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荆楚历史故事,湖北有什么历史文化典故?

1、大意失荆州:赤壁之战后,荆州七个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刘备入蜀,留关羽镇守占据的荆州五郡,其中南郡是刘备向东吴借的。刘备得到蜀川后,将长沙、桂阳两郡还给了孙权。后来关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区,孙权派吕蒙乘虚偷袭荆州三郡失陷,导致荆州三郡失陷;

2、赵子龙长坂坡七进七出:长坂坡之战发生地点在今宜昌当阳附近的长坂坡,战斗双方是刘备和曹操。刘备被曹操击溃,携民众逃走。此战,刘备辎重军队损失惨重,两个女儿被曹纯俘虏,刘备因张飞据水断桥赢得逃亡时间,而甘夫人和刘禅在赵云的保护下幸免于难。战后刘备放弃转往江陵的计划,转为前往江夏和刘表长子刘琦会合;

3、高山流水: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俞伯牙在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两人就成了至交。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身不再鼓琴。

远自商代,中原人就以荆楚来称呼江汉地区的南方地区和南方部族,比如《诗经·商颂》中说的“维女荆楚居国南方”。

荆楚部族在与北方商王朝的对峙中也吸收了先进的商文化,为自身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荆现名牡荆,是马鞭草科的一种落叶灌木,古代又名楚,用来做刑仗,鞭打犯人。因此楚又称“荆楚”,受鞭打叫“受楚”。“受楚”是件痛苦的事,所以“楚”字又引申有“痛苦”的意思,如痛楚、苦楚。

湖北属荆楚大地为世人所熟知,但多数人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一般人都知道“楚”,至于何以与“荆”联称“荆楚”,均认为“楚”之称“荆”,乃源于避秦始皇父亲庄襄王嬴楚之讳改称而得名(见《正义》:“秦讳楚,改曰荆”)。

而事实上荆国为楚国前身,据《通志·氏族略》云:“楚国旧号荆,此未号楚之前受氏也。

”西周初年,楚国先君熊绎被封在荆山一带(今湖北保康,南漳境),国号荆。

“荆”本是一种灌木的名称,也叫做“楚”,在南方江汉流域的山林中极为常见,可用作薪柴等多种用途。故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荆:“楚木也,从刑声。”释楚:“丛木也,一名荆也。”此外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说:“荆、楚一木二名,故以为国号,亦得二名。”宋沈括《梦溪笔谈》也说:“荆或为楚,楚亦荆木之别名也。”

至此,荆楚约定俗成,成为一个专称楚族、楚国和荆楚地域的一个特有的称谓。

楚武王五十一年(辛卯,公元前690年),楚武王在伐随途中与世长辞,其儿子楚熊赀继承楚君之位,为楚文王。

熊赀早年受过严格的教育,他的师傅是从申国请来的,史称“保申”。

因武王位长达51年,文王继位时已人到中年,但他的性格锋芒毕露。

《楚史》中记载:“文王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迁都于郢(今宜城楚皇城),也许这是武王的遗命而由文王付诸实施的。

”《古代荆楚地理新探》称:“或正式都郢乃在此时(楚文王元年),而事实的迁郢则在十年前(武王晚期,公元前703至前699年)”。

武王给文王留下了一个正在富强起来的国家,一批忠信可用的官僚和将领,一支久经实战磨炼的军队。

文王即位后,做起事来,通常是称心如意的。

他对建设似乎不大关心,至少可以说他没有为建设事业作出显著的贡献。

他的兴趣和精力贯注在战争上,他以战争为手段实现了武王“观中国之政”的宏愿。

楚文王二年(癸巳,公元前688年)冬,楚文王举兵北上伐申。

楚、申之间有邓国(今湖北襄樊市),楚伐申(申国故址今河南南阳市),必须假道于邓。

邓与楚为姻亲,当时的邓君邓祁侯是文王之舅。

文王虽有伐邓之意,一时尚无口实。

文王引兵过邓时,邓有三位大夫劝说邓候乘机杀死文王,邓侯未从,按正规的礼仪接待了文王此后,文王继续北上,攻灭申国,除掉了周朝南土最大的一个异姓国,将申变成楚国的一个大县。

此时,邓虽幸存,但已危若釜底游鱼。

楚国的历史故事很多,现在我来简单介绍下。

我国历史典故产生的时间较早,大变革时期的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就有许多著名典故流传后世,比如齐国的"晏子使楚",赵国的"毛遂自荐","完璧归赵"等.南方的楚国亦有不少精彩的例子,像染指,知音,射石饮羽,一鸣惊人,问鼎中原等。

武昌起义,刘备借荆州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l2022111007001174c3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