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运城历史人物及事迹,山西运城有什么名人事迹?

A

三晋大地,人杰地灵,两千多年来,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著名的人物。

他们之中,有著名的君主晋文公,我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

著名的政治家蔺相如、狄仁杰、毕士安、田呈瑞、杨深秀;著名的军事家和将领廉颇、卫青、霍去病、关羽、薛仁贵、杨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学者王勃、王之涣、王维、王昌龄、柳宗元、白居易、司马光、米芾、白朴、关汉卿、郑光祖、罗贯中、傅山、阎若璩,地图学家裴秀,治黄专家贾鲁;。

他们象历史长河中灿烂的群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给当时的社会以积极的影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1、傅说,古虞国(今山西省平陆县)人。历史上著名的中兴名相。

出身于奴隶,治洪时因发明“版筑法”而闻名遐迩。商朝至高宗武丁时,西戎为患,朝政日衰。闻傅说有贤名欲用之,然傅说出身低贱,急擢恐引贵族不满,武丁便假托“天命”,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举以为相”。傅说为相后,极力辅佐武丁59年,遂使“殷国大治”,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中兴名相。

2、百里奚,人称"五羖大夫",他是春秋时期虞国(今山西平陆县)人,现在平陆县南村乡槐下村有百里奚墓。

3、重耳(前697年——前628年),春秋时晋国国君,即晋文公,流亡在外十九年,立为晋君后,重用狐偃、赵衰等人,修明内政,整饬法纪,增强战备,又号召诸候勤王,平周室王子带之乱,迎襄王复位,树立了政治威信。后于城濮大败楚军。旋在践土主盟诸候,周天子亦奉如参加,策命他为“伯候”(霸主)。

4、廉颇,战国时赵国将领。

5、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原为宦者令舍人。

6、董狐,春秋时晋国史官,一称史狐。前607年,赵盾族弟赵穿攻杀晋灵公于桃园,他认为赵盾身为正卿,“亡不出境,返不诛国乱”,罪责难逃,乃直书“赵盾弑其君”,以正视听。孔子以其“书法不隐”,赞为“古之良史”。

7、孟明视,春秋时秦大夫,百里奚子。

8、荀况(约前313一前238),战国后期思想家.又称荀卿(汉时避宣帝讳,改称孙卿),赵国人.在儒学分化中,代表革新势力。

9、李牧(?一前228),战国末赵国将领。长于用兵。

10、纪信(?——公元前204年),赵城(今洪洞县)人,秦末刘邦起义军的将领。在项羽围困荥阳城时,代刘邦舍身赴难,使刘邦解脱重围,转败为胜。

11、郅都,西汉河东大阳(今平陆县)人。汉文帝时,原为侍从官,汉景帝时,为侍卫统领。为官清正,铁面无私,执法严峻,以敢于直谏著称。

12、卫子夫(?——前90),汉武帝后,河东平阳人(今山西临汾西南)人。

13、卫青(?——前106),西汉名将。字仲卿,河东平阳人,卫皇后弟。初为平阳公主家奴,后为汉武帝重用,官至大将军,封长平候。

14、霍去病(前140——前117),西汉名将。河东平阳人,卫青之甥,官至骠骑大将军、封冠军候,后任大司马。

15、霍光(?——前68),西汉政治家。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为骠骑将军霍去病弟。武帝时,住奉车都尉。与桑弘羊等同受遗诏,立昭帝为嗣,以大司马大将军辅政。

16、冯奉世(?——前39),西汉将领,字子明。上党潞(今山西潞城东北)人,后以军功为左将军光禄勋,封关内侯。

17、尹翁归(?——公元前62年),临汾人,西汉著名官吏,以刚正廉洁。执法严明,治理社会秩序而著称。

18、张敞(?——公元前48年),临汾人,西汉宣帝时大臣。以治赋有方,善理社会秩序而闻名。

19、班婕妤(约公元前48——公元前6年),西汉楼烦(今朔县)人,班婕妤是班固的祖姑,有才学,善词赋,著有《自悼赋》、《捣素赋》和《怨歌赋》等,抒发宫中苦闷之情。

20、郭泰(128——169年),东汉名士,字林宗,介休人。家世贫贱,少好学,善论谈,博通古籍。建宁二年,卒于家,四方之士千余人会葬,志同者共刻石立碑,蔡邕为之撰文。

21、王允(137——192年),东汉末大臣。字子师,太原祁(今祁县)人。少有大志,勤于习诵经诗,朝夕不忘驰射。献帝即位,任太仆,迁尚书令、司徒。后与吕布密谋,诛杀董卓。

22、貂蝉,东汉并州郡(今忻州)人,

23、吕布(?——198年),字奉先,定襄人,以勇武著称,善弓箭,号为“飞将”。

24、关羽(?——219),三国时期刘备部将。字云长,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被曹操拜为偏将军,封汉寿亭候。刘备为汉中王,任他为前将军。

