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出茅庐故事概括?
①
初出茅庐这个故事通过诸葛亮刚刚离开他隐居的茅草屋就取得博望坡之战的胜利。说明年轻人初次参加工作步入社会或刚参加某种工作,缺乏实际经验,但只要有明确的目标,脚踏实地地干,必然有不可估量的前途。
罗贯中有诗赞曰: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后人据此提炼出“初出茅庐”这则成语。
②
第二天傍晩,曹军果然到达博望坡,夏侯惇见到赵云,不禁哈哈大笑,以为诸葛亮不过如此。赵云佯装败走,夏侯惇率军紧追不舍。
刘备出来接应赵云,也假装败走,夏侯惇见状更是毫不在意,只管猛追。
很快,曹军进入一个一面是山、一面是林的狭长地带。这时,鸟云遮住了月光,狂风吹过,沙尘飞扬。
夏侯惇猛然意识到可能有诈,可是已经晚了。
③
刘备请诸葛亮并拜为军师,关羽、张飞对此不以为然。曹操派十万大军打新野,刘备找诸葛亮商议,诸葛亮初次用兵,神机妙算,大获全胜,杀得曹军丢盔弃甲。
二、初出茅庐概括说一说?
初出茅庐出自元末明初小说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后人据此提炼出“初出茅庐”这则成语。
东汉末年,天下三分,成鼎足之势。
刘备在三股势力中最弱,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他迫切需要招纳有才能的人。
刘备的手下徐庶和名士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了一个人,此人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博古通今善用谋略,是个十分难得的人才。
刘备听了十分高兴,亲自前往诸葛亮当时隐居的南阳卧龙冈,请他出山共商大计。
诸葛亮不了解刘备的为人,想考验一下他的诚意,便躲着不肯相见。
刘备不死心,一连三次前去求见,最终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答应辅佐他打天下。
刘关张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新野县诸葛亮分兵派将抵挡曹兵进攻,于博望坡用火攻大破曹军,令曹家胆颤心惊。此为诸葛亮自出山以来第一次实战用兵,其效如神,令刘关张兄弟更加拜服。后人有诗称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现在用初出茅庐来形容初露锋芒的效果。
新野县诸葛亮分兵派将抵挡曹兵进攻,于博望坡用火攻大破曹军,令曹家胆颤心惊。此为诸葛亮自出山以来第一次实战用兵,其效如神,令刘关张兄弟更加拜服。后人有诗称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谢谢
三、初出茅庐主要内容?
初出茅庐,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
三国时期诸葛亮刚离开他隐居的地方跟刘备去打天下,这次诸葛亮孔明首次实战,新野分兵,博望坡大火大破曹军。
形容初次出来做事,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刚到工作岗位上,缺乏经验。
刘关张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 新野县诸葛亮分兵派将抵挡曹兵进攻,于博望坡用火攻大破曹军,令曹家胆颤心惊。此为诸葛亮自出山以来第一次实战用兵,其效如神,令刘关张兄弟更加拜服。后人有诗称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现在用初出茅庐来形容初露锋芒的效果。
四、初出茅庐的成语解释,初出茅庐是什么意思?
初出茅庐——来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成语:三顾茅庐【拼音】:sāngùmáolú【释义】: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例句】: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
五、初出茅庐是什么意思?
“初出茅庐”是一个很常见的成语,意思是刚刚起步、刚刚开始学习某件事情,还没有经历过实践、没有积累足够的经验。可以说是一种形容年轻人、新手的表达方式,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行业发展初期的状态。
初为世用;初入社会初出茅庐chū chū máo lú 【解释】:茅庐:草房。
原比喻新露头脚。
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
缺乏经验。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示例】:那傻小子是“~”,我们准可以扫光他!
◎鲁迅《彷惶·高老夫子》【近义词】:初露头角、乳臭未干、初露锋芒【反义词】:老成持重、老马识途【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刚出道
六、初出茅庐指的是谁?
初出茅庐,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4]
这则成语原指三国时期诸葛亮刚离开他隐居的地方跟刘备去打天下,形容初次出来做事,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刚到工作岗位上,缺乏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