代的交汇点,共同点亮塔上和心中的灯,点亮漫天璀璨的星河和对未来永恒不变的坚守。

远处缓缓驶来的船只,汽笛悠扬嘹亮,是在致敬,致敬那一份亘古不灭的坚守……海面无风不起波澜,整片星空都融进深邃的大海,宁静,平和……

坚守生命的意义,是一种奉献,更是一种值得,这是“守灯”告诉我的。

指导老师王爱琼点评:本文小作者是按读后感“引、议、联、结”的写法,首先简要概述《守灯》一文的内容,并明确提出观点:唯有坚守,方为生命的意义。接着列举典型事例加以论述,事例新颖,有代表性,有时代感。最后再次呼应文章加以强调。本文结构完整严谨,语言表达准确又形象。

《家乡印象》

——读《心之所向,吾之家乡》有感

晋江市第一中学

八年级 陈晨

鲁迅文章里瓜田下捕猹的少年闰土;吴伯箫散文里高挂的红灯笼;汪曾祺笔下的高邮咸鸭蛋。这些都是文学作品中的家乡印象。

一次偶然,读到《心之所向,吾之家乡》一文,作者的家乡——石城“没有江南的温婉,也没有北方的粗犷,它如同月圆下的一棵杜鹃树,亭亭玉立,淡淡地绽放在皎洁的月光之下”。

八卦脑、九寨温泉等名胜古迹,是游子眼中家乡的繁花似锦和潺潺流水,承载着游子对家乡的脉脉真情。

“悠悠天宇旷,弄弄家乡情,风一程,水一程,家乡梦碎重几回?”读之,令人为之怅然。

石城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牵动着我对家乡的情思。

我在晋江出生,在晋江成长。

家乡是一座非常有烟火味的城市,城市的血液是全国知晓的“爱拼才会赢”。

晋江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张灯结彩的五店市。

传统的建筑搭配古朴的花灯,古香古色,让人仿佛置身时光深处,看到一批批侨胞含泪挥别亲人,过台湾、下南洋,以汗水和智慧赚取生命之所依,最终披着一身荣耀寻根而归。

晋江是多少游子的心之所向。

这里承载着一代代人的记忆,记忆里书写着割舍不断的血脉情缘。

车水马龙的繁华街市,难免不把人从红砖古厝翘角飞檐的呢喃中拽进美食街里甚至酒吧里。这也是一座现代气息浓厚的城市。在阳光柔媚的下午,一家人一起漫步其中,喝杯饮料,吃点美食,或者泡壶茶,谈天说地,看着人来人往,颇有“岁月静好”的感触,让小小年纪的我突然读懂珍惜。尤其在经历了疫情之后。

寂静的街道,关闭的商铺,障碍拦封的路口。这座城市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但白衣天使的毅然奔赴、志愿者的踊跃报名、人们的文明有序,都体现出晋江人“敢拼敢赢”的精神。各大企业也纷纷捐资助力,为抗疫胜利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这是一座物质与精神都在蓬勃发展的城市。

如果有一天,你来到这里,相信你定会被掩于岁月的创业故事所震撼,也一定会被如今的拼搏故事所感动!我爱我的家乡!

指导老师连华珍点评:作者从文学作品中经典的家乡印象开篇,引出对《心之所向,吾之家乡》家乡印象的解读,抓住家乡是游子心灵的栖息地和翻天覆地的变化两方面谈自己的感受,进而以五店市为家乡印象的代表,将家乡侨胞艰辛创业的故事及对家乡的眷念娓娓道来,传统古朴与现代繁荣兼具的家乡特色在读者面前一一呈现,结尾抗击疫情的众志成城更是体现家乡人“爱拼敢赢”的精神,字里行间洋溢着小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文章思路清晰,层层递进,独具匠心。

追随历史的脚步,回顾当年明月

安溪恒兴中学

七年级 陈裕铭

历史并不是残台断瓦、古庙荒冢,至少当年明月这么认为。

历史,以及它包含的一切,人、事、物都是活的,而当年明月,用上了他所拥有的知识、笔触、情感来把这个丰富多彩的大明王朝写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那怕是一个平民百姓。

《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讲述了在大明王朝时期的经典历史事件,记叙了大明王朝的荣辱兴衰,将明朝的一切刻画得十分淋漓尽致。

《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对明时期的精华总结得非常到位。明朝精锐三大营,经土木堡之变后二十万精兵毁于一旦;北京保卫战,兵部尚书于谦誓死守卫北京城,击退瓦刺也先军队;争国本事件,明神宗万历短短几天,罢免十二位当朝官员,只为册封朱常洛为太子……一切历史事件,让人着迷。