25、张辽(165——222年),字文远,三国时代雁门马邑(今朔县)人。五大名将之一。任中郎将,赐爵关内候。

26、徐晃(?——227年),宇公明,平阳郡杨县(今洪洞县东南)人。三国时曹操翦除割据势力、统一北方的的五大名将之一。

27、贾逵(173——228年),字梁道,河东襄陵(今襄汾县)人,东汉、三国之际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忠于曹魏。

运城名人舜帝(传说中五帝之一、建都蒲坂)

大禹(治水有功,建都安邑)

嫘祖(今夏县西阴教民养蚕)

风后(今运城解州黄帝大臣发明记载寒暑、历法的方法)

后稷(今稷山尧舜农官教民稼穑)

陶朱公范蠡(运城陶村、助越王灭吴、春秋巨富)

春秋战国巨富猗顿(临猗)

史学家司马光(夏县)

廉颇(稷山、赵国大夫)

薛仁贵(唐朝大将)

张仪(今万荣秦国大夫纵横家,辅佐秦襄王建立霸业)

一代名妃杨玉环(永济风凌度)

史学家司马光(河津宋哲宗时宰相,著有《资治通鉴》)

政治家柳宗元(今永济虞乡、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维(今永济)

王勃(今万荣、初唐四杰之一)

思想家荀子(即荀况)

戏剧家关汉卿三国名将关羽(解州)

八仙之一吕洞宾(芮城永乐镇)

王之涣(唐代诗人)杨深秀(闻喜、清末维新派,戊戌六君子之一?

1,杨贵妃

杨贵妃是山西运城市,永济市人。永济最大的特色是永济饺子据说很好吃。永记地处在嗯,晋城和陕西的交界处,与陕西的潼关隔黄河相望,中间这一段黄河就叫做风陵渡,而永济大概就是永远可以过河的意思。

杨玉环是唐玄宗的宠妃,也是大唐盛世的主要见证人。

2,柳宗元

柳宗元和河东人,自称柳河东,后来在广西柳州做官,有称作柳柳州。

唐宋八大家中,只有韩愈和柳宗元是唐朝人。他们是古文运动的开创者和主要倡导人。

3,王维

王维,唐朝著名诗人,他要提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田园诗的创始人。

4,关羽

关羽是汉末三国时期的主要武将,在三国演义中被描述成“义绝”,与曹操“奸绝”,诸葛亮“智绝”相映成趣。

关羽后来成了武圣人,武财神等等,全国各地都有他的祠堂和庙宇。

5,薛仁贵

薛仁贵在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故事。

薛仁贵和关羽一样,也是戏曲舞台上的主要角色之一,在民间他们两个的名声都是相当大的。

6,司马光

司马光,运城夏县人,宋朝著名的是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写的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记载的里程碑。

7,裴寂

裴寂唐朝开国功臣,李渊的亲信。

实际上在隋唐的河东裴家出过一百多个宰相,可以说是唐朝第一名门望族。

运城是山西省的一个城市,有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和文化名人与该地有关。以下是一些运城的著名人物:

杨凌:著名农学家,中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杨凌示范区的创始人。

崔子恩:唐代文学家,他的《崔颢歌》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宝藏。

崔珏:唐代宰相,他在政治和军事领域有卓越的才能,被尊为"崔参军"。

马相伯:明代文学家,他的代表作《马丹阳赋》被誉为"北方文学的宝石"。

柳如是:明代文学家,他的作品《世说新语》以精炼的文笔描绘了各种社会人物和风俗习惯。

张耳: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他与陈胜一起发动了著名的陈胜吴广起义。

第一位是,舜帝。三皇五帝的五帝之一。运城作为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虞舜就是咱运城五千年历史的代表人物。

第二位,魏文侯。战国七雄之一。任用卜子夏、吴起等人、那把秦国都打的一愣一愣地。可以作为运城诸侯王代表。

第三位,荀子。战国末期的儒家代表人物。继承发展了孔子学说,被人称为“后圣”,可以作为运城思想家的代表人物。

第四位,关羽。汉末时期人物,可不是三国时期哦,关羽在世的时候,汉朝还没灭亡呢。大家都比较熟悉,我觉得可以作为运城形象代言人。

第五位,薛仁贵。唐朝武将,往东打到朝鲜,往西打到天山。可以说征战无数,没有打过败仗。可以作为运城武将的代表人物。。

先轸:兵法祖师,首位元帅

中国春秋时期的晋国名将,曾辅佐晋文公、晋襄公两位霸主,屡出奇策,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同时拥有元帅头衔和元帅战绩的军事统帅。

