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福建历史上四大名将?
①
第一位:郑成功
郑成功,原名森、幼名福松,字大木,号明俨,南安石井人,明天启四年(1624)七月十四日生于日本平户市千里滨。
成功11岁时曾依塾师“洒扫应对进退”为题作文,写下“汤武之征诛,一洒扫也;尧舜之揖让,一进退也”的惊人之句作应对,其后苦读经史兵法,习练剑术骑射,15岁考中廪生,21岁入南京国子监,拜名儒钱谦益为师,师为取字大木。
清顺治三年(1646)六月,清军进逼福建,成功对隆武帝表忠心说“臣受国恩,义无反顾,定以死报效陛下”,并献上抗清条陈,建议“据险抗扼”、“拣将进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国”。
朱聿键深为赏识,即封成功为忠孝伯,拜御营中军都督,挂招讨大将军印。
第二位:施琅
施琅,字尊候,号琢公,清初著名将领。施琅降清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先后率师驻守同安,海澄,厦门,参与清军对郑军的进攻和招抚。由于“施琅背郑降清”,施琅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人们对他的认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存在分歧。
第三位:洪承畴
洪承畴,别名洪彦演、洪亨九,明末清初将领,曾任兵部尚书、太傅、少师等职位。
洪承畴曾经围剿明末农民起义军有功、建议清朝采取明朝典章制度、迅速稳定南方;降清后顺治帝对洪承畴十分器重,清军占领江南后,洪承畴采取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策略;建议统治集团也须“习汉文,晓汉语”,倡导儒家学说,举荐明朝官吏。
1665年,洪承畴卒于都门私邸,享年七十三岁,谥号文襄。
第四位:李光地
李光地(1642-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泉州安溪湖头人。
开漳先锋,辅胜将军李伯瑶之后。
其祖系漳州市芗城区浦南镇渡东村人。
清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进翰林,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他为官期间,政绩显著,贡献巨大,康熙帝曾三次授予御匾,表彰其功。
明末以来,战争频仍,-尖锐,朝政腐败,水利失修,水患频繁。
至康熙亲政,把“平三藩”、整治河务和漕运列为首先办理的大事。
②
1、陈文龙
陈文龙是福建 兴化(今福建莆田)人,是南宋抗元名将。年少时好学,后考上进士,因德才兼备,深得皇帝喜爱,在抗元战争中屡建奇功,一度官至宰相。后因怒骂奸臣贾似道而被贬,陈文龙一下台,南宋兵败如山倒,守将纷纷弃城而逃。不得已,贾似道重新启用陈文龙。
陈文龙上任后,轻而易举地平定了漳浦、兴化叛乱,立马打了几场胜仗。但陈文龙孤军作战,没有帮手,旁边的守将纷纷投降,只有陈文龙保持着气节,宁死不降,最后变成了孤军。没过多久,陈文龙被部下陷害引诱出城,被抓,在押送杭州途中开始绝食,经杭州谒拜岳飞庙时,气绝而死。
2、俞大猷
俞大猷是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是我国明代抗倭名将。
可能我们只听过戚继光的戚家军,但其实抗倭主力还有个俞家军,他们曾被并称为“俞龙戚虎,证明俞家军不比戚家军差,甚至抗倭功绩还略高于戚继光。
俞大猷一生与倭寇做斗争,俞大猷剿灭倭寇,足迹遍及浙、皖、赣、闽、粤五省,一直在抗倭前线,战功累累,倭寇死的他手里的不计其数。
他还凭借自己几十年的战斗经验,先后著成《兵法发微》、《洗海近事》等书籍,为我国军事发展上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海军创始人”。更曾创立兵车营,设计创造了用兵车对付骑兵的战术。
3、郑成功
郑成功是福建泉州南安人,是抗清名将。他是清军攻克南京后,南明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他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与清军进行多次对抗。即使后来他的父亲都劝他投降,郑成功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气节,誓死不降。
之后率军开赴台湾,与荷兰进行了激烈的海战,击败荷兰的驻军,荷兰统帅揆一率残敌五百狼狈退出台湾。沦陷了三十几年的台湾,从此重又回到祖国的怀抱,自此郑成功也成为了民族英雄。
4、林则徐
最后一个就是我们清末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大人, 他是福建 侯官县人。他当任钦差之时,不惧怕西方列强的胁迫,在广东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在虎门销毁。林则徐一直力抗西方入侵,一生都在想办法与西方侵略者做斗争。
他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为洋务运动奠定了基础。
二、郑氏十大名人?