的确,在历史的长河里,无数著名人物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然而就在我看完《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后,我最佩服的一位历史人物,便是明朝当朝重臣——杨涟。

杨涟,字文儒,明朝后期著名谏臣。

在最初时也只是一位七品给事中,因上疏批评皇帝被皇帝赏识,被认做顾命大臣。

而杨涟也在此刻发誓为国效忠。

当心怀不轨的李选侍将皇太子朱由校掌握在手,意欲重现武则天夺位时,杨涟挺身而出,救下皇太子,挽救了大明王朝;在朱由校登基后,不问政事,只在深宫中做木匠活,魏忠贤掌权,爪牙遍平天下时,杨涟孤身进谏,弹劾魏忠贤***罪,沉重打击了魏忠贤;而在他遭受不白之冤,担受苦刑时,他凭着道统、信念以及希望,从容就义……死前留下血书一封,以常人难以体会的豪迈,承受着难以忍受的痛苦,写下了最后一句话:“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这是何等之悲壮!而当年明月,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到了杨涟的绝望与希望。

杨涟的行为,让我懂得了两个道理:一是不能倚仗自己的强大,去欺负那些仍然弱小的人;再者是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自己的骨气。

这就是杨涟想传于后世的道理。

合上书静默。

《明朝那些事儿》这本既讲述了历史又教会我们道理的书,讲述的也并不只有历史故事了,而是在这些历史故事的基础上,延伸出了一个个真实的而又现实的道理的书了。虽然看了这本书不一定可以成为里面这些伟人,但至少可以将他们树立为榜样,向他们的目标前进。

《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不简单的历史书和它不简单的作者,像“随风潜入夜”一般,在潜移默化之中,也教会了我们做人。

“有趣,很有趣。”

指导老师章丽珍点评:小作者是一名初一年的学生,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藻,生动形象的比喻,小作者娓娓道来,朴实的语言中包含对古代明贤的敬佩。

通过阅读《明朝那些事》这本书选择自己最敬佩的历史人物杨涟,他完全不顾自己安危,坚持自己的正义,不被邪恶势力所屈服,拥护太子表现了对朝廷的忠诚,反抗魏忠贤为首的黑暗势力,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感染了我们的小作者,从杨涟身上小作者感悟了人生哲理,并以他为榜样,激励自己克服学习生活的困难。

想你了,我所爱的大自然

龙岩市第二中学

八年级 谌海铭

儿时的乡下,野外,夜晚,天上星光点点;草丛中,萤火虫亦如天上点点星光。随手抓来,用萤光照亮回家的路,也是最美的乐趣。可渐渐地,不知是儿童的心中充满了美好,又或是天上的云渐渐地多了起来,星光萤光也被忙碌的我忽略了,那儿时乡下夜晚的美好乐趣,也成了我想念童年美好的梦境。

直到最近读到了这本主题为“环保”的《读写》,我才又开始想念那美好的乡下美景,我才知道我所想念的那美景为何会消失不见。

大自然,它无声地承受着我们的伤害,当它忍无可忍、无力承受的时候,它知道我们一定会自食其果。

于是温室效应、物种灭绝、各种恶劣的天气随之而来。

大自然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怎能视而不见?我们又怎能充耳不闻?我们应该反思,并立即采取措施挽救!

环境保护,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也是我们必须要做的。

方式一:垃圾分类,让每一种垃圾都可以合理地被利用、回收或销毁。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生活垃圾的产量与日俱增。

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垃圾总量约为10亿吨,并还在以每年5-8%的速度增长,日益增长的垃圾将逐步侵占土地,污染环境,损害居民健康。

为了让我们身处的环境得到改善,我们看到各个生活小区和乡镇都设置了垃圾分类点,希望人们能按规定正确投放垃圾,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让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将垃圾的危害降到最小。

方式二:保护生物栖息地,维护自然生态。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我们无节制地移山填海,建工厂楼房,开采矿产,导致耕地在减少,植被被破坏,野生动物无家可归,物种在灭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古诗文中描写的美景正在我们眼前渐渐消失。

地球是我们人类和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当哪一天,地球上只剩下人类的时候,那我们的家园也将没有了活力。

植树造林,设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危物种,是我们保养环境、调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必要措施。

人类是强大的,我们不断地挑战自然,改造自然;但在大自然面前,我们其实还是渺小的,无节制的开发、掠夺,只会让我们走向万劫不复的境地。我们应该崇敬自然,敬畏自然,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只有相敬如宾,才有美好的未来。

如今的乡下,野外,夜晚,四周都是黑漆漆的,遥望夜空中那孤单的月亮,开始想念儿时看到的点点星光、萤光。希望再过几年,萤光与星光共舞的美景能再度重现,到时,我还要用萤光照亮我回家的路。

