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诸葛亮上学的故事,关于诸葛亮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

诸葛亮少年时代

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

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

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

天没有太阳。

时间就不好掌握了。

为了记时,

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

办法就是定时喂食。

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

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

的时间延长,

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

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辱。三顾茅庐

诸葛亮13岁时,曹操攻打当时占据徐州的陶谦,使诸葛亮的家乡面临毁灭之灾。

为了躲避战乱,诸葛玄带领诸葛亮、诸葛均和诸葛亮的两个姐姐辗转半个中国,到襄阳投靠荆州牧刘表。

诸葛亮到襄阳后开始住在城内,在城南的学业堂里读书。

17岁时,他的叔父诸葛玄去世了,他就在城西的隆中山定居下来。

诸葛亮小时候很好学。

教诸葛亮的先生是依据鸡鸣时间来下课的,诸葛亮嫌老师教书时间太短,就每天带一些事物到学校来,估计到了下课时间就把带来的食物给鸡吃,鸡吃饱了就不叫了。

一天两天过去了,先生发现了鸡每天都晚叫,发现了是诸葛亮搞的鬼。

但是先生不但没有怪罪诸葛亮,反而念诸葛亮好学,就每天都多教诸葛亮一些知识。

我可是自己写的哦楼主。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从小就跟着“水镜先生”司马徽学习。那时还没有钟表,为了计算时间,司马徽就训练公鸡按时鸣叫。他每天早晨起床后就公鸡喂食,到了中午公鸡饿了就会鸣叫。这样一来,司马徽就知道该放学了。

诸葛亮很聪明,司马先生讲的知识,他一听就会了。他想让先生多讲点新知识,可每次鸡一叫,先生就下课了。诸葛亮想:如果鸡晚点叫,先生不就会晚点下课了吗?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每天带一些米到学堂,等到快上课的时候,偷偷溜到院子里给公鸡喂米,让公鸡吃饱点,这样,公鸡到了中午就不会饿了,也就不会打鸣了。

  传说诸葛亮小时候拜东汉名士水镜先生为师,向他学习天文地理和兵法谋略。那时,还没有钟表,为了计时,水镜先生在院子里喂了一只花颈公鸡,训练公鸡按时鸣叫。于是,花颈公鸡学会了每到中午要叫三声。水镜先生听到鸡叫,就下课了,可诸葛亮还没学够呢。

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诸葛亮想了一个办法。

他在裤子上缝了一个口袋,每天装上一些小米来上学。

快到中午时,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

公鸡见到黄灿灿的小米,顾不上鸣叫,就吃起来。

没等公鸡吃完,诸葛亮又撒一把,直到把口袋里的小米撒完。

等公鸡吃完所有的小米再叫时,水镜先生已经多讲了一个时辰的课了。

水镜夫人每天只好饿着肚子等水镜先生吃午饭。这样过了一些时候,她忍不住抱怨起来:“你这位老先生真的成仙了,每天过了中午还不知道肚子饿!”水镜先生说:“你没听到公鸡才叫吗?”

水镜夫人是个聪明人,觉得其中必有原因。第二天快到中午时,她悄悄地走到院子里,见花颈公鸡伸长脖子刚要鸣叫,就有人从书房窗口撒出一把小米。她走上前,把事情看了个仔细,又悄悄地回家了。

这天水镜先生回来,水镜夫人笑着说:“你这个当先生的,还不如小诸葛。”然后,她把刚才看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听后一愣,又哈哈大笑起来。从此,水镜先生更加尽心尽力地讲课,希望将自己的本事都传授给诸葛亮

诸葛亮墨迹《远涉帖》传说诸葛亮曾拜水镜先生为师。学业到期后,水镜先生对弟子们说:“我出一道考题,从现在起到午时三刻止,谁能得到我的允许走出水镜庄,谁就出师。”

弟子们急了,有的大呼:“庄外失火!

”有的谎报:“家里死了人,得赶紧回去!

”水镜先生概不理睬。

只有诸葛亮,早就伏在书桌上睡着了,鼾声大作,搅得考场不得安宁。

水镜先生很生气。

午时三刻快到了,诸葛亮一觉醒来,听说先生出了这么个考题,一把拉住先生的衣襟哭道:“先生这么刁钻,尽出歪题害我们,我不当你的弟子了,还我三年学费,快还我三年学费!

水镜先生见诸葛亮这么辱骂他,气得浑身打颤,喝令他滚出水镜庄。

诸葛亮哪里肯走,水镜先生就命令几个弟子,把他赶出庄去了。

诸葛亮一出庄子,哈哈大笑起来。在路旁拾了根棍子,跑回水镜庄,跪在先生面前,双手捧起棍子说:“刚才为了应付考试,万不得已冲撞了恩师,弟子愿受重罚。”

水镜先生猛然醒悟,转怒为喜,扶起诸葛亮说:“看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真的可以出师了。”

三国诸葛亮深通读书之道,不仅好学,而且善学,并因此成就了他的“足智多谋”。

诸葛亮隐居荆州隆中之时,与颖州石广元、徐庶、汝南孟公威是好友,并一起拜师游学。其他三人读书学习“务于精熟”。诸葛亮读书却与诸生不同,他是“独观其大略”。他没有钻进书堆,死记硬背,而是泛读大概,撷取精华,掌握其实质。

诸葛亮读书也没有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而是正常地作息,“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他对好友们说:“你们几位从政可以做到刺史、郡守。”三人反问诸葛亮“仕途”如何,诸葛亮“笑而不答”。

后来事实证明,读书务求“精熟”的石广元、徐庶、孟公威等人,也的确只做到刺史、郡守,而读书务求大略、得其精髓的诸葛亮则成为一代贤相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k20230828183008ebc7sg.html

为您推荐