郑振铎、郑伯奇、郑毓秀、郑午昌、郑天挺、郑国鸿、郑文宝等。
1、郑振铎: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代表作品有《猫》《我们是少年》等。1898年12月19日出生于浙江省永嘉县,1958年10月17日去世。
2、郑伯奇:电影剧作家、文艺理论家,左翼文学运动开创者之一。代表作品有《泰山鸿毛》《华山艳史》《女儿经》《到西北去》等。1895年6月11日出生于陕西长安,1979年1月25日去世。
郑旦:春秋晚期著名的巾帼人物,在吴越两国长年战争时期,只身入吴作内应,助越国顺利灭吴,立下汗马功劳。
郑国:战国末期韩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专家,曾助秦国修成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使秦沃野千里,国力更加强盛。
郑吉: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率兵抗击匈奴入侵,为汉始设西域都护之始。
郑兴、郑众:河南开封人,系父子。
兴为东汉时期学者,对中国历史上的儒学进一步发扬,贡献巨大,世称“先郑”。
郑众:郑吉之子,为东汉经学家,曾任大司农,通晓《易》、《诗》等经学。
郑玄:东汉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世称“后郑”,其潜心著述,遍注群经,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被称为“郑学”,在整理古代历史文献上颇有贡献。
郑道昭:荥阳开封人,北魏书圣,曾任国子祭酒,工文词书法,其书法笔力雄健,兼有隶意,被后人推崇为“魏碑之宗”。
郑泽:隋朝荥阳人,有学识,知钟律,考校大东钟律,著有《乐府歌辞》、《乐府声调》等。
郑虔:郑州荥阳人,盛唐时期学者、画家、广文博士,诗书画技冠京华,玄宗曾题赠:“郑虔三绝”。
著有《天宝军防录》。
郑樵:莆田(今属福建)人,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史籍学家,一生著作丰富,其晚年所著《通志》是继《史记》后又一部伟大的通史著作,且颇具创见。
郑光祖: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人,元曲四大家之一,一生创作颇多,代表作为《倩女离魂》,他被后人誉为“名香天下,声振闺阁,伶优辈称‘郑老先生’”。
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人,明航海家,曾率船队七下西洋,远达非洲、红海等地,促进了中外交流,而且还创制了我国第一部航海地图。
郑成功:福建南安人,明末名将,被赐姓“朱”,曾英勇抗击清军,在台湾驱逐荷兰殖民者,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民族英雄,被尊称为“国姓爷”。
郑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③
1、郑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2、郑成功(明末清初军事将领)
郑成功(1624.08.28-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3、郑光祖
郑光祖(1264年—?),字德辉,汉族,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
④
郑桓公
郑桓公(?-前771年),姬姓,郑氏,名友(受封前称王子友),周厉王姬胡少子,周宣王姬静异母弟,周朝诸侯国郑国第一位第一任君主,前806年―前771年在位。
前806年,受封郑地(今陕西华县东),建立郑国,伯爵,故称郑伯友。前774年,担任周王室司徒。前773年,郑桓公见王室多有变故,祸患将至,于是迁徙其国民到东虢国和郐国之间。前771年,犬戎攻陷镐京,郑桓公与周幽王一同遇害,谥号桓,故称郑桓公。
2
郑国
郑国,战国时期韩国卓越的水利专家,出生于韩国都城新郑(现在河南省新郑市)。
成年后,郑国曾任韩国管理水利事务的水工(官名),参与过治理荥泽水患以及整修鸿沟之渠等水利工程。
后来被韩王派去秦国修建水利工事,从而“疲秦”,而郑国渠修建之后,关中成为天下粮仓,赢得了“天府之国”的美名。
虽然郑国作为间谍不成功,但是作为一名卓越的水利专家,治理水患,改变了关中农业区的面貌,使八百里秦川成为富饶之乡。
郑国渠和都江堰、灵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3
郑玄
郑玄曾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古文经。游学归里之后,复客耕东莱,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家贫好学,终为大儒。党锢之祸起,遭禁锢,杜门注疏,潜心著述。晚年守节不仕,却遭逼迫从军,最终病逝于元城,年七十四。
郑玄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说。
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
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唐贞观年间,列郑玄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