以中军主将的身份指挥城濮之战,打败强大的楚军。

在崤之战中伏击并全歼秦军,俘虏了秦军孟明视三帅,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第一个干净漂亮的歼灭战战例。

不过孟视明三帅后来被晋襄公释放,先轸得知后一时盛怒,不顾尊卑而口不择言,又当着襄公的面“不顾而唾”。

然而襄公却没有责怪先轸,甚至还反过来为了释放战俘的事向先轸道歉。

先轸却越发自责。

不久之后的萁之战,先轸大败狄军,俘获一名狄军首领。

但先轸一直悔恨唾了晋襄公,于是战后脱下头盔铠甲,追至败退的狄军中战死,以此讨伐自己冒犯襄公的罪过。

之后狄人将先轸头颅送回晋军,其面色犹如活人。

魏文侯:战国第一霸主

三家分晋后魏国的第一位诸侯王。在他统治下的魏国,西有秦韩,南有楚,北有赵,东有齐,地处中央,易攻难守。忧患的环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他用李悝、翟璜为相,改革弊政;用乐羊、吴起等为将,攻掠中山国、秦国、楚国;以李悝教授法经,依法治国,魏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机。

战国二百余年历史中,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文侯在位50年,选贤任能,内修德政,外治武功,向西攻占了秦国河西地区,向北越过赵国,伐灭中山国,向东打败齐国大军。后世史家著书无不称赞魏文侯之贤。魏文侯任用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国强兵,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

张仪:大忽悠鼻祖

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入秦。秦惠王封张仪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对秦国的统一霸业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范睢:提出远交近攻策略

范雎是土生土长的魏国人,也是在魏国重视人才的气氛下长大的一代,可学到本事之后范睢蒙了,因为时代变了,工作不好找了。他在外出一圈碰壁之后,还是回到了魏国在中大夫须贾的门下打杂。

有一次须贾带他去齐国办事,结果他的口才被齐王相中了,人家就想挖他,回家之后须贾就把这事情报告了相国魏齐。这魏齐也真狠,就让人一顿鞭子抽死范睢,好在范睢及时装死逃过一劫,而后又跟秦国的使者牵上线去了秦国。

在秦国也是费了好大一番周折,范睢才有机会向秦昭襄王展示自

舜帝(传说中五帝之一、建都蒲坂)

嫘 祖( 今夏县西阴教民养蚕 )

风 后(今运城解州黄帝大臣 发明记载寒暑、历法的方法)

后 稷 (今稷山 尧舜农官 教民稼穑 )

廉 颇(稷山、赵国大夫)

张 仪 (今万荣秦国大夫纵横家,辅佐秦襄王建立霸业)

王 勃 (今万荣、初唐四杰之一)

思想家荀子(即荀况 )

戏剧家关汉卿

三国名将关羽(解州)

王之涣(唐代诗人)

杨深秀(闻喜、清末维新派,戊戌六君子之一 )

是杨时。

杨时是明代万历年间的状元,他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获得了状元的称号。

杨时的成就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智慧和才华,还与他的勤奋和努力密不可分。

他通过刻苦学习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终在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杨时的成功也是对古代科举制度的肯定,这个制度为人才的选拔提供了公平的机会。

杨时的故事也激励着后人,鼓励他们通过努力和才华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运城市古称河东,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唐宋时,先后有5名天之娇子摘取状元桂冠,其事迹在古代人才星空中熠熠生辉。

王维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出生于山西蒲州(今运城永济市),幼年聪敏超凡,15岁时就才学出众,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并有音乐天赋,赴京城应试,名满京城。

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刚过而立之年的王维在辛未科考中状元及第,被分配到太常寺任掌管音乐的“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牵连,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4年后,开元二十三年(735),一向赏识王维才学的平章事(宰相)张九龄执政,拔擢王维为右拾遗(谏官)。

次年调任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担任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中级官员),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郊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与文学诗画界的挚友切磋技艺,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翌年,长安被叛军攻陷,王维被捕后被迫出任伪职。

战乱平息后,王维被下狱审讯,按理投效叛军当斩,但因被俘时曾作《七绝·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缙平反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王维才得宽宥,降为太子中允,后兼迁中书舍人,官终尚书右丞(正四品),上元二年(761年)辞世,享年60岁。

王维一生虽混迹官场,却矢志学问,创作出《山居秋暝》《使至塞上》《新晴野望》《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思》等400余首脍炙人口的边塞诗、山水诗、律诗、绝句等诗作以及《王右丞集》《画学秘诀》等著作。

唐代宗曾誉之其为“天下文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唐末诗人司空图则赞其“趣味澄复,若清沈之贯达”;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赞誉其在唐朝诗坛的崇高地位,现代《唐诗三百首》中收录其五言律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诗、乐府《相思》《南山别业》《终南山》《过香积寺》《秋夜曲》《桃源行》《洛阳女儿行》等28首,后人称其为“诗佛”,堪称古代诗歌峰巅上的一座高峰。