指导老师彭爱妮点评:这篇读后感扣住《读写》2022年第2期“环保”的主题,由儿时乡下夜晚的美景的消失引发思考,呼吁全社会进行垃圾分类,保护生物栖息地,维护自然生态。文章论述深刻,主题突出。在结构上,前后照应,扣题紧密,发人深思。

你若抬头,便是晴天

——读《低头族的错过》有感

顺昌县岚下中学

七年级 夏歆榆

“网络世界的过度沉迷到最后会致使你与自我灵魂擦肩而过”,这是《低头族的错过》中的一句话。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从车厢中的一景产生反思,联系到了”低头族“的危害与错过,最后说出低头族的错过会是民族辉煌的错过这一观点。低头族的错过无法估量,他们沦陷在另一个世界里,渐渐地与自己的灵魂背离。

现代科技日渐发达,通信手段推陈出新,智能手机的出现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更让人沉迷于此,于是,便有了“低头族“。

它的范围之广不言而喻,小到儿童,大到老人。

随着生活中越来越多”低头族“的出现,人与人之间好像少了一份体验,多了一份无视,这个世界好像少了一群人。

”就像文章中所说的“沉浸在网络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低头族错过的太多了。

青岛有对老夫妻趁着节假日的机会,在厨房里忙碌了几天,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盼来了忙于工作学习许久未见的儿孙媳妇们,在老人期待里,这是一场其乐融融的聚餐,可是,大家简单的见面寒喧后,围坐在桌上,却各自低头专注于手机。

长时间没有人理睬这对老夫妻。

气得老俩口摔筷,愤然离席。

老人需要的是儿孙绕膝的欢闹,是子女工作学习絮叨。

网络暂时会满足我们一些心理需求,结交一些“网友“,但也同时关闭了我们在现实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影响到了我们的友情、亲情和爱情。

曾经的我们总是走进大自然,一起荡秋千,放风筝;一起做游戏,欢笑不停;一起做手工,共享成果……自从手机进入我们的生活之后,低头是常态,机不离手是必须。盯着手机,手指不停地滑动屏幕,欣赏着别人的世界,忘记了身边的人,世界变得极近又极远。

因为低头,错过了风景,错过了健康,错过了真情。

低头族错过的太多、太多。

广袤的原野,沉默的庄稼。上蹿的麦苗将大自然最原始的生命力赤裸裸地释放出来,翻滚的绿波,由浅绿完美地过渡到墨绿,斜切而过的绵绵细雨,铺展成蜿蜒的泼墨山水画,如此美丽的风景,请抬头欣赏。

不做低头族,抬头看世界!

你若抬头,便是晴天!

指导教师谢富明点评:这篇文章“感”点明确:“低头族的错过无法估量”。作者概述书摘,联系生活,联系自我,表达感受,希望大家抬头看世界,不做低头族。深情地呼唤“你若抬头,便是晴天!”有激情,有思考。

高中学段

读《棋王》有感

泉州培元中学

高二 邓晔

合上书,仿佛眼前真出现了一位棋痴子,眉目清楚,眼神单纯而专注,肩上挑着比肩膀阔不少的帆布上衣,走起路来空洞洞的裤管一荡一荡,仿佛看不见瘦削的小腿在摆动。他就背对着我,沿着滚着黄土的大土路,急而专注地远去,均匀地带起一阵那个时代不一样的黄尘……

因为阿城,我喜欢上了这个大小孩王一生——他似乎挺小,见到陌生人也能凑上去热切的问:“下棋吗?”,两眼放光;他又似乎挺老,似个隐士一般过着无欲无求的生活,在那个物质贫瘠的年代,执着地固守着心里自己的那一方精神净土。

这个呆子对世间许多事还懵懵懂懂,棋盘摆开来,却是运筹帷幄,胸有成竹,真像个乡下打谷场上打弹珠百发百中的孩子那样地自豪与从容——也许打动我的就是那么些天真与认真吧。

很喜欢一个情节:马路边下棋无敌手的王医生遇到个捡废品的老头儿,与他下了三天盲棋只胜了一盘,平了一盘。

看到这里,似乎看到一个衣衫褴褛,须发板结的老汉蹲在纸堆边上,胸有成竹的报着棋步,把一旁清瘦的王一生逼得神经紧绷,眼睛瞪得老大,似看极近的脚下,又似看着天边,半日时光便消磨而过。