宋代时被追封为高密伯。
与晏婴、刘墉并称为“高密三贤”,后人建有郑公祠以纪念。
4
郑买嗣
郑买嗣(?—909年),汉人郑回七世孙,世为南诏清平官(即宰相)。郑买嗣曾为南诏重臣。乾宁四年(897年),郑买嗣指使杨登杀死南诏王隆舜,天复二年(902年),郑买嗣起兵杀死隆舜之子舜化贞及南诏王族八百余人, 灭亡南诏,建立大长和国。
5
郑成功
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
[1-2]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
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
6
郑板桥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7
郑余庆
郑余庆(745年-820年),字居业,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人,唐朝宰相。
郑余庆出身于荥阳郑氏北祖小白房,进士及第,早年曾入严震幕府,历任山南西道从事、殿中侍御史、兵部员外郎、库部郎中、翰林学士、工部侍郎,后以中书侍郎之职拜相,授同平章事,不久被贬为郴州司马。
永贞元年(805年),郑余庆再次拜相,授尚书左丞、同平章事,因得罪权臣被贬为太子宾客。此后,他历任国子祭酒、河南尹、兵部尚书、太子少傅、山南西道节度使、太子少师、尚书左仆射、凤翔陇右节度使、司空,封荥阳郡公。
元和十五年(820年),郑余庆进位司徒,并于同年病逝,追赠太保,谥号贞。
8郑延昌郑延昌,字光远,中国唐朝官员,出身荥阳郑氏北祖房,官至尚书左仆射。
郑延昌生年不详,出自郑氏北祖房。
近亲有唐僖宗年间拜为宰相的三重堂兄弟郑从谠。
郑从谠的祖父郑余庆在唐德宗年间也为宰相。
但郑延昌自己的祖辈却并不特别显赫,曾祖郑申官至金华尉,祖父郑则之官至骁卫兵曹参军,父郑猗官至抚州刺史。
他至少有一兄郑允升和一弟郑延济。
9
郑谷
郑谷(约851年~约910年),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棠、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10
郑樵
郑樵(1104年4月26日—1162年4月26日),字渔仲,南宋兴化军莆田(福建莆田)人,世称夹漈先生,中国宋代史学家、目录学家。
郑樵生于北宋崇宁三年三月三十日(1104年4月26日),一生不应科举,刻苦力学30年,立志读遍古今书,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在经学、礼乐学、语言学、自然科学、文献学、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就,卒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三月七日(1162年4月26日)。
郑樵著述有80余种,但大部分已佚亡,今存《通志》、《夹漈遗稿》、《尔雅注》、《诗辨妄》等遗文,其中《通志》堪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
三、福建莆田闽商十大名人?
福建莆田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地方,涌现了许多闽商十大名人。
其中包括了莆田籍商业巨子曾氏家族的创始人曾伯鲁,以及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的闽商代表人物梁毓经、潘志纲等等。
这些名人通过自己的商业智慧和创新精神,为莆田乃至整个闽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们的成功经验和精神也对当代的商界人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答:福建莆田闽商十大名人1.欧宗荣2郭加迪3蔡宗美4王子龙5詹国团家族6彭炳华7陈建煌8许金秋9许奇峰10郑国政
四、福建出过的名人?
1、朱熹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2、宋慈宋慈(1186-1249),字惠父,汉族,建阳(今属福建南平)人,与理学大师朱熹同乡,祖籍河北邢台市南和县,唐相宋璟后人,生于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南宋著名法医学家,中外法医界普遍认为是宋慈于公元1235年开创了“法医鉴定学”,因此宋慈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
3、郑成功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4、蔡京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长,北宋宰相、书法家,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东宅村)人。先后四次任宰相,任期达17年,四起四落堪称古今第一人。
5、柳永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福建历史名人很多,如林则徐、朱熹、郑成功、柳永、宋慈、刘克庄、叶向高、黄涛、薛令之、黄道周、蔡京、李纲、陈文龙、俞大酋、施琅、沈葆桢等。
五、福建历史上有什么知名人物?
民族英雄郑成功福建南安石井人.