柳璟

柳璟,字德辉,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生年不详,约卒于武宗会昌五年(846)年。他生于书香门第,其家族前辈多人参修国史实录,祖父柳芳尤以儒史擅长,参与编修《唐书》《旧唐书》等史书。

柳璟幼年时受到系统的儒学教育,唐敬宗宝历元年(825)乙巳科状元及第,后又考取博学宏词科(吏部科目)甲等,名气大振,破格提为监察御史(相当于现最高***检察员),官至吏部员外郎,开成元年(836)为库部员外郎、翰林学士。

由于才华出众,深得唐文宗李昂器重,命其在其祖父所撰《永泰新谱》二十篇基础上取永泰之后事缀成十篇。

开成五年(840)拜掌起草传宣诏命的中书舍人,后因其子受贿事被牵连,贬为信州司马,约在会昌末年,死于郴州刺史任上。

柳璟博学能文,为人宽厚,喜称人之长,有君子之风。处事公允,任礼部侍郎时,两次主试,均取有真才实学之人,堪称满腹才华的正人君子。

裴思谦

闻喜县裴氏望族历史上将相云集,被誉为“中华宰相村”,声名斐然,但很少有人知道,唐代时,其家族曾出过两名状元。

裴思谦,字自牧,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生卒年不详,自幼受到过良好的教育,青年时考取秀才,与当朝权臣宦官仇士良关系密切。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科考时,裴思谦心血来潮,想考个进士,以便在仕途中发展,便向仇士良讨了个帖子,去找当年的主考官高锴,让他给予关照。

高锴为官清正,看不惯他頣使气指的作派,没买他的账。

裴思谦气愤之际,声称明年非状元不要。

次年,开成三年(838)戊午科科考时,裴思谦又拿着仇士良的帖子来找主考官高锴,对他说:“仇大人有信,荐裴思谦为状元。

”高锴早把裴思谦忘掉了,回说:“状元已经有人了,状元以外的可以按仇大人的意思办。

”裴思谦大言不惭地说:“裴秀才非状元不放!

”高锴知道这次再得罪仇士良不会有好果子吃,加之裴思谦试卷还算优秀,便顺手推舟,买了个人情,让他当了状元。

多种史书对他的行为嗤之以鼻,称其为“脸皮最厚的状元”。

裴思谦入仕后从政40年,历任节度判官,左散骑常侍兼大理卿,乾符三年(876)由凉王傅分司授卫尉卿,至终。《全唐诗》存其《及第后宿平康里》一诗。诗曰:“银缸斜背解鸣珰,小语偷声贺玉郎。从此不知兰麝贵,夜来新惹桂枝香。”

裴思谦科考时虽然有依靠关系被后人所不齿的行为,但其才学应该是出类拔萃的,否则,很难当上大理卿(正三品)的高位。

裴格

裴格,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人,生卒年不详。裴格出身名门望族,祖上世代为官,曾祖父裴遵庆累官尚书右仆射,祖父裴向官至吏部尚书,父裴寅官至御史大夫,其弟裴枢官拜门下侍郎,平章事。自幼勤奋好学,唐昭宗光化三年(900)庚申科状元及第。

裴格虽然史传无名,事迹失考。但从他祖上有着显赫的官位和头上状元桂冠的政治背景判断,他肯定有所建树。

张观

如果说运城市唐代3位状元皆出自豪门或渊学世家,而张观却是地道的平民百姓子弟,靠扎实的学业功底和非凡的才华,一路夺关斩将,取得头名状元,着实在封建科考上爆出一门冷门,放出一个卫星。

张观,字思正,绛州绛县范柴村人,出卒年不祥,出生于普通平民之家,天资聪颖,年少时诚实好学,闻名乡里,参加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甲寅科科考,一鸣惊人,擢为第一,摘取状桂冠。

张观入仕后,秉承农家子弟勤勉、谨慎、踏实的本真,刻苦兢业,竭力履职,深得真宗、仁宗皇帝信任,一路坦途,历任通判、秘书郞、太常丞、右司谏、翰林学士、左司郎中等职,先后知杭州、孟州、相州、澶州、郓州、应于、河南、许州等地,官至同知枢密院事、吏部侍郎兼御史中丞。

在数十年的为官生涯中,国家每遇大事,张观总是置个人荣辱于不顾,挺身而出,极力进谏,为国尽忠,为民谋利。仁宗当政时,时遇灾异,仁宗诏求直言,张观上疏道:“承平日久,政宽法慢,用度渐侈,风俗渐薄。”条陈知人、严禁、尚贤、节用四事。仁宗纳其谏言,励精图治,很快使国家度过难关,重振雄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k2024050719581581c8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