忍不住感叹起来,能为喜欢的事而专注的近乎痴呆,真好;能遇此世外高人,真好。

每每想起这个老头,总觉得他是洒脱自在之人,只是世事残酷,生活不易,只得为了生活去捡废品……但,这很真实。

与其说王一生是个奇人,其实我更愿意直接叫他痴子。我喜欢他痴子似的寻找乐趣的生活态度,那是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境界;我喜欢他的生活方式,单纯,简洁;我喜欢他的痴,他的愣,他的倔……痴子自有他自己的世界——他的棋盘就是他灵魂所在。他只是一个棋痴,无关天下,只为杀一盘棋,不须问天下大势。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王一生的人生只有下棋,在自己的棋盘里他可以无关外界,纵情享受内心的淡定从容,因为棋盘里的世界是他所拥有的自己的世界。

经历了世间的风浪,也悟得了生命之本色,物质贫瘠,得失在天,在棋盘的世界里他静静的站着,不说话,任凭思绪侵入五脏六腑,看棋盘运转,心若柳絮,飘然纷飞。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在这趟单程的旅途中,也许有太多的风尘仆仆,太多的灰头土脸。在如火车开动般动荡的时代里,王一生的痴棋实在是一种精神上的奢侈。拥有自己精神上的一方净土,不论在哪个时代都难能可贵。

指导老师王雄飞点评:文章由《棋王》中看似呆子,摆起棋盘,却运筹帷幄,胸有成竹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那些做事专注近乎痴呆的奇人。点出痴子自有他自己的世界——他的棋盘就是他灵魂所在。

舌尖上的人生

诏安第一中学

高一 林泓昊

吃乃人世之大事也,人非神,不可不食。在远古时代,茹毛饮血,果腹已是上天的恩赐。可如今,这也再不是忧事,不用考虑下一秒生命会戛然而止,活着为了吃,已是不再为了简简单单的温饱,通过食物要品尝的是人间百味,世态炎凉。

古人对美食总是趋之若鹜的。

东坡居士一生不断遭受贬谪,从中央直到当时最为蛮荒之地海南,可也只是淡淡一句“看破人生路,万事转头空”。

作为“美食家”的他被贬至环境恶劣的岭南之时,却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

受到当时的种种迫害,也只是觉得“人间有味是清欢”。

而醉吟先生对生活也是简简单单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国君李煜则是“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食物对他们来说已不是充饥之物,而是生活的寄托,在并不容易的日子里,借酒消愁,暂且远离这并不容易的现实生活,或许这一刻他们才实实在在的活着。

正如汪曾祺先生所言,中国人口味之杂,敢说为世界之冠。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专属美食,这是由当地的地理环境所决定的,与其说杂,不如说是这里面所寄予的情感是以万千多来计的。

我们中国人的生老喜悲,似乎都离不开一场场的的宴席,诸如庆祝婴儿满月,新婚之喜,抑或是人的老去,许许多多人聚在一起庆祝或是默哀,将他们的情感都藏进这满满当当的食物当中去。

除此之外,在当儿女外出谋生之时,家人总是会给他们带上些许当地的美食,自己吃或是赠与同事。

这份食物伴随这他们去往异地,连同着家人们的祝福。

我觉得在《舌尖上的中国》有一段话说的极好,中国人善于用食物来缩短他乡与故乡的距离。

那留在舌尖上的美味,也因此而变得更加可口了。

如今的人们可能不只是口味杂了,心也越发开始杂乱了起来。

现实的快生活让人吃不消,平凡的生活枯燥无味,压抑的日子里,心跳却是要快速的搏动起来,让人喘不过气。

日常的快餐,方便,却缺乏营养,多次的应酬却摧残了身体。

相比与那个所谓生活质量更差的地方里,大城市似乎好不到哪里去,食材丰富但少了点什么,少了一点慢节奏,少了一点真情实感。

寻找真正的美食似乎变得更加重要,小时候总是盼望长大,而长大了却又渴望回到童年,美食是否又是如此?人们可能会怀念小时候的年夜饭、饺子,那些爷爷奶奶包的粿,做的烙饼,诸如此类。

看着时光从手隙中溜走,长大了开始谋生,在外吃到的相同的美食又好像不再那么可口,这也不是食物的问题,而是你的心已经不再是小时候的心境了,不再满足,不安于现状,少了妥协,少了身边人,没有了当年的气氛感情,也就再没有了那顿如此可口的饭菜,这便是人生,你总得撂下手中事,再回到那个熟悉的地方,总得失去什么才有回报。

恩格斯有一句话,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极小的一部分可以靠观念上的权利来满足,绝大部分却要靠物质的手段来实现。我觉得正如美食,少了那极少一部分,即人生的感悟,那么这舌尖上的人生也就不会再圆满,这食物也就失去了它本身最为重要的意义。

指导老师沈勇辉点评:民以食为天,在人类的发展史中,食物是第一功臣,中国是传统的农耕国家,食物对中国来说已经发展成为了人们情感的载体,作者通过旁征博引,得出了这个道理,即食物是人们情感的载体,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l202404281410072ea3.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