最伟大的名人妈祖林默娘
台湾小学的课本有念到
是以真实人物来叙述并非列在宗教书籍.
朱熹
林则徐清代***的功臣——施琅
李光地(1642-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泉州安溪湖头人
林巧稚
六、民国闽籍人物?
叶鸿英(1860 — 1937)民族实业家、民国藏书家。本名叶逵。福建同安人。自幼经商水产业,开展对日本的进出口业务,后开办面粉厂、机器厂、银行等。曾任北洋政府农商部顾问。
1860年5月6日(清威丰-年闰三月十六日)生。其父叶丽水在沪经商。1867年随父母迁居上海,后成为沪城著名巨商。14岁在其父经营的大昌杂货店当学徒。满师后,随张尚德赴日本北海道经商,往来于北海道与长崎之间,采购海味杂货运往上海销售。由此叶学会了日语,熟悉了商情。
1877年,张尚德等集资在长崎开设丰记号,经营海味业,叶鸿英在丰记号任职员,因其经营有方,深为业主器重。越年,叶协助丰记号在朝鲜的釜山、仁川、元山各埠扩大贸易,进展顺利。
1881年,叶鸿英离开丰记号,返回上海开设源润昌行。
生意有了进展之后,又赴长崎、海参崴组织货源,扩充外贸业务。
1889年,叶鸿英筹集巨资,开设源来号,经营进出口贸易,直接从日本进口海参、鲍鱼、鱼翅、干贝、虾米、海带等商品批发给“行家”(小型批发商),并经营出口木材、棉花、海蜇、金针、木耳等商品。
叶从日本大批进货时,由上海的日本银行开出信用证,对方凭信用证办理货物出口并结算货款,有时是对方开来押汇,***。
当时进口商品的利润高达100%,出口商品的利润也有50%左右,源来号生意越做越大,资财越积越多。
1895年,叶鸿英周游日本列岛,调查市场情况,在长崎、神户、横滨三地设源来号联号,进一步拓展业务。叶发现生粉在长崎销路不畅,但生粉在上海是畅销的热门货,就通过联号包销长崎一部分的生粉。日本长崎、神户、横滨的华侨甚多,华侨爱吃四川榨菜,叶即通过联号打开了四川榨菜在日本的销路。
1914年第一次***爆发后,源来号从日本源源进货,由于日元价格不断下跌,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利润。1923年,叶鸿英在大连开办升源机器油坊,就近采购东北大豆,又利用大连港海运销往国内外,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翌年,叶鸿英被北洋政府农商部聘为名誉顾问。
1931年,叶鸿英又在上海开设元兴行,并在香港设分号,由其长孙叶元和任经理,负责向南洋群岛开展贸易。初时专营进口印尼海味,继又进口南洋群岛土特产如栲皮、石花菜、胡椒、生粉、大米、食糖、檀香木等,出口布匹、绢丝等,还兼营南洋华侨来货代销业务,得到了南洋华侨的信赖。
叶鸿英靠经商起家,拥有巨资,在上海先后投资的工商企业有:申大面粉厂、立大面粉厂、永豫纺织厂、荣大织布厂、永茂轧花厂、华商电气公司、华兴保险公司、华安保险公司、华成保险公司、源裕花行、源丰花行、源盛花行等;投资的金融企业有:通和银行、正利银行、正大银行、正华银行、正义银行、国安信托公司、元大钱庄、福泰钱庄、信康钱庄、泰康钱庄、源安钱庄、明德钱庄、怡丰钱庄、晋德钱庄、瑞元钱庄等多家。
叶鸿英曾先后任北洋政府农商部名誉顾问、上海城厢总工程局议董、上海县总商会会董、红十字会、贫儿院、残废院、南洋慈善会等董事。
热心地方公益,致力慈善事业。
曾被推举为上海城厢总工程局议董、上海县总商会会董、公断处评议、泉漳会馆董事、东洋杂货业董事,以及红十会、济生会、仁济堂、贫儿院、残废院、公立医院、广益中医院、南洋慈善会等慈善团体的董事。
民国26年(1937年)2月17日,病逝于上海。
七、福建的著名人物?
民族英雄郑成功 福建南安石井人.
最伟大的名人 妈祖 林默娘
是以真实人物来叙述 并非列在宗教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